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0385.机组扩建工程常熟施工组织设计.docx历年最大 1h 降水量:
本期工程场地所在地区地震活动强度不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11)、本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报告、以及已建工程经验和本期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审查会议纪要,可综合判定工程场地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9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建筑场地浅层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为主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受长江水位变化、大气降水及季
节的影响,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一般稳定地下水埋深为 0.5~1.9m,一般取 0.5m 左右。地
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地下水位以下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1.2.8 主要设备简况
1、 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水冷壁 直流炉,单炉膛、 一次中间再热、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 渣、全钢悬吊结构塔式、露天布置燃煤锅炉。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引进 Alstom
Power Boiler GmbH 公司(以下称 ALSTOM-EVT 公司)的技术。
2、 锅炉主蒸汽、高温再热蒸汽出口温度按 605℃/603℃,对应汽机的入口参数为 600/600℃;锅炉出口主蒸汽压力为 27.56 MPa(a);对应汽机 VWO 工况的锅炉
4、 锅炉大件情况及主要尺寸 :
1、 主汽轮机主要参数如下:
1) 额定功率 1000 MW
10)凝汽量(TRL) 1617.61 t/h
2、 主蒸汽、再热蒸汽
1) 主蒸汽及高、低温再热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系统。主蒸汽管道和热再热蒸汽 管道分别从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出口联箱的两侧引出(各有 4 根支管),分别 在炉侧合并成两根管道后平行接到汽轮机前,接入高压缸和中压缸左右侧 主汽关断阀和再热关断阀。冷再热蒸汽管道从高压缸的两个排汽口引出, 在机头处汇成一根总管,到锅炉前再分成两根支管分别接入再热器入口联
2) 给水泵汽轮机备用汽源采用冷再热蒸汽, 在进入高压进汽阀之前, 设有电动
隔离阀,在正常运行时处于开启状态,使管道处于热备用。
3) 冷再热蒸汽系统除供给#2 高压加热器加热用汽之外,还为辅助蒸汽系统提
4) 主蒸汽管道上设置了暖管系统。
1) 高压旁路容量按 100%BMCR(4×25%)设置, 低压旁路容量按 65%(2×32.5%) 容量设置。高压旁路每台机组安装四套,高压旁路的减温水取自省煤器入
口前的主给水系统。低压旁路每台机组安装二套, 减温水取自凝结水系统。
1) 采用八级非调整抽汽(包括高压缸排汽)。一、二、三级抽汽分别向#1、#2、 #3 高压加热器供汽;四级抽汽供汽至除氧器、给水泵汽轮机和辅助蒸汽系
统等;五、 六、七、八级抽汽分别向#5、#6、#7、#8 低加供汽。
2) 除氧器还接有从辅助蒸汽系统来的蒸汽,用作启动加热和低负荷稳压。
3) 给水泵汽轮机的正常工作汽源从四级抽汽管道上引出,装设有流量测量喷
嘴、电动隔离阀和逆止阀。
4)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口垂直向下, 排汽管上设置一组水平布置的压力平衡式膨 胀节。排汽管上还设一个电动蝶阀,安装在紧靠凝汽器的接口处,便于给
1) 系统设置两台 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
2) 系统设双列 3 级 50%容量、卧式、双流程高压加热器。
3) 给水泵出口设有最小流量再循环管道并配有相应的控制阀门等。每根再循环
管道都单独接至除氧器水箱。
1) 凝结水系统采用中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系统中仅设凝结水泵, 不设凝结水 升压泵,系统较简单。凝汽器热井中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升压后,经中压 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汽封冷却器、疏水冷却器和四台低压加热器后进入除
