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碚东嘉陵江大桥水土保持方案

重庆市碚东嘉陵江大桥水土保持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77.96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71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重庆市碚东嘉陵江大桥水土保持方案

重庆市碚东嘉陵江大桥位于北碚区,是连接嘉陵江两岸的重要交通设施。为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碚东嘉陵江大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制定了详细的水土保持方案。该方案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为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优化施工布局,合理规划临时占地和弃渣场位置,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域;二是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如设置挡土墙、排水沟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并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三是加强施工管理,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控制扬尘、污水排放,减少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四是建立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水土保持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方案mh/t 5063-2023 民用机场飞机荷载桥梁设计指南(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碚东嘉陵江大桥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安全,还有效保护了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为类似大型桥梁建设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工程位于嘉陵江干流和其支流梁滩河的交汇处。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干流长度1120km,流域面积160000km2,地理位置界于北纬29°20ˊ~34°33ˊ,东经102°30ˊ~109°00ˊ之间。它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干流分东西两源,东源出自陕西省凤县以北的秦岭镇,向南流经微县县略阳的两河口,与源自甘肃省礼县的两汉水相汇,过阳平关进入四川省境内,南流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与上游最大支流白龙江相汇,流经阆中附近有东河汇入,至南部又有西河汇入,再经南充、武胜,至渠河嘴与渠江汇合,在合川市区与涪江相汇,于北碚毛背沱有梁滩河汇入,构成巨大的扇形水系。

嘉陵江干流在广元以上为上游,全长380km;广元至合川段为中游,河长645km,天然落差284m,平均比降0.44‰;合川至重庆段为下游,长约90km,落差28m,平均比降0.29‰。

从河道形态看,嘉陵江干流城区段可划分为上部顺直段,中部弯曲段和下部峡谷段。上部顺直段和中部弯曲段洪水期河宽约400~600m,弯曲段尾部为毛背沱回流区。下部峡谷段洪、枯季节水面宽度相差不大,约200~250m。本河段河床纵向起伏较大,深泓线最高、最低相差近50m。两岸基岸裸露,分布有众多的石梁、礁石、突嘴等,这些石梁、石嘴起着控制河势的作用。在河段上部有象鼻子和金钢背两个突嘴分布在左右岸,中部右岸有楚石坝、何家碛大沙坝,两沙坝之间有白玉石礁石分隔,左岸基本由基岩组成,分布有李家梁、大梁、二梁等石梁,下游峡谷段两岸由基岩组成,峡谷进口左右突嘴对峙,控制了河势。

北碚洪水主要由流域暴雨形成,与流域暴雨分布特性一样,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7、8、9月。据统计,从1951年到2000年,北碚水文站在这三个月出现年最大洪峰的比例高达80%,其中7月份发生机会最多,8月份流域受太平洋副主控制,常出现伏旱,年最大洪峰发生机会相对减少,9月份以后由于极峰南移,有时呈准静止峰,流域出现秋季洪水,年最大洪峰出现机率仅次于7月。

北碚洪水具有涨落迅速,变幅大等特点。据统计,最大涨率可达每小时1m多,一天可上涨10m以上。一次洪峰过程约5~7d,其中主峰历时2~3d,峰顶时间一般为4h左右。由于流域内支流众多,各支流暴雨中心时空分布不同,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一,故讯期洪水多为连续多峰型。

嘉陵江流域位于川东北的大巴山、秦岭及龙门山之南,受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流域内雨区分东西两处。东处位于大巴山南麓,渠江流域的南江、万源一带;西处位于龙门山南麓的涪江上游安县、江油,嘉陵江的剑阁、广元一带。北碚位于渠江、嘉陵江、涪江交汇区的下游。若两江或三江洪水遭遇,对北碚城区防洪不利。根据1951~1999年武胜、罗渡溪、小河坝站洪水资料统计,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干流和渠江。特殊年份,由于暴雨分布不同,洪水组成差异悬殊。如1975年10月上旬的洪水是渠江流域一次特大的后期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巴山,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渠江;又如1981年发生的“8·17”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嘉陵江干流昭化广元一带,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涪江(约占27.9%)和嘉陵江干流。由于暴雨中心位置不同,洪水的组成遭遇也不同,涪江与嘉陵江常为同一雨区,洪水的同步性较好,洪水遭遇的机会也较多,一般在42%左右。涪江与渠江两流域东西相隔,暴雨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洪水遭遇的机会较少,一般仅14%左右;嘉陵江与渠江属相邻流域,但雨区往往不一致,洪水遭遇机会也不大,一般在28%左右;三江洪水遭遇的机会更小,一般在10%左右。

