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污水垃圾)

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污水垃圾)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5KB
标准类别:建筑图纸
资源属性:
VIP资源

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污水垃圾)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污水垃圾)

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污水垃圾)旨在提升专业人员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设计的规范性、安全性及环保性的理解与把控能力。以下是关于该培训材料的简要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施工图审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步骤,对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本培训材料系统介绍了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中施工图审查的核心内容、技术要点及相关法规标准。

首先,材料详细阐述了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包括污水处理中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以及垃圾处理中的分类、转运、填埋、焚烧等方法。其次,重点解析了施工图审查的要点,如结构设计是否符合承载力要求、设备选型是否满足工艺需求、管线布置是否合理、防渗措施是否到位等。同时,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等),强调审查过程中需关注的强制性条款。

此外,培训材料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例如污水管道坡度不足、垃圾填埋场防渗层设计缺陷等。最后,提出审查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审查工作严谨高效,为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楼地面大理石、花岗岩面层施工工艺标准? 结合地形地貌采取工程措施形成合理的填埋库容;

? 具有较高的工程安全性;

? 具有良好的填埋作业条件;

2、 具有系统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

??渗沥液收集、贮存、处理;

??填埋气体收集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

强制性条文3.0.2 填埋物严禁包含下列有毒有害物:

1.有毒工业制品及其残物;

3.有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物的物质;

4.有腐蚀性或有放射性的物质;

5.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7.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

1.3.1 建设规模分类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 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 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Ⅲ级 日处理量为2000SOOt/d;

Ⅳ级 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埋场建设规模的日处理规模和总容量两者要达到有机结合,填日处理规模较小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大和日处理规模较大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小均会造成建设投资的浪费。

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以便发挥投资的规模效益。为了减少初期投资,根据实际条件,将填埋场库区工程分期建设,避免投资的浪费。

填埋场建设项目由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收集处理或利用,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推铺、碾压设备,挖运土及消杀设备等。

(2) 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码头)、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测化验、加油、冲洗和洒水等设施。

(3) 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

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应保证工程构成内容的完整与合理,避免漏建或多列工程项目致使填埋场无法运行或人为造成浪费。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环卫、设计、国土管理、水利、卫生防疫、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参加。

2、场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

(2) 环境保护的要求;

(3)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

(4)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 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

(6) 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

(7) 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距人畜聚居点500m以外;

(8) 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

强制性条文4.0.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的补给区;

4. 填埋区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5. 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50m以内地区;

6. 活动的坍塌地带、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 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 军事要地、基地,军下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1.5 填埋场地基与防渗

强制性条文5.0.1 填埋场必须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的填埋场 必须进行人工防渗。

为了减少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本规范增加了清污分流的具体要求及水平防渗、垂直防渗的要求。

防渗分为自然防渗与人工防渗,人工衬里防渗中的HDPE材料应附合我国现有标准的要求。本规范规定了铺设工艺的具体要求。

本规范阐明天然衬里系统的粘土类的渗透系数为k ≤1.0×10-7cm/s,并规定了粘土层厚为2m的具体要求。对填埋场的自然或人工防渗作出了具体规定。除条文规定天然衬里具有所要求的渗透性外,还应满足有关的土壤指标。此外,不论天然或人工衬里要与可能渗出的渗沥液相融,结构完整性和渗透性不因与渗沥液接触而发生变化。对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人工防渗材料的性能要求,国家已有相关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中术语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将土衬里改为粘土类衬里,将渗透率改为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也称水力传导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在国内外都比较重视。由Darcy(达西)定律看出:当水力坡度J=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透速度。因为水力坡度无量纲,渗透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即渗透系数的单位和渗透速度的单位相同,需用cm/s或m/d表示。考虑到渗透液体性质的不同,渗透系数(A)仅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应注意到,渗沥液与水的粘度不同,渗沥液与水的渗透系数具有差异。应注意达西定律在小水力梯度下的适用性。

在吸收国内工程实践经验和参考国外标准的基础上,规范对填埋场基础工程中的基础坚固程度及人工衬里铺接方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参考《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规范对填埋场防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要求。根据我国环境卫生工程实践,将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厚度定为1.5mm以上。德国标准对填埋场防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规定,膜厚度不小于2.5mm。复合型底部衬层从选用材料、压实、层厚及覆盖压力等方面考察,应使渗透、扩散尽量减少。衬层应对冲蚀及水流穿透具有抵抗力,对渗沥液有抵抗力,对重金属有吸收力,对沉降具有不敏感性和自愈能力,不受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土工膜应对填体沉降不敏感,具有防止渗透和长期的抗化学侵蚀能力。密封层的层间分界面应防止渗沥液在分界面上向侧面散布,防止土工膜下面形成凝结水。层界分面的密封处的密封和抗剪力,以及土工膜上的各层的作用应在设计中加以考虑。资料表明,用水泥帷幕灌浆达不到防渗透系数为1.0×10-7cm/s,只能达到1.0×10-5cm/s时,用化学方法灌浆价格昂贵,可通过研究寻求其他替代物质。

1.7 填埋气排气及防爆

填埋场必须控制填埋物产生的气体,严禁填埋气体爆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应设气体导排设施。

2. 气体导排应按地形分别设竖向、横向或横竖相连的排气道。各填埋层间可用穿孔管或石笼集气,可用卵石等粒状物及土工布掩护,应保证其透气性。在填埋深度较大时,宜设置多层导流排气系统。应考虑消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对气体导排系统的影响。

3. 采用自然排气法应在地平面地水平方向上设置间距不大于50m的垂直导气管:管口应高出场地表面lOOcm以上。采用火炬法点燃时,应高空处理。

4. 有条件回收利用填埋气体的填埋场,应设置填埋气体集中收集设施,并监测填埋气体成分及量的变化。

强制性条文6.4.2 填埋场的填埋作业区应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易燃易爆部位为丙类防火区。在填埋区应设消防贮水池和消防给水系统等灭火设施。

填埋区应设防火隔离带,其宽度宜为8m。

强制性条文6.4.4 填埋场区中,甲烷气体的含量不得超过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不得超过重1.25%。

填埋区中甲烷气体含量不得超过5%,建构物内不得超过1.25%,后者为首次提出。这一指标主要考虑了填埋场LFG中除甲烷气体外,还有其他易燃易爆气体,限定一种气体产生的同时,也应控制其他有害或易燃气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减轻对大气污染的目的。

1.8 填埋场雨污分流系统

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设计规范》(CJJ50)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填埋场总容量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104m3) 设 计 校 核

1697.概预算编制方法>500 50 100

200—500 20 50

一般情况下,渗沥液宜采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回喷或建设独立污水处理设施等方法处理。

1.10 填埋场道路系统

填埋场场内的运输道应根据其功能、使用年限和交逼运输量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临时性道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其布局应满足填埋作业,维护、管理、生活 后勤和其他辅助工作的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应满足交通量、车载负荷及使用年限要求,场内道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要求。

填埋场场内道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露天矿山道路三级以上标准设计,场内主要道路—般为永久性道路,路面可采用高级路面;辅助道路一般为半永久性(阶段性)道路,可采用次高级路面;填埋区内临时道路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

露天矿山道路的纵坡金融中心一期项目住宅、商服及g2#商业办公楼外立面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

   最大纵坡        表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