2) 系统采用 2×100%容量配一套变频装置的凝结水泵。凝泵进口管道上设置电
动隔离阀、滤网及波形膨胀节,出口管道上设置逆止阀和电动隔离阀。
3) 系统设置一台部分容量的汽封冷却器、疏水冷却器和四台全容量表面式低压 加热器和一台一体式除氧器。汽封冷却器设有单独的 100%容量的电动旁路; 5、6 号低压加热器为卧式、双流程型式,两台低加共同采用电动隔离阀的 旁路系统; 7、8 低压加热器采用独立式单壳体结构,置于凝汽器接颈部位
与凝汽器成为一体,并与疏水冷却器共同采用电动阀旁路系统。
4) 每台机组设有一台 500m3 的储水箱,在正常运行时向凝汽器热井补水和回收 热井高水位时的回水,以及提供化学补充水;机组启动期间向凝结水系统 及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提供启动注水。储水箱水源来自化学水处理室来的
号为 THDF125/67,发电机主要参数表:
1.2.9 主厂房布置及结构型式
1) 主厂房布置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电气除尘器、烟囱顺序布置。
两台炉之间设一座集控楼。
2) 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纵向柱距为 8.600 米、 10.000 米和 11.000 米三种, 检 修档为 11.00米,两机设两道变形缝, 变形缝间柱距为 1.4m。汽机房跨度为 34.00 米,设三层,除±0.000 米层及运转层 17.000 米外,还设有 8.600 米层夹层, 高约 43.800m;除氧间跨度为 10.5m;煤仓间跨度为 14.000m,皮带层标高 45.000
3) 汽机房内夹层标高为 8.60 米, 运转层为 17.00 米, 内设二台桥式起重机, 轨顶
标高暂定为 30.70 米。
4) 除氧间在 8.60、17.00、26.00 米层布置高低压加热器, 除氧器布置在 34.50 米
5) 煤仓间底层每台炉布置 6 台磨煤机, 17.00 米层布置给煤机, 45.0 米层为输煤
6) 塔式锅炉为露天布置,每台炉设电梯一部。锅炉炉架为钢结构。
与纵梁+支撑组成,两台机组设两道温度伸缩缝。
2) 汽动给水泵布置在汽机房 17.00m层,基础经弹簧隔振后布置于主厂房梁柱之上。
3) 汽机基座为整体框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座平台、基础与相邻平台、基
4) 汽机房吊车梁为 8.6 米、 10 米或 11 米跨度的焊接工字钢梁。
5) 每台锅炉配六只钢制双曲线煤斗,内衬不锈钢板。
1.2.10 工艺系统
1) 热力系统按锅炉汽机单元制设计。汽轮机采用超超临界、 一次中间再热、单轴、
四缸四排汽。具有八级回热加热系统,供三组双列高压加热器、 一台除氧器、 四台低压加热器使用。设高、低压二级串联旁路, 高旁容量为 100%BMCR。设二 台 50% BMCR 容量汽动给水泵。每列高加给水采用大旁路, 除氧器采用高位布置。 配备二台 100%容量凝结水泵。凝汽器为单流程, 双背压, 采用不锈钢管。汽机
房内设 2 台 235(130)t/25t 的行车。
2) 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系统,烟风系统按平衡通风 双烟道设计。每台锅炉设 6 台中速磨煤机,配 2 台 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式 一次风机,配 2 台 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送风机和 2 台 50%容量的静叶可调轴 流式引风机。空气预热器采用三分仓回转式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的低温防腐蚀 采用热风再循环。每台炉设二台三室四电场电气除尘器。锅炉点火采用轻油点 煤粉的二级点火方式。两台炉合用一座双钢内筒(内衬防腐材料)集束烟囱,单
筒内径为 8.9m,烟囱高度为 240m。
3) 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一炉一塔。吸收区设备为单元制,公用 系统按二台机组为一个单元设计。脱硝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采用选择性
催化还原法(SCR)。
1) 本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六台钢制双曲线煤斗, 内衬不锈钢板。五台煤斗的储煤量满足锅炉按设计煤种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负荷 9 小时的燃煤量。每只煤斗分别对应一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和一台中速磨
2) 六台中速磨煤机和六台给煤机,其中五台磨煤机的总出力按磨制设计煤种,就 可满足锅炉最大连续出力的需要,并留有 10%的裕量。给煤机按磨煤机设计最
大出力的 110%选取。本工程的石子煤处理将采用机械铲运方式。
3) 采用 2 台 50%容量动叶可调轴流式冷一次风机,直接从大气吸冷风。
1) 本期工程采用灰渣分除方案,每台炉的底渣和飞灰输送系统均采用单元制,灰 库系统为两台炉公用。除渣系统每台炉底设置一台刮板捞渣机,捞出的渣经刮 板捞渣机输送至布置于炉架外侧的渣仓贮存, 然后装车外运综合利用或送往渣
