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指导书

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指导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1.25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62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指导书

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是建筑防水工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在屋面基层上涂刷防水涂料形成连续的防水膜,有效阻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以下是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的简要指导:

首先,施工前应对屋面基层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基层平整、干燥、无油污及松散物。基层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防水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如发现裂缝或凹凸不平,需先用修补材料进行找平处理。

其次,选择合适的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等,根据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涂层厚度和层数。施工时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比例配制涂料,并充分搅拌均匀。

涂膜施工通常采用滚刷、刮涂或喷涂的方式,分多遍进行。第一遍涂刷应薄而均匀,待涂层表干后(一般48小时),再进行第二遍涂刷,且方向应与第一遍垂直,以保证涂层的完整性和厚度。每层涂膜的厚度应控制在0.51.0mm之间,最终总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天气条件,避免雨雪、大风或高温暴晒环境下作业。同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人为破坏或污染。涂膜完全固化后(通常2448小时),可进行闭水试验名校编制市政工程量计算与清单定额计价图文精讲(大量实例 359页),检查防水效果。

最后,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和环保。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延长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与舒适。

甲组份储存在室外通风干燥处,储期不超过6个月;乙组份储存在室内,储期不超过12个月;两组材料应分别保管,严禁混存在一室。动用后剩余的材料,应将容器的封盖盖紧,防止失效。

主要技术性能:

拉伸强度 0.59~0.88mPa

断裂伸长率 400~500%

直角撕裂强度 4.9~5.9kg/m

耐热度 100c合格

3.1.2 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配置水泥砂浆保护层。

3.1.3 磷酸或苯磺酰氯:用于做缓凝剂。

3.1.4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于做促凝剂。

3.1.5 普通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不带棱角。

3.1.6 二甲苯或乙酸乙酯:用于稀释或清洗工具。

3.2.1 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清扫干净,压实压光;阴阳角处应做成园弧或钝角;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连接处等部位,应做成半径为100~150mm的园弧或钝角。

3.2.2 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并要平整、牢固,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等缺陷。

3.2.3 突出屋面、地面、墙面的管根、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及蹲坑接口处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做完附加层等增补处理;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验收办理完隐蔽工程验收。

3.2.4 防水层施工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着色剂及二甲苯等均为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应严禁烟火。

3.2.5 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大风天进行;严冬季节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沙砾、砂浆硬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

4.2 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4.2.1 配置底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置量视需要确定,不宜过多,防止其固化。

4.2.2 涂刷底胶,将配置好的底胶混合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15~0.20kg/m, 涂后常温在4h以后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一道工序。

4.3 涂膜防水层施工

4.3.1 材料配置:分焦油系列和非焦油系列两种混合料。焦油系列双组份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材料为聚氨脂甲料:乙料=1:1.5(重量比);非焦油系列双组份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材料为聚氨脂甲料:乙料=1:1(重量比)。

无论采用焦油系列或非焦油系列涂膜防水层材料,其配合比计量必须正确,配制搅拌也必须用电动搅拌器张力搅拌。

4.3.2 细部做附加层:突出屋面、地面的管根、地漏、雨水口、檐口、阴阳角等细部,应在大面积涂刷前,先做好一布二油防水附加层,在底胶表干后将纤维布裁成与管根、地漏直径尺寸及形状相同并周围加宽20cm的布,套在管上,同时涂刷涂膜防水材料,常温需在4h左右,再刷第二道涂膜防水层;24h实干后既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层施工。

4.3.3 涂膜防水层施工

第一道涂刷:将已配好的聚氨脂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刮板或橡皮刮板均匀刮涂在已涂好底胶的基层表面,涂量为1.5kg/m,厚度为1.3~1.5mm,不得有漏刮和鼓泡等缺陷,24h固化后,刮第二道涂层;

第二道涂刷:在已固化好的涂层上,采用与第一道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匀涂刮在涂层表面,涂刮略少于第一道,涂量为1kg/m,厚度为0.7~1.0mm,要均匀涂刷不得有鼓泡等现象。

除上述涂刷方法外,也可采用长把滚刷进行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四次涂刮,每次涂量为0.6kg/m,如条件允许也可采用喷涂的方法。

4.3.4 为了增强涂膜防水层与水泥砂浆层的粘结力,应在涂膜未固化时,在涂层表面稀稀撒上一些沙砾,为做保护层创造条件。

4.3.5 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按照工艺标准,认真进行技术、材料交底,施工完成后进行蓄水试验,并经检查验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做保护层施工。

4.3.6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当涂料粘度过大,不易涂刷时,可加入少量二甲苯稀释,其加入量不得大于乙料的10%;

当发现涂膜固化太慢,影响下道工序施工时,可加入少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促凝剂,其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3%;

当发生涂料固化太快,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量磷酸或苯磺酰氯等缓凝剂,其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5%;

涂膜防水层涂刷24h未固化,仍有发粘现象,第二道涂刷有困难时, 可先涂一层涂膜防水材料,再上人操作可不粘脚,并不影响涂膜质量;

如发现乙料有沉淀现象,应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配制,否则会影响涂膜质量。

屋面防水层做完后,应做蓄水试验。

5.1.1 所有涂膜防水材料的品种,牌号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5.1.2 涂膜防水层及其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不得有渗漏现象。

5.2.1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坡度平整、干净,无起砂和松动现象,阴阳角处应量弧行或钝角。

5.2.2 聚氨脂底胶、聚氨脂涂膜附加层,应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及麻点、气泡、气孔、起鼓、破损等缺陷。

5.2.3聚氨脂涂膜防水层,应涂刷均匀,封闭严密,不得有露底、起鼓、脱落及翘边等缺陷。

5.3 允许偏差项目

涂膜厚度允许偏差+20%。

6.1 应避免的质量通病

6.1.1 空鼓: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的接缝处。其原因是防水层中有水份,找平层不平,含水率过大;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贴牢固;或刷胶厚薄不均,厚度不够,压的不实,使卷材起鼓。

6.1.2 渗漏:渗漏发生在穿过屋面管根、排水口、伸缩缝和卷材搭接处等部位。伸缩缝由于未断开造成撕裂防水层;其他部位则由于粘结不牢卷材松动或垫材料不严密,有空隙等;接搓处漏水原因是甩出的卷材未保护好,以及基层潮湿不干净,卷材搭接长度不够等。

6.2.1 已做好的卷材防水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防止损坏,带来后患。

6.2.2 穿过屋面、墙面等处的管根不得碰撞、损坏和变位。

6.2.3 天沟、排水口、变形缝等处因施工需要临时堵塞的纸袋、麻绳、塑料布等彻底清除干净,保持畅通。

6.2.4 防水层施工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着色剂保护层未干燥固化前不得上人走动。

6.2.5 在涂刷底胶、增补处理剂及粘接等工序中,不得污染墙面及门窗等部位。

6.3.1 配制材料的现场应有安全及防火措施,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6.3.2 配制、施工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避免聚胺脂涂料污染皮肤。

6.3.3 搅拌材料时,加料口及出料口要关严,传动部件加防护罩。

6.3.4施工现场应通风排气,在通风条件差的地方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每隔1~2小时到通风地点休息10~15分钟。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感到不舒适时,应马上离开施工现场,严重时应到医务室检查。

7.1聚氨脂屋面防水涂膜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马鞍山路道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8.1屋面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

8.2屋面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记录

8.3材料出厂质保书知名地产轻质隔墙板施工工艺标准,基层隐蔽验收记录,抽样检验报告

8.4施工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验评报告.

8.5设计图纸交底会议纪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