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05 MB
标准类别:项目管理
资源属性:
VIP资源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6.2.2系统应有显示功能,应能显示建筑物及监测系统的总体布 置、各监测子系统组成、过程曲线、报警状态显示窗口等。 6.2.3系统应有操作功能,应能在监测管理站的计算机或监测管 理中心站的计算机上实现监视操作、输入/输出、显示打印、报告 现在测值状态、调用历史数据、评估系统运行状态;根据程序执 行状况或系统工作状况给出相应的提示;修改系统配置、进行系 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

6.2.6具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具有多级

6.2.7系统宜具有自检功能机房施工工艺大全汇总,以便能为及时维修提供方便。 6.2.8系统应配备工程安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宜有在线 监测、离线分析、数据库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应包含数据的 人工/自动采集、测值的离线性态分析、图形报表制作等日常工程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6.2.9除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入库外,还应具有人工输入数据功 能,能方便地输入未实施自动化监测的测点或因系统故障而用人 工补测的数据。

6.2.10系统应备有与便携式计算机或读数仪通信的接口,能够

使用便携式计算机或读数仪采集监测数据,以便进行人工补测、 比测或防止资料中断。

6.3.3现场网络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6.3.4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指标: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6300h。 6.3.5系统抗瞬态浪涌能力应达到:

1系统防雷电感应:500W~1500W。 2瞬态电位差:小于1000V。 6.3.6采集系统设备测量范围应符合各类监测仪器的要求。 6.3.7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具备防雷、防潮、防锈蚀、 防鼠、抗振、抗电磁干扰等性能。 6.3.8系统软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基于通用的操作环境,并根据需要采用单机或客户机/服 务器结构。 2具有图文并茂的用户界面。 3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浏览器界面。 4能随计算机操作环境和系统工具软件的版本升级而更新。

6.4.1接入自动化系统的监测仪器,其技术指标应满足DL/T 5178和SL60的要求,应符合国家计量法的规定。 6.4.2监测仪器宜定期进行检查和校验。 6.4.3监测仪器能够连续、准确、可靠地工作,在使用寿命期能 适应工作环境,主要性能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6.4.4接入自动化系统的监测仪器,其输入输出信号标准应开 放。

6.5.1数据采集装置应具备下列基本要

1具有电源管理、电池供电和掉电保护功能。蓄电池供电时 间不应少于三天(需强电驱动控制的设备除外)。 2具有选测、按设定时间自动巡测和暂存数据功能。 3具有同采集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功能。 4可接收采集计算机的命令设定、修改时钟和测控参数。 5可使用便携式计算机或读数仪实施现场测量,可用采集

DL/T5211—2005

6.6.1应具备适合工业应用环境,有较高运算速度和较大存储容 量的工业PC机,宜配置便携式计算机作为移动工作站,并宜配 有打印机。 6.6.2应能与监测管理中心站和监测站进行网络通信,并接收管

理计算机的命令向监测站数据采集装置转发指令

DL/T5211—2005

6.6.3应具有可视化用户界面,能方便地修改系统设置、设备参 数及运行方式:能根据实测数据反映的状态进行修改、选择监测 的频次和监测对象。 6.6.4具有对采集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功能。 6.6.5具有画面、报表编辑功能。 6.6.6具有系统自检、自诊断功能,并实时打印自检、自诊断结 果及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作为硬拷贝文档。 6.6.7当配备调制解调器和程控线路,应能提供远程通讯、辅助 维护服务支持。 6.6.8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6.6.9具有运行日志、故障日志记录功能。

6.7监测管理中心设备

6.7.1监测管理中心的基本配置应为:数据库服务器、微机工作 站、打印机、电源设备等硬件和监测管理软件。工程等级较高、 工程规模较大的系统应根据需要增配服务器、扫描仪、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等构成网络工作组。 6.7.2交流电源掉电时,不间断电源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应不 小于30min。 6.7.3能通过采集计算机对现场采集系统进行采集和控制。 6.7.4能完成大坝监测数据的管理及日常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6.7.5能实现同有关管理部门及远程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数据通 信。 6.7.6具备能完成日常工程安全管理的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件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宜包括:

5厂区和远程网络通信。 6数据库及其管理。 7系统管理、安全保密等。 6.7.7具备声光报警提示或其他方式报警功能。

7.1.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7.1.2仲裁试验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25℃±2℃ 相对湿度:45%~5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7.1.3电源条件: 交流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2% 电压:220V,允许偏差土10%

