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制度(53P).doc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53P).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项目管理
资源属性:
VIP资源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53P).doc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53P).doc

测量部负责测量工作,技术负责人和测量负责人对所测量工作负全责。

测量记录必须完整、准确、真实,不得弄虚作假。测量计算资料、现场测量都必须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避免出现误差或者错误。复核资料交接手续完善,签字齐全。

加强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经常对仪器进行保养,严格按规定进行校正和周检。查看测量仪器有无检定合格标签,没有标签或已经超出检验使用周期的,测量结果作废。

查看测量仪器是否有失准迹象,有迹象表明仪器有可能已经失准,应立即上报,送指定检验中心进行维修校正。各种仪器资料均应分项保存建档,做到目录清晰,内容齐全,妥善保管。

各项测量记录要齐全土方开挖外运施工方案,不得有涂改;

原始观测值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准凭记忆补记;

测量手薄必须填写页码,不得缺页,更不准撕毁,因记错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并予以保存;

计算成果和图表准确清楚;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日期及使用仪器均应签署完善。

未经复测和测算的资料不准使用。

测量手簿应使用专用记录本,不允许用纸片或小本子代替。

对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对有疑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现场复测。

建立中心试验室、梁场试验室、搅拌站试验站,按照设计文件、《验标》规定的检验项目、频率开展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和试验工作,凡需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并由监理人员在试验报告上签字。

中心试验室、梁场试验室、试验站,建立原材料、半成品不合格品控制台帐,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进入施工场地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由物资部门审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资料,试验部门按规定进行抽检、测试,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在本工程中使用。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要加强现场质量监控,确保规范规定的检验、抽检频率。通过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粗细骨料、钢材、水泥、混凝土试件、入模温度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为工程质量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集团公司规定,为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提高物资供应质量和效益,增强供应业务透明度,搞好核算核销,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项目部设物资部,各工区设专职材料员一名。主要职责是:

全面负责该项目工程物资的供应管理;

负责工程主要物资的申请(采购)供应和结算;

负责劳务队需要协调采购的物资供应;

负责地材资源调查、组织地材订货等管理工作;

负责编报物资统计和其它业务报表工作;

负责本部门贯标及文件资料的编制整理工作。

负责向项目物质部编报主要物资申请计划;

负责项目部批准范围内的物资采购;负责本劳务队的材料供应,承办主材、地材的提货、领运、验收、保管、使用、签认工作;

控制使用消耗,确保节约降耗,实行定额发料,坚持月终盘点,做好材料核算;

做好物资业务管理,做到帐、卡、单、证、表手续齐全规范,收、发、管、用、消耗制度健全;

做好现场物资管理和物资节约工作;

存放至劳务队的材料,劳务队负有看管的义务,确保项目部供应材料不发生损坏、被盗、变质等现象发生。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

对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的相关规定见相关管理办法。

验收内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炉批号、外观质量、材质证明和出厂合格证,验收人员要认真核对实物与随货同行证件是否相符。各类证件要分类归集、妥善保管。进场的材料必须符合采购计划要求,外观、尺寸、型号必须符合要求。

验收程序:甲供材料由项目部物资人员、供货方共同组织验收、签证;自购材料由项目部采购员、保管员共同验收。

凡需送检的填写送检委托通知单,试验人员在取样过程中严格取样标准,严禁随意取样或没有代表性试样。

对必送检而未经试验和检验的材料、设备、构配件或试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构配件,不得放行进场。及时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二次复检,合格后才准用于施工,否则清退出场。

经试验和检验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后,按分类、分规格存放,标识清楚,实现可追溯性,同时做到先进先用,不积压,不变质。对不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及时处理,清除场外,禁止混入合格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中使用。

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库房应符合防火、防雨、防风、防盗、防变质的要求,对有保质要求的库存材料要定期检查,易损材料应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

易燃易爆材料专门存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

建立台帐,完整记录每批进场材料、设备及构配件,每月填写库存材料清查表。

(1)测量仪器标定需要送往国家测绘局认证许可的单位或部门进行检定。测量仪器标定工作由项目测量部指定专人负责。

(2)试验用检测设备均应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或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仪器设备由试验室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进行监督和检查。

(3)各分管部门根据仪器、仪表要求建立周期检定表,对仪器各项指标实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使其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检定周期以仪器的检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规定为准。

(4)标定、检定标识应贴在仪器明显位置处。

项目部对施工资料的管理

项目质检部对各工区的施工资料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根据上级要求和有关文件统一制定施工资料的表格形式和数量,下发到各工区,并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当工区技术人员对施工资料的填写内容有不清楚或疑虑的时候,及时反馈给质检部门,由质检部负责解释、指导。

为强化技术管理,确保施工生产正常有序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文明施工,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项目部各部门按要求配备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基础技术资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工区都必须指定专人对技术资料进行管理。

工区技术资料由质检部收集整理并进行保管,管理文件类由专人保管,其他人员使用时实行借阅制度。

质检工程师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

资料管理人员应建立资料管理台帐,技术资料按照单位工程划分分别装盒,并填写标签及目录。

对技术资料的收发应进行收发登记,收文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

施工原始记录资料必须由工区主管技术人员记录、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记录必须与施工同步进行,确保记录的数据、日期真实准确。工程日志按照规定格式、内容进行填写。

凡纳入工程档案的技术资料、试验资料等及时完成资料整理,质检部组织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对各类施工记录、材料记录、质检记录按规定即时做出书面记录,并分类、分项目、分专业整理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

