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基础与地下室底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基础与地下室底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38.4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基础与地下室底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褐灰色,由粉质粘土和碎石组成,碎石含量占5~40%不等,稍湿,松散。分布在ZK1~ZK17、ZK19~ZK24、ZK26、ZK27~ZK30、ZK33~ZK37、ZK39~ZK45、ZK47~ZK63、ZK65~ZK76、ZK78~ZK80、ZK82~ZK87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7米,见于ZK41号孔;最厚处为5.15米,见于ZK8号孔,平均厚度为3.10米。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8.75米,见于ZK79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7.35米,见于ZK30号孔,平均标高为8.12米。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4~9击,平均击数6.5击。

第四系冲积层(Qa1)(层号2)

灰黑色,饱和,软塑,局部夹少量粉细砂粒。分布在ZK2~ZK7、ZK9、ZK14、ZK27、ZK28、ZK33、ZK35、ZK37、ZK39、ZK41~ZK44、ZK46~ZK48、ZK52、ZK55、ZK56、ZK63、ZK67、ZK69、ZK71、ZK75、ZK81、ZK82、ZK86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50米,见于ZK44号孔;最厚处为2.90米,见于ZK52号孔房屋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平均厚度为1.29米。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6.76米,见于ZK41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3.89米,见于ZK43号孔,平均标高为5.51米。作标准贯入试验12次,实测击数2~3击,平均击数2.4击,标准值为2.1击。

砖红、黄白色,稍湿,可~硬塑。主要颗粒成分为粘粒。分布在ZK24、ZK31、ZK45、ZK47、ZK69、ZK80、ZK85、ZK87钻孔地段。最薄处为1.45米,见于ZK47号孔;最厚处为4.40米,见于ZK85号孔,平均厚度为2.78米。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5.61米,见于ZK31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2.72米,见于ZK69号孔,平均标高为4.74米。作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9~18击,平均击数15.6击,标准值为13.8击。

灰白色,局部黄白色、砖红色,稍湿,可塑,局部硬塑。主要颗粒成分为粘粒。分布在ZK1~ZK5、ZK7~ZK23、ZK25~ZK27、ZK29、ZK30、ZK32~ZK41、ZK46~ZK48、ZK52~ZK56、ZK61~ZK63、ZK66~ZK68、ZK70~ZK74、ZK76~ZK79、ZK82~ZK84、ZK86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50米,见于ZK22号孔;最厚处为5.40米,见于ZK19号孔,平均厚度为2.79米。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6.60米,见于ZK78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2.42米,见于ZK52号孔,平均标高为4.53米。作标准贯入试验50次,可塑粉质粘土实测击数6~15、平均击数9.6、标准值为8.9。局部硬塑实测击数16~19击、平均击数17.0击,标准值为16.4击。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5.50米,见于ZK28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0.45米,见于ZK23号孔,平均标高为2.62米。作标准贯入试验11次,实测击数6~9击,平均击数7.9击,标准值为7.3击。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4.13米,见于ZK12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0.90米,见于ZK16号孔,平均标高为2.17米。作标准贯入试验6次,实测击数8~14击,平均击数10.3击,标准值为8.2击。

层顶最高处标高为4.60米,见于ZK13号孔;层顶最低处标高为4.49米,见于ZK6号孔,平均标高为4.54米。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平均击数9.5击。

第四系残积层(Qe1)(层号3)

红褐色,稍湿,可塑,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分布在ZK1、ZK2、ZK4、ZK7、ZK8、ZK11、ZK13、ZK15、ZK37、ZK18、ZK25、ZK36、ZK42、ZK44、ZK45、ZK48、ZK50~ZK53、ZK57~ZK59、ZK61、ZK62、ZK64、ZK68~ZK70、ZK72、ZK77~ZK79、ZK84~ZK86钻孔地段。最薄处为1.10米,见于ZK79号孔;最厚处为8.30米,见于ZK69号孔,平均厚度为3.32米。

红褐色,稍湿,硬塑,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分布在ZK1~ZK3、ZK5、ZK6、ZK12、ZK13、ZK21、ZK25、ZK30、ZK32、ZK35、ZK40、ZK41、ZK44、ZK47、ZK49~ZK53、ZK56、ZK58~ZK61、ZK63、ZK66~ZK68、ZK70~ZK76、ZK78~ZK80、ZK83、ZK87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75米,见于ZK47号孔;最厚处为9.35米,见于ZK60号孔,平均厚度为3.58米。

