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35 MB
标准类别:项目管理
资源属性:
VIP资源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安全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涉及高处作业的施工活动,旨在通过明确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高处作业的基本规定、临边与洞口防护、攀登与悬空作业、操作平台及交叉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等。首先,规范强调了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其次,对临边和洞口的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设置防护栏杆、安装安全网或盖板等,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隔离。此外,规范还对攀登和悬空作业提出了严格的设备和操作要求,例如使用合格的脚手架、吊篮、安全带等防护装置,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使用。

在操作平台方面,规范要求平台结构必须稳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对于交叉作业,规范明确了分层作业时的隔离措施,避免因高空坠物引发事故。同时鹿泉市西外环下穿石太铁路框架立交桥注浆加固施工方案,规范还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确保每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总之,《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为高处作业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措施,是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可以有效降低高处作业的风险,提升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水平。

第4.1.10条 钢柱安装登高时应使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挂梯构造见附录四附图4.1。

第4.1.11条 登高安装钢梁时,应视钢梁高度,在两端设置挂梯或搭设钢管脚手架,构造形式参见附录四附图4.3。

梁面上需行走时其一侧的临时护栏横杆可采用钢索,当改用扶手绳时绳的自然下垂度不应大1/20,于并应控制在10CM以内,见附录四附图4.4。1为绳的长度。

第4.1.12条 钢屋架的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屋架上下弦登高操作时,对于三角形屋架应在屋脊处梯形屋架应在两端,设置攀登时上下的梯架。材料可选用毛竹或原木,踏步间距不应大于40CM,毛竹梢径不应小于70CM。

二、屋架吊装以前,应在上弦设置防护栏杆。

三、屋架吊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第4.2.1条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第4.2.2条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方可使用。

第4.2.3条 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应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高强螺栓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拆卸时的安全措施,亦应一并考虑和落实。高

空吊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桁架等大型构件前,也应搭设悬空作业中所需的安全设施。

二、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以及石棉水泥板等屋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三、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第4.2.4条 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

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二、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三、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应按本

规范有关章节进行防护。

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第4.2.5条 钢筋绑扎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二、绑扎圈梁、挑梁、挑檐、外墙和边柱等钢筋时,应搭设操作台架和张挂安全网。

悬空大梁钢筋的绑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三、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第4.2.6条 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蓬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二、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三、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第4.2.7条 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

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雨天张拉时,还应架设防雨棚。

二、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档板档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1.5~2M,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钢筋0.5M,其宽度应距张

拉钢筋两外侧各不小于1M。

三、孔道灌浆应按预应力张拉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4.2.8条 悬空进行门窗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安装门、窗,油漆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樘子阳台栏板上操作。门窗临时固定,封填材料未达到强度,以及电焊时,严禁手拉门、窗进行攀登。

二、在高处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三、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第五章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

第5.1.1条 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操作平台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二、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还应进行稳定验算,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三、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80MM。

四、操作平台可采用φ(48~51)×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40CM台面应满铺3CM厚的木板或竹笆。

五、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第5.1.2条 悬挑式钢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悬挑式钢平台应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其结构构造应能防止左右晃动,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二、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三、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各设前后两道,两道中的每一道均应作单道受力计算。

四、应设置4个经过验算的吊环。吊运平台时应使用卡环,不得使吊钩直接钩挂吊环。吊环应用甲类3号沸腾钢制作。

五、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采取其

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3个。建筑物锐角利口围系钢丝绳

处应加衬软垫物,钢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

六、钢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杆。

七、钢平台吊装,需待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丝绳,调整完,经过检查验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钩,上下操作。

八、钢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钢丝绳有锈蚀损坏应及时调换,焊缝脱焊应及时修复。

第5.1.3条 操作平台上应显著地标明容许荷载值。操作平台上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应配备专人加以监督。

第5.1.4条 操作平台的力学计算与构造型式见附录五之(一)、(二)。

第5.2.1条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第5.2.2条 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第5.2.3条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第5.2.4条 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第5.2.5条 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第5.2.6条 交叉作业通道防护的构造型式见附录六。

第六章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

第6.0.1条 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验收也可分层进行,或分阶段进行。

第6.0.2条 安全防护设施,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验收,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第6.0.3条 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一、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

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路面破碎开挖、路床处理工程施工方案三、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及签证。

第6.0.4条 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所有临边洞口等各类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二、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和材质;

消防施工组织方案三、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四、扣件和连接件的紧固程度;

五、安全防护设施的用品及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是否合格的验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