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三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台后部份:因作业面多是在路基填筑时预留出来的,要求其范围至少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面长度为200cm,顶面长度为高度+200cm,盖板涵背回填高度与板顶高度一致。
基坑部份:回填压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3%。
台背部份:从填方基底(涵洞顶面)至路床顶面均为93%;锥坡为90%。原状土开挖的台阶应先夯实至93%的压实度,方可回填夯实。
为了保证涵台工程的稳定,应减少或不使用振动压路机,静载压路机也要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30~50厘米).在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或角隅处,采用平板夯。
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0厘米。为便于施工和检查,回填施工前,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壁上划出标线JT/T 1136-2017标准下载,注明层数,并以此为参照物进行每层的施工。
⑤.涵背回填的检测控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核子灌砂法进行检验。考虑到台后部分回填自基坑底向上宽度逐渐增加,因此每侧每层检查3~5点(具体点数视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含水量每侧每层检验1点。
首先检测开挖台阶压实度,路基开挖台阶达到压实度标准后,也就确定了顺线路方向的回填范围。锥体护坡回填范围和横向外侧两边的几何尺寸都要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涵背回填虽然工程量不大,但工序繁杂,作业范围小,主要靠小型机具和人工来施工,而一但出现问题,影响又非常大,通过实施上述控制措施,使涵背填筑质量得到保证。
回填前必须清理至基底,挖台阶与路基相连,回填碾压尽量采用压路机,靠近涵洞的边角处采用电动夯实机,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砼或砂浆强度达100%后,方可回填。
②盖板安置与台背回填在作业安排上要衔接好,在盖板安置前不得进行回填工作,否则涵洞内侧须设有足够的支撑,会将边墙挤坏。
③设计无特殊说明时,选用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回填。
④涵身两侧应同时分层,对称回填。
回填至涵顶时,采用电动打夯机夯实,当涵顶填土厚度大于1.0m后,可采用18t以下光轮压路机静压,当涵顶填土厚度大于2m后,填筑方法同路基施工。
涵背回填时应两侧对称进行,防止因机械震动致使涵身错裂,影响涵洞质量。
U型桥台构造物台背回填要点:
2.23.4.1U型桥台台背回填区域为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边缘不小于2m。台背回填区域与路基之间应按本条第2款的要求预留过渡段(示意图如下)
2.23.4.2设计图纸应明确规定U型桥台台背回填区域的材料应采用砂、砂砾、山渣等透水性材料。
2.23.4.3U型桥台台背回填应尽可能用压路机碾压,碾压不到的地方必须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实。
2.23.4.4U型桥台台背回填区域应与过渡段同步分层相互交替搭接填筑,搭接宽不小于1m。
2.23.5拱涵、盖板通道等小型构造物台背回填要点:
2.23.5.1洞口工程宜与洞身工程自基坑开挖始同步施工;
2.23.5.2台背回填宜在八字墙完工后逐层全幅填筑;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区域须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实。
2.23.5.3台背回填必须在结构物的板、拱和铺底及支撑梁都施工完毕后,且在不影响结构安全情况下对称填筑。
2.23.5.4拱涵、盖板通道等小型构造物附近路基土方填筑施工时,预留了足够长度的台背回填及过渡段的,其台背回填及过渡段宜按路基施工工艺用压路机分层压实。
2.23.5.5未按本条第2款的要求预留过渡段的,应将已填筑的路基反挖,反挖的长度为底面距基础边缘不小于2米,并按1:1坡度挖出搭接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该区域必须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并使用压路机按台背回填压实标准分层压实。上述所有反挖及采用透水性材料所增加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1 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
2 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0~200mm。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50mm,并应压(夯)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3 台背及与路堤间的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按设计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6%,并应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
2)二级以下公路的路堤与回填的连结部,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
3)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4)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4 涵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150mm。
2)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
台(墙)背回填施工1、桥涵台背、锥坡填料,必须采用透水性材料(即砂质土、砂砾土、碎石、碎石土等材料),不得采用含有淤泥、杂草、腐殖物的土。2、台背填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必须采用小型机械压实。透水性材料不足时,可采用石灰土或水泥稳定土回填;回填土的分层厚度控制在0.1~0.2m。高速公路的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3、台背填土的顺序: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梁式桥、盖板涵(盖板通道)的轻型桥台(涵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以后,在两侧平衡地进行;柱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柱侧对称、平衡地进行。4、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在台身上用红油漆每150mm打上横线并标明层数)。5、暗构造物顶面以上500mm内按规定的材料进行填筑,500mm以上按同层路基材料进行填筑。洞顶上面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及碾压厚度不得小于300mm,并防止剧烈的冲击。6、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应使用功率小于30KW的小型机动夯具或工程师同意的方法压实紧密。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
(2)涵洞台背填筑施工
为防止跳车,要求按有关规范选择填料并严格控制压实。涵洞背填料的压实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应有一定的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①涵洞台背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夯实,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两台后填土高差不大于50CM。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20CM,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度均应大于93%以上。
台后部份:因作业面多是在路基填筑时预留出来的,要求其范围至少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面长度为200cm,顶面长度为高度+200cm,盖板涵背回填高度与板顶高度一致。
高邮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坑部份:回填压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3%。
台背部份:从填方基底(涵洞顶面)至路床顶面均为93%;锥坡为90%。原状土开挖的台阶应先夯实至93%的压实度,方可回填夯实。
为了保证涵台工程的稳定,应减少或不使用振动压路机,静载压路机也要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30~50厘米).在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或角隅处,采用平板夯。
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0厘米。为便于施工和检查,回填施工前,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壁上划出标线,注明层数,并以此为参照物进行每层的施工。
⑤.涵背回填的检测控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核子灌砂法进行检验。考虑到台后部分回填自基坑底向上宽度逐渐增加GB@T50106-2010《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pdf,因此每侧每层检查3~5点(具体点数视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含水量每侧每层检验1点。
首先检测开挖台阶压实度,路基开挖台阶达到压实度标准后,也就确定了顺线路方向的回填范围。锥体护坡回填范围和横向外侧两边的几何尺寸都要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涵背回填虽然工程量不大,但工序繁杂,作业范围小,主要靠小型机具和人工来施工,而一但出现问题,影响又非常大,通过实施上述控制措施,使涵背填筑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