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653-2020 防护服装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 20653-2020 防护服装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937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20653-2020 防护服装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按7.5.5进行测试,基底材料的色度坐标和亮度因子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2耐光色牢度试验

按GB/T8427一2008方法3进行耐光色牢度试验后,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的色度坐标和 子应符合表2的要求。 进行耐光色牢度试验时,对于红色和橘红色材料,当5号蓝色羊毛标样变为灰色样卡3级时,讠

结束;对于黄色材料GB 51221-2017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规范,当4号蓝色羊毛标样变为灰色样卡4级时,试验结束。 如果颜色发生了改变,但色度坐标仍在表2规定的区域内,也可以使用,如荧光红色经过耐光试验 后变为荧光橘红色,其色度坐标在荧光橘红色规定的颜色区域,且最小亮度因子大于0.4,但应在产品说 明书中注明。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的色度坐标区域及其分布参见附录B的图B.1

5.3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的色牢度

5.3.1耐座擦色牢度

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干摩和湿摩)不小于4级,根据GB/T250进行评定

5.3.2耐汗渍色牢度

按GB/T392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基底材料变色不低于4级,根据GB/T250进行评定;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沾色不低于4级,根 据GB/T251进行评定。

3.3耐水洗、耐干洗、耐次氯酸盐漂白和耐热压仓

根据服装维护标签上的保养建议,按表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对应的色牢度性能应符合表3 中的要求。 试样应在不超过60℃的气温条件下自然悬挂晾干;在晾干过程中,不得有任何物品接触试样

5.4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的尺寸变化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针织材料在长度和宽度上的尺寸变化应不大于士5%。 梭织材料的长度和宽度上的尺寸变化应不大于土3%

5.5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的机械性能

5.5.1机织材料的断裂强力

按GB/T3923.1进行测试。 机织材料经向和纬向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0N

5.5.2针织材料的胀破强度

按GB/T7742.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当测试面积为50cm时,胀破强度应不小于100kPa;或者,当测试面积为7.3cm²时,胀破强度应 不小干200kPa

5.5.3涂层布料和复合布料的断裂强力和撕破强

管示服取外层材科是途层他科或复合他 裂强力应不小于100N(不适用于伸长率大于50% 的材料)。按HG/T2580一2008规定的方法1进行测试 撕破强力应不小于20N(不适用于伸长率大于50%的材料),按HG/T2581.1一2009规定的 方法A进行测试

按GB/T12704.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除背心和两侧开口的套头背心外,基底材料和非荧光材料的透湿量应不小于5000g/(m²·24

5.7 化学安全性能要求

基底材料、非荧光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pH值介于4.0~8.5; b)甲醛含量不大于75mg/kg(直接接触皮肤),或不大于300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 按GB18401一2010中6.1和6.2规定进行pH值和甲醛含量的测试

6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的反光性能要求

6.1物理试验前的反光性能

在进行物理性能试验之前,单一性能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应分别符合表4和表5的要求。按 照7.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在0°和90°其中一个旋转角条件下测试材料的反光性能时,方向敏感性材料应满足表4或表5中量 小逆反射系数值的要求;在另一个旋转角条件下测试时,方向敏感性材料的逆反射系数值应不低于该对 应值的75%。 组合性能材料的道反射系数值适用于任意颜色

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 单位为坎德拉每勒

6.2物理试验后的反光性能

根据6.1规定测试过的样品,应按照表6规定进行相应的物理试验;试验结束之后,试样应满足 3.2.2、6.2.3及6.2.4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6.2.2单一性能反光材料

6.2.3组合性能材料

安7.4规定的方法测试,在12"观测角、5°入射角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值应大于30cd/(1x·m") 安7.6规定的方法测试,在12观测角、5°入射角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值应大于15cd/(1x·m")。

6.2.4方向敏感性材料

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在0°和90°任一旋转角条件下的逆反射系数应符合6.2.2或6.2.3的规 定;在另一个旋转角条件下的逆反射系数不应低于6.2.2或6.2.3中相应值的75%。

测试样品可以从成表或者成衣所使用的材料上选取。试样的尺寸、形状和数量应符合各测试项目

试样应在温度为(20土2)℃、相对湿度为(65土4)%的条件下,至少调湿24h。如果试验需要在其 他条件下进行,应在试样从调湿环境中取出后5min内进行测试

规定方法测试 测试时,单层试样(含服装原有衬垫或衬里)下面应有黑色衬垫物,衬垫物的逆反射系数应小于 0.04。 至少在十字正交的4个方向分别测试1次,取其均值。如果光源为环带入射,可以只测1次

