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836-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GBT32836-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32836-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9801
VIP资源

GBT32836-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32836-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支座球冠板凸球面,可采用包覆不锈钢板或电镀硬铬处理。用于沿海与海洋高湿度和高盐度严重 腐蚀环境的支座,宜采用球面包覆不锈钢板;当球冠板凸球面采用电镀硬铬时,其表面不应有表面孔隙、 收缩裂纹和疤痕,且镀硬铬层应符合GB/T11379的规定,镀硬铬后表面粗糙度Ra值应小于1.6μm; 当采用包覆不锈钢板时,不锈钢板应符合6.2的规定,包覆后的不锈钢板表面不应有褶皱,且应与基底 球冠板密贴,不应有脱空现象

6.5.1待组装的零部件应有质量检验部门的合格标记。 6.5.2支座滑动面和转动面(不锈钢板、镀硬铬层与滑板的对磨表面)应用有机溶剂擦洗干净,接触面 不应有碰伤、锈蚀、划痕,不应夹有灰尘和杂质。 6.5.3在镶嵌平面滑板或球面滑板之前,应将配合件凹槽清洁干净,滑板的储脂槽方向按7.2.1.1规定 排列,在储脂槽内涂满硅脂,中间不应夹有气泡。 6.5.4支座钢件表面应做防腐处理。钢件表面应喷涂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不应小于70μm。 6.5.5支座组装后应将其临时固定,待现场安装完毕后将临时固定装置拆除。 6.5.6支座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尘设施,防尘设施应便于安装、更换及日常维护保养

滑板表面应光滑,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裂纹、气泡、分层,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机械损件

光滑,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裂纹、气泡、分层,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机械损伤等。

DL/T 1329-2014 火力发电厂经济性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导则弹性构件外观质量应符合GB/T19844一2005

组装后外露表面应平整,焊缝应均匀,漆膜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漏涂、流痕、皱褶等现象。

7.2.1滑板与镶嵌凹槽

a)储硅脂槽平面布置

图1储硅脂槽的平面布置及尺寸

1.2平面滑板和球面滑板可采用整体板或分片镶嵌两种形式,其基准厚度t为7mm,嵌入深度 小于基准厚度的1/2,外露厚度不应小于3mm,厚度极限偏差、外露厚度极限偏差及装配间隙应符 3的规定。

表3镶嵌滑板的尺寸极限偏差及装配间限

表4滑板凹槽深度极限偏差

不锈钢板的厚度及与母材焊接后平面的平面度及曲面的面轮廖度最大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不锈钢板尺寸偏差

弹性构件尺寸偏差应符合GB/T19844一2005的规定

钢件机加工后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中m级的规定,未注形状和位置 公差时,应符合GB/T1184一1996中L级的规定

反凸球面采用电镀硬铬时,电镀层厚度不应小于1

7.2.6支座允许偏差

支座板平行度不应大于上支座板 12%,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的中心线应重合,整体高度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组装高度偏差

支座平面滑板和球面滑板应采用聚四 机械性能和 表7的规定

弹性构件刚度应符合GB/T19844的规定

7.3.4.1摩擦系数

在硅脂润滑条件下,支座摩擦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a)当支座使用温度为一20℃~60℃时,摩擦系数不应大于0.03; b)当支座使用温度为一40℃~一20℃时,摩擦系数不应大于0.05。

7.3.4.2竖向抗压承载力

在竖向抗压承载力作用下,支座竖向压缩变形:当支座高度不大于200mm时,压缩变形 2mm当支座高度大于200mm时,压缩变形不应大于支座高度的1%,且不应大于4mm。

7.3.4.3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

7.3.4.4竖向抗拉承载力

7.3.4.6水平承载力

普通支座沿药束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 不应有残余变形;弹性支座在设置弹性构件的方向在水 龙弹性构件形变力(取二者中最大者)作用下,不应有残余变形

7.3.4.7水平刚度

在自然光下,目视检查。

8.2.1滑板与镶嵌凹槽

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和深度尺测量。圆形滑板与镶嵌凹槽,直径测量2次,测量点交叉 垂直;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沿圆周均布。矩形滑板与镶嵌凹槽,长度在每边的2个不同位置测 量,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在矩形平面内任取。测量结果取实测值的平均值

