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17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3.1.1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乙类、丙类 建筑的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适用 的最大高度(m)

3.1.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 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3.1.2的 规定。

QSY 06506.6-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6部分:中轻载荷离心泵1.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

注:1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等级采取 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抗袋等级; 3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囊设防烈度提高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建 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 4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 18m 的框架。

注:1建筑场地为1类时,除6度外充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 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抗袋等级; 3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囊设防烈度提高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建 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 4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3.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所使用的混凝土应符 合表 3. 2. 1 的规定;

表3.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 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2.2键槽节点部分应采用比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 且不低于C45的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填实。 3.2.3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螺旋肋钢丝、钢绞线,且强度标 准值不宜低于1570MPa。 3.2.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键槽内的U形钢筋应采用HRB400 级、HRB500级或HRB335级钢筋

8.3.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应采用矩形截面,截面边长不宜小 400mm。一次成型的预制柱的长度不宜超过14m和4层层高 较小值,

3.3.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应采用矩形截面,截面边长不宜小于 400mm。一次成型的预制柱的长度不宜超过14m和4层层高的 较小值。 3.3.2预制梁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预制梁端部应设键 槽,键槽中应放置U形钢筋,并应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下部级纵 向受力钢筋的搭接。 3.3.3预制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于楼板总厚度的 1/2。预制板的宽度不宜大于2500mm,且不宜小于600mm。预 出欲宾平

漕,键槽中应放置U形钢筋,并应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下部 向受力钢筋的搭接

3.3.3预制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于楼板总厚度的 1/2。预制板的宽度不宜大于2500mm,且不宜小于600mm。预 应力筋宜采用直径4.8mm或5mm的高强螺旋肋钢丝。钢丝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3.3的规定

表3.3.3钢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4.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进行非抗

3.4.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进行非抗震设计 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一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选用;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N或N·mm),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计算: R一一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N或N·mm)。

预制构件起吊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S= YcSclk + YcSc2k + YoSQk

中:SG2k 按叠合层自重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N 或 N · mm); YQ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按本规程第3.4.3条 采用; SQk 按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计算的荷载效应值(N或 N : mm)。 3主体结构各构件使用阶段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 青况进行计算: 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3主体结构各构件使用阶段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 列情况进行计算: 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S = SGk + YQ1 SQ1k + ZYQideSQik

S = SGk + ZYQibeSQik

4施工阶段临时支撑的设置应考虑风何载的影响。 2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 结构的结构构件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 推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式中:S一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mm或N/mm²); C一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宽 度和应力等的限值(mm或N/mm²)。 主体结构各构件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和准永久组合 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2)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S = Sck + ZSQik

式中:i 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一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采用,应按表3.4.3选用。

表3.4.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注: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国家、行业现行的 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3.4.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结构构件的地 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S, Y.Sce + Yeh Sehk + ywYwSw

3.4.5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结构构件的

表3.4.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

3.4.6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建筑及其抗侧力

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 和竖向面宣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宣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 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 的侧向刚度突变。

3.4.7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层的框

以及乙类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楼梯间的 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显著不规则,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 载力验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 震变形验算。

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7度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抗震验算。 一、二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抗震验算。

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应按装配整体式框架 杆件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最不利的组

各杆件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最

合内力进行截面计算,并配置钢筋。并应分别考虑施工阶段和使 用阶段两种情况,取较大值进行配筋 4.2.2叠合梁、板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合内力进行截面计算,并配置钢筋。并应分别考虑施工阶段和使 用阶段两种情况,取较大值进行配筋

4.2.3对不配抗剪钢筋的叠合板,当符合现行国家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叠合界面粗糙度的构造规定时 其叠合面的受剪强度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墙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3.1在不增加受力钢筋的前提下,应根据承载力及刚度要求 确定预制梁、板底部支撑的位置、数量。部分位置可按施工阶段 无支撑或无足够支撑的叠合式受弯构件进行施工验算。 4.3.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施工安装阶段的内力 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荷载应包括梁板目重及施工安装荷载; 2梁的计算跨度应根据支撑的实际情况确定。 4.3.3叠合梁、板未形成前,预制梁、板应能承受自重和新浇 混凝土的重量。当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后加的恒载及 活载应由叠合截面承担。

5.1.1柱的轴压比及柱和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的有关规定。

5.1.1柱的轴压比及柱和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5.1.2梁端键槽和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应符合表

5.1.2梁端键槽和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应符 5. 1. 2 的规定。

表5.1.2梁端键槽和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

注:表中 1、Le为 U形钢筋搭接长度。

5.1.3伸人节点的U形钢筋面积,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部钢筋面积的0.55倍,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梁上部 面积的 0. 4 倍。

5.1.4预制板端部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150mm,搁置长 度不宜小于15mm。

5.1.4预制板端部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150mn

5.2.1预制柱与基础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杯形基础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GB50007的相关规定; 2采用预留孔插筋法(图5.2.1)时,预制柱与基础的连 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长度应大于柱主筋搭接长度;