样品的制备、标记和测量应按照GB/T8628一20T3的相关规定进行。 应优先按照服装使用说明中推荐的清洗方法和程序进行清洗。 当警示服适合工业洗涤时,优先选择工业洗涤, 当适合家庭水洗时,应按GB/T8629一2017规定程序进行;如果服装保养标签中未说明洗涤程序, 应采用6N程序进行水洗,一个完整水洗循环包括洗涤和干燥。 当仅适合干洗时,应按GB/T19981.2规定的程序进行。 按所选方法完成5次清洗后,进行尺寸测量,

逆反射系数应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如果单条反光带的尺寸无法达到测试要求,可进行 拼接。逆反射系数应分别在0°和90°两个旋转角条件下测定。0°旋转角的位置依照以下条件确定: a)每一试样上清晰的定向标记; b)材料制造商提供清晰的说明。 如果没有标记或说明,0°旋转角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按GB/T18426的规定,将试样在(一20士2)℃的条件下进行放置和折叠,在7.1.2规定的条件 至少2h,然后测试逆反射系数

取两条100mm长的反光带依次进行如下步骤的预处理: a) 在(50士2)℃的条件下放置12h,然后立即进行b)项; b)在(一30±2)℃的条件下放置20h; c)按7.1.2规定的条件下调湿至少2h。 然后将反光带拼接成100mm×100mm的试样,测试试样的逆反射系数

7.5.5.1样品选择

7.5.5.2固定方式

对于家庭洗涤和干洗,取三块300mm×250mm基底材料试样,每一块基底材料试样上 250mm的反光带,两条带之间的间距为50mm。 对于工业洗涤,按附录D进行取样和定位

7.5.5.3清洗方法

应优先按照服装使用说明推荐的清洗方法和程序进行清洗。 如果清洗方法不明确,当警示服适合水洗时,应采用GB/T8629一2017规定的6N程序进行,一个 完整的水洗循环应包括洗涤和干燥;当仅适合干洗时,应按GB/T19981.2规定的程序进行 如果产品说明中给出了最多清洗次数,则应按照该最多次数进行清洗;如果产品说明没有给出清洗 次数,则应进行15次清洗

式样应按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方向敏感性材料应选取干燥状态时逆反射系数较小的旋转角进行测试

8标志、维护标签和使用说明

产品标志应包括以下信息: 在成衣衣领和裤腰内侧部位应有耐久型维护标签,标签上应含有品名、号型或规格、洗涤方法 以及警示服图形符号(见图1)等产品信息,使用说明应注明品名,以及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 准、洗涤方法等生产信息; 警示服图形符号和警示服级别应在每个单件服装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中进行标注,并说明该 级别是作为整套警示服,或单件警示服的级别

警示服维护标签应根据GB/T8685的要求注明维护方法。 最多清洗次数应标注在服装的维护标签上,位置靠近警示服的图形符号,并在“最多”字样之后紧 的清洗符号。例如:最多25×水洗符号

服装的最多清洗次数应为该服装的可视材料科 、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中可水洗次数 最低的材料对应的次数

图1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图形符号(ISO7000:20

使用说明应符合GB/T5296.4的有关规定。 应至少包含8.1中相关产品信息、生产信息,以及产品正确使用、储存、维护、报废等使用信息。必 要时,可说明适用的风险等级和场所(参见附录F的表F.1),以供最终使用者参考。 应包含推荐的清洗方法和清洗程序(参照GB/T19981.2、GB/T8629、ISO15797或其他同等标准 中规定的方法)。 应包括“最多可清洗次数并不是影响服装使用寿命的唯一因素。使用寿命还受到使用情况、储存 维护等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使用说明应符合GB/T5296.4的有关规定。 应至少包含8.1中相关产品信息、生产信息,以及产品正确使用、储存、维护、报废等使用信息。必 要时,可说明适用的风险等级和场所(参见附录F的表F.1),以供最终使用者参考。 应包含推荐的清洗方法和清洗程序(参照GB/T19981.2、GB/T8629、ISO15797或其他同等标准 中规定的方法)。 应包括“最多可清洗次数并不是影响服装使用寿命的唯一因素。使用寿命还受到使用情况、储存 维护等方面的影响”等内容

GB 20653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警示服典型设计款式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典型设计款式示意图如图A.1~图A.5所示。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典型设计款式示意图如图A.1~图A.5所示。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警示服典型设计款式

图A.4覆盖上身躯干和腿部的警示服示意图(无袖连体工作服)

图A.4覆盖上身躯干和腿部的警示服示意图(无袖连体工作服)

图A.5覆盖上身躯干、胳膊和腿部的警示服示意图(连体工作服)

GB 206532020

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色度坐标(Dss45/0照明/观察)如图B.1所示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色度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色度图

图B.1基底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色度图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逆反射系数测定方法

