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风险识别及应急预案.doc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风险识别及应急预案.doc5.风险管理机构工作职责
⑴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①执行施工期间的风险源辨识、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现场突发应急处理及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风险源巡视小组,每日进行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汇报上级,同时对出现的问题现场立即处理,处理人员及设备应在半个小时内全部到场。
②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特点某公路部分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
③负责向业主做事故和救援报告。
④发生事故后,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
⑤为救援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交通、通讯保障。
⑥组建项目部应急救援专业抢险队,组织实施和演练,掌握现场抢险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
⑨做好生产作业场所和救援车辆行走和人员疏散路线,现场应用相应的安全色标,明显标识,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路线畅通。
⑩发生事故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现场抢救,把伤者送往最近医院。
⑪按照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的要求上报相关部门。
⑵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职责:
①组长:负责组织项目部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工作
④保卫负责人:协助保卫部长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疏导工作,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⑤设备负责人:协助设备部长负责救援器材,设备登记,制定保养及临时征用现场设备的管理办法,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并负责用于事故的抢险和抢修设备、器材的完好。
⑥材料负责人: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⑦现场负责人(队长):协助副指挥负责本区段的风险管理及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迅速提出抢险救援方案,减少抢险救援时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⑧行政负责人:配合劳务中心主任和工会人员组成善后处理工作。
四、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估
1.自身风险辨识与评估
⑴一级自身风险:基坑深度25米以上(含25米)的深基坑工程,矿山法车站,超大断面矿山法工程等;
2.环境风险辨识与评估
⑴特级环境风险: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的工程;
⑵一级环境风险:下穿重要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的工程,上跨既有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的工程;
⑶二级风险工程:下穿一般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道路的工程,邻近重要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的工程;
⑷三级风险工程:下穿一般市政管线、一般市政道路基及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邻近一般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道路的工程;
3.本工程风险源的辨识与预发时间
由于木达区间图纸未出,风险源尚在统计中,等到木达区间图纸出来之后,对风险源辨识统计再做补充。
五、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本册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重点针对本工程明挖、暗挖,因盾构工程的特殊性,本方案只提及一般性盾构应急措施,详细盾构风险分析控制及应急预案另册编制。
1.自身、环境风险控制基本措施
⑴认真分析施工中各层面的风险因素,重视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进一步细化风险分析及评价,确定风险源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风险机制程序;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及隧道施工质量;加强监控量测,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重点进行基坑沉降、水平位移、建筑物沉降、倾斜及周边管线变形等项目的监测;车站基坑周边管线采取改移或悬吊保护,改移后仍在基坑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应加强监控量测,控制管线不均匀沉降及变性,悬吊保护管线采取经验算可靠的吊架进行悬吊,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磕碰。制定周密而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
⑵技术预案: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对地理、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预先进行试验、模拟,准备多套备选方案,针对基坑失稳、周边管线、建(构)筑物保护等方面采用多种保护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⑶组织预案:本工程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
⑷购买保险:本工程中对常见的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的损坏都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
⑸提出总体的安全目标责任,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计划,提出详细的安全组织、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
本工程自身风险为车站主体明挖施工,区间隧道暗挖,区间隧道盾构,故应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是明挖施工期间防止坍塌,一方面是暗挖、盾构施工期间控制路面沉降及隆起。
①车站主体明挖施工,标准段宽约23.8m,深约31.5m,顶板覆土3.8m,底板位于砾岩层。保护措施: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控制变形有利。设置5道钢支撑加一道倒撑,施加合适的预加轴力。加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②木樨地站~达官营区间盾构接收井(不含)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卵石5层、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局部为强风化砾岩),盾构隧道覆土厚约12~23.3m 。结构开挖底面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保护措施:控制盾构推进姿态及出土量,及时实施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进行信息化施工和管理。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③玉渊潭东门站~木樨地站区间单线矿山法区间长度57.4m,区间为单线单洞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在纵断面上线路为北高南低的单向坡。区间隧道拱顶覆土厚度约为20~23m。隧道主要通过⑬砾岩层。保护措施: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0.5m。根据实质地质情况及结构断面尺寸,进行动态设计,及时调整超前支护形式,采用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双排小导管或者单排小导管等,必要时深孔注浆并设置锁脚锚管,注浆加固拱脚。及时并加强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当遇见掌子面的地层稳定性较差时,应对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加强隧道内监控量测,重点是各断面转换处的结构变形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环境风险主要为主体基坑临近永定河引水渠,车站紧邻污水、中水管线,重要军缆,热力管沟,盾构区间下穿木樨地立交桥,M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木樨地站区间隧道,下(旁)穿木樨地南侧跨永定河引水渠桥及永定河引水渠,旁穿各种建筑,下穿京九铁路,下穿各种管线。
