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是由中国水利部颁布的一项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堤防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性。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堤防工程的施工,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的简要介绍(约400字):
一、规范的背景与意义堤防工程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堤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不断改进,因此需要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施工规范来指导实践。SL26098正是在此背景下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提高堤防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主要内容1.总则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对施工单位的要求。强调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方案,并注重环境保护。
2.施工准备规定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察、设计图纸审查、材料采购及检验等。特别指出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3.地基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基,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如清基、换填、压实等,以保证堤防基础的稳定性。
4.堤身填筑对堤身填筑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土料选择、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度控制等。要求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和平整度,确保堤身均匀沉降。
5.护坡与防渗工程对护坡结构(如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预制块等)和防渗措施(如黏土心墙、土工膜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增强堤防的抗冲刷能力和防渗性能。
6.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监控,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竣工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7.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并要求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三、特点与作用1.科学性:基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研究成果编制而成,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全面性:涵盖了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内容详尽且可操作性强。3.先进性:引入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体现了当时堤防工程施工领域的最新进展。
总之,《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为我国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8.1.1堤防沉降、位移观测基点和河道、水文观测、水准点埋设及渗流测压管安装,均应按设计要求与堤防施工进度密切配 8.1.2埋没安装前,设备应经检查率定合格,并编号存放备用。 8.1.3埋没安装时,应确保施工质量,若发现设备损坏,应及时更换,并作好记录。 8.1.4埋设安装后,应由施工单位按SL60一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观测记录,待峻工验收时移交管理单位。 8.2交通、通信设施施工 8.2.1上堤道路、堤顶路面等交通设施施工,应参照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8.2.2通信设施安装架设,应按设计要求,并符合通信、建筑行业标准的规定。 8.2.3通信设施安装架设的图纸和施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在峻工验收时移交给管理单位。 8.3其他管理设施施工 8.3.1堤防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设施以及环境绿化、美化设施的施工,应符合各自相应行业标准的规定。 8.3.2防汛土石料场、防汛仓库、防汛屋等防汛抢险设施,应按设计和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施工。 8.3.3里程碑石、管理段的标志以及重要堤段的照明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和相关专业规范要求实施。 9加固与扩建
10.1.1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查体系,分别承担工程质量的自捡和抽检任务,实行 全面质量管理。 10.1.2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所需资质条件以及工程质量检验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事故处理、数据处理等要求,均应符合sL176一96《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的规定。 10.1.3应保证检测成果的真实性,严禁伪造或任意舍弃成果:质量检测记录应妥善保存,严禁涂改或自行销毁。 10.1.4堤防工程施工质量应包括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 10.2土料质量控制