DL/T 5211—2005

7.2.1数据采集装置试验方法

数据采集装置性能及功能应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各 项试验。

7.2.2系统功能及性能试验方法

系统功能及性能试验应满足6.2和6.3的规定。 工程应用系统的功能试验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a)按工程应用配备的监测自动化设备(数据采集装置、 监测仪器或仪器的模拟件),应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 大坝安全自动采集系统,分别进行功能及性能试验。 至少应进行以下试验(不限于此):

DL/T5211—2005

1)根据工程监测系统布置,输入模拟参数,检验测 点换算的公式、制作抽样测点的测值表格; 2)设置几种异常值,检验系统告警处理的功能; 3)设置故障,检验系统的自检功能。 b)工程应用监测系统产品,出厂前还应连续通电72h, 定时检验间隔不大于4h,按6.2进行功能检验。如测 试中出现重大故障则终止连续运行试验,待故障排除 后重新开始计时试验;如测试中出现一般性故障,待 故障排除后继续试验。排除故障过程不计时。 所有用于试验的计量设备均应按国家有关要求的规定定 金定。

DL/T5211—2005

8.1.1数据采集装置应进行逐台出厂检验,其他配套装置包括计 算机应用软件,应进行有关功能的验收检验。 8.1.2出厂检验应按7.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系统设备是 否具备6.2规定所选的功能,以及是否达到6.3规定的要求。

8.2.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8.2.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 检验。 2正式生产后,因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 设备性能时。 3监测设备长期停产后又恢复生产时。 4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新型设备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7合同规定进行型式检验时。 8.2.2型式检验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设备可靠性试 验除外)进行全性能检验。 8.2.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一般单机台数不应少于3台,若产品总数少于3台,则应全检。 8.2.4可靠性试验不为型式检验项目,可通过专项试验进行,也 可以在监测系统运行或监测系统验收移交时进行统计。 8.2.5检验结果的评定:

8.2.5检验结果的评定

型式检验中有一台以上(包括一台)单机不合格时,应加倍 抽取该产品进行检验。若仍有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若全部检验合格,则除去第一批抽样不合格的单机产品,该批产 品应判为合格。: 8.2.6经过型式检验的设备需要更换易损件时,应在更换后再经 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8.3.1当系统所有设备在现场安装、调试、联调完毕后,按6.2

.1 当系统所有设备在现场安装、调试、联调完毕后东莞市城市更新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操作规范(试行)(东府办[2019]29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5月7日),按6.2 6.3规定的要求由供货单位和客户进行确认。

DL/T 5211—2005

在监测系统设备的显著位置应具有完整的铭牌标志,内容包 括: 1 名称及设备型号。 商标及生产单位名称。 3 1 独立出厂编号等

在监测系统设备的包装箱的适当位置,应标有显著、牢固的 包装标志,内容包括: 1设备型号及名称。 2设备数量。 3箱体尺寸(mm)。 4净重或毛重(kN)。 5运输作业安全标志。 6到站(港)及收货单位。 7发站(港)及发货单位。 9.1.3包装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应根据被包装产品的特点,按 照GB191和GB6388的有关规定正确选用。 9.2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的内容按GB9969.1的规定。

DL/T5211—2005

10.1.1监测系统设备的包装应符合牢固、美观和经济的要求, 应做到结构合理、紧凑、防护可靠,在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 应保证设备不致因包装不善而引起设备损坏、散失、锈蚀、长霉 和降低准确度等。 10.1.2设备包装时,周围环境及包装箱内应清洁、干燥、无有 害气体、无异物。 10.1.3设备包装后,其包装件重心应尽量靠下且居中,设备装 在箱内必须予以支撑、垫平、卡紧,设备可移动的部分应移至使 产品具有最小外型尺寸,并加以固定。 10.1.4设备如有突出部分,在不影响其性能的条件下,应拆卸 包装,以缩小包装件体积。 10.1.5监测系统设备的防震、防潮、防尘等防护包装按GB/T 1546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10.1.6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如下: 1装箱单。 2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 3设备使用说明书。 4出厂前的检验测试报告。 5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10.1.7随机文件应装入塑料袋中,并放置在包装箱内:若整套 监测系统设备分装数箱,则随机文件应放在主机箱内。

DL/T 5211—2005

按本标准的包装规定进行包装的监测系统设备应能适应各种 运输方式。

11.1.1监测系统设备安装及电缆布线应整齐,监测设施应考虑 必要的防护措施。 11.1.2监测设备支座及支架应安装牢固赣16zj215:yl自粘卷材、涂料建筑防水构造,确保与被测对象联成 整体,支架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11.1.3对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仪器应进行检查或比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