不锈钢板厚度用精度0.01mm千分尺测量。不锈钢板与母材焊接后平面度用刀口尺和塞尺测量, 平面度测量2次,2次测量线应交叉。曲面轮廊度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或曲面样板和塞尺测量,应测量 2次,2次测量线应交叉

件外形尺寸采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

采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和深度尺测量。圆形直径测量2次,测量点交叉垂直;厚度和深度 测量3次,测量点沿圆周均布。矩形长度在每边的2个不同位置测量,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在 矩形平面内任取。测量结果取实测值的平均值

镀硬层厚度测定按GB/T4956的规定进行。

GB/T32836—2016

8.2.6支座允许偏差

8.2.6.1支座高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圆形支座在 互垂直并通过圆心。矩形支座测量支座4个角点位置的高度值。支座高度为4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8.2.6.2支座平行度用游标卡尺测量。以下支座板底面为测量基准面,测量支座周边4个不同位置,取 2个高度差的最大值。测量位置应与支座高度测量位置相同。 8.2.6.3支座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中心线对齐采用直角尺测量。分别绘制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中心 线,以下支座板底面为测量基准面,用直角尺测量支座周边4个位置。

8.3.1.1密度测定按GB/T1033.1的规定进行。 8.3.1.2拉伸强度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验拉 伸速度为50mm/min。 8.3.1.3断裂拉伸应变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 验拉伸速度为50mm/min。 8.3.1.4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按GB/T1040.1的规定进行,试样与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试样相 同,试验速度为1mm/min。 8.3.1.5球压痕的测定按GB/T3398.1的规定进行。 8.3.1.6初始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1.7线磨耗率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1.1密度测定按GB/T1033.1的规定进行。 8.3.1.2拉伸强度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验拉 伸速度为50mm/min。 8.3.1.3断裂拉伸应变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 验拉伸速度为50mm/min。 8.3.1.4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按GB/T1040.1的规定进行,试样与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试样相 同,试验速度为1mm/min。 8.3.1.5球压痕的测定按GB/T3398.1的规定进行。 8.3.1.6初始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17线磨耗率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生构件性能试验按GB/T19844一2005中附录B

8.3.4.1试验场地:整体支座的试验应在制造厂或专门的试验机构进行。 8.3.4.2试样:摩擦系数试验、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和转动性能试验宜采用实体支座进行。当试验设备 能力有限时,可选用缩尺支座进行试验,缩尺支座的竖向抗压承载力不宜小于2000kN。 8.3.4.3摩擦系数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 8.3.4.4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 8.3.4.5 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试验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 8.3.4.6 竖向抗拉承载力试验按附录F的规定进行。 8.3.4.7 竖向抗拉承载力下的转动试验按附录G的规定进行。 8.3.4.8 水平承载力试验按附录H的规定进行。 8.3.4.9水平刚度试验按附录1的规定进行。

GB/T 32836—2016检验规则9.1检验分类9.1.1检验分为进厂原材料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类。9.1.2进厂原材料检验为支座制造用的原材料及外加工件进厂时进行的验收检验。9.1.3出厂检验为支座生产厂在每批交货前进行的检验。9.1.4型式检验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也可在生产厂家内完成。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正常生产时,定期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e)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9.2检验项目及要求9.2.1进厂原材料检验应符合表8的规定,并附有每批进料材质证明。表8进厂原材料检验检验项目检验内容要求检验频次外观、尺寸偏差7.1.17.2.1每件密度7.3.1拉伸强度7.3.1每批原料(不大于500kg)滑板断裂拉伸应变7.3.1一次拉伸弹性模量7.3.1球压痕硬度7.3.1初始静摩擦系数7.3.1每半年至少一次线磨耗率7.3.1每一年至少一次外观质量7.1.2每批(不大于200kg)硅脂物理性能7.3.2每两年一次外观、尺寸偏差7.1.3每件7.2.3弹性构件刚度7.3.3每批50件(不足50件为一批)镀硬铬层镀层厚度7.2.5每件9.2.2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的规定。11

