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18-2017 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复合墙体技术规程.pdf

JGJT418-2017 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复合墙体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186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418-2017 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复合墙体技术规程.pdf

FEk 墙体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墙体重力荷载标准值; Ma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M 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Nd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E 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Sd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e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Gk 重力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Va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Ve一 一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GB 10178-1988 通风机现场试验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f一材料强度设计值; V一单个螺钉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o 一单个膨胀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n 连接部位的螺钉个数; a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Y0 结构重要性系数; Y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YEh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Yw 风荷载分项系数; M1 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142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S 多个螺钉连接的承载力折减系数。

3.1.1复合墙体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规定。 3.1.2复合墙体内不应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虫处理 的植物纤维,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 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规定。 3.1.3复合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尾 矿多孔混凝土夹芯系统复合墙板》GB/T33600的规定。 3.1.4复合墙体宜采用现浇泡沫混凝土复合墙体智能灌注机进 行现场灌注。灌注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浇泡沫混凝土复合

3.2.1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 笔矿多孔混凝土夹芯系统复合墙板》GB/T33600的规定 3.2.2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3.2.1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

表3.2.2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士性能

3.3.1龙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

3.3.3固定面板螺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十字槽沉头自钻自

3.4.1复合墙体外墙外侧面板宜采用水泥板,其物理性能及力 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 JG/T396的规定。

理性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 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412.1的规定。

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412.1的规定

4.1.1复合墙体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 要求。

4.1.1复合墙体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

4.1.2复合墙体应满足保温、隔声、防火、防水等技术要求,

4.2.1复合墙体的厚度应根据保温隔热、建筑隔声和而

要求及组成材科性能确定,开应付合现行国家标准《建巩模数切 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 4.2.2复合墙体应满足建筑围护和隔声设计要求,耐火极限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及室内充许噪声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外墙体的特殊部位应 采用有效保温措施: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防潮设 计要求。

1伸出墙外的雨篷、开敲式阳台、室外空调机隔板、遮阳 板、窗套、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处,均应采取保温和防水

措施; 2外墙面上水平方向的线脚、窗台等凹凸部分应采取泛水 和滴水构造措施; 3门窗洞口、女儿墙以及封闭阳台、凸窗等结构性热桥部 位,应采取密封和防水构造措施; 4当在复合墙体上安装设备及管道时,应采取预埋、预留 及密封、防水构造措施。

4.2.4当复合墙体作为外墙时,

和防水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窗洞口附近的面板应选用角部无缝或有加强措施的专 用洞边板; 2接缝及窗口应进行防水设计,应按接缝的特点及当地气 候特点,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或二者结合的有效防水措施; 3接缝的构造作法及防水材料、嵌缝材料及其保护层材料 的耐热性能、抗冻性、粘结强度、抗裂性、耐久性等应满足接缝 防水设计要求。

求;处于潮湿环境的墙体,应采取防潮措施

4.3.1复合墙体可分为格构式龙骨柱和实腹式龙骨柱两种形式 (图4.3.1)。 4.3.2实腹式龙骨柱(除边龙骨柱、附加龙骨柱外)应设置浆 料流动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的宽度不应大于龙骨柱截面高度的1/2,且不应大于 50mm,孔的高度不宜大于80mm; 2孔的中心线应与龙骨柱截面中心线重合,孔的中心距宜 为600mm,端部孔的中心与上下支座的距离宜为300mm; 3应机械成孔,不得采用电焊或气焊烧孔。

4.3.1复合墙体可分为格构式龙骨柱和实腹式龙骨柱两种形式 (图4.3.1)。 4.3.2实腹式龙骨柱(除边龙骨柱、附加龙骨柱外)应设置浆 料流动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的宽度不应大于龙骨柱截面高度的1/2,且不应大于 50mm,孔的高度不宜大于80mm; 2孔的中心线应与龙骨柱截面中心线重合,孔的中心距宜 为600mm,端部孔的中心与上下支座的距离宜为300mm; 3应机械成孔,不得采用电焊或气焊烧孔。 4.3.3复合墙体龙骨柱缀板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3):

