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EPTC 002-2022 10kV智能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pdf7.2.1.110kV一体式交流互感器
10kV一体式交流互感器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 1 外观:户内式交流互感器宜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浇注成形;户外式交流互感器宜采用良好的耐候 性以及憎水性的树脂材料浇注成形,并覆盖硅胶外套。若采用其它复合绝缘材料时,应满足绝 缘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耐候性要求。宜与变压器出线套管一体成型; b) 接线端子:一体式交流互感器二次接口为航空插头,通过带有绝缘护套的屏蔽电缆与智能测控 单元连接; C)1 最小绝缘爬距应符合表1规定;
表1一体式交流互感器最小爬电距离
1 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10A、15A、20A、30A、5 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1V; 电压互感器额定一次电压:10/3kV; 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3.25/√3V; 额定电流扩大倍数:1.5; 额定电压因数:1.2; 1 额定负荷:电流互感器≥100kQ,电压互感器≥2MQ; 精度等级:电流:0.2S级,电压:0.5级; 1 绝缘水平:一体式交流互感器绝缘水平应符合表2规定;
青衣江特大桥T梁预制场施工方案T/EPTC 002—2022
表2 一体式交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绝缘水平
m 局部放电水平:在1.2Um电压下,液浸式智能配变用互感器局部放电量不大于20pC,干式智 能配变用互感器局部放电量不大于5pC; n) 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15153.1的规定: O 接地方式:应采用接地线将一体式交流传感器接地端子和变压器本体上的接地座相连,可靠接 地。
7.2.1.20.4kV电流互感器
7.2.2非电量传感器
7.2.2.1性能参数
非电量传感器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日 液浸式智能配变液体温度、压力、液位传感器宜通过法兰或Φ52mm*2mm螺纹安装在箱盖顶 部的液位计底座上,法兰应与密封胶圈配合,安装后不影响变压器的密封性能; b 液浸式智能配变液体温度传感器采用接触式测温探头时,测温探头应深入油内120mm±10mm 位置; C) 干式智能配变绕组温度传感器的PT100铂电阻直接插入到低压出线铜排旁预留的测温孔内; d) 干式智能配变铁心温度传感器的PT100铂电阻放置在铁心顶部中间位置,或铁心与夹件之间 的缝隙; e) 干式智能配变局放传感器宜集成到高压绝缘子内; f)) 电气接点温度传感器采用取电抱箍或扎带固定在变压器接线端子、分接连片上; g) 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变压器本体铁心或夹件上; h) 噪音传感器安装在智能测控单元箱底部,测量探头从底部开孔伸出; 记) 水浸传感器安装在变压器下夹件处或底座上。
非电量传感器工作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气接点温度传感器应采用磁场取电方式,启动电流不大于5A; b) 其它传感器宜采用DC12V工作电源,应由智能测控单元提供。
7.2.2.4电磁兼容性能
专感器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15153.1的规定
7.2.2.5其它要求
非电量传感器其他要求如下: a) 传感器开关量输出触点容量为AC220V/5A; O) 噪音传感器防护性能应不低于IP30,其它传感器的防护性能应不低于IP66。
智能测控单元正常运行环境条件应满足: a 温度:智能测控单元工作、储存和运输时温度条件应符合表3规定; ) 湿度:0~90%相对湿度,不凝露
7.3.1.2工作电源
智能测控单元的接口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智能测控单元应具备数据采集接口,通信接口,执行控制接口:
b 应具备至少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 C 应具备至少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 d) 宜提供传感器用的DC12V电源,输出功率不低于5W; e) 干式智能配变的智能测控单元宜嵌入到干变外壳; f 液浸式智能配变的智能测控单元宜安装在油箱侧壁,
7.3.1.4防护等级
7.3.1.5软件要求
T/EPTC002—2022
智能测控单元宜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a) 2 具备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功能; b) 支持本地和远程查询终端设备硬件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名称、硬件版本信息、设备通信接口 信息; C) 支持本地和远程查询终端设备软件信息,至少包括设备状态、设备启动时间及设备当前时间: d) 支持系统异常信息上报,异常信息见附录C; e) 应支持监测通信状态,状态异常时能主动尝试恢复; 2 支持日志管理功能。
7.3.1.6性能要求
7.3.1.6.1开关量输入接口要求
开关量输入接口采用无源节点方式。遥信输入应具有防抖功能,防抖时间默认为20ms,参数 10ms~6000ms,分辨率为5ms。
7.3.1.6.2智能配变基本数据信息要求
智能配变基本数据信息见附录D,模拟量及精度要求如下: a) 低压侧电压:额定输入220V,精度等级为0.5级; b) 低压侧电流:额定输入5A,精度等级为0.5级; 2 高压侧电压:额定输入3.25/√3V,精度等级为0.5级; 2 高压侧电流:额定输入5mA、7.5mA、10mA、15mA、25mA,精度等级为0.5级; e) 功率因数:精度等级为1级; f) 有功功率:精度等级为1级; g) 无功功率:精度等级为1级; h 频率:采样范围45Hz55Hz,测量精度为±0.02Hz。
7.3.1.6.3功率消耗
智能测控单元的功率消耗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整机功耗:≤10VA; 2 低压侧电流回路功耗: ≤0.5VA(单相); C) 低压侧电压回路功耗:≤0.5VA(单相)。
7.3.1.8电磁兼容性能
中能测控单元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
7.3.2.1接线端子
智能测控单元的接线端子应满足以下要求:
T/EPTC002—2022
