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873.47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346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它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境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先,苏州园林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通过叠山理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等设计手法,园林创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园中的一石一木都经过精心布局,力求营造出宁静致远、诗意盎然的氛围,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无限的自然之美。

其次,苏州园林反映了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修身齐家”,园林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场所;而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则体现在园林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上。两者共同塑造了园林既精致又不失质朴的特点。

此外,苏州园林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学意蕴。园内的题刻、匾额、楹联往往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化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主人的情趣与志向。例如,“拙政园”之名取自《闲居赋》,寓意淡泊名利、返璞归真。

总之,苏州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情怀珠海市明隆乐富里府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方胜是将两个菱形互叠而成,象征同心,王实甫《西厢记》:“不移时把花签锦字,叠作个同心方胜儿。”

方胜既能克制邪恶,又有装饰作用,成为建筑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

十二章,古代帝王服饰上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北周时,六种纹样用在上衣,六种纹样用在裳(后世的裙)。以后唐、宋、明历代的用法有所不一样。十二章的涵义是:

日、月、星,取三光照耀,象征光明之意。

龙,取善变而神之意,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

山,取其能云雨(一说镇重),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华虫,雉属,取其有彩纹,象征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指宗庙祭祀用的酒器,酒器上刻有虎纹和蜼(长尾猿)纹,取虎之猛,猿之智(一说孝),象王者深浅有度,威猛之德。藻,取水草之洁,象征冰清玉洁。

火,取其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象征人君济养之德。

黼,金斧形,取其能割断之意,象征人君处事果断。

黻,两个“己”字相背,又如“亞”字,象征君臣相济,见恶改善。“亞”字也多见于甲骨文,据甲骨文所象之形,与殷墟陵墓“十”字形相参照,甲骨文“亞”字形象古大型部落群居的平面图,殷代的城墙、庙堂、世室、墓葬均沿用此形。②由此来看,“亞”字很可能是通四方神的意思,秦始皇陵与埃及和美洲的金字塔也为四方锥体形。

还有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形式,就是文字。中国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特征,用图画或符号表达一事物或概念,因此,古人往往把文字作为纹样直接用于装饰装修。研究中国纹样进入文字领域。

3、作为纹样的文字涵义追溯

冏,象窗口通明,韩愈《秋怀》:“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也象征古人对太阳(光明)的崇拜。“冏”象形字写作(《说文解字》第142页),与月一起构成“明”字,可见于盂鼎上的,明我壶上的,郱侯尊上的,虢叔编钟上的(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第二编,第56页) 。同时,“冏”字向纹样演化,雷圭元在著作《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中认为“冏”是许多图案的起源,包括旋子花。进一步证明文字是纹样的起源之一。 (插图5、6、7、8引自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第67、71、77、77页)

田,是先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畴”的象形字写作 ,右半边 象耕田的沟渠阡陌之形,是寿字的甲骨文写法,后人收入百寿图中。 与今天看到的回字纹样不无关系,同样表示绵延不尽的意思。回纹在雷圭元看来是文字“冏”演变而成,但从其他一些纹样看,最有可能与“畴”、“疆”、“壘”这类有关国家疆域和国土安全的文字相关,请看吴山著作《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中的两幅商周纹样图, (插图9、10饕餮纹)

中间形象是想象中的猛兽,叫饕餮,体现古人寻求超自然力量保护的愿望。饕餮四周布满我们熟悉的回纹,回,《说文解字》:“转也”,运转的意思。古文字写作,古青铜器多用此纹。如果照雷圭元所说,是“冏”字演变而来,或现在通常解释的回转、绵长意思,那么,回纹与饕餮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关联。这里认为,饕餮周围的回纹应该是“畴”字右半边古代写法 演变而来的,象征国家疆土。饕餮居中,象征保卫国家安全,国运长久。因此,回纹既象征土地,又象征绵长。这样,回纹与兵器及鼎上的饕餮意义更趋于一致,也更丰富。可以理解为:饕餮和兵器保卫国土安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王朝长期绵延。

另外,《辞海》解释:“畴”,种类的意思。“九畴”即九种法则,“指占代传说禹继鲧治洪水时,天帝赐给他的九种治理天下的大法。《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旧谓五行辨析物性;五事属于个人立身行事;八政以安定民生; 五纪于观察天象,计时定岁;皇极为民之准则; 三德以勉人为善,六极以沮人为恶。”治理天下九种方法可谓重要至极,鼎器作“畴”字半边纹样,有“九畴”的象征义,视“九畴”为安邦定国之方略。

否则,回纹就成为无意义来源的抽象装饰纹样,这在商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古人从走出象形世界(形或象与涵义一样)到进入抽象世界(形或象与涵义分离)的路途还十分遥远。

下列文字内容都是与先民生活最紧密相关的,有充满神秘感的日月星辰,也有或神秘或令人畏惧的云雨雷火,还有重要的生活资料犬羊豕等家畜。另外,虎是由畏惧转而为祟拜的对象,丝是重要的衣物原料。因为这些文字内容重要,最早出现在卜筮的甲骨文中和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皿上,文字原形极有可能演化成纹样,或者今天的某些纹样本身就是这些文字的古老写法。显示文字与纹样之间的演化关系。

日,甲骨文写作,周金文写作。与此对照,建筑中门上的乳钉,可能出于对太阳的崇拜。

星,古文字写作、、。古人把星座看作神灵,门上的乳钉也可能表示对星座的祟拜。(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7年版。第一编第35页。)

月,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战国文字写作,秦篆写作。

代表水的三点水偏旁,甲骨文写作。

雷,商周器铭写作、、、、、,甲骨文写作。(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7年版。第二编第21页。)

火,甲骨文写作,战国文字写作。

犬,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战国文字写作,秦篆写作。

羊,甲骨文写作,殷器铭文写作,也写作(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7年版。第二编第25页),秦篆写作。

豕,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战国文字写作。

丝,是早期织物重要原料。甲骨文写作,偏旁又写作、,东周文写作,战国写作,既象形蚕,又象形蚕丝。

豕偏旁有相互纠缠的意思,象藤萝植物蔓生的藤茎。周器文写作、、、。(注:以上文字部分未注出处,均引自(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以上列举的纹样,在历史文化遗产中不难找到它们的身影,倒是我们在许多地方忽视了联想。

①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②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3页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管道及设备保温施工工艺简介,文物出版1987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1963年版

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7年版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作者简况:居阅时, 男,中国象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华东理工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

长、教授,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与哲学 ,近年主要研究建筑文化象征问题,发表象征方面研究论文数十篇,专著三本客运专线真空注浆施工工艺,主编《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获上海市2002年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华东地区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正在主编中国象征文化丛书,独著《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本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通讯地址:上海梅陇路130号 华东理工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邮编:20023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