4.3.3复合墙体龙骨柱

图4.3.1复合墙体基本构造 龙骨柱;2—面板;3—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4一上支座板;5—下支座板; 6一螺钉:7一钢带:8一水平接缝

图4.3.3龙骨柱形式

坚龙骨:2一上支座板:3下支座板:4缀板;5螺钉:6一浆料流动孔

1柱肢的缀板应位于同一平面; 2缀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肢壁厚的1.5倍,宽度不应小 于75mm; 3缀板布置宜上下对称;缀板与柱肢的夹角宜为30~60° 且应保持一致;相邻缀板的近端净距不宜大于200mm; 4缀板与柱肢应采用规格ST5.5螺钉连接,缀板与柱肢连 接部位应设2个螺钉,并应布置在缀板的中心线上;柱的上下端 应各设置两块缀板,其与柱肢连接部位应设4个螺钉,并沿缀板 中心线双排对称布置;螺钉距钢板边的尺寸不应小于2倍螺钉直 径,中心距不应小于2.5倍的螺钉直径。

2缀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肢壁厚的1.5倍,宽度不应小 于75mm; 3缀板布置宜上下对称;缀板与柱肢的夹角宜为30°~60°, 且应保持一致;相邻缀板的近端净距不宜大于200mm; 4缀板与柱肢应采用规格ST5.5螺钉连接,缀板与柱肢连 接部位应设2个螺钉,并应布置在缀板的中心线上;柱的上下端 应各设置两块缀板,其与柱肢连接部位应设4个螺钉,并沿缀板 中心线双排对称布置;螺钉距钢板边的尺寸不应小于2倍螺钉直 径,中心距不应小于2.5倍的螺钉直径。 4.3.4上下支座板(图4.3.4)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腹式龙骨柱壁厚不应小于1.0mm,格构式龙骨柱壁厚 不应小于1.2mm; 2支座板与龙骨柱连接宜采用ST5.5螺钉,且一端不应少 于4个; 3下支座板中部应设螺栓孔,孔径应比膨胀螺栓直径大 2mm,且不得小于10mm;上支座板中部应设条形螺栓孔,两端 为半圆形,直径比膨胀螺栓直径大2mm,且不得小于10mm, 孔中心距宜为20mm。

1实腹式龙骨柱壁厚不应小于1.0mm,格构式龙骨柱壁厚 不应小于1.2mm; 2支座板与龙骨柱连接宜采用ST5.5螺钉,且一端不应少 于4个; 3下支座板中部应设螺栓孔,孔径应比膨胀螺栓直径大 2mm,且不得小于10mm;上支座板中部应设条形螺栓孔,两端 为半圆形,直径比膨胀螺栓直径大2mm,且不得小于10mm, 孔中心距宜为20mm。

图4.3.4 支座板示意图

C一条形螺栓孔距板边的净距:1一厚度

4.3.5龙骨架体应由龙骨柱、钢带以及龙骨窗台梁和龙骨过梁 利用连接件拼接而成(图4.3.5),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利用连接件拼接而成(图4.3.5),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龙骨柱沿墙体长度方向宜等距离布置,龙骨间距应与面 板规格匹配,且不应大于600mm; 2门窗洞口两侧应设附加龙骨柱,门窗洞口上下应设置龙 骨过梁及龙骨窗台梁;龙骨过梁及龙骨窗台梁应固定在附加龙骨 柱上;附加龙骨柱和龙骨过梁及龙骨窗台梁的开口应背向洞口; 3龙骨柱之间及龙骨柱与附加龙骨柱之间均应采用钢带连 接,龙骨与钢带之间应采用螺钉连接。

图4.3.5龙骨架体基本构造

1一龙骨柱:2一洞上龙骨柱:3一洞下龙骨柱;4附加龙骨柱;

