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冬施方案冬施方案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而制定的专项技术措施和管理计划。冬季施工因低温环境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缓慢、钢筋脆性增加、材料性能改变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一、主要内容
1.温度控制:通过搭建保温棚、使用加热设备(如暖风机、蒸汽养护等)维持作业环境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阶段达到适宜条件。2.材料管理:对砂石料进行预热,防止冻结;选用抗冻型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存储水泥时避免受潮或冻结。3.施工工艺调整:适当提高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或掺入早强剂以加快硬化速度;分层浇筑厚度需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减少热量散失。4.质量检测:加强测温频率,实时监控现场温度变化;做好试块留置,验证实际强度发展情况。5.安全管理:注意防滑、防火、防冻伤等工作,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合理安排工期,避免极端天气下强行施工。
实施科学合理的冬施方案不仅能够克服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连续生产,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损失,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同时,这也是贯彻绿色建造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6)砼罐车进入现场后,由质检员和试验员检查砼的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测温员应测量砼罐车内砼的温度,确保砼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0C。
(7)接好砼输送管,砼输送管采用双层阻燃草包裹。地泵进料口位于避风处,除进料口一侧外,其余三侧为砖砌挡风,顶棚上加设双层草帘保温。
(8)砼的养护和保温:
A、在梁板砼浇筑并且二次抹压完成后,及时铺盖一层塑料膜再铺双层阻燃被;柱和墙体拆模后,若砼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应先外裹塑料膜再裹5CM厚阻燃被养护。
B、当砼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均不得拆除保温设备。
(9)冬施期间除做好标养试块外,另增设两组同条件试块,一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砼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确定砼是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另一组检查同条件养护后转入标准养护28天的砼强度。冬季施工的砼试件留置,除按照常温要求外,还应注意下面问题:检查砼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是否有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等。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一致。
试件留置的其他要求严格按照下面的规定执行。
1、按规定留置足够的试件组数。
2、试件要具有代表性。
同一代表批的试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盘(或一车)留置,入模时,应预先搅拌均匀,避免超差。
不属同一代表批的试件应分批留置,不得以某一批代替。
3、试件的成型与拆模。
砼试件采用10cm×10cm的试模制作。试模要干净、完整、尺寸准确、随时保养(刷润滑剂)。人工振捣的试件应分层浇制,振捣密实、表面平整。试件成型后,在试模上标明其所代表的楼号、楼层、部位、日期、强度等,并立即移至养护地点。拆模要及时,并不得有缺棱掉角。拆模后,应用毛笔将试件的代号标在试件上。试模应冲洗干净,妥善保管。
标养试件在标准温度20±3℃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下养护28天。拆模后应立即存放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养护,冬期施工时试件严防受冻。冬施期内现场设有标准养护室,当条件不具备时,可送实验室委托养护。现场存放标养试件必须保证规定的温度和湿度。送实验室养护的标养试件,送试途中不得受振动颠簸,并做好保温,严防受冻。
同条件养护试件在砼浇筑地点制备与结构实体进行同条件养护,其中一组“同转标”在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转入标准养护28天,其强度(监理见证)为该批砼强度验收依据;各段作3组结构实体检验同条件试件养护到6000C·d等效养护龄期(监理见证)试压(到零界累计不到6000C·d该试件作废)结果乘1.10系数验收。
施工现场指定专人进行试件的制作、养护、送试和试模的保管工作,做到责任落实。项目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指导,并提供合格的养护条件,试件的强度不得出现不合格;由于冬施夜晚气温较低,为保证砼的强度,应加强养护工作,对砼试件进行覆盖保温,防止砼出现受冻现象。
(10)测温、测温孔埋设
全部测温孔的测量结果均应按编号正式记录。砼应掺用防冻剂,在强度未达到4N/mm2以前,每两小时测一次,以后每六小时测一次。测温时应将温度表与外界气温作妥善隔离,温度计在孔内应留置三分钟以上方可读数。