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0

9.2.4型式检验应在工厂检验合格的支座中随意抽取。

2.4型式检验应在工厂检验合格的支座中随意

9.3.1进厂原材料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9.3.2出厂检验时,若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支座为不合格,该批支座需逐个进行检验,存在不合格项的 支座为不合格。 9.3.3型式检验采用随机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抽样对象为进厂原材料检验和出厂检验合格者,且在 本评定周期内生产的产品。型式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该次检验为合格。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支座应有永久性铭牌,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和商标; 规格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竖向压承载力、竖向拉承载力、水平承载力、位移、转角、温度适用类 型); 执行标准编号; d)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或批号; e)产品编号

10.2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

10.2.1产品合格证书

10.2.2使用说明书

每批产品出厂或交货时应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产品说明、安装说明、使用说 明和维护保养说明等内容

每个支座包装应牢固可靠,应注明工程项目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出厂日期、外形尺寸和质量, 应附有质量检验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技术文件应用塑料袋装好并封口。

10.4.1支座在贮存、运输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不应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 等影响支座质量的物质相接触,距离热源1m以上,贮存时支座底面应与地面保持3cm以上距离。 10.4.2支座在贮存、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应任意拆卸临时固定装置。

A.1普通支座结构形式

A.1.1普通固定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不锈钢板、平面滑板、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 (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1。

图A.1普通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2普通单向活动支座主要由滑移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上支座板、不锈钢板Ⅱ、平面滑 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2。

图A.2普通单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1.3普通双向活动支座主要由滑移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上支座板、不锈钢板Ⅱ、平面滑板 IL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3。

A.2弹性支座结构形式

图A.3普通双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2.1弹性单向活动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球冠板、球面滑板、下支座板 箱体、平面滑板IⅡI、不锈钢板ⅡI、高强度螺栓、弹性构件及防尘结构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4。

图A.4弹性单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性双可活动支座主要 冠板: 球面滑板、下支座板、位 艺面滑板Ⅱ、不锈钢板Ⅱ、高强度螺栓、弹性

5弹性双向活动支座结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试验方法

滑板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嵌固工装见图B.1。对磨件采用不锈钢板应符合6.2的规定。不锈钢板四 周焊接在厚约15mm的基层钢板上,基层钢板采用Q235B钢板,且焊缝应光滑、平整,焊缝低于不锈钢 板表面。

图B.1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试验用试样及工装

初始静摩擦系数的试样数量为3 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静摩擦系数的

B.3.1初始静摩擦系数

B.3.1.1滑板试样与对磨件发生初次滑动时的摩擦系数为初始静摩擦系数。初始静摩擦系要 剪试验方法,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B.2。聚四氟乙烯板的试验步骤见B.3.1.2,改性超高分子量 试验步骤见B.3.1.3。

GDJ 095-2020 有线电视系统用分支器和分配器(5MHz~1000MHz)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B.3.1.2聚四氟乙烯板试验步骤如下

图B.2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及线磨耗率试验装置示意图

径的1%; d)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45MPa,保压1h; e)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0.4mm/s,滑动距离约10mm; f)初始静摩擦系数由滑动时的水平力与试验竖向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

径的1%; ) 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45MPa,保压1h; e)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0.4mm/s,滑动距离约10mm; 初始静摩擦系数由滑动时的水平力与试验竖向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

3.3.2.1线磨耗率试验采用双剪试验法,试验装置与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相同。聚四氟乙烯板的试验

8.3.2.1线磨耗率 与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相同。聚四氟乙 步骤见B.3.2.2XB/T 104-2015 独居石精矿,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试验步骤见B.3.2.3 B.3.2.2聚四氟乙烯板试验步骤如下

式中: Y 线磨耗率,单位为微米每千米(μm/km); mi 试样磨耗前质量,单位为克(g); m2 试样磨耗后质量,单位为克(g); 0 试件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毫米(g/mm²); A 试件滑动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概况描述,并附简图; b)试验设备描述:包括性能、配置、滑移速度; c)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描述; d)完整试验记录,包括试样的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磨耗率,评定试验结果 e)试验照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