白垩系基岩层(K)(层号4)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呈红褐色,风化很强烈,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分布在ZK1~ZK3、ZK7~ZK12、ZK14、ZK16~ZK18、ZK20、ZK24、ZK27、ZK34、ZK35、ZK37、ZK38、ZK43、ZK44、ZK49~ZK56、ZK60、ZK62~ZK65、ZK67、ZK71、ZK73、ZK74、ZK76、ZK78、ZK80、ZK81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80米,见于ZK35号孔;最厚处为6.50米,见于ZK54号孔,平均厚度为2.84米。

本层岩性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分布强风花粗砂岩。褐红色,风化强烈,岩芯成半岩半土状,局部柱状、短柱状、块状。岩芯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0.60米,见于ZK9号孔;最厚处为13.85米,见于ZK55号孔,平均厚度为3.00米。

本层岩性以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分布中等风化粗砂岩(ZK27、ZK38、ZK39、ZK53)。中等风化岩分布在ZK1~ZK3、ZK5、ZK6、ZK9~ZK12、ZK14~ZK30、ZK32~ZK46、ZK48、ZK49、ZK51~ZK56、ZK59~ZK62、ZK64、ZK65、ZK68~ZK73、ZK76、ZK77、ZK79~ZK83、ZK85、ZK87钻孔地段。最薄处为0.60米,见于ZK3号孔;最厚处为9.70米,见于ZK43号孔,平均厚度为2.39米。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喝红色,风化较弱,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饼状。岩质较坚硬。采取岩样20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84MPa,标准值为6.20MPa。

中等风化粗砂岩:褐红色,粗粒结构,风化较弱,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较坚硬。本层采取岩样1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89MPa。

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类。

岩性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为主,全场地分布;局部分布微风化粗砂岩(ZK29、ZK36)、微风化砾岩(ZK31、ZK38、ZK44、ZK63)。本层局部地段分布有强风化岩夹层。最薄处为0.80米,见于ZK41号孔;最厚处为23.80米,见于ZK24号孔,平均厚度为7.95米。

微风化粗砂岩:褐红色,粗粒结构,钙质胶结。岩石风化微弱,局部可见少量裂隙,岩芯呈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RQD=90%~93%。本层采取岩样2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50MPa。

微风化砾岩:褐红色,砾状结构,钙质胶结。岩石风化微弱,局部可见少量裂隙,岩芯呈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RQD=88%~90%。本层采取岩样1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4.60MPa。

微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完整~较完整,岩石坚硬程度多属较软岩~较硬岩,其基本质量等级属III~V类。

§1.3工程难点与施工条件

1.3.1工程难点、重点

1、工程规模大,工期较紧

本工程工程规模大、造价高。其中混凝土用量46700m3,钢筋用量约5000吨。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为150天,要在规定的工期甚至再稍提前完成所有合同任务,是有一定的难度。

2、石方量大、施工难度大

从施工现场的情况来看,基坑底已基本全部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基坑土方开挖及人工挖孔桩均要进行爆破作业,抗浮锚杆施工全部为钻岩,所以石方施工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对安全施工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3、钢管柱预埋件的定位和安装既是本工程的重点,又是难点

钢管柱的安装首先要在桩孔内安装预埋件,预埋件要求平整、位置准确,否则直接影响钢管柱的安装质量。对整个上部结构的施工有较大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定位预埋件的安装。

4、防水施工也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地下室层数多,为重要的公共建筑物,防水要求高,为保证地下室正常使用和外观质量,必须加强防水施工。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产生的收缩裂缝是底板施工成败的关键。防水施工“以防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附加外防水相结合。

5、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是重点

6、基坑施工安全是重点

从施工现场看,基坑基本上已开挖到底,但考虑到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人工挖孔桩、抗浮锚杆以及底板的施工还有几个月,周边有五号线地铁隧道、富力中心等重要建筑物,施工时要加强基坑监测。

