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通信协议1)物理层(PhysicalLayer) 此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它按照传输媒体的电气及机械特性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格式,主要 以位为单位进行传输。物理层采用的传输媒体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此层负责将数据封装成包(Packet)再传送,提供站与站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会 检测顿的传送是否有误,使更高层不必顾虑到实际的传输媒体。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常分为两个子层: 低层为媒体存取控制子层MAC,高层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MAC子层控制对具体 传输媒体的访问,而LLC子层与MAC的访问方法无关,它只处理分组数据帧的发送。 3)网络层(NetworkLayer) 此层负责由一个站到另一个站间的路径选择,而这两个站可能是在相同的网络上,也可 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即它可以使多个网络之间能够互连。此层还负责建立、维护及结束两个 使用者之间的联系。 4)传送层(TransportLayer) 此层是整个协议层次结构中最核心的一层。它的作用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若数据较
长,则把它们划分成较小的单元,再传送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传送层提供可靠的、透明的两个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管理、错误恢复和流控制。 传送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非连接的服务。会话层每请求建立一个传送连接,传送层 就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连接。 5)会话层(SessionLayer) 此层主要负责控制每一站究竞什么时间可以传送与接受数据。例如:如果有许多用户同 时进行传送与接收消息,而此时会话层的任务就要去决定是要接收消息或是传送消息,才不 会有“碰撞”的情况发生。 6)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此层负责将数据转换成使用者可以看得懂的有意义的内容。 表示层还涉及信息表示的另外一些功能,例如:数据加密、数据压缩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此层负责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间的联系,而且包括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 联系,监督并且管理相互连接起来的应用系统及系统使用的应用资源。 此层提供面向网络最终用户的大量通信服务,高层的独立于系统的应用实体均在这一层 实现,它的主要特点是提供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 应用层实现的功能有: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报文处理,目录管理,远程作业运行及终端仿真(虚终端) 等。 网络的互连设备是保证网络互连的基础,按照ISO/OSI参考模型可将互连分成4个层 次,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高层(OSI模型中的其余4层)。与之对应的互连设 备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
2.OSI参考模型的互连设备 1)中继器 中继器又称为转发器或重发器。中继器不具备“智能”,它不能控制和分析信息,更不 具备网络管理功能,它只是简单地接收数据帧,逐一放大信号,然后把数据发往更远的网络 节点。中继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因而它只负责传输物理线路中的信号,而不 管信号是否需要传输。 IEEE802.3规定以太网中两个用户之间的电缆最长不得超过500m,若电缆中间使用 中继器,则最远距离可达1500mo 2)网桥 网桥(Bridge)是互连网络中能使用的最简单的具有“智能”的设备,也称为桥接器或 桥路。 网桥的互连特点是将实际上分离的局域网连成一个逻辑上单一局域网。一个局域网上的 用户可以透明地通过网桥访问另一网络上的资源,好像访问是在同一个局域网上进行。 网桥的操作涉及到OSI的数据链路层,更准确地说位于MAC层。它互连兼容地址方案 的局域网,利用MAC和MAC地址(也称为硬件地址),以及存储转发功能做局域网间的信 息帖交换
2.OSI参考模型的互连设备
大中型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3.2TCP/IP协议
也线。这些信号线的具体引脚分配见表1
表16RS485与RS422A指标比较
或环路中的每一个工作站均有其惟一的地址标记,利用地址标记,每个工作站或设备只接收 包含其专用地址的信息。通信协议也可以采用令牌方式或寄存器插人法等。 RS485接口标准虽然推出较晚,但它在网络互连中已表现出优异的特性,即经济适用, 性能/价格比高等,从而越来越受到工程设计者和用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