10.2.1在现场以目测、手测法为主,辅以简易试验,鉴别筑堤土料的土质及天然含水量,方法见附录A。 10.2.2发现料场土质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出入时,应取代表性土样做土工试验复验。 10.3堤基处理质量控制 10.3.1应检查施工方法是否符合本规范第5章有关条款的要求。 10.3.2应根据堤基处理措施的相应技术标准要求,确定质检的项目和方法。 10.3.3技术性较复杂的提基处理,应检查施工工艺和参数是否与施工试验相同,并符合相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10.4堤身填筑与砌筑质量控制
10.4.4混凝土墙(堤)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10.4.3确筑墙(堤)外观质量合格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及《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检查变形缝施工和止水结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评定,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第4.5.9条规定; 4单元工程划分,每50m~100m划分为一个单元:
5.1堤(岸)坡防护工程质量控制,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检查防护工程使用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抽检施工所用土袋、柴枕、石笼、土工织物软体沉排等物料的尺寸、重量、结构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3完工后,检查水上、水下抛护体的范围、高程、厚度以及不同类型防护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查草皮护坡和防浪林的草、树品种和铺种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10.6管理设施质量控制
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 2检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直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 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试验应在开工前完成: 2试验所用的土料应具有代表性,并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时采用的机具应与施工时使用机具的类型、型号相同
C.1.1 柴枕的规格(长度和直径)和结构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一般采用枕长10m~15m,枕径1.0mm: 柴 C.1.2柴枕捆扎工艺应按下列顺序和要求进行:
录C堤(岸)坡防护实用
柴枕的规格(长度和直径)和结构应按设计要求确定西宁枢纽互通跨越遂渝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一般采用枕长10m~15m,枕径1.0mm:柴、石体积比约为7 2 柴枕捆扎工艺应按下列顺序和要求进行:
1)在险工段的堤顶或战台上,选好并平整捆枕场地。 2)在场地远水侧顺流向放一枕木,其上再横放一排垫桩,垫桩长约2.5m,粗头近枕木,细头朝向水流,形成约1/10的斜坡。垫桩间距为 0.5m~0.7m 3)在场地后部偏上游一侧打设拉桩。 2铺柴排石 1)在两垫桩间放好捆枕绳(或铅丝)。 2)在垫桩上铺柴枝(柳枝、玉米秸、苇料等),捆1.0m直径的枕,铺柴料宽约1.0m,压实厚度为0.15m~0.20m;铺柴应分两层,第一层 从上游端开始,柴枝料粗头朝外,均匀交错铺至下游端,第二层将柴枝粗头反过来,再从下游端铺至上游端,铺完两层后,两端以粗头朝夕 再铺一节,加厚枕的两头。 3)在铺柴中间分层排放石块,大小搭配排紧填实,呈中间略宽、两头稍窄,直径约0.6m的柱体,枕两端各留0.4m~0.5m不排石。 4)排石一半厚时,放一根栓有2个~3个十字木棍或长形块石的穿心绳,然后再将上一半排石排好;缺石料时,可用土工编织袋、麻袋、 草袋装土代替。 5)在排石上再按铺柴方法铺两层柴枝。 3捆枕 1)将些处下的捆杜编依次用力(或用绞杆)绞竖系牢
1)在险工段的堤顶或战台上,选好并平整捆枕场地。 2)在场地远水侧顺流向放一枕木,其上再横放一排垫桩,垫桩长约2.5m,粗头近枕木,细头朝向水流,形成约1/10的斜坡。垫桩间距为 .5m~0.7m。 3)在场地后部偏上游一侧打设拉桩。 2铺柴排石 1)在两垫桩间放好捆枕绳(或铅丝)。 2)在垫桩上铺柴枝(柳枝、玉米秸、苇料等),捆1.0m直径的枕,铺柴料宽约1.0m,压实厚度为0.15m~0.20m;铺柴应分两层,第一层 人上游端开始,柴枝料粗头朝外,均匀交错铺至下游端,第二层将柴枝粗头反过来,再从下游端铺至上游端,铺完两层后,两端以粗头朝外 手铺一节,加厚枕的两头。 3)在铺柴中间分层排放石块,大小搭配排紧填实,呈中间略宽、两头稍窄,直径约0.6m的柱体,枕两端各留0.4m~0.5m不排石。 4)排石一半厚时,放一根栓有2个~3个十字木棍或长形块石的穿心绳,然后再将上一半排石排好;缺石料时,可用土工编织袋、麻袋、 直袋装土代替。 5)在排石上再按铺柴方法铺两层柴枝。 3捆枕 收此地工的扭地保业四大(式用会)会坚系
C.1.3柴枕抛枕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考虑流速因素,准确定位。 2抛枕前,将穿心绳活扣栓在预先打好的拉桩上,并派专人掌握穿心绳 的松紧度。抛枕人要均匀站在枕后,同时推枕、掀垫桩,确保柴枕平衡滚落 入水,见图C.1.3。 3由上游侧向下游侧逐个靠接,顺提坡方向由下而上逐个贴岸。 4要从抢护部位稍靠上游侧抛起;采取分段抛枕时,应同时进行。 5抛枕过程中,应加强水下探测,及时调整穿心绳,或用数根底勾绳控
柴枕抛足后,应及时抛压枕石将其压稳。
C.2土工织物软体沉排
1软体排制做 1)一般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编织布缝成12mX10m的排体。 2)在排体的下端横向缝制0.4m宽横袋。 3)在排体中央及两边再缝制0.4m~0.6m宽的竖袋,两竖袋间距一般为4m左右。 4)每个竖袋两侧排体上分别缝结一条直径1cm的聚乙烯纵向拉筋绳,其下端从横袋底部兜过,纵向拉筋绳应预留一定长度,并与顶桩联 结。 5)在排体上下两端,横向各缝结一直径1cm的聚乙烯挂排绳。 6)在排体上游侧应另拴两根拉绳,分别连接软体排底部的挂排绳和最上侧 的拉筋绳,见图C.2.1。 2排体长度应大于所抢护段堤(岸)坡长度与掏刷深度之和,不足时可用 两个排体相接:
3软体排缝制应采用双道缝线,叠压宽度不小于5cm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分项工程质量管理技术、安全交底,两线相距以1.5cm~ 2.0c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