2.3.5 土壤、植被

项目所在地北碚区土壤资源多样,大体可分4个土类(水稻土类、紫色土类、黄壤土类、潮土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73个土种。大多数土壤都富含钾、钙等矿物养分,理化性质好,宜种性广,供肥力强,适合种植果树、粮食和蔬菜作物。

项目区属川东盆地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区内主要为人工林,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植被类型。全区境内有裸子植物6科13种,被子植物105科392种,其中:乔木32科66种,灌木32科65种,乔木主要有松、杉、柏、银杏、栎等,灌木有黄荆等,竹类有慈竹、绵竹等,经济林木有柑桔、茶、桑、桐棕等。全区境内有林地面积15816.6hm2(23.7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8%

根据北碚区1999年统计年鉴:

工程所在地北碚区市17个辖镇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万人,非农业人口22.3万人。

2.4.3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面,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39ˊ~30°05ˊ,东经106°18ˊ~106°40ˊ之间,东界渝北,南接壁山县,西与沙坪坝区相连,北与合川市毗邻。全区幅员面积760.6km2,1999年底总人口6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万人,非农业人口22.3万人。

北碚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据调查,区内煤、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区内至今保存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区内农业已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特色业初具规模。区内工业生产经过抗战时期和二线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以仪器仪表工业为主体,具有机械、化工、玻璃、电子、煤矿、纺织等30多个行业、10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据统计,北碚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9.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4.1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6.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9.19亿元。

2.5 工程分期及施工分案

由于本工程河床相对比较窄,且周围地势较低,工程主要是以土石方回填为主, 少量的岸坡开挖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开挖,汽车出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部分石方开挖,可采用微震预裂松动爆破。土石方的回填施工采用汽车运土石渣、振动碾、打夯机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施工。土石方的回填工程结合市政管线和污水处理干管的埋设工程同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应的规范填筑。

主体工程桥梁部分的施工过程中,桥基的施工期应选在枯水季节,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主体工程道路部分,在进行施工时可采用半边施工半边运输方式,以方便施工材料的运输。选择合适的季节和合适的土壤按设计对沿江道路进行绿化,并在一定进期内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管理,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根据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重庆市属于西南土石山水土流失区,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营力分析,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有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按地表物质侵蚀形态分析,则以面蚀、沟蚀为主,兼有滑坡、泥石流等形式。

项目占地范围为北碚区规划的城市用地,属中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范围内侵蚀模数约为4489.6t/km2·a。

综合上述,北碚区碚东嘉陵江大桥工程区水土流失程度属中强度,侵蚀类型以雨水、河水对岸坡的水力侵蚀为主。现状水土流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嘉陵江洪水对嘉陵江右岸上游河段的冲刷侵蚀。

第三章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

重庆市北碚区碚东嘉陵江大桥工程施工战线长,扰动地面面积较大,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即在建设中路基填挖、边坡施工及取料、弃渣等,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的冲刷,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永久性支挡工程建成,水土流失量将受到有效控制。

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本工程建设区原地貌年侵蚀模数4489.6t/km2·a,属中度侵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路基填挖、料场开挖取料、人类践踏等因子将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强度成倍增加。在工程运行期,因施工损坏引起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主体工程填筑、施工回填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保功能的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本工程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因此,水土流失预测重点是在工程建设期内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对工程生产运行期仅作一般性的分析。

3.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3.3 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3.3.1 工程永久性占地

工程永久性占地包括主桥、主桥引道和东西引道征地范围的区域,面积为6.67 hm2。施工扰动中往往较原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完工后,永久占地为路基和建筑物覆盖,将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园林绿化养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3.2 工程临时占地

工程临时占地指施工中用地,施工完毕后可以恢复原地功能的用地,包括施工临时便道、临时管理房、取料场等。

本工程挖方量极少,全部可用于回填,故无需设弃渣场。

工程施工中所需的回填土石料,于陈家山处设取料场,面积约为3.87hm2,取料量约为92万m3,施工临时占地约为1.90hm2。工程临时占地面积共计5.77hm2。

住宅项目广告牌钢架结构工程施工方案3.3.3 工程影响区

工程影响区主要指道路施工沿线影响区。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碾压、人为践踏、施工材料、器具的随意堆放以及施工管理的松懈等原因均将可能造成对管线征地范围外土地的扰动和损坏。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及其它工程经验,本工程影响区为路基开挖线以外5m范围的区域,共计2.02hm2。

3.4 工程弃渣量及取料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