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阀门试压方案模板阀门试压方案模板是一种用于指导阀门压力测试的标准文件,旨在确保阀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下是关于阀门试压方案的简要介绍(约400字):
阀门试压方案简介
阀门试压是阀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验证阀门的密封性、强度以及耐压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工况。为确保试压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制定详细的试压方案。
四川省某市医院职工住宅楼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一、试压目的
阀门试压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阀门在规定压力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壳体强度、密封性能和连接部位的可靠性。通过试压,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确保阀门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二、试压依据
试压方案应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13927《工业阀门压力试验》、API598《阀门检查和试验》等。同时,还需结合具体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合同规定。
三、试压类型
阀门试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壳体强度试验:检验阀门壳体在超高压下的承压能力。2.密封试验:测试阀门关闭时的密封性能。3.上密封试验:验证阀杆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4.低压气密性试验:检查阀门在低压气体环境下的泄漏情况。
四、试压设备与介质
试压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压力范围和精度,常用设备包括试压泵、压力表、流量计等。试压介质一般选择水、空气或氮气,具体选择需根据阀门类型和工况决定。
五、试压步骤
1.检查阀门外观及装配状态,确保无缺陷。2.安装试压装置并连接阀门。3.缓慢升压至规定值,保持一定时间观察有无泄漏或变形。4.记录试验数据,出具试压报告。
六、注意事项
试压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此外,试压完成后应及时排空介质并清理阀门。
通过科学合理的试压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阀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后续安装和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对阀门试压方案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1)《阀门检验委托书》要求逐荐填写,否则阀门检验站根据实际情况可拒收;阀门检 验人员进行外观检查、数量清点合格后,可在《阀门检验委托书》上签字确认。 2)阀门检验站接收《阀门检验委托书》(样表详见附表2)后方可进行检验。 3)阀门检验前由检验站管理人员按冷门阀门委托的批次编制委托批号(其批号为批次 流水号,用数字表示)并填入委托书。
1)阀门试验站厂房内要做好标识管理工作,建立合格品区,待验区,不合格品区, 区必须界线分明,阀门不得混放;在三区内根据阀门不同规格、型号分别摆放。 2)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阀门应分开摆放。 3)为了便于管理和现场追踪,试验合格的阀门由试验操作人在密封边缘加工面打上阀
的积液。 12) 库存阀门再试验前应进行清洗,
的积液。 12) 库存阀门再试验前应进行清洗。
I>) 闸阀/截止阀/节流阀/调节阀/蝶阀/底阀等阀门应处于全关闭位置; 2) 1 旋塞阀、球阀的关闭件应处于全开启位置; 3) 2 隔膜阀应处于关闭位置,且不可关得太紧,以防止损坏隔膜; +) 止回阀的阀瓣应关闭并予以固定,
7.3阀门壳体压力检验
2)阀门壳体压力检验的步骤为:封闭阀门进、出口,将阀门打开(有上密封结构的阀门保 证上密封打开),向腔内充满水(排除阀腔内空气),逐渐加压到检验压力,在规定时间 内进行合格性检查。 3)阀门壳体压力检验时,除波纹管密封阀门外,填料压盖压紧到足以保持试验压力,使填 料箱部位受到试验。 4)阀门壳体检验压力为38℃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 5)保压时间:阀门壳体压力检验最短保压时间应按表一7.5.8。 6)合格标准:在保压时间内阀门填料函处(波纹管密封阀除外)与阀盖接合处、阀门壳体 外面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水滴或表面潮湿现象;不得损坏阀门结构。
2)阀门壳体压力检验的步骤为:封闭阀门进、出口,将阀门打开(有上密封结构的阀门保 证上密封打开),向腔内充满水(排除阀腔内空气),逐渐加压到检验压力,在规定时间 内进行合格性检查。 3)阀门壳体压力检验时,除波纹管密封阀门外,填料压盖压紧到足以保持试验压力,使填 料箱部位受到试验。 4)阀门壳体检验压力为38℃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 5)保压时间:阀门壳体压力检验最短保压时间应按表一7.5.8。 6)合格标准:在保压时间内阀门填料函处(波纹管密封阀除外)与阀盖接合处、阀门壳体 外面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水滴或表面潮湿现象;不得损坏阀门结构。
6) 上密封检验的基本步骤为:封闭阀门进口和出口,放松填料压盖,将阀门打开,并使上 密封关闭,向腔内充满试验介质,并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达到保压规定时间后,进行 合格性检查。检验完毕必须重新上紧填料压盖。 》 上密封检验的压力为38℃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1倍。
