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 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编制

0033 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编制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2.67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1823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0033 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编制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桥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文件,其编制需结合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资源情况,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与指导。以下是关于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编制的简介:

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旨在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首先,工程概况需详细说明桥梁的位置、规模、结构形式及地质水文条件等基本信息,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施工部署应明确施工目标、重点难点及总体安排,合理划分施工阶段,确保各工序有序衔接。

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的核心部分,通过网络图或横道图等形式展现关键节点和工期安排,保证施工按期完成。资源配置则需综合考虑人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因素,优化组合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技术措施方面,针对桥梁施工中的特殊工艺(如深基坑开挖、大跨度吊装等),制定专项方案并落实质量控制标准。

此外,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保障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安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扬尘等污染,实现绿色施工。总之,一份科学合理的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工程施工水平,促进项目高质量完成。

桥梁指导性施工组织编制

  一座桥梁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编制不同深度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这是设计文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结构设计与工程概算都要依据施工组织的安排,指导性施工组织是体现设计意图的轮廓安排,不可能做得很详细、具体,但必须切合实际,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对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起指导与宏观控制作用。

  根据设计文件中桥梁建议方案的工程数量,结合自然与施工条件进行编制。按施工项目对工程量进行分解与分类统计。统计项目:混凝土(m3)分为现浇混凝土(梁以节段计)、水下混凝土(封底、填充)、预制混凝土(件);钢筋(t);钢结构制造与拼装(t);钢梁安装(t或节间);混凝土梁预制与架设(孔)。   按工程量分类统计数据是各项工程安排施工方法、施工布置、机械设备与劳动力配备、工程进度的依据。

2.1 全桥施工进度   全桥总工期是根据结构各项目工程量,结合施工客观条件,参照以往经验综合制定的。有些工程在决策动工兴建时,要求提前工期尽早建成运营,谓之有指令性要求的工期。   首先要拟定单项工程项目的各工序完成时间,如钢围堰或沉井的制造、拼装、下沉的进度,每根钻孔桩的进度,悬浇预应力混凝土梁时每节段进度,悬臂拼装架设钢梁时每节间的进度等。各类项目及各工序进度完成量以时间表示。   将单项工程进度拟定好后,即安排组织施工。首先安排完成全桥工程中主要控制工期的项目,称之为主线进度,一般来说主线为单项工程量大,工序复杂与连贯且又不能平行作业的项目(如深水基础与大跨度梁的安装),其特点为工程量大、季节性强(与水位涨落、汛期有关)、水上大型施工设施倒用与衔接、工作面展开受航道限制、架梁与建成桥墩配合等。主线进度往往是控制全桥的总工期。   在完成主线进度的同时,应考虑各条副线进度的安排。副线即可与主线分割开,并能与主线平行开展作业,其机具设备又不同于主线的工点,一般为岸上工程,若工程需要加快,只要多开工点,增加投入设备与劳动力,就可以使进度提前,不象主线受制约的条件较多,工作面铺开比较困难,而只好设法去争取各工序内完成的进度,而这些时间的争取往往是有限的。   在进度表上先安排主线进度,即全桥总工期拟定。再在总工期内平行安排各条副线进度,副线要配合主线进度,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与劳动力。   主线进度安排要点:① 水中基础施工方案受水位控制,各工序应按水位变化安排,确保施工期的安全,争取在枯水期多完成工程量,注意汛期前必须做完的工序(如基础要到达稳定深度),以确保安全渡洪。② 深水基础的抽水要安排在枯水期,墩身进度要达到出水,即墩身升高要赶在水位上涨之前。③ 水上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及船舶租赁费用高,安排好各工序进度,使倒用衔接紧凑,效益提高。④ 基础开工次序应根据架梁方案进行安排,可利用一端架梁时间,平行安排基础施工,要注意使桥墩在梁到达前竣工。⑤ 规划好施工期航道,调整分批开工的墩位。

2.2 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布置是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要充分掌握桥位两岸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按照总工期与各项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场地设施的规划。场地布置要因地制宜、统筹布局,使场内设施少占地、尽量少拆迁民房,施工便利,发挥更大效率。

2.2.1 场地与运输   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后再作布置,为少占良田,场地应尽量选择在较高的河岸滩地上,滩地应高于5年一遇的水位,必要时采取围筑与排涝,在堤防内的场地要高于内涝水位或考虑排涝泵站,重要设施应设在高处。   工地运输主要指场内运输系统,在安排上首先要调查与外界运输联系,工程的大量材料与设备是以何种运输路线进入工地,场内运输要衔接场外至工地的接口,应使场外材料直接运至施工使用点,不进行贮存与反复搬运装卸,这是最经济的运输组织,由于各种因素不可能如此协调一致,所以场内的搬卸与运输是难免的。   场内主要采用简易公路与铁路便线运输,视需要两者可均设,无大型部件可只设公路。场内主要运输系统布置有:沿桥修至引桥墩位与各施工点;从场外运输接口到达材料堆放场、仓库,再从以上贮存点运至直接使用点与各加工点;接通场外水路运输上岸的码头;到达水上施工的下河码头与桥头各临时设施的道路。

