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配筋全解

手工配筋全解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005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手工配筋全解

手工配筋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涉及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配置钢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结合力学知识、建筑规范以及施工经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手工配筋简介

手工配筋是指通过人工计算和分析,确定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及布置方式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会依据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荷载、跨度、截面尺寸等参数,按照国家或地区相关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钢筋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主要步骤1.荷载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确定作用于结构上的恒载、活载及特殊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2.内力计算:利用静力学原理,计算构件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剪力和轴力。3.配筋设计:基于内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同时满足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要求。4.构造措施:考虑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等因素,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5.绘制配筋图:将计算结果转化为详细的配筋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重要意义手工配筋不仅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施工效率。合理的配筋可以避免因钢筋不足导致的裂缝或破坏,也能防止过度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手工配筋还能培养工程师对结构力学的理解能力,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尽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快速完成配筋计算,但掌握手工配筋技能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软件支持或需快速估算时),它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 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 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 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 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 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 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 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 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 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 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 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 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 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 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 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 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 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 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 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 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 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 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 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 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 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10):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 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答墙问题(10):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 柱的定义。

墙问题(15):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答墙问题(15):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 端柱的边缘算起

)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 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1答墙问题(17):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 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 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

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 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浙江]抛石防波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墙问题(25):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固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 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 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 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答墙问题(25):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 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 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 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墙问题(26): 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 请问这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 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 3、请问"v区"和"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 4、“配筋特征值入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 5、“约束XX柱"有"v区"和"2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 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v区"有何不同? 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造XX柱”,对吗? 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 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和“一级(7、8度)”?请问“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 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文 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本工程采用I级钢筋(),ⅡI级钢筋(c),ⅡI级钢筋(c),Ⅲ级钢筋(α), 钢筋最大直径为32。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 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 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 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 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 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 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 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 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 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 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

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 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十箍筋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 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墙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 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 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5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理件及理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 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 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理 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理和漏理。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 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 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