前一标段施工单位基坑支护施工工作已完成,土方开挖工作Ⅰ区已挖到基坑底标高,Ⅱ、Ⅲ区场地剩余土方很快可以施工完毕。我司进场后计划从Ⅰ区开始施工。

场地南侧有4台630KVA的施工用变压器、一条150mm管径的供水管,可以提供给工程施工用水、用电需要。

施工场地比较狭窄,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搭设临时施工设施。

第2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1临时供水、临时供电

1.施工供电:根据业主提供的电源接口,在电源接口附近设置配电房,用五芯电缆沿围墙内侧铺设供电线路,并设置分配电箱,向各施工用电点供电;供电电缆在门口位置采用套钢管埋地铺设。

自备一台240KW的发电机,通过电源切换箱备用于停电情况下的照明、排水及负荷许可情况下的一些动力用电,以减少停工损失,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现场夜间照明,在围蔽区内的东西两侧架设高压投光灯8个,并沿围墙立灯杆安装普通照明灯作为辅助照明。

2.施工供水:从业主提供的水源接口用φ100钢管接至施工现场,接通2条φ80水管沿围墙向两个方向铺设供水管,向各用水点供水。水管沿围墙设置,遇路口等设施则埋地通过。

§2.2临时排水、排污

为避免暴雨时地表水涌入基坑造成浸泡基坑的现象,施工现场全部采用砖砌围墙围蔽,阻截地表水径流进入施工现场;设置的四个大门可能成为地表水流入现场的通道。因此,还将在大门口内侧预备足够的砂包,一旦在大雨暴雨期间场外地表水排泄困难时,堆筑于大门口,阻止场外地表水进入施工现场。

该项目前期施工单位已将场地进行了围蔽,我司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我司对现有围蔽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改进。在场地东面有四个出入口。根据现场放坡情况,东南角大门为施工主要出入口,专门出入运土和材料车辆,南边设一大门提供项目部人员及工人出入。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在前期基坑开挖阶段,预留出入坡道通往东南角出入口,方便运输车辆出入及汽车吊吊放钢筋等材料。应保持场内道路排水良好,路面不积水,避免出现道路泥泞和翻浆现象;不随便堆放杂物,钢筋头、铁钉等。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第3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3.1总体施工区域划分和施工顺序

主要施工顺序是:人工挖孔桩、锚杆施工→底板垫层施工→底板防水→防水保护混凝土施工→底板钢筋、独立基础钢筋绑扎→独立基础底板、独立基础分区、分层浇筑。

划分区域的施工先后顺序根据业主移交场地和现场情况,施工先后顺序为:A区→B区→C区→D区→E区,施工中,投入尽可能多的人员和机械,确保连续、流水施工。

§3.2管线、地铁保护及处理方案

施工基坑范围内的原有管线及其它地下设施较少,如发现有地下管线和其它地下设施则需要进行加固保护。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详细进行地下管线的调查。经调查获得施工范围内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位置、埋深、管线材质以及基础形式后,绘制管线走向、分布、埋深详图,对管线进行详细的监测,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开工前如果尚有部分管线未能如期改移,我司将积极配合业主做好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迁移和保护工作。地铁从基坑西边经过,在人工挖孔桩入岩爆破时,对爆破进行详细检测,选择适当的爆破时间,使对地铁影响降到最低。

3.3.1施工测量要求

根据业主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及有关测量资料,在开工前先进行检查、核对及复测,闭合或附合后,误差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作为控制点。同时,在施工区域附近不受干扰处设置若干加密控制点,使加密后的控制点与导线点组成一个闭合的控制网络,控制点用混凝土进行加固。为保证施工控制网的精确性,工程施工时设置测量控制网,各控制点均应为永久性的座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必要时应设防保护措施,防止破坏,利用测量控制网控制和校正建筑物的轴线、标高等,确保施工质量。

工程测量成果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范要求安徽省枞阳县东山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且要快速准确,保证进度要求。

3.3.2平面控制测量

3.3.2.1平面布设方法

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坐标点和精密导线点布设加密网。加密网的测量应使用精密导线网或不低于同级的三角网进行测量,测量成果应使用认可的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精度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通过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坐标点,测放出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结合现场和建筑的形状,首先定出一条主轴线,这条轴线作为主要关系线。为了通视,将主轴线向建筑物内平移1.0(2.5)m作出一条控制线DB33T1198-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发布稿),用红油漆作好三角作为控制点的标识。控制桩应定在基坑开挖线以外,比较稳定且便于架设经纬仪的位置。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作出一条或几条垂直于主轴线的控制线,从而成了一个平面控制网。

3.3.2.2布设过程中注意事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