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32-2019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0632-2019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224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0632-2019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 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也称作耗能工质

coalequivalent

规定的一种能源计量单位,其发热量等于29307.6kJ的能 量,称为1kg标准煤或当量煤,计为1kgce。

2.0.6能源当量热值

单位能源所含有的能量。1kw·h电能的当量热值为3600kGB/T 39187-2020 自升式平台隔水管_防喷器张力补偿系统, F0.1229kgce。

2. 0.7 工序能耗

工序能耗是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的简称,指在统计期内,该工 每生产一吨合格工序产品,扣除本工序回收能源量后的各种能 当耗总量。

2.0.8吨钢综合能耗

per ton of steel

指钢铁企业在统计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吨钢所消耗的各种能 近合成标准煤量。

wasteenergy

wasteenergy

waste heat

在某一热工艺过程中未被利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热育 安载体形态可分为固态载体余热、液态载体余热和气态载体余热

wastepressure

指工艺设备排出的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按载体形态可分为 态余压和液态余压。

0.1钢铁企业总体发展规划以及钢铁企业新建及改造项目立 相关文件中应有能源篇(章)。本标准宜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对银 项目核准、备案所需节能评估报告中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以及 耗指标的编制和评审依据

3.0.2以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用能洁净高效及节能险

主,各工序节能设计应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改进产 品质量、改善环境导致超出本标准规定的能耗时,应单列新增能 耗,并应分析说明;采用新技术回收利用余能时,应有能效及效益 论证;各工序的节能设计应有措施,措施应相互协调、系统优化,并 应达到企业系统能效最优,

3.0.3钢铁企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贯彻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2 适时淘汰高能耗工艺和高能耗设备; 3 不得采用行业限制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 4 不得生产国家、行业限制淘汰的高能耗落后产品; 5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 3.0.4 钢铁企业设计应优化工艺过程,并应优先采用先进成熟的 节能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先进节能材料和信息自动化智能管控 技术

3.0.5新建或改造工程节能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设、同时投产。

3.0.6新建钢铁企业应设置能源管控中心,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逐步建立健全能源信息化管控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的规模、装 水平和节能目标,应与预期的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相适应

3.0.7对各种原料、燃料及能源介质应设置分析、计量、检测设 施,各种物料及能源的供给和消耗数据应及时、准确、稳定、可靠地 自动采集到计算机收集系统

3.0.8能源介质的计量检测仪表应设置齐全,配备率、完好率、固

检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

3.0.9企业应加强全厂钢铁主流程的工艺结构、装备结构优化

提高铁素流转化效率,提高铁素一次和二次利用率,回收全厂含铁 料,并在相应工序中加以利用。企业应加强与钢铁主流程匹配的 能源流及其介质的高效转化、能源效率及价值。做到整个流程稳 定有序、连续紧凑、耦合匹配、集成高效。在保证工艺生产系统要 求的前提下,企业应对电、燃气、蒸汽、氧气作综合分析,确保能源 效益最大化。

效率,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耗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高 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与措施,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应实现高质高用、梯级利用、能级匹配、能尽 其效。

草体系;电力折标当量值应采用0.1229kgce/kW·h。具体能 质的折标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

4.1.1钢铁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节能技术要求,对采购原料、

4.1.1钢铁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节能技术要求,对采购原料、 燃料的含铁率、热值、水分、灰分、挥发分等指标进行及时检验和质 量控制。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宜采购洗精煤,避免采购和使用 原煤,

处理的综合原料场,并应具有受卸、储存、配料、混匀、取制样、输送 等生产设施。

的原料场,物料按品种堆放,并应对进场原料、燃料、辅料的数量和 质量及时检验、记录。原料场设计应采用先进的全厂物料集中处 理技术和管理制度。

4.1.4原料场宜具有受卸、储存、整粒、配料、混匀、取

4.1.4原料场宜具有受卸、储存、整粒、配料、混匀、取制样、输送 等生产设施。

连续高效工艺,减少重复卸料和二次倒运、减少物料的落差

连续高效工艺,减少重复卸料和二次倒运、减少物料的落差;宜按 照工序用料需求采用直接供料。

4.1.6原料场设计应优化工艺流程、系统互备、简化系统、减少 设备。

4.1.7解冻库的能源宜采用余热。

4.1.8原料场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卸、堆、取、运设备,设备驱 动电动机应采用高效节能电机。

