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961-202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T/CECS 961-202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637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 961-2021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住环境,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工作条件。场地环境、 料、室内色彩等的设计和选择,应适应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 求。

卫生通过区合理分区JR/T 0098.6-2012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检测规范 第6部分:业务系统,各区的建筑布局、机电系统设置应满

3.0.6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综合考虑设计使用年限、建设周期等 因素,合理确定结构形式。应急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宜优先采用装 配式、单元式、模块化结构。

3.0.7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隔离观察房间应具备自然通风与采

范、健康监测、感染控制、物资登记配送、设备运行维护等全流程的 动态管理。

4.1.1医学隔离观察设施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防疫设施规 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宜预留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扩展空间和场 地。

1地质条件应良好,市政配套设施较完备; 2与传染病医院、定点救治医院等医疗机构之间的交通路线 应便捷,环境安静; 3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 等易感人群场所; 4医学隔离观察区与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外的周边建筑应设 置大于或等于30m的水平间距; 5应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储存区域,远离噪 声、振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

4.2.1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5.1.1E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中各建筑物出入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 要求: 1 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宜分别设置出人口; 2F 隔离人员出人口处应有大巴车停靠落客的场地,并应设雨 雪遮蔽设施; 3工作人员出入口结合需求可设置人员、车辆的停靠场地; 4 应设置标识系统。 5.1.2 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设置具有明确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 识系统。

5.1.4机电管道穿越隔离观察房间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5.2.4、医学隔离观察区应设入住和结算办理区,并应设服务台、 隔离人员等候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

1三层及三层以上隔离观察单元宜设电梯; 2四层及四层以上隔离观察单元的隔离人员电梯不宜少于 2部; 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电梯应分别设置; 4 可设置专用的污染物品电梯。 5.2.6 隔离观察单元应以单人房间为主,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多人 房间。 5.2.7 隔离观察房间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每间隔离观察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m; 2 房间内应设置卫生间,并配置洗漱、厕位、淋浴等基本设 施; 3隔离观察房间不宜与电梯井道贴邻布置; 隔离观察房间内应设存储空间。 5.2.8 隔离观察房间居住部分的净高,当设集中空调时不应低于 2.40m

5.2.9隔离观察房间门的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

5.2.11根据隔离人员规模和使用需求,可在医学隔离观察区内

置应急医疗用房,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宜邻近医学隔离观察区出人口; 2 宜相对独立、自成一区; 3 诊疗区和医护准备区应相对独立,分别设置出入口;

5.3.2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工作服务区可利用既有资源或周

5.3.4办公用房应根据使用人群的不同,分设不同的办公区且相 对独立,可设置各自独立的出入口。

5.3.4办公用房应根据使用人群的不同,分设不同的办公区且相

5.3.5工作人员宿舍宜采用单人间,房间内宜设置卫生间,并配 置洗漱、厕位、淋浴等基本设施

5.3.6厨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

1厨房应与工作人员餐厅联系方便,并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 的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餐厅及其他区域造成干扰; 2厨房的面积和平面布置应根据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数 量确定,可按食品加工卫生要求划分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 工、冷荤、备餐、餐车存放及清洗消毒,以及工作人员更衣、服务用 房,主副食库房等; 3工作人员餐厅的就餐空间应采取必要的分隔措施; 4备餐间宜与送餐通道联系便捷。 5.3.7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根据需要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 空调、燃气、供热、变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 用房:

4备餐间宜与送餐通道联系便捷。 5.3.71 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根据需要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 空调、燃气、供热、变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 用房; 2新建设施设备用房的位置宜接近负荷中心,其噪声和振动 不应对隔离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十扰; 3设备用房应设置或预留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通道

5.3.7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规

5.4.1卫生通过区附近可设置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内部运送工作 人员的车辆停靠场地

5.4.1卫生通过区附近可设置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内部运送工作

.4.2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卫生通过区应满足下列要求:

5.4.2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卫生通过区应满足下列要

5.4.2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卫生通过区应满足下列要求: 1卫生通过区应设置在工作服务区和医学隔离观察区之间; 2工作人员进入医学隔离观察区应经过更衣、穿戴防护装 备、缓冲等房间; 3工作人员由医学隔离观察区返回工作服务区,应经过 脱、二脱、淋浴、更衣等房间; 4脱衣间的医疗废物外运通道应相对独立、便捷。

5.5.1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标识系统应明确指示隔离人员

5.5.2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标识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标识用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 范》GB/T51223的有关规定; 2室内、外标识应一体化设计,室外标识宜具备夜间可识别 性; 3标识的色彩、尺寸、样式及安装位置,应具备高醒目度、高 识别性。

,0.1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结合实际需求,合理确定结构的 设计使用年限。改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后续使用年限可与既有建 笼相同。

