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质量控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质量控制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7.08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747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质量控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HPC)的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安全、耐久和高效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到施工与养护的全链条管理,以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目标。

首先,在原材料阶段,应严格筛选水泥、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细骨料、粗骨料及外加剂等材料。这些材料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稳定性与兼容性。例如,选用低碱水泥和高品质矿物掺合料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其次,配合比设计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步骤。通过试验优化水胶比、砂率及掺合料比例,使混凝土在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之间达到平衡。此外,还应考虑环境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合理调整外加剂用量。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计量精度控制,确保各组分按设计比例准确投料。同时,搅拌时间与均匀性也需严格把控郑州丹尼斯文物保护区地下室专项施工方案,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振捣和养护。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减少离析和泌水现象,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缺陷。特别地,养护措施对高性能混凝土尤为重要,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保湿保温措施,防止早期失水引起的开裂。

综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贯穿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每个环节,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高标准建设需求。

(7)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8)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不应小于2.0%(干硬性混凝土除外)。当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抗冻等级的要求经试验确定。

(1)氯离子与碱含量的测算(2)根据估计用水量、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和料用量估算强度(3)通过外加剂调整混凝土坍落度(4)通过外加剂、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调整含气量

4、配合比参数调整进行胶凝材料用量及组成变化进行试拌,测试坍落度、含气量、早龄期强度与弹性模量。确定多个基本配合比,进行有害物含量测算和抗裂性对比试验

4、硬化混凝土参数测试

(1)立方体抗压强度一般可采用100×100×100的试件,C5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应采用150×150×150的试件。(2)静力弹性模量一般可采用100×100×300或150×150×300的试件进行测试(3)耐久性能:电通量、抗冻性、抗渗性、防腐性等

第四部分施工工艺设计与工序质量控制

1、施工前准备2、原材料储存与管理3、搅拌 4、运输  5、浇筑6、振捣   7、养护8、拆模9、实体结构核查

1、施工前准备(1)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2)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3)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4)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5)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6)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7)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8)施工前形成的主要施工技术文件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组织设计。2)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其验证制度。3)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4)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5)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做出的具体规定。6)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其检验方法。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方法。8)实体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方法。9)设计和施工技术文件未明确的混凝土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及标准

2、原材料存储及管理(1)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2)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3)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2)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3)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袋装水泥。4)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m。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预留通道。5)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6)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4)粗骨料应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5)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3、搅拌(1)搅拌设备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现场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机选型: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站应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关键部位采用监控系统。

(2)搅拌工艺要求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水:1%。

投料顺序: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季节施工:雨季骨料含水率测试夏季施工冬季施工

(3)搅拌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制是否均匀,混凝土的拌合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过检测其工作性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出机检查的工作性主要是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温度和泌水状况。不合格时,要查找原因,一般的原因可能是称料的误差、水的计量不准、骨料含水量测试或计算失误,等等。查不出原因时,可适当追加复合外加剂以弥补坍落度和含气量的不足,不可采取加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4、运输对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规定的坍落度、含气量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运输方式:地面运输和垂直运输运输工具:吊罐、搅拌输送车搬运、皮带输送机、混凝土管道泵送运输冬夏季运输设备应保温隔热处理

5、浇筑(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2)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3)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110kv南湖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7)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800mm以上的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1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检验要求(1)混凝土坍落度:每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1次,测试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2)混凝土含气量:每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1次,含气量应满足下表要求

(3)混凝土入模温度:每工作班至少3次,监理单位至少一次。(4)强度试件: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4)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5)耐久性试件当设计要求时施工现场临电施工方案,应留置混凝土电通量、抗渗性、抗冻性、耐磨性试件。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每2000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

6、振捣(1)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2)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振捣混凝土,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入模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3)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方式振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