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培训教材.doc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培训教材.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90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培训教材.doc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在中国发展状况

从1978年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开始,中冶京诚就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全国率先兴建了大型综合性工业管廊。这是新中国综合管廊建设的起点。从专业角度而言,工业管廊,特别是冶金工业管廊,比之一般城市或市政综合管廊,入廊管线更多,复杂程度更高,技术难度更大,控制标准更严。

图十四上海宝钢大型综合性工业管廊

199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管廊——浦东张杨路共同沟。该共同沟属于支线共同沟,布置在张杨路两侧,总长度11.125km浙公通字〔2020〕166号《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版.pdf,共同沟内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

图十五上海浦东张扬路共同沟综合管廊

2003年,广州市政府建设大学城时,同步建设了总长度约18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3.5亿元。2004年建成开始运营。管廊断面宽7米,高2.8米,断面面积19.6平方米,分上水舱、电力电缆舱和通信缆舱共3舱,敷设了自来水、中水、热水、电力、通信共3大类5种管线。

图十六上广东某大学城综合管廊

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设了长度1.48 km的综合管廊,结合地下环形车道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进行建设。

图十七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

2007年,上海世博园区为配合世博园区建设,建设一条现代化的地下市政综合管廊,集成3种管线设施,并且在传统的现浇整体式综合管廊的工艺基础上,尝试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预制应力综合管廊技术。

图十八上海世博园综合管廊

2010年珠海市推动横琴新区开发,建设了全长33.4公里的环岛综合管廊,形成“日”字型环状管廊系统。

图十九珠海市横琴新区环岛综合管廊

2013年南京河西新城综合管廊总长度约8.9公里,“丰”字形。为贯彻绿色和智慧的建设理念,把河西新城打造成南京市新中心,并建成完整的多层次城市智能化系统,实现高效、低耗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图二十南京河西新城综合管廊

4、发展综合管廊的重要意义

(1)、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真正建立起安全、综合、规范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必须要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处理好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综合管廊建设,可以将多次投资变为一次性投资,实现最大节约,是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治本之策。

(2)、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是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必然增加道路、供水、公交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势在必行。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管线,可以将通讯、电力、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中敷设,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转变为“立体集中式布置”,大大增加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做到与地下空间的有机结合。

(3)、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有力措施

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正常运转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切实提高其防灾抗灾能力已迫在眉睫。同时,基础设施运行的日趋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将各种管线集中敷设在综合管廊中,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地下管线安全问题;同时它还具有较为完善的防水、防火、防盗、防灾等功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损失。

(4)、发展城市综合管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大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综合管廊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5)、综合管廊2015年版规范的发布,对规范我国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行为,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

(6)、要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健康发展。要在城市新建开发区要大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在老旧城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地铁项目、旧城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有利条件建设综合管廊。同时要避免低标准、盲目建设。

5、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哪些特点及优势

(1)、综合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市政六大类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智能化网络运行管理系统。

这是充分考虑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不可再生的和它的不可逆性,一旦形成,土地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它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将来附近地区的使用,这些特点就要求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必须格外重视。六大类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强电和弱电。根据各城市或路段的需求,管廊的空间和收容物可以根据规划和市场要求进行设计。

(2)、长效性

市政管廊土建围护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保证“管廊”50年以上使用寿命,并按规划要求预留50年的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期有效使用。

市政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平均每1000米设一个工作井,同时配备起重吊桩和活动梯车为管线更修管线、检修、使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市政管廊内外设置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视为辅的多种高科技手段,确保“管廊”内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效果。智能化监测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隐患,使危险被阻止于最小范围内。

(5)、抗震防灾性

市政管线集中设于地下市政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兼顾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防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功效。最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地下空间资源,并使其从平战结合的思想进行结构设计。