场堆放。飞灰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送方式将第二烟道灰斗、电除尘器灰斗收集
的飞灰送入灰库,每台炉为一个系统。灰库储存的灰采用汽车外运至综合利用
处或调湿后汽车送至灰场堆放。两台炉共设 3 座灰库, 2 座粗灰库, 1 座细灰库。
2) 每台炉炉底设 1 台刮板捞渣机, 正常出力为 14~20t/h,最大出力为 80t/h。底 渣经锅炉排渣口落入刮板捞渣机水槽,冷却裂化后,由刮板捞渣机连续地从炉 底输送至炉架外侧的渣仓贮存。每台炉设 2 座渣仓,有效容积约为 2×130m3。
渣仓内的渣可装车外运供综合利用或至临时渣场堆放。
3) 渣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底渣系统中溢流水由每台炉设置的一座溢流水 池收集,通过溢流水泵输送到沉淀池(高效浓缩机)进行澄清处理后进入贮水 池,作为底渣系统的水源,由系统中配置的冷渣水泵和冲洗水泵,输送回底渣 系统循环使用。系统中还设有化学加药系统, 以调节循环水的酸碱度。系统运 行中蒸发、损失及物料带走部分的水,由水工专业提供的补充水补充。每台炉 设 1 座直径为φ15m 的高效浓缩机; 1 座直径为φ17m 的贮水池; 2 台冷渣水泵 (1 台运行, 1 台备用),提供底渣的冷却水; 2 台冲洗水泵(1 台运行, 1 台备 用),提供高效浓缩机、贮水池、渣仓的反冲洗水、除渣区域的地坪冲洗水等。 另外高效浓缩机、贮水池底部各设 2 台排污泵(1 台运行, 1 台备用),将各自
底部的泥浆打入煤泥沉淀池。溢流水泵、冷渣水泵采用变频调速。
4) 2 台炉共设置 3 座灰库,2 座粗灰库和 1 座细灰库。灰库直径为 15m,每座灰库 有效容积约 3500m3。每个灰库下设 4 个出口: 粗灰库分别连接 1 台干灰散装机 和 2 台调湿灰装置,预留 1 个干灰出口;细灰库分别为 2 个干灰散装机接口及 1 台调湿灰装置,预留 1 个干灰出口。粗灰库下预留的卸灰口可根据干灰综合 利用情况,在投运后选择安装干灰散装机,调湿机或是作为干灰分选系统的接
1) 贮煤场按 2×1000MW 机组容量设计,设 1 座四列式煤场,煤场长度约为 330m, 堆高 12m,底边宽为 36m,总的贮煤量约为 30 万吨,可满足 2×1000MW 机组锅 炉 20 天燃煤量需要,设置 2 台悬臂贯通式斗轮堆取料机 DQL3600/1500.38,2 台煤场设备平行布置。另外还设置 3 台推煤机和 1 台装载机, 做为煤场整平压 实辅助性作业。设置贮煤量约为 7 万吨的干煤棚, 满足 2×1000MW 机组约 3~4
2) 带式输送机规范为: 卸煤及贮煤系统 B=1800mm,V=3.5m/s,Q=3600t/h,卸煤系 统单路布置;上煤系统 B=1400mm,V=2.5m/s,Q=1500t/h,全部双路布置, 一 路运行, 一路备用,并具有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除煤场带式输送机露天布置
外,其余全部室内布置。
3) 各转运站、碎煤机室、主厂房煤仓间设检修起吊设施;各转运站装设除尘器, 输煤系统中还设置带式输送机各类保护装置, 落煤管(斗)上设置堵煤检测信号,
各皮带机落料点应设置缓冲装置。
4) 原煤仓上设高中低煤位检测装置, 采用犁式卸料器卸料, 并采取相应除尘措施。 系统中应相应配置照明、通讯、消防、通风装置并在各转运塔配置检修专用电
1) 本工程的烟气脱硫工艺为石灰石—石膏法湿式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塔型式为喷 淋式吸收塔。脱硫装置采用一炉一塔方案城市河道整治水利工程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每套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能力为一 台锅炉 100%BMCR 工况时的烟气量, 石膏脱水系统为两套脱硫装置公用, 脱硫效
率按不小于 95%设计。
2) 2 台炉设一套公用的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配 3 台湿式球磨机, 每台磨机的出力 按 2 台炉 BMCR 工况石灰石的总耗量的 50%选取。每台炉设一座石灰石浆液箱, 每座浆液箱能贮存每台炉 BMCR 工况 6~8 小时石灰石浆液耗量。每座石灰石浆 液箱设 2 台石灰石浆液泵(1 运 1 备),可将石灰石浆液输送到 2 台炉的吸收塔
石膏再用石膏排出泵将石膏浆液送入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处理,每个吸收塔设置 2 台石膏排出泵, 1 运 1 备, 石膏排出泵连续运行, 根据工艺运行要求, 石膏回 流至吸收塔、输送至石膏脱水系统或事故浆液池。 吸收塔循环浆液在浆池的停
留时间约为 5min。
4) 经洗涤脱硫后的烟气是带有液滴的湿烟气。在吸收塔的上部装有两级除雾器, 当湿烟气上升通过该除雾器除去烟气中的液雾后,由吸收塔顶部引出后接入烟
囱主烟道GB/T 41960-2022 桩腿对接缓冲装置.pdf,通过烟囱排入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