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5.66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1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指导盾构法隧道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该规范涵盖了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准备:明确盾构机选型、始发与接收井的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场地布置。要求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对关键设备进行检查与调试。

2.盾构掘进技术要求:规定了掘进参数控制(如推力、扭矩、速度等)、姿态调整、注浆工艺及地表沉降监测等内容。强调根据地质条件动态调整掘进参数60 100 60m连续梁施工作业指导交底书,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管片拼装与衬砌质量:规范了预制管片的生产、运输、储存及拼装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管片尺寸偏差、接缝防水性能及衬砌环的椭圆度。

4.施工监测与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施工监测体系,包括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结构应力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施工风险。

5.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提出减少噪音、扬尘和废水排放的具体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6.验收标准:明确了隧道轴线偏差、断面尺寸、衬砌质量及防水效果等验收指标,为工程交付提供依据。

该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的发展。

地上的连接误差

地下的连接误差

投向误差=±e/c*"; 当c为5米,e为0.5mm时,此时的中误差将达到20.6秒。因此,

在上述总误差中,地上测量误差占5%,地下测量误差占10%,

投向误差占85%。若欲提高定向精度,提高钢丝的投向误差是关键。为此,除满足上述联系三角形一般最有利的形状外,为减弱风流对悬吊钢丝的影响,沿隧道风流方向合理布设垂线位置不失为提高投向误差的主要方法。另外除布设单一联系三角形外,也可采用布设组合联系三角形的办法,提高地下起始边的定向精度。

5.3.5定向测量若采用陀螺仪与垂准仪联合定向方法,其定向精度取决于陀螺仪本身的定向精度。该方法的特点是:陀螺仪定向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方向测量误差不累计,垂准仪投点误差比较大,但其作为一个误差常量影响贯通误差。

陀螺仪与垂准仪联合定向采用双投点、双定向的作业方法,使用一次定向中误差为20"的陀螺仪,三次定向平均值的定向中误差可以达到12"。如果采用定向精度比较高的陀螺仪进行定向,一次定向中误差可以达到5"以下。现代的陀螺定向已经实现全自动定向,在定向精度、定向时间、定向操作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变,与传统定向测量相比精度高、速度快。

5.3.6导入高程测量以在竖井内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为主要方法,测量时注意地上、地下同时观测,每次观测要独立,要有检核条件和措施。

5.3.7规定地下近井导线点和近井高程点个数,是为了使各类点间构成检核条件。

5.4.2规定地下控制测量起算点数量主要为了使地下具有足够的检核测量条件。

5.4.3根据测量实践,盾构施工60米以后,隧道结构已经稳定,在此设置地下控制点。导线点的稳定情况,通过重复测量确定,一般不少于3次。导线点宜采用强制对中装置,控制点点位可在隧道两侧交叉设置,在曲线隧道,特别是在连续同向曲线的隧道,要注意旁折光的影响。直接用于盾构施工测量的控制点,可设置在隧道顶板上或隧道两侧。

5.4.5隧道掘进初期,根据施工现场条件一般先布设精度较低的施工导线和施工水准,当具备条件后及时选择部分施工导线和施工水准组成施工控制导线。特殊情况下,可不受曲线要素点的限制,尽可选择较长的导线边。

5.4.6规定施工控制导线最远点横向中误差 m横≤m中×d/D(mm),是根据导线边长与贯通距离的比例计算出来的。

5.4.8当隧道结构仍不稳定时,埋设其上的地下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点难免变动,因此对已有故每次控制测量必须对施工控制点进行检测。

5.4.10当贯通误差要求不变,隧道贯通距离大于本规范规定的长度时,应采取措施增强地下控制网强度。

地下控制测量一般采用支导线形式,导线点的横向误差是制约隧道贯通精度的主要因素。当采用单一支导线形式,在一定的支导线长度和边数下,其精度很难提高。在较长隧道控制测量中,若提高控制测量精度,可以采取以下特殊措施和方法:

1)地下控制测量布设形式可以采用导线网、线形锁等图形强度比较高的布网形式;

2)在地下导线测量中,加测一定数量的陀螺方位角,可以限制测角误差的积累,提高定向精度。同时,在某些受折光影响大的导线边上加测陀螺方位角,还可以消除和减弱系统误差对方位的影响;

