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天和御景二期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组织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并系统化,编制项目手册。及时获取现场实际工程信息,包括进度、成本、质量信息等。做好施工现场的文档管理工作,建立快速完善的信息系统,保证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通畅。
项目经理作为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使可能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做好几种最重要的界面沟通:项目经理与业主的沟通、项目经理与监理的沟通、项目经理内部的沟通。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
第3.1节相关工序、各专业工种施工的协调
各工序、专业工种之间协调施工的原则是以工程合同要求(工期与质量)为目标,以施工规范、规程和各类合同文件为依据,做好在现场施工的各专业工种、相关工序的协调工作。顾全大局,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要平等对待。达到总体有条不紊,局部井井有条,减少各类施工矛盾的发生。
厂房超过8.0米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第3.2节技术准备工作:
(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会审图纸,进行图纸交底,施工前做好各级技术交底,尤其对工程特殊性及技术质量要求详细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严格按程序和技术要求施工。
(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掌握全面,突出重点,以施工图、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及业主提供的工料规范作为组织施工的指导文件,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样,并落实到班组。
(3)组织学习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
(4)编制施工预算,根据工程的实物量,套用国家施工劳动定额。算出各分项工程安装所需的材料,人工数量为以后施工做好准备。
(5)编制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
(6)对构件、模板、钢筋翻样。
(7)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红线和建筑单位提供的纵横座标点测量,定位,做好现场的测量控制网。
3.3.1工程测量应具备的资料
⑴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⑶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3.3.2施工平面控制网与标高点的建立
进场后首先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确定工程的施工定位基点及标高基点。
对设计总平面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现场上与业主一道对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与业主和设计方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工程定位后要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现场设1个固定水准点,用红色围栏防护,由永久性水准点引入,记录引测数值作为现场标高引测之用。
3.3.3主体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
⑴主体控制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
在长轴方向设置两个内控点,以保证长轴方向的测量精度。短轴方向设置外控点。
外控法:定位放线后,将轴线引测到建筑物四周,做好固定点的标记。在基础、主体施工时采用经纬仪直接将轴线引测。
3.3.4工程沉降观测
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主体阶段测定一次,装饰阶段每月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5次,第二年两次,以后每年一次。
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⑴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⑵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的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3.5工程测量设备
工程测量设备一览表(表3.1)
现场定位、垂直度复核控制
3.3.6测量精度的保证措施
⑴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所有的测量仪器均应经检测,精度满足测量等级要求。
⑵对所有的测量标志进行保护,轴线桩、水准基点等不能被碰动、毁坏、在交验之前必须保持完好。
⑶测量工作应配专职人员进行操作。
⑷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并经质检员复测、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⑸测量中放样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距相对中误差1/20000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2MM。
第3.4节材料供应的准备
(1)材料的供应是施工的基础,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施工预算,材料汇总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每月25号前做好下月的材料供应计划表,特殊材料提前提供计划,对地方材料落实办理定购手续,装饰材料必须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确定彩色后落实订购手续,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质量、规格、数量验收,按指定地点堆放。
(2)材料进场后必须提供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自行采购的订货项目清单,及有关技术资料和相关的质量保证资料,以及三方共同验收记录
(3)主要材料一览表(表3.2):
200*70*4000
第3.5节现场及设施准备工作
按照《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文件要求总体布置临时设施,应做到全面考虑,布置合理,标准适度,便于管理和施工,利于文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为满足施工需要,布置应考虑其有效服务范围能覆盖整个施工区域,尽量减少运输距离。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人员生活区不设在施工现场,另行统一安排地点。生活设施应考虑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杂声小,灰尘少,布置相对集中,应便于管理,设施齐全,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比较优良的生活环境。
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完成宿舍、食堂搭建,解决吃住和各工作间问题。根据临时设施定额指标,确定本工程临时设施见下表:
临时设施计划表(表3.3)
第3.6节施工用水规划
施工用水,应按建设单位指定的水源位置,使用埋地钢管引至工程施工现场,出水口安装连接橡胶管供施工、作业面使用,冬期施工应注意做好供水管道的防冻保护,以防水管冻结或爆裂。
3.6.1施工用水计算:
(1)施工生产用水量
强制式JZ350型搅拌机,每台每班用水量90立方米,=1.1、=1.5、=2000L/人·日,最大用水量:
(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高峰期施工人数310人、=60L/人·日、=1.4
(3)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取高峰期施工人数310人、N4=120L/人·日、K5=2.5
总用水量合计:(L/S)
要求建设单位现场安装(10L/S)流量的自来水管道。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第3.7节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3.7.2施工用电电流计算