C.1.1 逆反射体retroreflector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反光面或器件。 C.1.2 逆反射体中心retroreflectorcenter 逆反射体上或靠近逆反射体,用于表示逆反射体位置的点。 C.1.3 参考轴referenceaxis 起始于参考中心,垂直于被测试样反射面的直线。 C.1.4 照明轴illumination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光源点的射线。 C.1.5 观测轴observation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观测点的射线。 C.1.6 入射角entranceangle 照明轴与逆反射体轴之间的夹角。 C.1.7 观测角 observationangle 照明轴与观测轴之间的夹角。 C.1.8 发光强度系数 coefficientofluminousintensity R1 逆反射在观察方向的发光强度I除以投向逆反射体且落在垂直于人射光方向平面内光照度

式中: 反光强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勒克斯(cd/1x); 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cd); 垂直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

逆反射系数coefficientofretroreflection RA 平面逆反射表面上的发光强度系数R除以它的表面面积A的商。

反射表面上的发光强度系数R除以它的表面面

GB 206532020

RA—逆反射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勒克斯平方米[cd/(1x·m)];

温度(202)℃,相对湿度(65土4)%。

逆反射系数测量仪器的光源为A光源 观测角应能在12°到2或更大的范围内可调,最小分度值不 应大于6:入射角应能在0°到40°范围内可调,最小分度值为

当测试设备和测试条件能够满足时,应首选绝对测量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试样的尺寸不小于150mm×150mm。 D 测试于暗室中进行,测试原理见图C.1,测量装置示意图见图C.2。 光源应采用GB/T3978规定的标准照明体A光源,试样参考中心对光源孔径张角应不大于 12°。试样整个受照区域的垂直照度的不均匀性不应大于5%。 光探测器是经光谱光效率曲线校正的照度计,安装在光源的正上方。试样参考中心对光探测 器孔径张角应不大于12°,光探测器应能上下自由移动,以保证观测角从12'至1°30'或更大范 围的变化。 光探测器前表面至试样表面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5m。 反光材料试样安装在一可转动的样品架上。当它沿第二轴旋转时,试样能获得入射角阝2;当 它沿第一轴旋转时,试样能获得人射角β1。 测量过程: 把光探测器放在试样的参考中心位置上,正对着光源,测量出垂直于试样表面的照度值E工。 把上述光探测器置于图C.2的位置上,移动光探测器使观测角为12°;转动试样,使光的入射角 β,(β2=0)分别为5°、20°、30°或40°,测出在每个人射角时,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E,。 重复上述测试过程,使观测角分别为20°、1°和1°30°,入射角β1为5°、20°、30°或40°等各种几何 条件,测出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E.。 用下列公式计算在不同观测角和人射角条件下的发光强度系数R,和逆反射系数RA:

T R———试样的反光强度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勒克斯(cd/1x); 一试样的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cd); E一试样在参考中心的垂直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

1 E•d EI EI Ri Ri E, · d RA = E.A E.A

测得反射光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 d一试样参考中心与光探测器孔径表面的距离,单位为米(m); RA——试样的逆反射系数,单位为坎德拉每勒克斯平方米[cd/(1x·m")] A一试样表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图C.1逆反射系统光学测试原理

图C.2逆反射性能测量装置示意图

当绝对测量法的测试设备和条件无法满足时,可采用相对测量法,测试方法如下: a)试样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L试样应至少包括2条反光带紧密并行排列,每条反光带应 至少有100mm的有效区域(除标志、印刷体或其他装饰性部分外)]。 b)样品需放置在规定的试验环境中2h后方可开始测试 )测量过程:逆反射系数测量仪在测量前,要用已计量的标准逆反射系数板(或桶)进行标定。调 整逆反射系数测量仪的入射角和观测角至规定条件,顺序将试样的不同部位放在仪器的测量 孔下(试样应全部覆盖测量 逆反射系数值,精确到0.1cd/(1x·m²)。

检测结果以所测4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修约到整数报出

GB 206532020

工业洗涤时,反光带(250mm×50mm)应固定在成品上衣上。布置方式见图D.1。两条反光带 少50mm.最下端的反光带底端距服装底边至少50mm

图D.1工业洗涤时反光带的布置方式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淋雨状态反光性能测定方法

在喷水过程中,测定试样湿润表面的逆反 射系数值。本方法用于在模拟淋雨

模拟淋降雨设备如图E.1所示。 试样A固定在垂直的试样架B上,位于收水槽C和排水口D之上。试样架牢固地安装在量角仪 桌子上(图中未画出),与量角仪保持一定距离。喷嘴E设置在与试样相对固定的位置上,通过柔性接 可F或软管调节压力连续喷出自来水。 喷嘴E距离试样A1000mm,其设置角度使得喷出的水柱在垂直方向成10°土5°角撞击试样。试 详、试样架和喷嘴密封在罩子G中,以避免光学测量设备接触水。 最好用大面积的刚性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罩子G,并至少保留一块可移动的板或门,一方面便于观 察,另一方面便于操作。边长为150mm的正方形孔H用于作为光线的通道,檐槽I用于帮助方孔H 档住落水。罩子G接近方孔H的部位喷上了无光的黑漆,以减少散射。喷嘴E含一直径1.19mm的 口和设计恰当的给水管,确保产生稳定均匀的锥形水柱