3)从地面向地下钻孔,增加地上和地下联系测量次数。

5.5.1盾构始发井建成后,应在井下置埋设足够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并通过联系测量方法将坐标和高程传递到控制点上,作为盾构拼装和掘进的测量依据。

5.5.2盾构上所设置的测量标志必须牢固、可靠;有条件时宜设置两套,便于检核,並提高测量精度。

5.5.4根据盾构自身导向装置的精度和从理论上计算出1/3 贯通测量误差的距离,在此距离内应进行人工测量,以控制施工误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5.5.5管片测量应选择在盾尾中和脱离盾尾后分别进行。管片拼接完成后与盾尾脱离前测定衬砌环拚装误差,主要是为管片拼装机提供衬砌环拼装偏差的修正参数。与盾尾脱离后测定衬砌环拚装误差,主要提供衬砌环安装初始位置偏差的修正参数。衬砌环安装后的变形状况由监控量测提供。

5.6.3贯通误差归化到线路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可直观反映出贯通结果与线路、限界的关系。

5.7.1隧道贯通后进行贯道导线的附合路线测量,并重新平差后,为断面测量、限界测量、铺轨测量和设备安装测量等提供较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点。

5.7.2竣工测量工作内容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横向偏差、高程偏差指相对于衬砌环设计轴线的偏差。

5.7.3断面上的测点位置、数量应由按设计人员根据隧道结构形状、设备、行车条件等对断面的要求确定。

6.1.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使管片生产有序、合理安排,采取各种预控措施,保证质量。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这些技术文件应按程序审批。

明确了管片生产在基础设施、技术准备、人员培训、材料准备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

所有原材料的选用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进行复验。

6.4.1 提出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混凝土管片成型质量关键项目。

6.4.2 管片模具是保证管片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其材质和制作精度要求高,制作模具必须具有完善的的技术文件,并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制作。在实际生产中,仅对模具进行实测实量是不够的,必须考虑荷载、振动等各种影响因素,必须进行管片试生产,並经水平拼装检测合格才能通过模具验收。

6.4.3 合模与脱模

1. 模具清理和脱模剂涂刷质量直接影响成型后的管片外观质量,因此,模具必须清理干净,并按本条规定喷涂脱模剂。

2. 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模具合模方法可能不同,因此,应按说明书规定合模。合模完毕后应检查合模标记并对模具尺寸进行量测。

3.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管片各预留孔与模板接触部位不漏浆、埋件与混凝土的粘接性。

4. 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导致拆模时管片缺棱掉角、开裂和粘模等缺陷,为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管片外观质量,提出了脱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该强度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

5. 管片表面及棱角损伤会影响其防水功能,故脱模时应做好产品保护,避免损伤。同时,也应保护模具,以保证模具精度并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6. 为尽可能减少温差裂缝,应减小出模时管片与环境的温差。

6.4.4 管片模具周转一定次数后可能会超出规定的偏差,因此,应对模具进行量测及整修。

6.5.1钢筋骨架采用焊接方法成型后,其钢筋连接牢固,骨架强度高,不变形。由于弧形骨架加工尺寸不易保证,所以要求骨架必须试制,检验合格后才能批量制作,且应该在预先制作好的胎具上进行骨架成型,以便于保证骨架的成型精度。

6.5.2 钢筋加工

1. 管片钢筋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不得随意改动。

2 . 管片主筋呈弧形,加工时应防止出现翘曲,以免影响骨架质量。

5. 以盘条供应的钢筋使用前需要调直。调直宜优先采用机械方法,以有效控制调直钢筋的质量;也可采用冷拉方法,但应控制冷拉伸长率,以免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

6.5.3 钢筋骨架成型

1-2. 在正式焊接之前,必须采用与生产相同条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了解钢筋焊接性能,选择最佳焊接参数,每种牌号、每种规格钢筋至少做1组试件。当不合格时,应改进工艺,调整参数,直至合格为止。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应做好记录,备查。

3.为了防止焊接部位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在焊接区域内,钢筋表面锈蚀、油污等必须清除。

6.5.4 质量要求

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是确保受力钢筋等的加工、连接和安装满足设计要求。钢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宜春市温汤镇防洪工程ⅰ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3)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6.1 一般规定

1.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但应指出,对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由于其强度增长较慢,此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的规定确定验收龄期。

2.混凝土试件强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的规定。根据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9、监理员年终工作总结,混凝土评定试件的尺寸应采用标准尺寸。

3.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分项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