a 互感器二次侧电流接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电压接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 b) 一体式交流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电缆心线截面应不小于0.5mm; C)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宜采用3.81mm间距压线端子。
7.3.2.2标志及标识
智能测控单元的标志及标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智能测控单元标志所用文字应为规范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文; b) 1 智能测控单元标志应清晰、牢固、易于识别; c) 1 智能测控单元应有下列标识: 1)生产日期; 2)产品编号; 3) 名称及产品型号; 4) 制造厂名称及注册商标; 5) 1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标称频率; 6) 工作状态指示。
7.3.3.1智能测控单元与外部系统或终端通信
7.3.3.1.1通信接口
7.3.3.1.2通信协议
智能测控单元与外部系统或终端通信协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2 应符合GB/T19582.1定义的Modbus协议; b) 应符合DL/T634.5101规定的通信协议; C) 宜符合MQTT物联网协议
7.3.3.1.3通信信息
智能测控单元与外部系统或终端通信信息应满足以下要求: a) Modbus协议数据定义应包括但不限于附录E中给出的信息; b) 101通信协议,数据定义应包括但不限于附录F中给出的信息; C) MQTT物联网协议,数据模型定义应包括但不限于附录G中给出的信息。
7.3.3.2.1通信接口
T/EPTC 002—2022
7.3.3.2.2通信协议
应支持GB/T19582.1规定的协议,采用传感测控单元要求的数据格式或自有数据格式时,应公 数据格式,并注明含义。
7.3.3.2.3通信信息
信信息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附录H中给出的信息
7.3.3.3维护、配置和软件升级
应具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
7.3.3.3.1基本功能要求
维护升级软件应包括下列基本功能: a) 登录验证及管理功能; b) 实时数据查询; c) 历史数据查询; d) 参数查询及设置; e) 运行控制操作; f) 程序升级; g 对时。
维护升级软件应包括下列基本功能: a 登录验证及管理功能; b) 实时数据查询; c) 历史数据查询; d) 参数查询及设置; e) 运行控制操作; f) 程序升级; g 对时。
7.3.3.3.2报文传输方式
应具备安全的维护、配置、升级数据传输模式: 日 内部明文传输; R 内部密文传输。
7.3.3.4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采用国家密码管局认定的SM1、SM2、SM3、SM4等国密算法,实现安全防护功能 b) 应采用密码安全认证方式,实现智能配变与外部终端或外部系统之间的身份认证。
智能配变的试验包括智能测控单元试验、智能配变整机试验两部分。其中整机试验分为例行试验、 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
8.2智能测控单元试验
智能测控单元试验项目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两种,应符合表4规定。
T/EPTC 002—2022
表4智能测控单元试验
T/EPTC002—2022
8.3智能配变整机试马
变压器本体试验应按照GB/T1094.1中有关例行试验、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的规定执行。 整机试验项目
8.3.2整机试验项目
8.3.2.1例行试验
智能配变整机例行试验,应包括以下试验项目: a) 智能测控单元工频耐压试验:接线端子之间及接线端子对地施加工频电压2kV,历时1min 应不出现闪络及击穿; b) 开关量传感的准确度检测,包括:低液位传感、压力释放传感、外壳门状态传感、水浸传感; C) 1 非电量模拟量传感精度检测乐广采工程塔吊基础设计施工方案,包括:液位传感、液体压力传感、温度传感、噪音传感、振动 传感、局部放电传感、微水含量传感、氢气含量传感; d) 电量传感精度检测,包括:10kV一体式交流互感、0.4kV电流互感。
8.3.2.2型式试验
智能配变整机型式试验,应包括以下试验项目: a) 智能配变输出的其他电量精度检测,包括:高压和低压侧功率因数、空载损耗、空载电流 负载损耗、阻抗电压; b) 智能配变整机型式试验,包括:变压器带负载运行试验
8.3.2.3特殊试验
整机特殊试验:模拟变压器内部短路故障试验
8.3.3整机试验方法
智能配变整机试验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例行试验、型式试验、特殊试验,其基本试验内容、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应按照GB/T1094.1、 GB/T 1094.2、GB/T 1094.3、GB/T 1094.5、GB 20052、GB/T 6451、GB/T 1094.10、JB/T 10088 DL/T1853、GB/T1094.11、GB/T10228和JB/T501等标准的规定进行; b) 开关量传感的准确度检测:应采用同型压力释放阀、液位传感器(低液位)、外壳门的行程开 关与智能测控单元连接,改变传感器微开关状态,对比传感器微开关实际状态与智能测控单元 输出状态,验证各开关量传感的准确度。 c)非电量模拟量传感精度检测:应采用同型液位传感器、液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音传 感器、振动传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微水含量传感器、氢气含量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与智能 测控单元连接,宜采用专用标准检测仪器(见附录I)检测传感器理论精度,通过将理论精度与 智能测控单元测量输出进行对比以验证各非电量传感精度; d 2 电量传感器精度检测: 1)) 1 低压侧电压:在变压器做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试验时,读取低压侧电压真值T/CADBM26-2020标准下载,同时 对应读取智能测控单元中的测量值,两者对比计算百分误差,应符合7.3.1.6.2规定的 精度要求; 2) 高压侧电压:应按附录J,从智能配变高压侧做空载试验,读取高压侧电压真值,同时对 应读取智能测控单元中的测量值,两者对比计算百分误差,应符合7.3.1.6.2规定的精 度要求; 3) 2 高压侧电流、低压侧电流:在变压器做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试验时,应在变压器低 压侧配置高精度CT和功率分析仪(CT和功率分析仪精度不低于0.2级),同步采集高、
T/EPTC0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