4.1.8原料场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卸、堆、取、运设备,

4.1.9原料场向焦炉供应炼焦煤时宜采用储配一体化工艺

逐步优化原料混匀设施;宜根据原料配比和原料条件选择混匀 的品种。混匀料成品铁品位波动允许偏差范围为士0.5%,二氧 挂波动的允许偏差范围为士0.3%

4.1.13:混匀设施应设置吸收和消纳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

4.1.13混匀设施应设置吸收和消纳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 废弃物的配料槽。

功率。当电动机功率大于或等于55kW时,应采用软启动技术。 多种输送速度的带式输送机宜设置变频调速驱动装置。原料输送 宜采用分段间隔输送,并应减少输送系统启动、停机次数,减少空 运行时间。

式,控制原料水分,设计适宜的防风、防雨和防冻设施;宜设置封闭 式料场和封闭式输送机通廊,

粒、配料、混匀、取制样、供料输送等生产全过程的介质能耗量,并 应涵盖工艺设施、辅助设备及除尘环保设施的能源消耗量。

工序能耗=E/(Ti十T2十T3)

(4. 1. 20)

式中:E 工序自耗能耗(电耗、水耗、气耗、油耗等)折热量 (MJ,kgce) ; Ti 受料量(t,干量); T2一 供料量(t,干量); T3一一主加工处理量(t,干量),包括整粒量及混匀量。 4.1.21 新建及改造原料准备工序综合能耗设计指标应符合表 4. 1. 21 的规定。

1. 1.21 的规定。

注:1供料输送仅针对厂内带式输送机运输,不包括车辆运输和对外运输,也不 包括企业外委的厂外车辆运输能耗。 2 受卸作业包括汽车受料槽和火车翻车机。 3 整粒作业包括破碎、筛分设施,不包括干燥设施。 4混匀作业包括混匀料场和混匀配料槽。 5工序能耗指标不包括解冻库能耗,不包括固废料处理回收能耗。

4.2.1烧结工艺设计应选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含铁原料,混矿铁

4.2.1烧结工艺设计应选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含铁原料,混匀 品位波动及二氧化硅含量波动应符合本标准第4.1.12条的 4.2.2烧结配料过程中宜添加生石灰或消石灰作熔剂,并应 选择生石灰,

4.2.1烧结工艺设计应选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含铁原料,混匀矿铁 品位波动及二氧化硅含量波动应符合本标准第4.1.12条的规定。 4.2.2烧结配料过程中宜添加生石灰或消石灰作熔剂,并应优先 选择生石灰。 4.2.3应选用高碳低灰分低硫的优质固体燃料,燃料的破碎不应选 用易于产生过粉碎的设备,燃料的平均粒度应达到1.2mm~1.5mm。 4.2.4 烧结厂设计应采用先进节能的烧结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 4.2.5 含铁原料、熔剂、燃料应采用自动重量配料,应采用变频调

4.2.6烧结料混合过程中宜采用蒸汽、热水预热混合料。

4.2.6烧结料混合过程中宜采用蒸汽、热水预热混合料。

并应采用高效混合制粒设备。

4.2.8在保证烧结矿质量和环保的前提下,烧结设计应提高

4.2.9烧结设计应采用带式烧结机,烧结机应大型化。

过程自动化检测、控制和调节系统,烧结过程应在最佳的工艺状态 下进行。

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漏风率。应配套设计烧结机工艺过程烟气余热 利用及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烧结机烟气系统应设置烟气脱 硫、脱硝、除尘净化装置。

4.2.15烧结废水应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4.2.16钢铁生产产生的碎焦、氧化铁皮、各种含铁粉尘泥