4.3.6复合墙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龙骨过梁;6一龙骨窗台梁;7一钢带

4.3.7当复合墙体高度超过4.5m时,应在复合墙体半高处设 置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且沿复合墙体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 带:现浇带应与复合墙体同宽:截面高度宜为200mm,水平方 向应配置4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复合墙体连续长度超过 12m时,应设置伸缩缝。 4.3.8面板应采用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与龙骨柱、钢带固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钉不应小于ST4.2; 2螺钉距面板侧边宜为10mm~15mm,距上下板端宜为 15mm~20mm; 3螺钉间距限值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置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且沿复合墙体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 带,现浇带应与复合墙体同宽,截面高度宜为200mm,水平方 向应配置4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复合墙体连续长度超过 12m时,应设置伸缩缝。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钉不应小于ST4.2; 2螺钉距面板侧边宜为10mm~15mm,距上下板端宜为 15mm~20mm; 3螺钉间距限值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表4.3.8螺钉间距限值(mm)

1同一龙骨柱两侧不得同时出现竖向接缝,两侧面板及同 则面板的水平接缝应错开200mm及以上: 2接缝的宽度宜为3mm~5mm,高度差不应大于1.5mm, 缝内应采用弹性密封胶塞填密实: 3外墙外侧面板连接处应采用密封胶嵌缝: 4接缝部位应进行防裂处理; 5阴阳角处的接缝宜设护角

4.3.10当复合墙体内预理水电管线时:水电管线与线盒应与轻

钢龙骨连接牢固。 4.3.11当复合墙体预埋的水管、电箱、柜等开洞处与竖龙骨位 置冲突时,应调整竖龙骨布置,不得切断龙骨

4:4.1复爱合墙体的传热系数人值和热情性指标D值应按现行压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暖地 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75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JG134计算;公共建筑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计算。

4.4.3在严寒、寒冷和夏

5.1.1复合墙体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同。 5.1.2复合墙体及其连接除应按本章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外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冷 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有关规定。 5.1.3复合墙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中夹心墙的有关规定。 5.1.4当复合墙体结构设计计算时,不计入分担主体结构承受 的荷载和作用,只计入承受直接施加于其上的荷载和作用。 5.1.5复合墙体及其连接的受力计算,应包括下列效应及其 组合: 1 自重及悬挂荷载效应:

5.1.1复合墙体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同,

自重及悬挂何载效应; 2风荷载效应; 3地震作用效应。

6在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明确龙骨柱及莲接构件钢材质 要求,钢板厚度不得出现负偏差。

5.2.1复合墙体自重荷载标准值采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5.2.1复合墙体自重荷载标准值采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5.2.2效应组合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Sd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2;

Sa=YSck+YwSwk

Y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 Sck—重力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wk一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最大值:

式中:Se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YEh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YGSGk+YEhSehk+0.6YwSwk

=YcSGk+0.6YehSEhk+YwS

式中:SE一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Yeh一一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SEhk一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5.2.3作为外墙的复合墙体墙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计算,且不应小于 1.0kN/m;内墙可不考虑风荷载。 5.2.4复合墙体自重产生的水平地需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Fek=2.5αmaxG

5.3.1复合墙体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复合墙体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仅承受龙骨、面板、抹灰层、饰面层和芯材的自重荷 载以及吊顶、管线、天窗、风帽等悬挂或建筑设施的附属荷载; 2应计入垂直于墙体平面方向的水平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3水平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应由龙骨柱承担, 与主体结构连接处的剪力应由连接件承担; 4复合墙体宜按上下端与主体结构铰接的单向板设计; 5可不计楼层相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可不进行复合墙体的

