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93.16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747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客运专线桥梁的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是确保桥梁结构耐久性和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快、荷载大,且对舒适性和平稳性要求较高,因此桥面防水层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高标准的技术要求。

防水层施工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混凝土桥面进行清理和找平处理,确保表面平整、无灰尘和油污;其次是在桥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以增强防水层与桥面的粘结力;然后铺设防水层,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厚度;最后进行保护层施工,通常采用纤维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以保护防水层免受外界环境和机械损伤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7#教师公寓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还需注意桥面排水系统的设置,避免积水对防水层造成破坏。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水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客运专线桥梁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3.2.2.2未启封产品的有效期为1年。

3.2.2.3产品应采用密闭的容器包装。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热源。

3.2.2.4产品应储存于荫凉、干燥、通风处,储存最高温度不应高于40℃,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3.2.2.5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o

3.2.2.6单涂料型防水层上须制作保护层。

3.2.3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

表3.2.1 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注:试样膜厚1.5±0.1mm。

表3.2.2 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注:试样膜厚2.0±0.1mm。

3.3 防水层结构型式简图见图3.3.1图3.3.2。

4.1 有碴、无碴桥面混凝土基层表面质量应符合TB/T 2965规定的要求。平整度用l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am。

4.2 防水层类型及构造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2.1卷材加粘贴涂料型防水层,适用于有碴桥面道碴槽内。

4.2.2无卷材的涂料型防水层,适用于有碴桥面道碴槽以外和无碴桥面。

4.3窃永层锚黼应栗角高压凤轮清除基层面灰尘。

4.4 卷材加粘贴涂料型防水层

4.4.1防水卷材纵向宜整长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防水卷材应在桥面铺设至挡碴墙、竖墙根部,并顺上坡方向逐幅铺设。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4.4.2搭接处应粘贴牢固,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的涂料厚度不得小于1mm。

4.4.3铺设工艺及材料用量应符合TB/T 2965的规定。

4.5 无需卷材的涂料型防水层

4.5.1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方米用量约2.4kg。

4.5.2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

4.5.3施工方法及要求。

4.5.3.1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2.0m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

4.5.3.2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说明进行配制,每种组份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

4.5.3.3采用喷涂设备时,该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在60~80℃。

4.5.3.4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顷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3~5min。

4.5.3.5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4.5.3.6涂刷时应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l~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4.5.3.7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

4.5.3.8对挡碴墙、竖墙等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先行涂刷,平面部位在其后涂刷。

4.5.3.9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缩短干燥时间。

4.5.3.10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4.6 制作防水层时,不得因流溅或其它原因而污染梁体。

4.7 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浇筑保护层。

4.8 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5.1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5.2 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5.3 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5.4 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实际保护层厚度、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5 桥面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宽约l0mm、深约保护层厚度的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5.6 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畅通。

5.7 C40细石纤维混凝土材料。

5.7.1水泥:采用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5.7.2细骨料:中砂,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5.7。3粗骨料:最大粒径l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5.7.4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的有关规定。其几何特征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5.7.10

5.7.5粉煤灰:应采用工级粉煤灰,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掺量由试验确定,其质量应符合GB1596的规定。

5.7.6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采用符合GB8076的规定或经铁道部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严禁使用掺入氯盐类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其性能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5.7.7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CJ63的要求。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即可使用。

5.8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宜为l.8kg,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宜为lkg。

表5.7.1 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5.9 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5.9.1 应采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注意纤维拌和均匀。

5.9.2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5.9.3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5.9.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自然养护时,桥面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桥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

5.10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见表5.10.1。

表5.10.1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

6.1 材料检查规则

防水层原材料、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按表6.1.1要求执行。

表6.1.1 防水层原材料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

产品抽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者,判为整批合格。若有一项技术要求不合格时,应双倍抽样检验该项目,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不合格。

6.3 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气泡。铺设完成后,用橡胶测厚仪检查涂层厚度,每孔梁检测10处。

6.4 防水卷材的铺设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均不得翘起。

6.5 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后龙须坝中桥施工组织设计,应钻取芯样进行混凝土与卷材或涂料的粘结强度检测,每孔梁检测3处。取样后的孔洞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填满。

6.6 保护层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7.1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o

7.2 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为改善防水涂料的稠度,可用间接蒸汽预热,降低涂料的稠度,两个组份应分开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60℃,同时须保证蒸气不得进入涂料中。严禁明火加热。

7.3 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热重分析法(DSC),对长丝和短丝纤维进行DSC拐点温度对比,两者一致时可评定为材质相同。相关标准可依据IS011357—3:1999《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防水层的保修期限从正式验交、交付运营之日起计算。在防水层的保修期限内,由于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防水层失效,防水层施工单位应承担维修、更换等义务;同时也并不免除追究防水层施工单位由此造成运营损失的责任。防水层的保修期,当与业主有合同约定时,按合同约定办理;无合同约定时,保修期为10年。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运行速度250~350km/h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桥梁构造特点以及TQF—Ⅰ型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大岛酒楼停车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有碴、无碴混凝土桥面防水层的质量要求、施工工艺,并依据相关防水材料最新颁布国标和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的。

1.客运专线桥梁全部采用双线整体桥面,桥面宽度达13.4m,分为有碴梁和无碴梁。有碴梁道碴槽内净宽9.4m,道碴槽两侧的桥面布置了多个电缆槽,无碴梁由于板式或双块式轨道板将桥面纵向分隔成多块,且板与板之间留有宽度8cm的间隙。根据桥梁各部位防水重要性和施工可行性,规定了卷材加粘贴涂料型和无需卷材的涂料型两种结构型式的防水层,同时要求防水涂料可用于潮湿基面,以适应潮湿环境下的施工。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睦能指标根据使用性能要求在国标的基础上均有提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