结厂本身的含铁含碳粉尘,应经处理后返回烧结厂再利用。

烧结矿输出至高炉料仓为止,包括原燃料加工与准备,配料、混合 与制粒,布料、点火与烧结,烧结抽风与烟气除尘,烧结矿冷却与整 粒筛分,环境除尘与烟气净化,以及计算至蒸汽的余热回收设施的 能源消耗量,并应扣除回收利用的能源量。

4.2.18烧结工序能耗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烧结矿合格产量(t); G固体燃料煤、碎焦折热量(MJ,kgce);

(4. 2. 18]

E一一加工能耗(燃气、电、耗能工质等)折热量(MJ,kgce); R一一回收余热蒸汽折热量(MJ,kgce)。 4.2.19烧结工序能耗指标应综合产业政策准入要求,机组规模 原料种类、厂址海拔高度等因素,新建烧结工序能耗设计指标应符 合表 4. 2. 19 的规定

E一加工能耗(燃气、电、耗能工质等)折热量(MJ,kgce); R一一回收余热蒸汽折热量(MJ,kgce)

重料种类、厂址海拔高度等因素,新建烧结工序能耗设计指标应行 表 4. 2. 19 的规定,

表4.2.19烧结工序能耗设计指标

注:1原料稀土矿比例每增加1%,烧结工序能耗指标应增加0.15kgce/t矿 2对于钒钛矿、褐铁矿、菱铁矿等难烧结的含铁原料,可根据配矿量比例适当 提高工序能耗指标。

4.3.3球团生产应采用优质黏结剂,并应采用最佳配加量。

4.3.6球团设计应强化原料准备工序,含铁原料的铁品位、粒度

4.3.7球团设计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重量配料,应采

与小组分物料应充分混匀,混合料的成分应均匀。 4.3.9球团设计应重视生球质量,应合理调整造球机的各项参 数,应控制混合料水分,并应优化造球过程。 4.3.10球团设计应采用合理的气体循环流程,并应充分利用 余热。 4.3.11链算机一回转窑一环冷机、带式焙烧机炉体应完善耐火 材料构成,并应加强绝热和保温性能。 4.3.12链算机一回转窑、带式焙烧机主机设备应加强其密封性, 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漏风率。 4.3.13球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应从原料、燃料准备开始,到成品 球团矿输出为止,包括铁精矿干燥与辊压、煤粉制备、配料、混合、 造球、生球干燥、预热与焙烧,球团矿冷却与筛分,除尘与烟气脱硫 脱硝等设施的能源消耗量。

工序能耗=(G十E一R)/1

(4. 3. 14)

式中:T 球团矿合格产量(t); G 固体燃料折热量(MJ,kgce); 加工能耗(燃气、电、耗能工质等)折热量(MJ,kgce); 回收余热余能折热量(MJ,kgce)。 4. 3. 15 球团工序能耗设计指标应符合表4.3.15的规定

表4.3.15球团工序能耗设计指标

续表 4.3. 15

4.4.1备煤系统应根据煤源、煤质及配煤试验选择炼焦煤准备工 艺流程、主要设施及设备,应做到工艺过程简单、设备少、布置 紧凑。

4.4.3焦化厂宜采用装炉煤调湿及分级技术,宜利用焦炉烟道废 气作为热源。

4.4.4粉碎机宜配置调速装置;带式输送机功率不应小于45kW, 宜配置调速装置,

4.4.5焦炉宜采用低热值煤气加热

用。干熄焦锅炉宜采用高参数、自然循环锅炉,实现焦炭余热的 效回收利用。

4.4.9高压氨水泵应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4.4.9n 高压氨水泵应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4.4.10 焦炉蓄热室应采用蓄热薄壁格子砖。 4.4.11 焦炉应根据各部位的工况特点,采用相应的高效隔热措施 4.4.12 独立焦化厂宜建设焦化工艺及能源介质管控中心。 4.4.13 电动煤气鼓风机应选用调速或前导流装置。

4.4.13电动煤气鼓风机应选用调速或前导流装置。

4.4.14回收焦炉烟道气余热应作为炼焦煤调湿、蒸氨工艺热源, 并应降低焦化厂系统能耗

四大平衡和水质全过程管理,并应提高循环比、降低电导率、降低 高盐水,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洁净运行。

