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93页).doc

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93页).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93页).doc

3.2.1 线路施工组

3.2.1.1PE 管施工组

某二次结构工程雨季施工方案3.2.2 钢管施工组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性质,尤其针对本标段特殊的施工环境和地理位置,我们组织调集了参加过类似输气管道工程施工的主力队伍,组建了线路施工组、运输组、机械组,共同完成本标段的全部任务,这些队伍装备精良,技术过硬,有较强的野外作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在项目人员选派上,抽调了内部懂技术、有经验、具有专长的技术骨干,组建精良的项目班子,围绕缩短工期、降低造价、高质量、高效率的总目标,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对施工设备准备工作全面检查保养,确保满足施工需要。人员组织上,对参战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练兵,所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达到业主认可的技术要求。

在工期控制上,制定施工计划总工期和关键工程施工工期,确保每个施工阶段关键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利用计算机先进网络计划技术,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的衔接和施工顺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施工设备利用率,有效的把人、材、机等资源结合起来,严格按要求施工计划组织施工,保证施工材料的供给。

对于关键工序的滞后,根据网络计划及时调整,适当增加有限资源配置或调整各台班组的任务,保证下一道工序结束时间完成,实现总的计划工期目标。

4.1 一般地段施工采用

测量放线→清理施工带→散管→组对→焊接→探伤(钢制管道)→分段试压→防腐补口(钢制管道)→挖沟→下沟→返修→质量检验→回填→死口连接→试压

4.1.2.1 测量放线

4.1.2.1.1 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交接桩记录及认定文件;符合精度要求的完好的测量仪器;足够的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放灰线的材料和工具。

4.1.2.1.2 根据线路定测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室内详细审核与现场核对。放线的基准点以伴行马路为准。

4.1.2.1.3 对于定测资料及平、断面图已标明的地下构筑物(区)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区),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区)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明显标志,在标志上应注明构筑物(区)类型、埋深和尺寸等。

4.1.2.1.4 清点障碍物:根据图纸向设计部门核实清点地上地下障碍物情况,设立标牌,以确保施工中不受影响。

4.1.2.1.5 采用白石灰按线路控制桩放出线路中线和施工占地边界线。

4.1.2.2 施工作业带清理

4.1.2.2.1 准备工作

①扫线指挥人员检查放线状况,如管道中心线及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是否顺直完整等。

②熟悉本段扫线区域内的地质状况、地貌、地面设施、地下构筑物及各类情况预定的处理措施。

③准备好必备的施工机具。

4.1.2.2.2 施工作业带清理

①施工作业带应与标桩的路线完全一致;施工作业带清理之后要恢复管道中心线标桩(或平移桩)并注明转角的角度等。

②要先对施工段进行测量。施工带清理前,土地协调员应与有关部门联系对地下障碍作出明显标志,清点地面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等,取得管线穿越原有设施的通过权。

4.1.2.3 管道接收、拉运、保管

4.1.2.3.1 拉运前质检人员对所有管材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性能检验报告、规格数量和包装情况等,标出合格字样。验收管件、管材时,应在同一批产品中抽样,进行规格尺寸和外观性能检查,必要时进行全面测试,阀门安装前应作气密性试验,不渗漏为合格。并办好技术、物资交接手续。

4.1.2.3.3 钢管检查要求:钢管质量检查在管场内进行,参加检查人员由监理、运管施工单位组成,对现场的钢管进行宏观检查,检查合格并有钢管厂提供的出厂合格证的材料,才可拉运出厂。

4.1.2.3.4 钢管接收时,要根据供货清单标注的数量、规格、质量等级、管号、防腐号等数据,进行核对验收,检查钢管总长度、总数量、壁厚、防腐等级等是否符合清单要求,提供的每批钢管均应有监理或业主认可的产品合格证等保证质量的证明,凡属不合格产品,拉管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有权拒收。

4.1.2.3.5 管材管件的装卸:工作人员必须遵守高空作业安全要求,吊装时,要用加软质衬套的吊钩,不能损伤坡口,操作时要平稳,要注意观察工作范围内人员设备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4.1.2.3.6 卸管位置及数量需严格按图纸上的长度及规格作好现场布置计划,尽量减少二次倒运及多管回收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管材的划伤。

用吊车吊管及布管,不准向地面滚下卸管,管子应首尾衔接,管口端错开1~1.5 倍管径的位置呈锯齿形放置。管道外壁应距管沟边缘至少0.5m。布管起点应在转角桩或有障碍物需断开的位置开始。散管可用吊管机或吊车进行。吊管用专用吊钩,保证管口不因吊装而破坏和变形。