校准光学测试设备,分别在干状态和湿状态校正测量设备的逆反射系数RA,确定在干湿两种状态 之间散射光变化的校正因数(确定在两种状态之间R的变化量)。 将边长不小于50mm的平整、正方形试样安装在垂直试样架上的垂直平面上,试样架在任何点上 不得突出于试样的边缘。如果材料是方向敏感性反光材料(如6.1所述),试样的安装应使得逆反射系 数R的测量在测得干状态试样最小逆反射系数值的旋转角条件下进行。调节喷嘴和供水,使整个试样 表面都在喷水包围之中,撞击试样表面的水流和试样表面的夹角应为10°,不小于5°,在试样表面形成 水膜。撞击试样表面的水流量应与实际降雨等同,降水速度相当于(50/tan10°)mm/h(284mm/h)。在 测量之前,先使喷水在稳定状态下保持至少2min;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QLDS 0001S-2014 云南隆达盛茶业有限公司 代用茶,保持稳定喷水状态。 撞击试样表面的水流速按如下方法确定: 标记出样品支架的儿何中心,并将其转至水平。喷射水流圆锥面的近似中心应与样品支架的儿何 中心重合。将盖有顶盖的收集器放于样品支架的几何中心上。打开喷射开关,调节喷嘴水压使喷射处 于稳定状态,并持续2min以上。移开收集器盖,同时打开记时器,喷注一段时间(至少1min)的水,然 后立即盖上收集器。移开收集器,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测量水深。根据水深和水的喷注时间来计算水的 流速。重复这一步骤,直至流速等于(50/tan10°)mm/h(284mm/h)。收集器应为圆柱型、平底、直边和 透明。底面积应大于25cm,高度应不超过70mm

图E.1湿状态反光性能测试装置示意图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环境风险等级及可视性服装设计指导

可视性是指物体快速吸引视觉注意力的性质。在复杂坏境中,如果存在其他吸引视线的物体,可视 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视性的决定因素包括物体与周边环境的亮度对比度、颜色对比度、外形、设计,以 支动态特性。 高可视性警示服通过采用增强可视性的材料,并规定其最小使用面积和配置位置(设计),从而实现 主高风险环境下提高可视性的目的。高可视性警示服的3个级别提供了不同等级的可视性。3级警示 能够在城市或乡村、百大或黑夜、大多数的背景环境下提供最高等级的可视性。使用者应对应用场所 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警示服级别。高可视性服装能够增强可视性但是并不能绝对保证 用者在任何条件下的可视性, 为增强服装的可视性,在确定反光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最佳设计时,还可考虑以下因素: a)360°可视性 由于很难判断车辆来自于穿着者的哪个方位,因此可以设计服装的各个面均使用高可视材料 水平反光带和荧光材料应环绕躯干、裤腿和袖子。 b)减少基底材料的分散设计 相比于使用分散的小面积基底材料,集中使用较大面积的基底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日间可 视性。 通过体现人体动态达到最佳的可视性 1)司机更容易通过动态来识别出远处的人员。反光材料配置在四肢的末端时能够更好地体 现人体动态。 2) 垂直和水平反光带的组合设计能够与大多数背景实现最佳的视觉对比度。应避免角度较 大的倾斜设计和块状设计。 3) 如果穿着者仅上衣为高可视服装,则袖子上的反光材料提供的可视效果远超过无袖背心 4 如果仅裤子为高可视服装,则即使使用的可视材料满足最小使用面积要求,能达到的可视 效果也非常有限。 警示服的最终使用者应基于恰当的风险评估来最终决定采用哪种设计,环境风险等级及可视性服 装的设计指导见表F.1

AQ 4242-2015 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表F.1环境风险等级及可视性服装设计指导

注1:交通场所(road):存在移动车辆或机械的交通相关区域,如自行车道、港口、机场、铁路轨道和停车场等。 注2:移动机车(vehicle):可移动的、人或货物的运载工具,如叉车、卡车、摩托车、起重车辆、吊装设备等。 注3:交通活动主动参与者(activeroaduser):交通场所内,主动参与交通活动,且注意力集中在交通活动上的 员,如交通场所内的行人、骑行人。 注4:交通活动被动参与者(passiveroaduser):交通场所内,没有主动参与车辆和交通活动,注意力集中在交通 活动之外的其他工作上的人员,如交通道路维护人员、紧急情况下的相关人员 注5:风险等级还受到具体应用环境下的天气状况、背景环境的复杂程度、车辆活动量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任一影响因素的变化可能造成风险等级的不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