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河化工基地发展区二期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青岛新河化工基地发展区二期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岛新河化工基地发展区二期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为保证控制点定位精准度,长距离施测采用GPS测绘定位,短距离施测采用全站仪测绘定位。平面控制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主测量控制网是由一级基准控制点构成,所有一级控制点都尽量设置在需施工范围附近、视野开阔且不易破坏的区域。一级基准控制点由设计院给出的基准点引测而来。一级测量控制网闭合完毕,各区段周围以一级控制点为基础,沿道路、泵站、管廊桁架测设二级测量控制网。

整个工程测量控制分三个阶段进行,原地形高程数据采集复核阶段、施工阶段及验收阶段。主要利用引测基准点,采用RTK进行原地形高程数据采集、道路范围开挖的边线及标高控制、泵站基坑及主体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综合管廊桁架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网布设采用分级布设原则,分首级网和二级网(轴线控制网)。

二级网(轴线控制网)以首级控制网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单元区段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控制网(点)要做好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根据首、二级平面控制网使用GPS测设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要经常检查校核,损坏或移动的控制桩要及时恢复。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新校区学生公寓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 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标准。

4)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等。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4)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1)平面控制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C20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布设在道路上控制点采用在地面上打钢钉的方式设置,钢钉长度不小于10cm。

利用GPS配合全站仪沿道路边布设控制点,相邻两控制点间距不大于500m。

(7)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附和到平面控制网点上,共布设10个控制点,形成水准网。

根据布设的控制网,利用GPS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平面控制精度±10mm+1ppm,高程控制精度±20mm+1ppm,满足土方开挖的精度要求。进场后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全站仪复核基坑土方开挖轴线的准确性。

GPS控制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测量准确度高,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放线和测量工作。采集的数据可存在仪器内,直接输出到电脑上,需放样的数据也可直接由cad中传入GPS手簿中,现场直接放样。一台GPS可同时控制几个工作面的施工作业工作。在需要时,还可以设置临时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控制机械施工。

测量控制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为此项目部选派业务水平高、有多年现场测量经验的工程师担任该部门负责人,配置测量工程师1名。

春溪西路、迎水路、逢水路、海津路及丽水西路5条道路工程主要包含路基工程、基层及面层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桥涵工程及景观绿化工程,具体内容详见2.2.1道路工程概况。

在路基回填前,填方材料每5000m³或在土质变化时进行一次一系列试验以获得如下数据:含水量与密实度、击实试验,并将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路基施工主要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小型压路机、震动压路机、洒水车等。 

施工前测设道路边线,每50m钉一木桩,采用装载机配合推土机清除地表杂草、农作物的根茎、树根等杂物。

开工之前,用gps进行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及加密,并复测中线,测量和绘制横断面图。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用地界桩和坡脚、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由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路槽开挖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50cm。开挖多余土方进行外运处理,具体外运卸土点由施工、监理及业主三方共同确定。路槽开挖应做好高程控制,槽底高程参照道路工程设计图纸,当开挖标高距规定标高差10~20cm时,应注意根据不同土质预留碾压虚高。开工后,及时清理场地,开挖临时排水沟,在修建临时排水设施时,结合设计要求,把开挖临时排水沟与永久排水设施结合起来,使开挖的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由于没有施工红线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资料,施工前需沿线路方向采取人工配合小型挖机、以坑探方式(根据路基一般大样图,坑探深度1.5m)查找地下管线准确位置、埋深及走向等信息,如存在地下管线与路基施工存在影响情况,应根据现场情况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同意后对管线采取保护措施。如管线影响路基施工,应由建设单位联系产权单位协调进行管线迁改。

石渣混合填料中,石料强度大于30MPa时,石料的最大粒径≤100mm;石渣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5cm。

上石渣混合料、摊平: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做填料的挖方材料,由自卸车运土,推土机粗摊平。

压实:压实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压后振压,由两边向中间,先慢后快,轮迹重叠1/2。先用光轮压路机静压1遍,再用振动压路机轻振2遍,后再重振2遍,最后用振动压路机重振1遍。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次错1/2轮迹。技术人员检验表面平整度,横纵坡度和外观质量。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报监理验收,监理签认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对于施工中各种机械压实遍数,根据实验段所取得实验数据来定,一般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时压实遍数均比实验所取得压实遍数多1~2遍。

石渣填方坡度1:1.5放坡,为保证压实质量,按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各加宽0.5m。

按照测设布控点先测上料前和上料后标高,压实过程中测石渣层厚度及标高,压实后石渣层厚度的确定采取测量量测方法量测。填料摊平后测定土的含水量,确保碾压前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在2%以内,压实过程中每压实1遍即测一次压实度,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按照频率检测压实度。每层填筑压实后进行压实度、宽度及标高自检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8、特殊地段路基填筑施工

拟建道路红线范围内水沟,虾塘、池塘等部位依据设计图纸中特殊路基处理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明确处理范围及深度并共同签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沿路基两侧边线外1米处设置底宽0.6m、深0.6m的梯形临时排水沟与现状地形中既有水沟相连,及时将施工区域内雨水截留引排至路基施工范围外。

