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docx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docx有限空间内是否储存、使用、残留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导致中毒。
有限空间是否长期封闭、通风不良,或内部发生生物有氧呼吸等耗氧性化学
反应,或存在单纯性窒息气体DL/T 846.16-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pdf,导致缺氧。
有限空间内是否储存、残留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导致燃爆。
作业时使用的物料是否会挥发或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导致中毒或燃爆。
作业时是否会大量消耗氧气,或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导致缺氧。
作业时是否会产生明火或潜在的点火源,增加燃爆风险。
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风险
与有限空间相连或接近的管道内单纯性窒息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扩散、泄漏到有限空间内,导致缺氧、中毒、燃爆等风险。
对于中毒、缺氧窒息和气体燃爆风险,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针对性的检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检测后,各类气体浓度评判标准如下:
(1)有毒气体浓度应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上述两种浓度值的,应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有限空间常见有毒气体浓度判定限值参见附录 1。
(2)氧气含量(体积分数)应在 19.5%~23.5%。
(3)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10%。
对淹溺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较深的积水,作业期间是否可能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导致水位上涨。
对高处坠落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深度是否超过 2 m,是否在其内进行高于基准面 2 m 的作业。
对触电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源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
对物体打击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作业是否需要进行工具、物料传送。
对机械伤害,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的机械设备是否可能意外启动或防护措施失效。
对灼烫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有高温物体或酸碱类化学品、放射
对坍塌风险,应重点考虑处于在建状态的有限空间边坡、护坡、支护设施是否出现松动,或有限空间周边是否有严重影响其结构安全的建(构)筑物等。
对掩埋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谷物、泥沙等可流动固体。
对高温高湿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常见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示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单一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内置单一传感器,只能检测一种气体。复合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内置多个传感器,可检测多种气体。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使用复合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利用被测气体自然扩散到达检测仪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因此无法进行远距离采样,一般适合作业人员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在作业过程中实时检测周边气体浓度。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采用一体化吸气泵或者外置吸气泵,通过采气管将远距离的气体吸入检测仪中进行检测。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
单一式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b)复合式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c)复合式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选用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时应注意的事项: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2006)的规定,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每年至少检定或校准 1 次,量值准确方可使用。
仪器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洁净空气下开机,确认“零点”正常后再进行检测; 若数据异常,应先进行手动“调零”。
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时,应确保采样泵、采样管处于完好状态。
使用后,在洁净环境中待数据回归“零点”后关机。
根据呼吸防护方法,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隔绝式和过滤式两大类。
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通过导气管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供佩戴者呼吸。常见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有长管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
(a)自吸式 (b)电动送风式 (c)空压机送风式 (d)高压送风式
但不能在水下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符合《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 16556—2007)的规定。
备注:根据《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6—2014)的要求,气瓶应每 3 年送至有资质的单位检验 1 次。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指引定期清洗和消毒,不用时应存放于清
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能把使用者从作业环境吸入的气体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去除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常见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有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在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时应充分考虑其局限性,主要有: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不能在缺氧环境中使用;现有的过滤元件不能防护全部有毒有害物质;过滤元件容量有限,防护时间会随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升高而缩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甚至可能瞬时穿透过滤元件。鉴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和有限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性,作业时不宜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若使用必须严格论证,充分考虑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确保所选用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与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相匹配,防护能力满足作业安全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护,确保使用人员安全。
(a)全身式安全带 (b)速差自控器(防坠器) (c)安全绳 (d)三脚架(挂点装置)
速差自控器又称速差器、防坠器等,使用时安装在挂点上,通过装有可伸缩长度的绳(带)串联在系带和挂点之间,在坠落发生时因速度变化引发制动从而对坠落者进行防护。
安全绳是在安全带中连接系带与挂点的绳(带),一般与缓冲器配合使用,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
三脚架作为一种移动式挂点装置广泛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垂直方向)中,特别是三脚架与绞盘、速差自控器、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等配合使用,可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坠落防护和事故应急救援。
(a)安全帽 (b)防护服 (c)防护手套 (d)防护眼镜 (e)防护鞋
移动式风机应与风管配合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风管有无破损,风机叶片是否完好,电线有无裸露,插头有无松动,风机能否正常运转。
当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应使用照明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常用的照明设备有头灯
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12 V。
(a)头灯 (b)手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在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辨识有限空间并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示例参见附录 2),以提醒人员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开展相关人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
单位应妥善保存培训相关材料。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熟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方法、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自救和互救知识等。
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配备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和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单位应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建立设备台账,负责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检定和校准等工作,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辨识可能的安全风险,明确救援工作分工及职责、现场处置程序等,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 第 2 号) 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 1 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
应至少每半年组织 1 次演练。
加强有限空间发包作业管理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的,承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即应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发包单位对发包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发包单位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承包单位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风险防控
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
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审批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制定作业方案、是否配备经过专项安全培训的人员、是否配备满足作业安全需要的设备设施等。审批负责人应在审批单(示例参见附录 3)上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a)交通安全设施 (b)高可视警示服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 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有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当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作业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时,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并在检测记录表(示例参见附录 4)上签字。
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时应注意:
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应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禁止使用纯氧通风。
有限空间仅有 1 个进出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域底部进行
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DB12T 1002—2020标准下载,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一段时间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继续进行通风,并分析可能造成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人员使用踏步、安全梯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前应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确保进出安全。
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方案,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作业过程中与监护人员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
传递物料时应稳妥、可靠,防止滑脱;起吊物料所用绳索、吊桶等必须牢固、可靠,避免吊物时突然损坏、物料掉落。
应通过轮换作业等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人员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工
作业过程中14 GB50029--2014-标准下载,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方式有
(a)有限空间外监护监测 (b)有限空间内个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