①针对主体基坑临近永定河引水渠的保护措施:为确保桥的安全,严格控制基坑的变形,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一级。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控制变形有利。设置5道钢支撑加一道倒撑,施加合适的预加轴力。加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施工前对永定河引水渠空洞及渗漏情况进行检测,若存在应注浆加固,必要时在引水渠一侧进行注浆加固。
②针对车站紧邻污水、中水管线,重要军缆,热力管沟的保护措施: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控制变形有利。设置5道钢支撑加一道倒撑,施加合适的预加轴力。加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③针对盾构区间下穿木樨地立交桥、下(旁)穿木樨地南侧跨永定河引水渠桥的保护措施:盾构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工程影响范围内盾构管片采用“三孔注浆管片”,盾构推过后应多次注浆加固穿越段周边土体。盾构施工前,预先对桥梁桩基周边土体进行复合锚杆桩注浆加固(隔离)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反馈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桥梁安全。
④针对盾构区间下穿M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木樨地站区间隧道的保护措施盾构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工程影响范围内盾构管片采用“三孔注浆管片”,盾构推过后应多次注浆加固穿越段周边土体。盾构施工前,预先对M1号线隧道两侧土体进行复合锚杆桩注浆加固。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反馈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隧道安全。
⑤针对盾构区间下(旁)穿永定河引水渠的保护措施:施工前应调查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利联系;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反馈信息,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河道正常运行。
⑥针对盾构区间旁穿各种建筑的保护措施: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反馈信息,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河道正常运行。
⑦针对盾构区间下穿京九铁路的保护措施:盾构施工前,预先对铁路轨道进行扣轨加固;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工程影响范围内盾构管片采用“三孔注浆管片”,盾构推过后应多次注浆加固穿越段U型槽结构下方土体。及时布设测点,盾构穿越过程中加强既有线的监控量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确保安全。
⑧针对盾构区间下穿各种管线的保护措施:施工前对管线现状进行调查,若管线现状很差且有渗漏时应提前对管线或其下部地层进行处理,确保管线安全。穿越前应调整并确保盾构机性能良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保证匀速通过。盾尾应及时注浆,充填管片与土体间的空隙,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必要时及时进行二次注浆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线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管线安全。
上述风险可以造成的险情如下:各类坍方、建筑物失稳或破坏、管线破坏、道路沉陷、基坑围护结构失稳。
3.1基坑、隧道、通道塌方应急预案
防塌方抢险用品:加气砖、沙袋、方木、工钢、排管、铁丝等。
塌方一旦出现,当班工班长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如实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项目经理部主管安全副经理姜美杰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同时由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塌方等级,立即启动相应预案。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塌方划分为一般塌方和重大塌方。
A、一般塌方:塌方高度小于800mm,不涉及管线及建筑物和构筑物。
B、重大塌方:塌方高度大于800mm且表面有大量渗水,或塌方影响周围管线及建筑物和构筑物。
①当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
②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100mm厚C20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5m范围内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1m。
③喷射混凝土封闭后在塌方段径向打设Φ32注浆小导管,按间距0.5m间距梅花型布置,小导管深入塌方土体1m以上,外露长度0.2m,便于回填注浆;并根据塌方深度在深度方向按0.3m间距横向焊接Φ22钢筋,分层填充高标号轻质预制混凝土,填充一层喷射C20混凝土,填密实后填充下一层。
④塌方处理后分次进行回填注浆,确保塌方段支护密实。并加强监控量测,每天观测3次以上并及时上报量测数据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⑷ 重大坍方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道范围多为粉质粘土层,塌方仅发生在地面上,塌方冒顶可能性极小。重大塌方出现后当班工班长立即向经理部及驻地监理汇报,主管安全副经理立即到达现场,会同项目分部经理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总监办和业主代表及北京快轨公司安监室报告,填写安全事故报告书,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
塌方涉及到管线、建筑物时立即向相关产权单位报告,塌方段涉及的管线、建筑物等相关产权单位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工程技术部和抢修工程队在30分钟内到达出事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共同组织抢修。
①在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向事故现场调配所备用的抢险机械设备、抢险物资及人员,以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当险情危及重大设备及人员安全时,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危险区。
②当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
③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100mm厚C20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10m范围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同时对受影响构筑物、管线加设木板并架设临时支撑,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
④最后可行处理方案确定后立即按方案进行塌方处理。
3.2 盾构穿越M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木樨地站区间隧道应急预案
抢险物资:大功率水泵、注浆泵、混凝土喷射机、加气砖、沙袋、方木、工钢、排管、铁丝等。
长春至深圳国家高速公路南京绕越公路东北段施工方案⑴ 既有结构沉降速率超限
①立即向业主、地铁运营公司上报;
②停止开挖施工,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加强结构监控量测工作;
③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造成既有线结构沉降速率超限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④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开挖施工;
⑤若既有线车站结构沉降速率超限未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全解决既有线结构沉降速率超限问题。
2.02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标准⑵ 既有线结构出现裂缝
①立即向而业主、地铁运营公司上报;
②停止开挖施工并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