4.1.2.5 组装焊接

4.1.2.5.1 PE 管组装焊接

管材准备→夹紧定位→铣端面→系统拖动力确定→端面熔接→冷却定型

1、管材准备:准备需要对接焊的管材。

2、夹紧定位:根据管材的规格,配备相应的夹模,将焊机的两夹具放在最大张开位置,将管材固定在两夹具内,使相对管端面伸出夹具拖板约50mm,移动夹具到两端接触,校正使两端面完全重合。

3、铣端面:张开两夹具,将铣刀盘放置在夹具中间,开动铣刀盘,缓慢的移动刀具,使两端面压紧铣刀盘,将两对接焊端面铣平整。切削厚度不应超过0.2mm。移动待焊管段是两个端面帖合,两平面之间的最大缝隙不应超过0.5mm,同时两管边的错位也不能超过壁厚的10%。否则,应校正后再次重复上面的处理。铣削后的端面不能被污染,应立即开始熔接。

4、系统拖动力确定:将两夹具移动到最大张开位置,然后将压力调节开关放置最小,操纵夹具移动手柄使夹具闭合,同时调整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逐渐增大,观察夹具的移动速度,确定一适宜的值,保持压力旋钮不变,使两夹具移动几次,观察系统压力的变化,最终将较准确的系统压力值记录在工艺原始记录卡上。

5、端面熔接:设定加热板的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秒表设定时间参数。

将达到熔接温度的加热板放在两待焊面中间,操作动夹具使两端面在对接压力的作用下,双面紧贴到加热板上,观察待焊面在加热板的两边逐渐溢出熔融料,当卷边的高度达到参数表的值时,通过减压按键将吸热压力将至P1,吸热时间达到后,将卡具移开,迅速撤出加热板,使两个待焊端面熔接,线性加压,是两个端面完全帖合,同时溢出的熔融物料在熔缝区周围形成两道均匀的焊环。

为使焊接面不被污染,每次焊接前必须用清洁的棉织物将加热板擦净(或用镜头纸,无水酒精擦拭)。

当遇到大风天气时,管材的另一端应封堵,避免管内通风冷却。

6、冷却定型:熔接完成后,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冷却时间到后,管件焊接完成。冷却过程中不应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加速冷却方式。

7、焊接参数记录:焊接完成后,记录操作者、焊机型号、天气、环境温度、拖动压力、焊接压力、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吸热时间、操作时间等参数。

③PE 管埋地敷设要求:

管道两侧及管顶200mm 内的回填不得含坚硬、冻土块等。

设置阀门、消火栓等附件时,其重叠不得由管道支撑。必须设置单独基础。

管道转弯接头处设置混凝土止推墩,与钢管铸铁管及其他材质管道连接处设置混凝土镇墩。

4.1.2.5.2 钢管组装焊接

a 检查上道工序管口清理的质量。

b 检查施工作业带是否平整,顺畅。

c 保证所有设备的完好性。

d 每位焊工必须持有本工程的焊接考试合格证,由监理确认后,方可上岗。

e 施工人员应熟悉本工序的技术质量要求,按施工作业指导书指导操作。

f 电焊条的储存和运输应按照厂家的要求执行,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a 管线采用20#材质钢管,管道的焊接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接工艺,焊条采用E5015。

c 直管与弯管或弯头连接时,不留预留口,采用一次顺序焊接。并预先清除管内杂物。

b 钢管切割宜采用机械方法,如用乙炔焰切割,必须将切割表面的热影响区除去。切口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与管子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5 毫米。毛刺、凹凸、缩口、熔渣、氧化铁、铁屑等均应清除干净。在修整消除有害缺陷时,打磨后的管子必须是圆滑过渡的表面,打磨后的管壁厚度不得低于管子壁厚的90%,否则将受损管段切除。

凡是大于公称直径2%的凹坑、凹痕等,必须将受损管段切除。管口有轻微变形可用专用工具校正,不得用锤直接敲击管壁,校正后的管口周长差不超过管径的1%,错口误差小于管径的3‰,否则将变形管段切掉,并重新加工坡口。不得采用任何方式强行对口。

c 一般地段均采用沟上组装,组对的管口端部应设置稳固的支撑。

按焊接工艺评定要求准备;

焊条烘干温度,按说明要求进行烘干及保温。

层间必须用砂轮或电动钢丝刷清除熔渣和飞溅物,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焊下一层焊道。