(6)、环保性

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50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市政管廊的地面出入口和风井,可结合维护管理和城市美化需要,建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旧模式的重复开挖,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市政管廊采取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各方使用,多方受益的形式,不仅克服了现存模式的多种弊端,而且在综合成本上也得到了降低和控制。旧有模式的单打独斗的多家报批、多头建设、重复开挖以及新工程的施工对地下旧有管道所造成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等最终使成本增高。

(9)、营运可靠性

市政管廊内各专业管线间布局与安全距离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结合防火、防爆、管线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分隔区段,并制定相关的营运管理标准、安全监测规章制度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据统计,我国的市政公用设施65%已经陈旧,全国供水管网漏失率最高达40%,平均失水率达27%以上,相当一部分的城市燃气管网建于七八十年代,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这种潜在的危险足以令我们夜不安枕。

采用综合管廊形式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与传统直埋式管网系统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有效节约空间资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由于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能有效集约化地利用道路下的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2)、有效避免“马路拉链”,充分发挥道路社会效益。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保证了城市道路的完整与美观,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集中建设运营和管理,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管沟内各种管线的运营管理和集中维护,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和投资效率,抬高管理层次;管线由于不直接与土壤、地下水、道路结构层的酸碱物质接触,可减少腐蚀,延长管线使用寿命;能根据远期规划容量设计与建设共同沟,从而能满足管线远期发展需要。

、实时监控维护,提高生命线防震减灾能力。为各种管线综合管理并能利用先进的监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维护管理,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的安全度。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说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城市各种管线设施由于设置在共同沟内,因而也就可以避免过去由于电线杆折断、倾倒、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市政管廊的优点可总结为:“一次投资、永续利用、一次动土、不复开挖、智能管理、维护可视、无限增容、综合成本、整合资源、减少浪费、树立市政新形象”。

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及设计

1、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相关规定

1.1市政公用管线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

1.1.1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地下铁道、地下道路、立体交叉等建设工程地段;

1.1.2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1.1.3 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1.1.4 需同时敷设多种工程管线的道路;

1.1.5 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1.1.6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一般情况下,管线的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原则条件下编制,综合管廊的系统规划根据道路路网规划和管线专项规划确定,在此基础上反馈给相关管线专项规划,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形成综合管廊的系统规划。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应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纳入的管线,统筹安排管线在综合管廊内部的空间位置,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在城镇道路、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信息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的编制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调查城市管线地下通道现状,合理确定主要经济指标,科学预测规确保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和城市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示意图

2、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

2.1综合管廊容纳管线的设计规定:信息电(光)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等市政公用管线宜纳入综合管廊内;地势平坦建设场地的重力流管道不宜纳入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置在管廊的同一个舱,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在

管廊的不同空间;信息电缆与高压电缆应分开设置;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可在综合管廊同侧布置,排水管道应布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热力管道、燃气管道不得同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2.2 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设计规定:综合管廊的标准断而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施工方法综合确定。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时宜采用矩形断而,采用明挖预制装配施工时宜采用矩形断而或圆形断面,采用非开挖技术时宜采用圆形断面、马蹄形断面。

三、地下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类型

1、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混凝土的综合管廊。

1.1、综合管廊模板施工前,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供应条件进行模板及支架设计。模板及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受力要求。

1.2、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模板和支架检验合格后进行。入模时应防止离析。连续浇筑时,每层浇筑高度应满足振捣密实的要求。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周边混凝土浇筑时,应辅助人工插捣。

1.3、混凝土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设计有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分仓浇筑。

1.4、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2、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在工厂内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合管廊。

2.1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应采用精加工的钢模板。

2.2构件堆放的场地应平整夯实,并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JJF(桂) 18-2009 防雷元件测试仪.pdf2.3构件的标识应朝向外侧。

2.4构件运输及吊装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2.5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复验合格。当构件上有裂缝且宽度超过0.2mm时,应进行鉴定。

2.6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7预制构件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并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

2.8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对其外观、裂缝等情况进行检验,并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2.9预制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时GB 11614-2022标准下载,螺栓的材质、规格、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

四、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及附属设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