路基施工进入雨季应做好防雨排水措施,注意收集天气信息,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施工安排。

(1)路基土方填筑前,应做好施工场区内排水系统规划,及时做好路基两侧边沟、排水沟开挖工作,经常疏通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2)集中力量,合理组织几个工作面轮流作业,紧凑衔接,快速施工,路段施工的工作面不易过长,切忌全面铺开,土方应随开挖随外运,石渣随铺筑随碾压。施工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保证摊铺和碾压等工序抢在下雨前完成,未经碾压即被水淋湿,无法继续施工。

(3)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

(4)每一碾压层面均应作成2~3%的横坡排水,碾压好的路基面上不允许高低不平,不得出现凹坑。

(5)雨季填筑的填料,如若含水量过大,不宜用作填料时,应弃置于土场内晾晒风干后再填于路基。

下承层准备→测量放样→原材料检测合格→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检测、调整松铺厚度→静压→振压→静压→检测压实度合格→处理横缝→洒水养生。

在合格的路基层上进行中线测量放样,定出正确的中桩、边桩,进行标高、坐标测量,取得标高和厚度资料。挂线桩必须埋设牢固,根据线形的不同,直线段每10m放样一点,曲线段每5m放样一点。通过打桩、挂线确定好基准线,经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复核批准,准备摊铺。

施工前,做好对下层进行检查。下层的材料、密实度以及道路横断面宽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规定的平整度和路拱。对于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并压实;搓板和辙槽刮除;松散处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施工前对路基层进行清扫,保持无杂物,并洒水使之保持湿润。

拌和设备采用稳定土拌和站集中厂拌,拌和前对厂拌设备进行调试标定,使混和料的颗粒组成及含水量达到标准配合比要求,在得到试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将过筛合格后风化砂+碎石用装载机从料堆送至下料斗,通过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达到要求的配合比。采用电子计量装置控制加水量,确保拌和出的混合料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1~2%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以补偿运输、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水泥剂量按设计要求水泥含量最大不超过6%进行控制。碎石在稳定土拌和站集中拌和,集中拌和时,必须做到碎石符合规范要求,按重量比用电脑控制,做到准确配料。

根据施工要求采用若干30T自卸车组成的运输队连续运输。施工时再依据运距及运量随时调整运力。为防止粗料的离析,在料斗下料时先装车斗靠前部分,再装车斗靠后部分,最后装中间部分。运输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摊铺现场的时间并加盖塑料蓬布。

A、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摊铺机宜连续摊铺。为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摊铺速度限制在2~3m/min左右。

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避免纵向接缝,春溪西路、迎水路和逢水路采用全幅摊铺,海津路和丽水西路采用半幅摊铺。上下水稳基层采用双层连铺。

D、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E、对于变宽路段,当不宜用摊铺机摊铺时,可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的松铺系数一般为1.3~1.35,具体松铺系数根据样板施工确认,摊铺时应特别注意离析处理和整平。

F、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应做横向接缝。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3h,也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整平后立即进行碾压;人工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台阶形,将多余料清除干净;摊铺机返回至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A、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应分稳压、振压、静碾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B、压路机型的轻重选择可为:稳压轻型→重型振动→重型静碾。压路机宜采用有自动洒水装置,洒水量以轮子不粘混合料为宜,尽可能少洒。如无自动洒水装置,应有专人跟轮铲刮,保证钢轮不粘混合料。

C、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过程与遍数

①稳压应紧接在摊铺机后面,在混合料摊铺后的及时进行。

②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并不得小于30cm,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来回为一遍。当边缘有挡板、路肩等支挡时,应紧靠支挡碾压。当边缘无支挡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水泥稳定碎石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轮外侧伸出边缘10cm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沥青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

③采用轻型振动压路机或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2t~18t)关闭振动装置碾压2遍,稳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修整。

④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水泥稳定碎石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D、振压应紧接在稳压后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振压宜采用重型的振动压路机。振压总的遍数不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

②振动压路机总质量宜不小于18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轮宽的1/3。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高压旋喷桩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并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层厚选用。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振动压路机在停机前先停止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E、静碾应紧接在振压后进行。静碾可选用振动压路机或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不宜少于2遍,并无轮迹。

F、收光应紧接着静碾后进行,应采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遍数取决于是否消除了水泥稳定碎石表面裂纹和碾压轮迹,使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更加致密。

G、压路机的碾压长度以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按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台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H、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I、接缝的碾压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并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

①纵向接缝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向平行摊铺后作为同一碾压工作面同时碾压,不存在纵缝。

②横向接缝碾压时: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到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当邻近摊铺层已经成型,同时又有纵缝时,可先沿纵缝碾压一遍Q/GDW 11151.2-2021 水电站水工设施运行维护导则 第2部分:水工机电设备.pdf,其碾压宽度为15~20cm,然后再沿横缝作横向碾压,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