要求建设单位现场安装总开关600A以上。
施工现场二路一级配电箱,建筑物6#楼南侧居中一路,再向建筑物5#、6#楼北侧及加工场分三路二级配电箱;建筑物12#楼北侧一路,再向11#南侧、12#楼北侧及生活区一路分三路二级配电箱。每隔一层各设流动配电箱一个,分别设配电箱控制。夜间照明采用低压行灯。
所选电缆引入施工现场配电房,再分区分级向各生活、生产区埋设现场供电电缆至用电点,现场配备若干分配电箱。
3.7.5电气防火措施
⑴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路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的保护。
⑵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
⑶在总配电房配置干粉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
⑷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⑹建立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管理制度。
⑺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理制度,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
⑻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⑴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⑵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灯具不得低于2.4m。
⑶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具的安装高度宜在5m以上,灯线不得靠近灯具表面。
⑷投光灯的底座应安装牢固,按需要光轴方向将框轴拧紧固定。
⑸灯具内的接线必须牢固,灯具外的接线必须做可靠的绝缘包扎。
3.7.7现场电工岗位责任制
⑴对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安全运行负全责。
⑵负责现场用电设备的安装拆除及维修工作。
⑶对现场用电负责分配、供给及使用的交底。
⑷对分包单位的用电、负责建档、指导、监督,对违反电气操作,使用有权制止和停止供电。
⑹对现场所有电气按时进行巡视检查、维修、登记工作。
⑺负责宣传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工作。
第3.8节主要机械和其它设施选用及准备
施工机械合理利用,可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工期如期完成,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将选用如下主要机械见表(表3.4):
QTZ4040KW380V
QTZ6060KW380V
JZ35015KW380V
SSD80A11KW380V
250L4KW380V
15×1.1=16KW
2F112.2KW380V
2×2.2=4.4KW
1×5.5=5.5KW
4×2.8KW=11.2KW
4×2.8KW=11.2KW
2×2.8KW=5.6KW
10×2.2=22KW
7.5×3=22.5KW
QJ407.5KW380V
7.5×3=22.5KW
第3.9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及工程特殊过程的控制
配合业主工程师和设计院监督检查工作全过程,是工程能保质、按期完成的保障。为此,施工单位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业主工程师和设计院的工作。
严格按施工图纸和国家规范组织施工,对于发现的图纸中的疑问提交设计方确认。提出“合理化建议”时首先提出详细的书面方案,经设计方、监理方等有关部门同意后方才组织实施。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设计、业主方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经业主同意后实施。
第3.10节通讯设备的准备
为了方便信息联络,配备同频道对讲机二十只,用于工程放线、施工指挥。
第3.11节劳动力投入准备
3.11.1施工劳动力配备
3.11.2施工队伍来源及技术等级
本工程所选用的施工队伍为我公司下属施工队伍,操作工人的技术等级都为四级工以上,以及长期合作的徐州等地的外地劳务队伍,均受过专业施工的技能教育。
第4.1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及各部分说明
4.1.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包括临时设施、施工道路、水、电管线、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布置等。总体指导思想是:考虑全面周到,布置合理有序,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利于文明施工。生产区考虑既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尽量不影响业主正常的业务需要。各专业工种都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区域;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考虑到其有效范围覆盖到整个施工区域;尽量减少运输距离。
竣工前提前拆除现场内的临时设施,方便工程施工。临时搬至对工程施工无影响的地区。
4.1.2施工现场布置各部分说明
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包括临时设施、施工道路、水、电管线、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布置等。
总体指导思想:考虑全面周到,布置合理有序,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利于文明施工。
生产区考虑既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尽量不影响业主正常的业务需要。各专业工种都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区域;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考虑到其有效范围覆盖到整个施工区域;尽量减少运输距离。
竣工前提前拆除现场内的临时设施,方便工程施工。
⑵施工现场布置各部分说明
现场道路:现场道路的平面布置考虑与永久性场地相结合,这样用于临时道路的路基材料大部分还可以继续用于永久路基,经济合理。
临时供电:供电采用橡皮绝缘电缆,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分配电箱。现场用电分区分级管理。
施工供水:考虑到消防、生活、施工生产用水及养护用水,上水管径,支管由施工单位埋设,埋地深度不小于30CM,一般间隔30CM设置一个水嘴(一般在办公室前设置2个水嘴)。
排水系统:现场道路两侧设排水暗沟,将雨水排至工程建设用地周围的市政排水管;生产区砂浆搅拌机处设沉淀池;厕所建化粪池。经处理后将污水排出。
临时设施:考虑到现场场地较狭小,施工现场只设生产区,钢筋加工场在砼浇筑结束立即退场。
⑶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第5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5.1.1基础施工工序:
土方开挖验桩验槽垫层浇筑基础砖代模板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转向上部结构施工
本工程设计按l:1放坡,机械开挖,严禁超挖,留350厚土层人工铲平至设计标高。
考虑到土方回填,在现场堆放一定数量的优质土,以便进行土方回填。
⑴水平、竖直钢筋均采用搭接。
⑵成形后运至基坑内人工绑扎成形,注意钢筋排布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与方向。
⑶对于柱插筋下部与底层钢筋点焊固定,(点焊要求必需符合规范要求)上部采用钢管搭设架子固定,确保其不位移。
本工程采用泵送砼工艺保温复合装饰一体板系统施工方案,砼浇筑前必须认真清理模板。
回填土采用土质良好、无有机杂质的粘土。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分层厚度控制不超过250MM,控制好回填土的含水率,以免产生“橡皮土”现象。
按规范要求现场取样进行土的干容重测试,以确保其密实。
本工程为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梁和板的框架结构。
趸船雨棚、皮带机改造工程施工方案5.2.1主体工程主要工序
钢筋柱构件制作模板制安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施工放线墙体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