2.2.2 工地供电、水、风   工地供电有动力与照明用电,因桥梁施工机械多数为电力驱动,用电量颇大,故供电主要指动力用电。   桥梁工程各施工阶段的用电量极不均匀,施工期的最大容量拟定,首先要进行统计各类施工机械用电的功率,再按施工进度中各主要工序所用机械的功率进行计算,并考虑全桥各工点同时施工需要用电量,一般为几个水中墩下沉与一个墩封底,加上引桥多工点施工与起重码头、钢筋木工间、机修车间作业,按需要系数法(指30 min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最大平均负荷)计算以上施工时的最大用电量。   按最大用电量确定总变电站的容量,总变电站可在两岸分别设置,其内设主变压器及配电盘等,总变电站接地区高压电源35 kV或10 kV,如35 kV/10 kV为总变电站,则还须设10 kV/0.4 kV的分变电站,按各工点的用电确定分变电站容量,水中墩施工用电负荷较大,要从岸上高压线接水底电缆或架空线至墩位,墩上一般可设800 kVA以上的变压器。为施工初期用电及临时断电,水上还备有600~800 kV发电船。岸上各工点将按分区段用电负荷及距离选定分变电站位置及数量,如0.4 kV使用功率100 kW,其要求距离为0.6 km以下,切不可因距离过大引起电压降以致无法启动机械,分变电站应设在用电功率大的机械附近,如靠近压风机站、水泵房等。   工地供水系统规模与水源有关,在城市附近建桥,工地用水应尽量就近接入自来水管网,向自来水公司申报工地用水量,经比较,若增容费不经济,再拟自建供水系统。工地自选水源,要考虑水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否则要进行沉淀、净化后使用。施工及生活用水量按有关规定计算出最大日用水量与平均每小时用水量,设计管网按每秒用水量,水塔及水池储水容量可采用2 h用水量。用水量内还要计入工地消防用水。   工地供风是指桥梁施工设施需要风作动力,如基础吸泥下沉、清基、钢梁安装的风动工具等,因此要建立固定与移动的压风机站,在水上还要设工作船,其上配有空压机与高、低压水泵(用于射水与补水)

2.2.3 材料堆放、贮存   工地储备材料的种类繁多,按材料分类贮存,在工地建有露天料场,货棚及仓库,这些地点选择要在运输进出方便,尽量接近用料集中的地方。材料要有必须储备量,足以保证工程不间断地施工,按合理的储备量计算出各设施的面积,不致使临时房建面积过大。对于水泥贮存应注意在工地不能久搁外墙保温及外饰面层施工方案,以免生潮结块,为满足施工需要可按储备45 d用量考虑。其他材料贮存按堆放指标进行库房面积计算。库房的临时房屋应按消防规定相互隔离,按相距不少于6 m布置。工地库房种类有:中心水泥库、混凝土厂工点水泥库、机械设备库、工具库、电料库、配件库、五金库、杂品库、危险品库、油库等。货棚与料场有:型钢、板材、管材、钢筋、锚链、钢丝绳、预应力钢丝、电缆等货棚;砂、石堆料场。

2.2.4 混凝土施工   桥梁工程需用混凝土量很大,混凝土生产系统目前都以自建为主,靠近城市建桥因场地所限,经过比较可选用附近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工地混凝土厂由砂、石堆放场、水泥库、混凝土搅拌站组成,混凝土生产力要求集中布局,岸上设立中心混凝土厂,维持各工点正常所需的混凝土生产,个别工序在短时间内需用一定的混凝土产量,如大体积封底混凝土,则可临时增设混凝土厂补充产量。预制品混凝土与现场混凝土生产规格接近可合并使用混凝土厂。   混凝土厂在场内设置点要适中,既要使砂石进场方便,又要使混凝土送到各工点运输便利。水上混凝土供应视河流的环境而定,通航繁忙的江河,要建立水上混凝土生产系统,由砂石、水泥船、浮式水上混凝土厂组成,其他可建栈桥或船只将岸上混凝土运至水上工点。

2.2.5 材料加工及试验   桥梁结构与施工辅助结构所需的材料都要经过工地加工后方能使用。大型桥梁的施工临时钢结构种类繁多,除尽量使用常备式杆件外,还有大量新制钢结构。因水上施工所用的钢结构量大,钢结构制造车间应设在桥头,便于运输及下河。车间的规模可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加工种类拟定出月产量。车间布置包括进料堆场、车间、组拼场(设门式起重机)、成品堆场。钢结构生产线要按进料、下料、加工、组拼、外运呈流水作业进行布置,避免重复倒运。   木材与钢筋加工车间,主要担负模板及木结构制造与钢筋成型加工。车间附近要设原料堆场或库房,加工成品分类堆场及工棚。   工地要设材料试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提出混凝土试件强度,以作指导施工与验评依据,有些钢材当缺乏材料试验报告时,还需增补试验后再使用。

2.2.6 预制品厂   按照主体工程中所需预制品种类(包括桥面板、预应力梁、预应力混凝土桩等),当外购和运输成品至工地与就地生产进行综合比较后,再确定现场设立预制品厂,预制生产部件应配合边预制边架设的安排,使堆放场不致占地过大,有的预制品因结构受收缩徐变的控制,需提前生产,加长存放时间,在计算堆场面积上应加入此条件。预制品厂布置相应混凝土生产设施、制造与堆放台座、场内起重设施、与对外运输的接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