2)预留孔宜选用封底镀锌波纹管,封底应密实不应漏浆; 3)管的内径不应小于柱主筋外切圆直径10mm; 4)灌浆材料宜用无收缩灌浆料,1d龄期的强度不宜低于 25MPa,28d龄期的强度不宜低于60MPa

5.2. 2预制柱之间采用型

钢支撑连接或预留孔插筋连 接(图5.2.2)时,主筋搭 接长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型钢支撑连接 时,宜采用工字钢,工字钢 伸出上段柱下表面的长度应 大于柱主筋的搭接长度,且 工字钢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及 刚度支撑上段柱的重量;

图5.2.1预留孔插筋 基础梁;2一基础;3箍筋; 4一基础插筋;5一预留孔

2采用预留孔连接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第2款的 规定。 5.2.3柱与梁的连接可采用键槽节点(图5.2.3)。键槽的U形

(b)预留孔插筋连接

可调斜撑:2一工学钢(承受上柱自重):

(c)现浇柱和预制梁 顶层边节点连接

图 5. 2. 3 梁柱节点浇筑前钢筋连接构造图

1一叠合层;2一预制梁;3一U形钢筋;4一预制梁中伸出、弯折的钢纹线; 5一键槽长度;6一钢绞线弯锚长度;7一框架柱;8一中柱; 9一边柱:LnE一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一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1 缺口梁端部高度(h)不宜小于0.5倍的叠合梁截面高 (h),挑出部分长度(a)可取缺口梁端部高度(hi),缺口 处宜做斜角。 2缺口梁梁端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N≤ 0. 25bh 10

A. = 1. 2N

中:f一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4缺口梁凸出部分梁底纵筋的截面面积(At)应符合下列 定:

Au = 1. 2( 2 N2 1.2H f.

式中: e 缺口梁梁端支座反力与吊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mm)。反力作用点位置:梁底有预埋钢板可取为 预埋钢板中点,无预埋钢板可取为梁端凸出部分的 中点; 可取0.85倍缺口梁端部截面有效高度;

H 梁底有预埋钢板可取0.2N,无预理钢板可取 0.65N,另有计算的除外,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a)次梁与边梁的连接

)次梁与中间梁的连接

5缺口梁凸出部分腰筋的截面面积(A2)应符合 规定:

At2= N2 25. 16 f,bh

6缺口梁凸出部分箍筋的截面面积(A1)应符合下孕 定:

式中:f.一一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7纵筋At及腰筋At2可做成U形,从垂直裂缝伸人梁内的 延伸长度可取为1.7倍钢筋的锚固长度(la)。腰筋At2间距不宜 大于100mm,不宜小于50mm,最上排腰筋与梁顶距离不应小 于缺口梁端部高度(h1)的1/3。 8箍筋A和A应为封闭箍筋,距梁边距离不应大于 40mm,A应配置在缺口梁端部高度的1/2的范围内。 9纵筋A,在梁端的锚固可采用水平U形钢筋A及Az与 其搭接的方式,Au及A2的直段长度可取为1.7倍钢筋的锚固长

度(1),截面面积可取为梁底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换算为晋通钢 筋的面积之和(A,)的1/3。 5.2.5预制板之间连接时,应在预制板相邻处板面铺钢筋网片 (图5.2.5),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5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HPB300,短向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网片长向可采用三根钢筋,钢筋长度可比预制板 短200mm.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接(图5.2.6)。交叉钢筋每侧应设置一片,每根交叉钢筋斜段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火云 接(图5.2.6)。交叉钢筋每侧应设置一片,每根交叉钢筋斜段 垂直投影长度可比叠合梁高小40mm,端部直段长度可取为 300mm。交叉钢筋的强度等级不宜小于HRB335,其直径应按运

一焊接:2一楼面板标高;3一交叉钢筋;h—一梁高

DGJ32J 38-2006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结构安装工程1一焊接:2—楼面板标高;3一交叉钢筋;h—梁高

输、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计算确定,且不应小 于12mm。

于12mm。 5.2.7预制梁底角部应设置普通钢筋,两侧应设置腰筋(图 5.2.7)。预制梁端部应设置保证钢绞线的位置的带孔模板;钢绞 线的分布宜分散、对称;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钢绞线外边缘 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5mm;下部纵向钢绞线水平方 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5mm和钢绞线直径;各层钢绞线之问的 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钢绞线直径。梁跨度较小时可不配置 预应力筋。

6.1.1原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6.1.3钢筋下料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 弧切割。

6.1.4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6.1.5采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时DB22T 2093-2014 人员密集场所电气消防安全管理,张拉控制应力

6.2.1 模板、台座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6.2.2模板几何尺寸应准确,安装应牢固,拼缝应严密。 6.2.3模板、台座应保持清洁,隔离剂应涂刷均匀。

6.3.1钢筋的接头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3.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 6. 3. 2 的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