参考现场砼的测温数据,决定砼的保温养护时间。当砼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要继续保温养护砼。一般保温条件下,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对于一些节点部位应加强保温。
大气温度每天测4次,分别在7:00、13:00、19:00、1:00测记并测记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测温过程中,如发现砼温度下降过快或遇强寒流袭击时,要立即采取补加保温层或人工加热的措施,以防砼被冻坏。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不得受潮结块。 (2)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遭水浸后冻结砌块不得使用。 (3)石灰膏等宜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4)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砂中不得含有冰块及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
(5)砌筑砂浆的稠度,宜比常温施工时适当调整,并宜通过优先选用外加剂方法来提高砂浆的稠度。在负温条件下,砂浆的稠度可比常温时大1-3厘米, 但不得大于12厘米,以确保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2,施工方法 (1)砌筑应采用"三一砌筑法",若采用平铺砂浆时,应使铺灰长度满足砂浆砌筑时的温度不致过低。 (2)严禁使用遭冻结的砂浆进行砌筑。 (3)当室外温度低于+5℃,砌块等材料不得浇水,砂浆的搅拌时间也应有所增长,一般为常温搅拌时间的1.8倍,约为2.5-3分钟。 (4)防止砂浆在搅拌,运输,存放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用下列方法: 1)砂浆的搅拌在保温棚内(棚内温度在5℃以上)进行,砂浆要随拌随用,存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可积存和两次倒运。 2)搅拌地点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缩短运距。 (5)砌体的水平及垂直灰缝的厚度保证在8-12mm,一般宜控制在12mm左右。 (6)控制砌体砌筑高度,每日砌筑一般高度不超过1.80m。 (7)每天收工前,将顶面的垂直灰缝填满,同时在砌体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阻燃草帘,塑料薄膜)。 (8)现场的砂浆试块的留设应有所增加,且在现场同条件下进行养护,用于检验现场砌筑砂浆的实际强度。
按规定,砼温度降至0℃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砼,抗冻临界强度为砼强度标准值的30%,本工程梁板柱砼强度等级为C30,抗冻临界强度为30×30%=9Mpa。
a.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墙体砼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T型= =
(CcMc+CfMf+CsMs) (1×2400+0.48×276+2.51×26.4)
式中: T型—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砼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 、Cs—砼、模板、钢筋的比热容(KJ/Kg·K)
Mc—每立方米砼的重量(Kg)
Mf 、Ms—与砼接触的钢筋、模板的重量(Kg)
b.拆模时的温度及强度估算
砼结构表面系数: = AC / VC=8.1
抗风系数:ω=1.45
3.6
K= =8.72
0.04+∑(di/ki)
k 1.45×8.72×8.1
θ= = =3
γceccc 0.013×1.05×2500
γceQcmce 0.013×330×350
= =
砼浇筑完24小时的温度(即拆模时温度)
拆模时的强度: R=kM=0.012×(8.08+10)×24=5.21Mpa
式中: k :水泥影响系数,查表k=0.012
M :成熟度, M=∑(T+10)△t
c。拆除模板外裹阻燃被后砼温度:
T0=1/γcet*ln(/Tma)=93,T平=3.8℃,此时砼强度: R=15.4Mpa>9Mpa
结论:24小时后满足拆模条件,93小时后砼温度降为0℃,其抗压强度高于抗冻临界强度。
顶板采用双层阻燃被覆盖:
则T24=4.9℃,T平=6.4℃,此时砼强度: R=4.72Mpa
结论:顶板24小时后可以上人,可以放线。
T0=1/γcetln(/Tma)=78小时,T平=3.84℃,R=12.63Mpa>6Mpa
结论:经78小时后撤掉覆盖物,其抗压强度高于抗冻临界强度。
3.综上所述,使用阻燃草帘被、彩条布可满足冬施要求。
(三)为了达到入模温度8℃要求,要求搅拌站控制出搅拌车温度:
0057 某生态园施工组织设计即要求质检员、测温人员、砼工长监测每车温度不得于
(四)为了达到出罐温度9.4℃要求,要求搅拌站控制出机温度:
(五)具体拆模时间、保温时间以同条件试块报告为准。
1、冬施期间各种材料的合格证、质量认证书等资料必须齐全。所选用的防冻剂必须是经过市建委认证同意在北京地区使用,搅拌站必须提供防冻剂 的合格材质证书。
2、严格控制温度,做好拌合物的温度和组成材料及砼入模温度的测量工作,做好记录并整理归入单位工程技术资料档案。
3、确定砼的拆模时间,砼冷却前是否达到临界强度db52/t 1657-2022标准下载,除应按热工计算,还应以同体强度为准。
4、检查测温孔的布置是否具有代表性,位置数量是否合符要求。测温孔应预留测温管,测温管应斜插入砼内。
5、严格检查砼表面是否受冻,如有受冻现象应立即将受冻区剔除加热到2 ℃后修补。节点处加强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