安全检查制度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为确保生产、运营及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转。
安全检查制度简介
安全检查制度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通过系统化的检查手段,识别并消除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范围:明确需要检查的对象和领域,如生产设备、电气设施、消防器材、化学品存储区、工作环境等,确保全面覆盖。
2.检查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检查周期,例如日常巡查、每周检查、每月综合检查或专项检查。对于高风险区域,应增加检查频次。
3.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检查中的职责。例如,一线工人负责岗位自查,部门负责人组织内部检查,安全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
4.检查内容:具体列出检查项目,如设备运行状态、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规程是否遵守、应急措施是否到位等。
5.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跟踪落实情况,确保闭环管理。
6.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使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
7.奖惩机制:通过奖励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惩罚违规行为,激励全员重视安全工作。
安全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还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查管理,查制度。检查各单位在施工生产中是否做到“五同时”。
4、查隐患。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劳动条件,劳动环境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有无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5、查内业资料,检查各单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五本台帐,对自查的隐患进行整改和落实情况。
6、查事故处理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有无虚报、隐瞒不服和故意延迟报告情况。
1、对事故隐患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3、按照“四不放过”和“三定”的原则,安全监察长主持制定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
4、发现事故隐患苗头,应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由项目部安全监察长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检查验收整改情况。
四、危险源点排查识别制度
1、发动广大群众排查识别危险源。
2、召开职工大会确定重大危险源。
3、对重大危险源点建立危险源识别标识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0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材料基准编制和适用规则(2020版)(苏建法[2020]231号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12月19日)4、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控制方案。
5、对确定的危险源点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牌。
6、对确定的危险源点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