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应急预案.docx

防触电应急预案.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项目管理
资源属性:
VIP资源

防触电应急预案.docx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防触电应急预案.docx

(6)项目用电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学习和熟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每年考试一次,因故间断工作连续3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学习本规范,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电气工作。

(7)新参加工作的维护电工、临时工、学习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在正式电工带领下,方可参加指定的工作。

(8)配电房值班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熟悉本配电房的系统、运行方式及电气设备性能。

2)持证上岗办公楼外立面幕墙施工方案,掌握运行操作技术。

3)能认真执行本单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9)配电房值班负责人或单独值班人,应由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10)配电房内必须配备足够的绝缘手套、绝缘杆、绝缘垫、绝缘台等安全工具及防护设施。

(11)配电房值班人员单独值班,不得从事检修工作。

(12)供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必须配备足够的常用电气绝缘工具并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电气性能试验。电气绝缘工具严禁挪做它用。

(13)各种电气设施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每次巡视检查的情况和发现问题应记入运行日志内。

(14)用电管理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场需要用电时,必须提前提出申请,经用电管理部门批准,通知维护班组进行接引;

2)接引电源工作,应由施工现场用电负责人通知维护班组,进行拆除。

3)严禁非电工拆装电气设备,严禁乱拉乱接电源;

4)配电房和现场开关箱、开关柜应加锁。

5)电气设备明显部位应设“严禁靠近,以防触电”的标志。

6)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

7)施工现场大型用电设备、大型机具等,应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8)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9)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2.1.口对口(鼻)法

(1)用于急救呼吸停止的触电者,施行人工呼吸前要使呼吸道畅通,首先要很快的解开触电者的衣领,清楚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血块、粘夜等。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头下不要垫枕头),鼻孔朝天。

(2)救护人在伤员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捏紧伤员的鼻子,另一手撬开其嘴巴,深呼吸后,口对口向伤员口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使其胸部膨胀。吹完气后,立即离开并同时放松伤员鼻孔让其自动呼气约3秒钟。救护儿童只能用小口吹气。如触电者口不能撬开,就用口对鼻法,捏紧其嘴巴,紧贴其鼻子向内吹气。

2.2.胸外心脏挤压法

这种方法用于急救心脏停止跳动的触电者。首先将触电者仰卧在较坚实的地方,救护人跪在触电者的一侧或骑跪腰部,两手相叠(儿童只需一只手),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垂直向下挤压(儿童用力轻些)。压下深度为3厘米一4.5厘米,将脏内血液挤出,每分钟以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立即放松(但不要离开胸膛),让触电者自动复原,血液流回心脏。如此有节奏地连续讲行。

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且呼吸也停止,则需同时施行述两种急救,救护者只有一人时可先吹气2—3次,再挤压7~8次,不断重复进行。

如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由责任人负责保护好现场,组织配合上级各部门的事故调查。

第五章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3)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4)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5)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6)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9)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10)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11)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

(3)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4)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5)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6)保持与事故现场的直接联络;

(7)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8)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9)根据项目部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1)负责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3)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协助组长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1)根据项目部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2)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防触电事故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3)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4)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5)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负责消防、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

(1)保护受害人财产。

(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4)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1)根据项目部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2)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防触电事故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3)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4)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1)配合做好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等工作。

(2)积极配合做好应急处理、救援行动等工作。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1)配合做好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储存、管理及使用等工作。

(2)积极配合做好应急处理、救援行动和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10.事故调查组的职能及职责:

(2)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3)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4)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警戒线、安全帽、安全带、灭火器材、防毒面具、急求箱、应急药品及担架、卷尺、钢丝绳、卸扣,钢管、木板、木方、彩条布、编织袋、雨衣、雨鞋等一批。

配备小型货车一台,小汽车一台。

第四节 响应程序及处理措施

(1)工地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公司,同时启动应急程序;

(2)项目部应急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及成员在第一时间内立即赶赴现场;

(3)项目应急小组踏勘现场,调查取证,根据事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报局批准后实施。

2)项目应急小组调查结束后经公司应急小组检查符合开工要求条件,方可发出生产指令;

3)项目应急小组召开员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总结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下续工作的安全生产目标。

(1)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吴建伟(项目经理):负责对外发布信息及对应媒体。

周书俊(项目生产经理):负责后期的处理,事故后果消除不良影响,善后赔偿。

陈星敏(项目生产经理):负责后期的污染处理,恢复生产秩序。

蒋宇(项目技术负责):负责对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对应预案的修订。

(2)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应急响应的流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步骤(见下图)。

2)确定启动应急响应后,各级应急机构进入应急状态并实施如下行动,通知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应急资源,明确向上级报告内容、组织对媒体发布信息、内部员工通报等。

3)采取控制行动,场外应急指挥应支持现场应急指挥人员完成下列救援行动:应急队伍及时进入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医疗救助、人群疏散、环境保护、技术支持、政府联络、补偿损失等。

4)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

5)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组织原因分析、评估应急响应情况,提供最终报告为今后的危机处理做参考。

第六章 应急救援善后处理

现场抢险工作完成后,由项目安监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形成相关的调查记录。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及时送医院救治,直到伤愈后方可出院,并按有关要求支付受伤期间的误工损失;对在事故中不幸死亡人员应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并按有关要求及时将赔偿费用支付给其家属。

第七章 应急求援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的培训由安监部部组织实施。培训时间为项目开工后,每两次培训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个月综合管廊试验段专项施工方案,其目的在于: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全体作业人员熟悉作业现场紧急疏散道路;检验相关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救援工作能按照预案有序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根据演习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与实际状况相符。

培训对象应包括参与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救援队伍人员、辅助等相关人员。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培训地点为项目部会议室。对培训结果组织考核,并应保存培训考核的记录。培训内容有:

(1)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3)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4)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采用现场演练宅基地换房还迁工程投标书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即由组长、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应急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口头演练活动。主要是锻炼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小组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本部分演练由项目部综合部组织,时间为开工后,每两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地点为项目部会议室。

另外,在组织现场演练的同时,针对应急联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功能演练(在允许条件下,可对外部求援资源如110、119、120的通讯系统功能一并进行演练),确认通讯系统的准确性、畅通性、及时性是否满足应急的要求,即通讯系统的响应能力的检测。演练由质安部进行组织实施,并对组织的所有演练均要形成并保持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