焊机地线应尽量靠近焊接区,用铜卡具将地线与管表面接触牢固,避免产生电弧。

严禁在坡口以外管表面引弧。

每相邻两层焊道接头不得重叠,应错开20~30mm。焊工钢印打在气流流向上方距焊口100mm 处,并做好记录。

焊接过程中,发现缺陷应立即清理修补。盖帽焊完成后,应迅速检查焊缝质量,若缺陷超标,应趁焊口温度未降,及时修补。

手工焊过程中,应避免焊条横向摆动过宽。

每处修补长度应大于50mm,相邻两修补处的距离小于50mm 时,则按一处缺陷进行修补,每处缺陷允许修补二次。各焊道的累计修补长度不得大于管周长的20%。

焊缝外观:宽度为每边超过坡口边缘1~2mm 为宜;余高为≤2mm;局部不大于3mm且不长于30mm;咬边深度≤0.5mm;累计长度≤50mm;接口错边量<1mm;无裂纹、气孔、凹陷、夹渣、融合性飞溅

当下述任一条件时,如无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停止焊接作业:

c 相对湿度超过90%;

a 管道焊接宜采用流水作业。

b 当天施工结束时,不得留有未焊完的焊口。对已组焊完毕的管段,每天收工前或工休超过2 小时管口应做临时活动封堵。每天工作结束时,必须在焊接部位的开口端装上一个管帽,并不许将工具及杂物存放在管内,管帽不允许点焊在管子上,待下次焊接工作开始前不允许取下管帽,管帽加胶垫防止泥水进入管内;

c 每个台班每天施工结束后的临时封堵不允许点焊,采用管箍固定封堵;下沟后待连头的管口采用焊接盲板封堵;试压段管口统一采用业主提供的椭圆封头焊接封堵。

4.1.2.5.3 聚乙烯管道与金属管道连接

聚乙烯管道与金属管道的连接,必须采用钢塑过渡接头连接。

4.1.2.6 钢管补口补伤

4.1.2.6.1 管线补口补伤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b 热收缩带表面应平整,无气泡、麻坑、裂纹,无氧化变质现象,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热收缩带胶层应无裂纹,内衬护薄膜应完好。

d 空压机运转良好,高压喷嘴砂粒速度应达50m/S 以上。

4.1.2.6.2 管口清理

a 应将焊口及两侧涂层150mm 范围内的油污、泥土等清理干净。

b 焊缝及其附近的毛刺、焊渣、飞溅焊瘤应整平。

c 焊口两则涂层应切成≤45°的坡角。

4.1.2.6.3 喷砂除锈

a 喷砂时应将两侧涂层150mm 范围内一并打毛。

c 除锈完毕后应将焊口及焊口两侧涂层上的粉尘清除干净。

4.1.2.6.4 预热、测温

a 管口加热时,应在管道两侧两人对称进行,加热应均匀,特别是钢管底部与侧面的温度应一致。

b 加热后用点温计测量管顶、管侧、管底4 点温度,温度达到要求后,可安装热收缩带。否则应继续加热,直至符合预热温度要求。

4.1.2.6.5 热收缩带安装:预热温度达到要求后,应迅速安装热收缩带。

4.1.2.6.6 加热热收缩带

b 在加热时火焰不可对准一点长时间喷烤,以免烧坏烤焦聚乙烯基层,防止发生碳化现象。

c 待热收缩带收缩完毕、全部紧紧贴合后,轴向接缝和环向接缝有粘胶均匀溢出时,即可认为热收缩带安装收缩完毕。

4.1.2.6.7 外观检查

a 补口处应光滑平整,无皱折、鼓泡,涂层两端坡角处与热收缩带贴合紧密,不留空隙。

b 同向环向缝及固定片接缝均应被粘胶充满溢出。

c 表面不应有烧焦碳化现象。

4.1.2.6.8 火花检漏

表面检查合格后,用火花检漏仪的15kV 电压档进行检漏,无漏点时为合格。

4.1.2.6.9 补伤

a 清除损伤处的泥土、油污等,用钢丝刷或类似工具将损伤处周围涂层打毛,打毛面积应向伤口边缘外延伸150mm 以上。

c 对直径小于30mm 的损伤,可用空心冲头冲孔,然后用补伤片进行补伤。补伤片的大小,以补伤片边缘距损伤孔边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为准。给补伤片加热,戴上耐热手套挤压补伤片将空气全部排出JB/T 14077-2022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两联供机组.pdf,补伤片周围应有粘胶均匀溢出。

d 对于直径≥30mm 的损伤,在清理后将损伤处切成圆形边缘并带有坡口,然后涂上胶粘剂按照要求贴上补伤片,最后的在补伤处包覆一条热收缩带。

4.1.2.6.10 现场操作要求

在雨天、风沙天,若无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停止防腐、补口补伤作业。

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热缩中间接头制作技术交底4.1.2.7 管沟开挖

4.1.2.7.1 开挖前检查白灰线是否正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