5.3.2复合墙体高厚比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复合墙体高厚比应按下列公式

β≤2且β= Ho h

式中:β 高厚比; Ho 墙体的计算高度,取墙体高度(mm); h 墙厚(mm); 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2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墙长(mm); 6 一一L范围内的洞口宽度(mm): [β]一一允许高厚比,取22。 5.3.3 龙骨柱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承载力验算: 1 龙骨柱上下端支座与主体结构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2格构式龙骨柱柱肢应按连续梁计算,缀板、支座板与柱 肢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3附加龙骨柱与龙骨过梁、龙骨窗台梁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4龙骨柱强度应按拉弯或压弯构件验算。 5.3.4格构式龙骨柱柱肢承载力验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龙骨柱上下端支座与主体结构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2格构式龙骨柱柱肢应按连续梁计算,缀板、支座板与柱 肢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3附加龙骨柱与龙骨过梁、龙骨窗台梁连接应假定为铰接 4龙骨柱强度应按拉弯或压弯构件验算。 5.3.4格构式龙骨柱柱肢承载力验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Ma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弯矩设计值: Nd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轴向力设计值; W 截面抵抗矩; A 截面净面积; Yo 结构重要性系数; 钢材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采用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应按下式验算:

Me+Ne ≤f/YRE W A

式中:Me 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Ne一地震作用组合时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0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应按下式验算:

5.3.6螺钉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2地震作用组合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VESnV/YRE =0.535+0.465 Vn

式中:Va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VE 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n 连接部位的螺钉个数; V 多个螺钉连接的承载力折减系数

V 单个螺钉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Y% 结构重要性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0。 3.7单个螺钉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3.7Vtdf Vr< 2. 4td f

3当一介于1和2.5之间时,V,可按第1、2款计算值插值 求得。 式中:V一单个螺钉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螺钉直径(mm); t 较薄板(钉头侧)的厚度(mm); t车 较厚板(钉尖侧)的厚度(mm); f一一被连接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5.3.8 膨胀螺栓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震作用组合时应按下式验

Ve

式中:Va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Ve 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接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n 连接部位的膨胀螺栓个数; V。 单个膨胀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Y 结构重要性系数;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0。

6.1.3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灌注入模 机取样

6.1.4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

6.1.5复合墙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6.1.5复合墙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的规定 6.1.6复合墙体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6.2.1工程构件与材料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堆放,并应采 取防潮、防雨淋和防污染措施。 6.2.2施工前,应进行基层清理、定位放线。应对水平标高及 墙体控制线、门窗位置线进行中间验收。 6.2.3施工机具进场应出具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质量文 件,施工机具应由专人管理和使用,并应定期维护校验。 6.2.4复合墙体施工前应进行面板排列布置,面板使用前应进 行表面清理,受潮变形的面板不得使用。对预埋件、吊挂件以及 连接件的位置和数量应进行复查验收,

6.3.1龙骨柱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6.3龙骨架体制作与安装

1制作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构件加工详图; 2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 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3螺栓孔应采用钻成孔,严禁烧孔或现场气割扩孔。

TZZB 1041-2019 多晶硅太阳电池6.3.2龙骨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龙育固定方式应付 GB50017的规定; 2龙骨柱规格、型号、安装位置以及注浆流动孔应符合设 计要求,其安装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 3边龙骨柱与主体结构柱、墙面衔接处应留20mm的 间距; 4龙骨的开口方向应一致,边龙骨柱和洞口周边龙骨柱 (梁)的槽口应朝墙内。

3.4龙骨切断与接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龙骨切割宜采用手提切割机,切割边与龙骨的长度方向 垂直,并应采用打磨机清除毛刺; 2龙骨宜采用龙骨钳接长,接长长度不宜小于600mm,龙 骨接长后应平直。

6.4.1面板裁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裁制面板应无脱层、折裂,应无缺棱掉角; 2应按设计要求切割预留洞口、开关盒、接线盒、插座和 浆料灌注孔、排气孔。 6.4.2面板拼装可在龙骨架体安装及预埋件管线完成并验收合 格后进行GB 1903.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化卡拉胶,除首层外,也可安装外侧平板与安装墙体内预埋的 水、电管线和配套设施同时进行,验收合格后再安装内侧平板。

6.4.3面板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4.3面板拼装应符合下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