各类记录的内容、项目必须全面、具体、真实、齐全,所用形式应标准、统一。

所有验收项目签字要齐全,禁止他人代签或一人多签,验收检查必须先定量,后定性,禁止使用不确定的语言或模棱两可的语句进行定性评定。

施工文件指定专人负责接收、登记、分发、保管工作。施工文件管理范围:

工程设计图纸,说明书及附表资料、变更设计图及变更设计通知单等;

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承包合同及补充文件;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包括交接桩签认记录、施工复测资料,中线、水平原始测量记录,结构物放样记录,工程检验、试验资料,创优工程资料,施工日志簿,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处理资料,有关的施工协议,会议纪要,检查记录等;

项目部和业主、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指令、通知文件;

项目部由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技术部和质检部在工程开工前从准备工作,技术交底,预防措施,过程监控,工序验收,质量评定,材料整理等方面实施质量预检制度,进行研讨、分析、总结,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施工前。

项目部质量检查工程师及时收集质量问题的各类信息,每月对质量不符合信息(自检发现的问题,指挥部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理、业主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提出分析报告交项目经理,并报送指挥部工程部。针对出现的问题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持质量分析会,判明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处置方案和纠正措施,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项目部质检部门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为保证工程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单位工程开工前和每月初,质量检查员,要针对工程的总体进度安排提前分析预测工程质量的控制项点,提前分析预测哪些环节,哪些部位,是施工中易发生质量问题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对于这些薄弱环节,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制定出重点控制的具体实施措施,并在施工中实施重点监控,预测分析要有记录。

严格质量责任制度,加大奖罚力度。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各项规定,逐级落实质量责任,做到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针对责任落实情况,严格、公正地实施奖罚。按照项目部成立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效益督察组进行每月对工区及施工协力队伍的考核评比,实施奖罚。督察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根据本组分工项点考核情况进行。

为了加强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设计文件与现场情况不一致等原因而可能造成的工程浪费、质量隐患等问题,特制定本审核制度。

根据项目指挥部的施工图会审工作计划和要求,制定本管段施工图审核工作计划。

按照工作计划督促各部门如期完成本管段施工图审核工作。

将本管段施工图会审结果上报项目指挥部工程部,予以协调解决。

国家和地方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关于施工图审核的相关规定。

设计总说明书、专业分说明书:阅读掌握了解建设项目的技术条件、设计原则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相关标准图:设计文件中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及相关规范与设计文件对应统一。

平面图:各段坐标(里程)、平曲线要素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采用的技术条件。结合纵、横断面图及各专业设计图有无改善设计的条件。

纵断面图: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条件;设计标高与结构物之间的关系。

横断面图设计路肩(路面)标高与纵断面图对照,审核断面尺寸、挡土墙、桥涵等构造物之间的关系。

征地内的拆迁工程范围及数量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排水系统图:与横断面图对照,排水沟设置是否合理;排水是否流畅。

土石比例、弃土场位置、征地红线。

设计要求的施工办法、工艺,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是否成熟、可靠;是否需要试验研究;施工方法是否恰当。

桥梁、挡护结构、涵洞等设计图:审核总体布局;结构类型与地形、地址、水文等条件的符合性;结构尺寸及所用材料的合理性;基础类型的合理性;设计参数是否齐全、合理;是否满足抗震、防洪要求;影响建筑物的防护方案,审核是否有效,是否可以优化。

给排水及电气工程设计图:审核各种管线位置关系;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平面交叉;是否与既有设备兼容。

工程数量审核:对所有设计图进行全面复核,汇总实际工程数量与设计提供的数量进行对比,作为计量设计变更、索赔的依据。

主要核对地基地质情况、排水系统及规模较大的路基加固防护工程、挡土墙等的地点、厚度、基底处理方案等情况。桥梁主要是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核对桥台位置,梁底标高(桥下通航净高)、承台顶标高等。涵洞主要核对位置、方向、流水面高程与既有水系之间的关系以及排洪、灌溉、通行情况等。

施工图审核的归档、上报

设计文件审核要及时、全面、细致,将问题一次提出集中解决。

设计文件审核先整体后局部,先原则后细节,先分专业后衔接。各级技术负责人注重界面管理,处理好各专业衔接。

各级工程部应建立施工图审核记录及台账。

项目部将图纸核对、优化及其他有关情况汇总并形成图纸审核意见后,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项目指挥部。

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本项目的生产任务、造就大批优秀工程管理、技术人才,提高项目整体队伍的技术水平,必须建立经常性的技术培训考核工作制度。技术培训考核工作从现有水平出发,做到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职工技术培训包括:毕业生的实习培训,特殊工种的专业培训,新员工、班(组)长等人员的岗位培训。

项目部安排专人主管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全面规划,编制培训计划,组织、督促计划的实施。

考核及培训:项目部依据上级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技术考评。项目部对人员适职与否、缺口情况及储备人员及需求人员做出正确、客观的分析。

DB52/T 1180-201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建设规范质量教育培训内容及要求

利用安全会议形式进行“质量重于泰山”宣传教育;

开展质量管理交流会、专题会;组织参加质量事故案例专题会议;

每月进行一次质量管理培训

项目部对新工人(包括合同工、学徒工、实习工)必须从新进行技术交底并各讲解清楚;

总装车间钢柱通过地脚螺栓与承台基础连接施工方案项目部、协力队伍必须坚持质量教育:

开工前管理人员教育: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经理部所有管理人员,对本工程的工程概况、质量目标、工期要求进行教育,使每个人都清楚了解本工程的特点和各项要求,把创优质工程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编写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施工人员入场前教育:工人入场后先组织学习,由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项目技术人员进行讲课,内容包括:本工程的概况、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办法、质量奖罚办法;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创优质工序、优质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