4.4.16剩余氨水蒸馏宜采用负压高效塔蒸馏和间接加热蒸安

4.4.17焦炉荒煤气脱硫宜采用HPF法工艺,硫膏回收及制硫

应达到处理无水焦油15万t/年及以上,粗苯精制规模应达至 万 t/年及以上。

4.4.19焦油蒸馏宜采用减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工艺。 4.4.20 苯精制宜采用苯加氢工艺,蒸馏苯宜采用导热油为热 价质

4.4.19焦油蒸馏宜采用减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工艺。

4.4.21煤气净化系统的轻苯蒸馏宜采用负压蒸馏工艺。

半径循环,分区域闭路”的原则。夏季宜采用余热式制冷水或蒸汽 制冷水装置,也可采用高炉煤气直燃式制冷水用装置;不得采用抽 取地下水用作冷媒

4.4.23焦炉装煤、出焦以及十熄焦系统的除尘风机应配置调速

4.4.24采暖热媒可采用煤气净化系统的初冷器高温段循王

4.4.25焦化设计应积极推动焦化厂“分布式能源流网络

化”模式,并应扩大工艺过程余热回收利用范围,降低蒸汽等工质 使用,降低工艺过程废水。焦炉应系统考虑能量耦合优化与梯级 利用技术。 4.4.26焦化设计时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成熟工艺

设备,提高焦化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设备,提高焦化企业的智能制造

4.4.27焦化工序能耗统计范围应包括生产系统的备煤、烤

煤气回收与净化工段,并应包括辅助输出系统的生产调度指挥、机 修、计量、环保等消耗的总能源量,应扣除工序回收的能源量。不 应包括洗煤、焦油深加工、苯精制、焦炉煤气资源化利用以及附属 的食堂、保健站、休息室所消耗的能源量

4.4.28工序能耗应按下式计算,其中原料折热量应大于焦化产

4.28工序能耗应按下式计算,其中原料折热量应大于焦化 折热量:

(4. 4. 28)

武中T 焦炭(干全焦)产量(t): 原料(干基洗精煤)折热量(MJ,kgce); Q 焦化产品(焦炭、煤气、焦油、粗苯等)折热量(MJ,kgce); E 加工能耗(煤气、电、耗能工质等)折热量(MJ,kgce); R 一余热回收(干熄焦等)折热量(MJ,kgce)。 4.4.29 焦化工序设计能耗时,顶装焦炉不应大于122kgce/t焦

捣固焦炉不应大于127kgce/t焦。

5.1高炉炼铁设计应根据原料、燃料质量水平和高炉生产条 ,以及同类型高炉的实际生产指标,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利月 数、燃料比等技术指标。

4.5.2高炉炼铁设计应提高炉原料、燃料的精料水平,送

的炉料结构,并应符合炉料含铁品位高、粒度均匀偏小、强度高 分稳定、有害杂质含量少、冶金性能好的原则

4.5.3来料应实行混匀,入炉矿含铁成分波动充许范围为士(

计规范》GB50427的有关规定,

4.5.6成品烧结矿宜采取整粒筛分措施,应筛除小于5mr

4.5.6成品烧结矿宜采取整粒筛分措施,应筛除小于5mm的粉 未,入炉烧结矿料中5mm以下粉末含量不应大于5%。 4.5.7入炉焦炭应具有良好的化学成分、冷热态强度、粒度组成, 并保持性能的稳定,并应优先采用干熄焦,控制焦炭水分。 4.5.8高炉设计应采取焦丁回收工艺,与矿石混装人炉,焦丁使

4.5.8高炉设计应采取焦丁回收工艺,与矿石混装入炉,焦丁使

4.5.9高炉应根据气候等条件采用脱湿鼓风技术或加温

4.5.10热风炉设计应采用烟气余热回收措施,应预热助燃空气 或煤气。热风炉寿命不应小于25年,漏风率不应大于2%。 4.5.11 热风炉使用的燃料应根据全厂煤气平衡确定,在保证风