3)上密封检验的基本步骤为:封闭阀门进口和出口,放松填料压盖,将阀门打开,并使上 密封关闭,向腔内充满试验介质,并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达到保压规定时间后,进行 合格性检查。检验完毕必须重新上紧填料压盖。 4)上密封检验的压力为38℃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1倍。 5)保压时间:上密封检验最短保压时间应按表一7.5.8。 6)合格标准:在保压时间内阀门填料函处(波纹管密封阀除外)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水滴, 不得损坏阀门结构。
5)保压时间:上密封检验最短保压时间应按表一7.5.8。 D) 合格标准:在保压时间内阀门填料函处(波纹管密封阀除外)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水滴, 不得损坏阀门结构,
1) 阀门密封检验包括高压密封和低压密封检验,密封检验可在壳体压力检验合格后进行, 2) 进行密封试验时,在阀门两端不应施加对密封面泄漏有影响的外力,关闭阀门的操作 扭矩不应超过阀门设计的关闭力矩。
3)闸阀/旋塞阀/球阀/密封检验时,阀盖与密封面间的休腔内应充满介质并加压到试 验压力,以避免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逐步向上述部位充注介质和压力而使密封内的泄漏 未被察觉。 4)做密封试验时,引入介质的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a.规定了介质流向的阀门,按规定介质流通方向引入介质; b.对于设计成双向密封的阀门应分别在阀门的每一端加压,另一端观测泄漏; c.截止阀应从阀瓣下方引入介质; d.止回阀应沿使阀瓣关闭的方向引入介质和施加压力; e.对于弹性密封的蝶阀,不论是单向密封或双向密封,只需在最不利密封的一端加压 试验。 f.对于多通道密封阀门,就依次从被密封的通道口引入加压,从填料箱出处(此时, 应未装填料)或其它开的通道口来检查泄漏率。 5)密封泄漏检测方法: a.做高压密封检验时,在阀门另一侧通过检测水滴来检查泄漏; b.做低压密封检验时,在阀门开端的密封面处灌注清水或涂肥皂水观察气泡来检查 泄漏量。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4”)、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1500LB)和公称直 径大于125mm、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600LB)时,应按表7.5.6一1选取;当公称 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公称压力大于25MPa(1500LB)和公称直径大于125mm、公称压 力大于10MPa时,应按表7.5.6一2选取。
1)所有具有上密封性能的阀门都应进行上密封试验,波纹管密封阀门除外; 2)对于油封式旋塞阀,高压密封试验是必须的,低压密封试验任选; 3)如经需方同意,阀门制造厂可用低压密封试验代替高压密封试验; 4)弹性密封阀门经高压密封试验后,可能降低其在低压工况的密封性能; 5)对于动力驱动的截止阀,高压密封试验的试验压力应是选定动力驱动装置所使用的设计压差的 110%。
密封试验的最大允许泄漏量表7.5.9
10)陶瓷等非金属密封副的阀门,其密封试验的允许泄漏率应按表7.5.9的同类型、同规格 的金属密封阀门的规定,
10)陶瓷等非金属密封副的阀门,其密封试验的允许泄漏率应按表7.5.9的同类型、同规格 的金属密封阀门的规定,
阀门检验系统流程图 8.1阀门检验设备组合图
福建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8.阀门检验系统流程图
8.2阀门检验升压、降压示意图
阀门试压站HSE管理 站长HSE职责: 1)认真执行项目HSE管理制度,负责阀门试压站的HSE管理。 2)组织设备检查维修,保证阀门安全检验,确保项目HSE指标的完成。 3)组织试压站HSE活动及周一安全例会。 4)每月组织一次对重点防范部位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督促责任人及时整改 5)掌握安全隐患,对有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 6)负责试压站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检验员HSE职责: 1)执行项目HSE管理制度。 2)检验人员应具备一定防火、防触电、报警及安全操作等知识。 3)检验人员应了解防火器具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检验阀门,试压设备不得带病作业。 5)不得随意使用气体代替液体做强度试验,如急需,按有关规定执行。 6)站内使用电气焊或其它动火时必须做好防火措施。 7)检验人员做到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自己。 8)确保人身、设备、阀门三安全,确保安全指标的完成。 9)参加试压站HSE活动及周一安全学习活动。 10)掌握安全工作中的新情况,参与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 11)作业厂房内配备消防器具,并对消防器具要定期检查。 12)检验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进行清洗、研磨。 13)煤油、四氯化碳要分离使用,分装后必须封口。 14)厂房内要保持通风。 15)做好设备安全运转记录。 岗位职责 1人员基本要求: 1)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岗位人员应懂得各种器具、设备、阀门的规格型号、结 用途及相关知识。掌握并严格执行阀门检验、设备运转及维修等工作的操作规
9.2检验员HSE职责
海南岛洋浦自由贸易经济开发区浆纸业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10.1人员基本要求:
1) 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岗位人员应懂得各种器具、设备、阀门的规格型号、结构、 用途及相关知识。掌握并严格执行阀门检验、设备运转及维修等工作的操作规程: 达到“四懂”,“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