6.0.3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结构设计荷载及作用取值应符合

6.0.8改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选择结构性能良好的既有

并行改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前,应收集其勘察报告、施工及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 资料; 2既有建筑改建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标准》GB50292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进 行安全性评估:

3应遵循安全可靠、便捷转换、易于恢复的原则,不宜改变 构受力体系和构件受力状态; 4确需加固设计时,宜选用质量可靠、施工快捷的加固方案

7.0.1改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 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51188的要求对建筑现状给水 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后,再确定相应的系统改造方案。 7.0.2卫生器具应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产品,卫生通过区、医疗 功能用房的卫生器具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采取防止污水外溅 的措施。

7.0.3给水排水相关设备材料应安全可靠、耐久、少维护且装配

7.0.6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集中供应闭式循环系统。当采用集

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电热水器,并应根排 观察单元使用人数用水特点合理设计有效容积

7.0.7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排水应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别

.0.7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排水应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另 非放,医学隔离观察区的排水管道在接入室外预消毒单元之前宜 人全密闭方式敷设。

7.0.8医学隔离观察区的排水系统设计

1 隔离房间的卫生间宜污废合流排出; 2 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 3隔离房间的卫生间排水系统通气管应单独设置,通气管出 口应设置在屋顶通风良好的不上人区域

7.0.9医学隔离观察设施污水处理宜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污水处理应在化粪池前设置预消毒工艺,预消毒池的水力 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h;污水处理设施的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 不应小于2h; 2污水处理从预消毒池至二级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总时间不 应小于48h; 3化粪池清掏周期不应小于360d; 4污水处理设施应密闭,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7.0.10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排放水质标准应满足当地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

空排放。排风系统的排风口、污水通气管的通气口与新风系统进 风口不应设置在建筑同一侧,并应保持20m的距离。 8.0.11医学隔离观察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采用间 接排水的方式排人污水排水系统统一处理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标准》GB/T51188 《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GB/T51223

1.0.3本条明确了本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

1.0.3本条明确了本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定额、指标的关系。

2.0.6在医学隔离观察区中可以根据隔离观察房间的

建筑、楼层、区域等,将医学隔离观察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同 离观察单元宜安排同一类型的隔离人员。

3.0.1本条给出了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在疫 情防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测算和确定该地区所需的医 学隔离观察设施的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具体情况,确定 采用新建还是改建、扩建方式;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和 机电系统,满足医学隔离观察的相关要求。 改建和扩建的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应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应 对环境影响、现有建筑设施和机电系统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环境 安全、建筑结构安全、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安 全和消防安全。 同时,还需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资源情况,就地取材 采用适宜的建造方案和建设技术,以满足建造的时效性要求,

3.0.2本条明确了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求,应为隔离人员提供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 全、便捷的工作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提供快递接收、生 用品配送等服务。

3.0.5根据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相应的活动区域和范围,

运输、安装等因素,宜优先采用装配式、单元式、模块化结构;当 永久性设施时,可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

4.1.2新建医学隔离观察设施的选址应远离地质灾害

4.1.2新建医字隔离观察设施的选址应远离地质灭害地段,应考 虑卫生安全距离、降低环境影响、人员和物资运输便利等要求。 对于1000人以上的大型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其与周边建筑的 距离可适当增加。 对于改建、扩建的医学隔离观察设施,其与周边建筑的距离应 满足环保评估的要求。

虑卫生安全距离、降低环境影响、人员和物资运输便利等要求。

离人员人口和工作人员与物资入口,有条件的情况下宜设置独立 的污物出口。考虑到大多数隔离人员、工作人员为大巴车集中运 送,在出入口处宜设置管理用房和相应的车辆洗消、停放场地。同 时,考虑物资运送,宜设置物资和快递的接收与消毒场地,并为警 卫、司机等相关人员设立休息室。

设施来满足工作人员卫生通过、办公、设备机房、配餐等用房需求。

5.1.1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宜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建筑物,并应在 出入口处设置相应的管理用房或采用门禁等出入口管理措施 5.1.2结合功能分区、人员出入流线、物资配送流线、污物收集转 运流线、操作流程等的设置要求,应设置明确的标识系统,便于引 导和管理

QGDW 13188.1-2018 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线路保护采购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相应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措施应满足清洁工作要求,便于使用维 护。

办公用房、宿舍,并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减少对隔离人员、工 作人员的干扰和影响,创造安静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

不同隔离人员采用错时段使用方式

置一定比例的多人房间。

5.2.7为满足隔离人员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隔离观察房间应

可根据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室。满足不同人员心理疏导 求NB/T 20010.3-2010 压水堆核电厂阀门 第3部分: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并对隔离人群定期进行心理指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