4.5.10热风炉设计应采用烟气余热回收措施,应预热助烤

温1250℃土50℃的条件下,热风炉宜采用全烧高炉煤气获得高风 温的技术。

4.5.12热风炉设计应采取提高热风炉热效率的措施。热

热效率不应小于80%。各级高炉的热风炉均应设置燃烧自动 空制装置。

4.5.13新建或改造高炉应采用高压操作,并应同步配套建设高 炉煤气余压回收利用装置

4.5.13新建或改造高炉应采用高压操作,并应同步配套建设高

高炉设计宜建设高炉冲渣水的金

统,原燃料供给、高炉本体、渣铁处理、鼓风、热风炉、煤粉喷吹、碾 泥、铸铁机、给排水、煤气净化、除尘环保等系统(设施)的能源消耗 量,并应扣除回收利用的高炉煤气和余压余热的能源量。

工序能耗三(C十I十E一R)/T

(4. 5. 24)

4.6.1新建和改造炼钢车间应采用“炼钢一炉外精炼一连销 一体”的工艺路线,

4.6.3炼钢工序能耗计算范围应从原材料进入炼钢车间开

格连铸坏(锭)出厂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直接能源消耗量,并应 余回收利用的能源量。

4.6.5电炉炼钢工序能耗应包括电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的能 源消耗量。

4.6.6新建转炉炼钢厂应按100%铁水进行预处理配套,宜与转 护同步投入生产使用。铁水预处理工艺、技术、设备应根据产品方 案确定。

4.6.6新建转炉炼钢厂应按100%铁水进行预处理配套,宜与转

搅拌、铁水扒渣,以及不包括炉渣后加工的渣处理设施、辅助设备、 除尘环保等设施的能源消耗量。

表4.6.9铁水预处理能耗设计指机

4.6.12转炉炼钢应采用顶底复吹技未与溅渣护炉技术,造

4.6.13转炉出钢钢包应采用高效能钢包烘烤技术QJLZK 0026S-2015 吉林省泽康药业有限公司 木瓜粉,宜采用

4.6.18新建钢铁企业生产普碳钢、优质碳钢及低合金钢品

助设备、除尘环保等设施的能源消耗量,并应扣除回收的转炉煤气 和余热蒸汽的能源量。

(4. 6. 20)

式中:T 转炉钢水产量(t); M一 转炉冶炼能源消耗量之和(MJ,kgce); A一辅助系统能源消耗量之和(MJ,kgce); R 一回收转炉煤气、余热蒸汽能源量(MJ,kgce)。 4.6.21 转炉冶治炼工序能耗设计指标应符合表4.6.21的规定。

表4.6.21转炉冶炼工序能耗设计指标

主:1能耗指标按照普碳钢、一般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要冶治炼钢种确定; 2当生产钢种以深冲钢、超深冲钢,DQ、DDQ冷轧用钢,管线钢等为主,或以 优质轴承、弹簧、齿轮、硬线钢、工具钢等为主时,能耗指标相应增加 0.5kgce/t~1.5kgce/t。 3本表指标不适用于提钒、脱磷、脱硅等用途转炉

注:1能耗指标按照普碳钢、一般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要冶炼钢种确定; 2当生产钢种以深冲钢、超深冲钢,DQ、DDQ冷轧用钢,管线钢等为主,或以 优质轴承、弹簧、齿轮、硬线钢、工具钢等为主时,能耗指标相应增加 0.5kgce/t~1.5kgce/t。 3本表指标不适用于提钒、脱磷、脱硅等用途转炉

JT/T 1276-2019 自动识别系统(AIS)中国区域二进制信息技术规范4.6.22电炉生产应向高效化、物料热装热送和余热余能回收利 用的方向发展。 4.6.23电炉冶炼工艺设计应以超高功率电炉冶炼一炉外精炼 连铸作为新建和改造电炉炼钢车间的基本工艺路线。 4.6.24新建超高功率电炉应采用高阻抗供电、铜钢复合直接导 电臂、泡沫渣埋弧冶炼、电极自动调节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电炉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先进节能技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