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57.35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79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适用于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类型信号的传输,也能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发展需求。一套完整的综合布线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平子系统:这是连接工作区与管理区的重要部分,主要采用超五类、六类甚至更高标准的双绞线或光纤进行布设,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2.垂直干线子系统:负责楼层间设备间的互联t/ccas 014.6-2022 水泥企业安全管理导则 第6部分:水泥工厂危险能量隔离管理,一般使用光缆或大对数电缆,以满足长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需求。

3.设备间子系统:集中放置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管理。

4.管理子系统:提供连接点用于端接水平电缆、主干电缆及跳线,便于线路调整和维护。

5.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区域组成,直接服务于用户端。

6.建筑群子系统:用于连接不同建筑物之间通信设施,常采用室外光缆或屏蔽双绞线。

在设计时需考虑环境因素、预留扩展空间,并遵循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如ISO/IEC11801、TIA/EIA568),保证系统兼容性与可升级性。同时,应注重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后期运维便利性,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且易于管理的综合布线体系。

根据用户需求,本方案将垂直干线子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为了满足高速数据网络对带宽和速率的要求,对于数据网选用6芯室内多模光纤,端接6芯,这样即满足了目前网络对传输信道的需求,又能适应将来的发展,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为了保证语音高品质的传输,对于语音网选用三类25对大对数电缆将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相连。

本方案中,主干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点对点”端接法,即主干线缆直接从主配线间的配线架延伸到子配线间的配线架,这样使干线系统更灵活,同时省掉绞接盒上的高额投资。

4.2.4 管理子系统

由交连、互连的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用于端接和管理水平线缆和垂直主干缆。

根据要求管理子系统考虑既美观又防尘,每个分配线间设置一个19”标准机柜放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和数据配线架分开放置,同时留出一定空间,将来网络设备也可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

根据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保证系统正常传输距离并且相应降低造价,在楼内按照每一层或两层设置一个分配线间,管理本区域内的信息点。

铜缆配线架采用一种型号,语音干线及水平部分选用110型配线架。它是一种防火型塑模装置,可配带标记的横条,每条固定25对电缆,利用背板固定在机柜上,采用机座过线孔技术,使得电缆极方便的从背后穿到端接点,线缆弯曲度较小,保证了高性能的传输,方便了管理。100对的配线架的支撑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拆卸,使得安装者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完成后方便地调整走线。跳线通过跳线槽连接相邻配线架。

水平部分数据采用RJ45端口式配线架,为此选用24口模块式快接配线架,线架后部以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的S110D连接块为特色。这些连接块用于端接工作站、设备等。110型绝缘移动接头区通过印刷电路板的内部连接与配线架前部的8芯模块式嵌座联结。配线架之间通过设RJ45跳线整理器管理跳线,同时所带盖板可隐藏纷乱的跳线,使外观更为整洁。

数据部分跳线选用两端均为RJ45 8芯接口增强五类模块化跳线,数量根据工位配置,保证运行初期的使用。

语音部分跳线选用1对压接跳线。

水平分配线间应尽量保持无尘、通风良好、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并符合有关消防规范。配置有关消防系统,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室温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至55%。

管理子系统有较多的电器设备,所以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性能。具体是采用机柜接地的方法,通过专用接地电缆将机柜与大地相连,即与大楼的地极相连。

4.2.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示意图:

● 设计为19”机柜的规格;

● 能容纳最多到24个光纤口;

● 可安装专有的配有ST、SC或ST/SC,FC适配器的通用RIC系列小板;

● 光纤管理器可以存储冗余光纤并满足其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 有带合页通明盖板保护光纤存储区。

配线间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尽量保持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室内照明不低于200Lx;应符合法规的消防系统,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和阻燃漆;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有一扇窗留作安全出口;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提供离地板至少为2.55米高度的无障碍空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0.9m,地板的载重能力至少为500kg/m2;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或双路供电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 300W;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布线系统涉及大量的线路的连接,这样大量的连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统一方便的来标记管理这些复杂的走线,安普布线系统针对不同应用把配线架分为白、蓝、灰、橙、紫等各区域,使系统管理一目了然。色标标记方案系统而科学地规定了怎样根据参数和识别步骤,查清交连场的线路和设备端接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文档,色标标记方案是以后的布线管理重要的技术依据。色标方案示意图如下:

在工作区端,安普提供多种颜色的彩色标记片,可分别表示语音、数据,嵌入安装在超五类信息模块上,便于用户使用。

在主干线接线间,色场规模如下表示:

白色——返回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即垂直干线子系统

蓝色——得到干线接线间IO服务的站线路,即水平子系统

灰色——至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即水平干线子系统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如分组交换型集线器)的线路

橙色——来自接线间多路复用器的线路

4.2.6 系统保护及接地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

主配线间和各管理间及竖井内,应具备专用接地装置。配线架的金属外壳与水平、垂直的金属线槽应与接地装置牢固连接。

水平布线距离应不超过90M,信息孔到终端设备连线不超过10M。

主配线间要有专门的地线和电源插座。

工作区、房间电缆铺设方式,是从天花板起引出钢管埋入墙内向下或向上导向各信息点。

目前,在很多领域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不正常运行,对于企业来说,损失是相当大的。网络的建立,从电缆敷设到网络设备的连接,都需要几个过程,这些过程有必要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所建立的网络能健康运行。可以说现在的布线是为了未来的投资,而投资的保证就是测试技术。

从工程的角度可将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分为两类: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一般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一个连接的正确性;认证测试是指对布线系统依照标准进行逐项检测,以确定布线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一般测试内容包括以下两项:

根据国际布线的规定以及布线厂商的建议,一个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 10 年或更长,不少布线供应商都提供至少十年甚至15或20年的质保。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分别以18个月和24 个月翻番的速度发展,企业对网络及带宽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网络的最基础建设或网络龙骨的布线设施,为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以及对未来高速网络的支持,目前至少要选择超5类电缆系统。

TIA/EIA和ISO/IEC关于铜缆水平系统的链路定义有以下三种:基本链路(TIA),永久链路(ISO)和通道模型(TIA/ISO)。在超五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从而使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不论采用何种测试模型,只要符合相关的指标要求,都可以认为满足超五类标准。通道模型和永久链路模型的连接模式图分别如下:

测试的连接图示出每条线缆的8条芯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实际状态,正确的线对为:1/2、3/6、4/5、7/8。

水平布线连接方式的允许极限长度如下:

永久链路方式—90m

通道链路方式—100m

布线线缆链路的物理长度由测量到的信号在链路上的往返传播延迟T导出。为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进行此项测试前需对被测线缆进行NVP值(额定传输速度)校核。NVP=(线缆中信号传播速度/光速)×100%,该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正常NVP值范围为60%~90%。

链路在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内呈现的电阻,综合布线用缆线为100Ω,无论3类、4类、5类、5E类线缆,其每对芯线的特性阻抗在整个工作带宽范围内应保证恒定、均匀。链路上任何点的阻抗不连续性将导致该链路信号反射和信号畸变。链路特性阻抗与标称值之差≤20Ω。

无论3类、4类、5类、5E类宽带线缆,在基本链路方式、永久链路方式还是通道链路方式下,线缆每个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在20℃~30℃环境下最大值:3类电链路不超过170Ω16 西宸二期盘扣式落地脚手架,3类以上链路不超过30Ω。

  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为衰减。测试传输信号在每个线对两端间的传输损耗值及同一条电缆内所有线对中最差线对的衰减量相对于所允许的最大衰减企的差值。对一条布线链路来说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

①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量;

②构成通道链路方式的10m跳线或构成基本链路方式4m设备接线对信号的衰减量;

③布线线缆对信号的衰减量。

近端串扰损耗(NEXT)

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信号耦合,即近端串扰。定义近端串扰值(dB)和导致该串扰的发送信号(参考值定为0dB)之差值(dB)为近端串扰损耗。越大的NEXT值近端串扰损耗越大。近端串扰与线缆类别、连接方式、频率值有关。

驳岸施工组织设计 远方近端串扰损耗(RNEXT)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