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01T 0004-2022 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范.pdf

DB4501T 0004-2022 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283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501T 0004-2022 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范.pdf

DB4501/T 00042022

4.6相关部件在允许磨损限度内,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列车能以最高速度安全平 行。在悬挂或减振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能确保列车在轨道梁上安全运行至邻近车站,清客后空车 回车场。

7.5.1应具有常用制动、停放制动和应急制动的功能,制动方式包括电制动和摩擦制动。 7.5.2常用制动宜使用电制动,制动能量应能回馈至车载动力电池。 7.5.3摩擦制动应具有独立执行制动的功能和与电制动交替平滑转换的混合制动功能。 7.5.4列车出现意外分离等严重影响列车安全的故障时DB65/T 4017-2017标准下载,应能立刻自动实施应急制动,并应传递信息 至操控装置和控制中心。 7.5.5停放制动应保证列车最大载荷情况下(AW3)停放在线路最大坡度处不发生溜车。 7.5.6管路可采用胶管、不锈钢或铜质材料,管路气密性应符合GB/T14894的有关规定。 7.5.7应具有保持制动功能和制动缓解功能。

天列七也文 7.6.2辅助电源系统由辅助变流器、蓄电池等组成,并符合以下规定: 一一辅助变流器容量应能满足列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使用需求; 一一每节车辆设置一组蓄电池,额定电压宜采用24V。 7.6.3辅助电源系统蓄电池可采用铅酸电池或锂电池,容量可供列车在故障情况下的应急照明、外部 照明、车载安全设备、广播、通讯等系统工作不低于30min的要求,此外还应满足列车车门在故障情 况下开关门一次的负荷容量要求。 7.6.4车辆牵引系统应满足车辆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对牵引和电制动能力的要求,采用交流传动控制 模式。牵引变流器应符合GB/T25122.1的有关规定。牵引电机应符合GB/T25123.4的有关规定。 7.6.5列车内各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地线应有足够的截面。 7.6.6车辆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24338.3和GB/T24338.4的有关规定。 7.6.7车辆电气设备的防护应符合GB/T4208的有关规定,电气设备的不带电导体、金属外壳和金属 箱体应与车体金属部分或接地轨可靠电气连接,接地导体的材料和载流面积应满足接地电流的要求

7.1 车辆在制造厂总装配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宜按GB/T14894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 收。车辆验收前应全部进行例行试验,例行试验的结果与产品型式试验相符。 7.2 2 正式提交验收的车辆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型式试验报告、使用维护说明书和车辆履历簿等 7.3车辆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以后应进行试运行,型式试验车辆的试运行里程应不少于2000

8.1.1具体取值参照附录A。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车辆限界基础上确定

DB4501/T 00042022

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按平面曲线不同半径、超高和车辆参数 等因素计算确定。

表2制定限界的车辆参

8.2.2其它参数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正线及道岔区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15m; 最大坡度:正线不大于80%,配线最大坡度一般不大于80%,困难条件下,出入线或不载 客运行的联络线最大坡度不大于120%; 轨道梁顶面与导向面、制造公差(直角度)为土5/1000rad; 超高设置方法为曲线轨道梁内侧降低半超高,外侧抬高半超高; 当设置站台门时过站不停车最大速度不高于60km/h,不设站台门时,最大速度不高于 40km/h; 高架及地面线风荷载不大于400N/㎡。

8.3.1 高架或地面线车辆限界应考虑当地最大风荷载引起的横向和竖向偏移量; 8.3.2车辆限界应包含轮胎失气时的车辆状态。

8.4.1设备限界与建筑限界之间的空间应能满足各种设备、管线安装的要求,设备与设备限界之间的 安全间隙不小于50mm。 8.4.2两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小于100mm。 8.4.3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应有不小于200mm的间隙,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00mm。 8.4.4曲线地段侧面建筑限界应根据由曲线半径、车辆参数计算的曲线设备限界,轨道梁超高引起的 附加偏移量等因素计算确定

8.4.5站台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效站台边缘距轨道梁中心线距离为1290mm,曲线车站应考虑加宽量计算确定; 站台门轨道梁侧最外突出点与车辆限界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5mm; 直线地段站台面高于轨道梁顶面86010mm。

DB4501/T 00042022

9.1.1线路应按其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分为正线、配线和车场线;配线应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 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 9.1.2线路设计应依据线网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和运营需求,明确线路走向、 起讫点、车站设置、车场选址和资源共享等,并应考虑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形成便捷换乘或预留实施条 件。 9.1.3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综合管廊、管线、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 要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 比选后确定,条件许可尽可能设置平顺以提高列车平稳性、舒适性。 9.1.4车站分布应以规划为前提,并结合线路功能定位、客流集散点、各类交通枢纽以及其它轨道交 通车站分布合理确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便捷。 9.1.5线路应符合工程实施和运营安全的原则,宜规避不良地质地段。 9.1.6线路敷设方式应因地制宜、与用地规划协调,宜以采用高架敷设为主,当采用地面敷设时,线 路两侧应设置防护栏

允许通过曲线的最大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单位为米(m)

R一一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单位为米(m)。 9.2.2正线、联络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不宜小于50m,并宜选取大半径曲线。 9.2.3折返线、渡线、停车线、出入线、车场线等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m。 9.2.4双线平行地段中的曲线宜按同心圆设计。 9.2.5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宜设在直线区段,并且由曲线引起的建筑限界加宽不宜进入站台计算长度 范围内迭部县广场室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困难地段车站可设置在曲线区段,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0m,缓和曲线侵入车站站台范围 内时应检算车厢地板面与站台面的高差及车厢侧面与站台间隙满足安全要求。 9.2.6曲线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3)正线上的圆典线(除道贫附带典线外)量大超高设置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困难情况下应不

9.2.6曲线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正线上的圆曲线(除道岔附带曲线外)最大超高设置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困难情况下应不 大于12%; b 允许欠超高和允许过超高分别为5%和3%; C) 1 平面半径大于等于2000m时,可不设超高; d) 2 曲线车站内轨道不宜设置超高,困难情况下超高不大于1%; e) 1 超高过渡方式及过渡段长度满足:当平面缓和曲线为三次抛物线型时,超高过渡应呈线性变化 并宜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完成。 7、线路平面支线上同典线间应平用绥和典线连接,深和典线的长度应第合表3的规定

9.2.7线路平面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线路平面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利

2019年《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pdfDB4501/T0004—2022表3缓和曲线长度表曲线半径速度(km/h)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m)困困困困困困困困困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般难困困困困困不般难般30282222620500H3%3%3%89110005%4%4%3%62465844453430168006%6%5%1%3%72546246407007%6%6%5%6008%706%6%5509%8%7%6%%3%650010%9%8%3%112848016015011%10%9%13210080906810013%11%10%8%7%6%5%1%3%1249498747456620201635010H13%11 %9%8%7%6%5%4%3 %1168868705212300H13%11 %9%8%7%5%4%3%10880250H13%11 %10%8%6%5%4%3%84644846343016200H12%10%8%6%5%4%84626448403026201415013%11%8%6%5%3%66504434610013%10%5%3%1070H10%7%4%2165010%6 %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