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226-2015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YD/T 5226-2015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166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YD/T 5226-2015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当前时刻 文本文件 用户网络侧接口 虚拟局域网 虚拟专用网络 壶拟路由器穴余协议 皮分复用 可扩展标记语言

TOD Time Of Day 当前时刻 TXT Text File 文本文件 UNI User Networks Interface 用户网络侧接口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PN VirtualPrivate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虚拟路由器穴余协议 Protocol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3.1.1本地IP承载网参考架构模型应符合图3.1.1要求。在网 络内部,各种业务通过L2VPN或L3VPN方式提供。部署场景应 符合YD/T2603《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技术要求》 规定。

DL/T 5229-2016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图 3. 1. 1 网络参考架构模型

3.1.2本地1P承载网可分为核心汇聚层和边缘接入

3.1.2本地1P承载网可分为核心汇聚层和边缘接人层,当核心 汇聚层节点数量较多、网络规模较大时,核心汇聚层可细分为核心

汇聚层节点数量较多、网络规模较大时,核心汇聚层可细分

3.3.1本地IP承载网主要承载IP和以太网业务,可通过电路仿 真承载TDM、ATM等业务。 3.3.2对于IP和以太网业务,可采用L2VPN、L3VPN方式承 载,L2VPN、L3VPN业务应满足如下要求: 1.对于L3VPN业务,边缘接入层和核心汇聚层宜采用分层 VPN方式以减轻边缘接入设备的路由压力。 2.对于L2VPN业务,边缘接人层和核心汇聚层宜采用MS PW拼接方式。 3.对于L2VPN、L3VPN桥接业务,桥接点宜选在汇聚设备。 3.3.3电路仿真承载TDM、ATM业务可采用非结构化仿真SA ToP模式或结构化仿真CESoPSN模式,移动回传的TDM业务宜 采用非结构化仿真SAToP模式承载。

乙.对于L PW拼接方式。 3.对于L2VPN、L3VPN桥接业务,桥接点宜选在汇聚设备。 3.3.3电路仿真承载TDM、ATM业务可采用非结构化仿真SA ToP模式或结构化仿真CESoPSN模式,移动回传的TDM业务宜 采用非结构化仿真SAToP模式承载。

接口。应用于不同场景的设备可根据业务需求支持不同类型的 UNI接口。

3.4.3网管接口:北向接口宜采用XML、FTP/TXT信息模

3.4.4外同步接口应符合以下

1.2048kbit/s和2048kHz接口应从BITS或其他同步源 (SDH外同步输出等)获取时钟同步信息输入。接口特性与功能应 满足GB/T761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中的规定。 2.同步以太网接口应从BITS获取时钟同步信息输入;或从 其他支持同步以太网的业务接口获取时钟同步信息。 3.PTP接口可支持从上游的PTP时间源来的信号,用于同步 自身时间信息;同时支持向下游继续传递的能力。 4.1PPS十TOD接口应支持从1PPS十TOD接口上获得时间 司步信息,用于自身时间状态的恢复,同时也应该支持从1PPS十 TOD接口送出自身时间信息,供下游设备使用。接口特性及功能 要求应符合YD/T2375《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4.1.1核心层网络结构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综合考虑本地IP承载网总体业务需求及网络安全设置 核心节点,核心节点宜成对设置。 2.每个核心节点应配置一台及以上核心设备。只有一个核心 节点的城市,可在唯一核心节点配置2台核心设备保证网络的可 靠性。 3.核心设备主要用于业务转发,不应直接接入业务,不宜和边 缘接入设备相连。 4.核心设备宜成对配置,根据城市规模和业务量大小,核心设 备数量以2~4台为宜。核心设备为4台时,宜采用网状组网,

4. 1. 2汇聚层网络结构应满足

4.1.3边接大层网络结构应满定如下要求: 1.边缘接入层网络宜采用环形结构,也可采用链型结构。 2.边缘接人层采用环形结构时,单个接入环环上设备不宜超 过8台。 3.边缘接人层采用链型结构时,应避免3个节点以上的长链 4.边缘接入层网络宜通过汇聚层网络接入到核心节点。 5.边缘接入层与汇聚层互联可采用双节点或单节点互联方 式。边缘接入层在与汇聚层双节点互联组网时,宜选择同一汇聚 环上的两个相邻汇聚节点。 6.边缘接人层系统不宜采用多级组环等复杂的拓扑结构

4.3网络容量及业务收敛

..I 求以及网络亢余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求以及网络余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4.4自治域及路由组级

.4自治域及路由组织

4.4.1本地IP承载网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维护管理体制合理 划分自治域,每个本地网宜设置独立的自治域,并通过EBGP会话 向其他网络通报其内部路由,

4.4.1本地IP承载网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维护管理体制

.4.2本地1P承载网IGP宜按核心汇聚层、边缘接人层分层

和私网标签以承载L3VPN业务。

4.4.4路由反射器宜作为独立设备成对设置,也可选择一对

4.5.1本地IP承载网的网络IP地址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统一 规划和分配,宜采用私有地址。自治域内地址分配应保持地址连 续性。

4.5.2网络设备端口互连IP地址用于网络内部网元之间线路连

经营者内部统一规划分配,避免与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他IP网络 重复。

4.61 网络服务质量

4.6.1本地IP承载网中应部署适当的QoS机制,为网络中不同 的业务按需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4.6.2QoS宜采用差分服务(DiffServ)模型,应支持根据MPLS EXP、业务IP包的DSCP值、以太网VLAN优先级识别业务质量 等级,并为不同优先级业务流提供差异化的带宽保证。 4.6.3本地IP承载网的QoS规则由电信业务经营者根据业务需 求自行制定。

5.1设备物理接口要求

5.1.1SDH光接口应符合GB/T20185《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 统光接口技术要求》的要求。 5.1.2GE、10GE、40GE、100GE光接口应符合IEEE802.3要求, 接口参数详见附录B。 5.1.310/100Mbit/s电接口参数应符合IEEE802.3的要求,详 见表 5. 1. 3,

表5.1.310/100Mbit/s接口类型及要求

,1.4PDH2Mbit/s和SDH155Mbit/s电接口应符合GB/ 6814《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的要求

5.1.4PDH2Mbit/s和SDH155Mbit/s电接口应符合GB/T

5.2.1系统中继链路长度设计方法宜采用最坏值设计法。设计 所确定的中继链路长度,应根据工程情况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适 当考虑今后系统传输速率升级后的性能要求。 5.2.2采用最坏值设计法时,对于10GE以下速率的系统,中继链 路设计长度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充许的衰减和色散的要求。应分别 计算出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时的中继链路光缆长度,取其中的较 小值。

各设计长度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充许的衰减和色散的要求。应分另 十算出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时的中继链路光缆长度,取其中的轮 小值。

5.2.3衰减受限中继链路长度计算,应先根据发送和接收端之间 的所有光功率损耗来确定总的光通道衰减值,然后据此确定相应 的光系统参数。衰减受限系统实际可达中继链路距离可用公式 5.2. 3估算:

式中:Dmax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允许的最大色散值(ps/nm); D一一系统寿命终了时光纤色散系数(ps/nm·km)。 .2.5对于速率为10GE及以上的系统,中继链路光缆长度设计 矩离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允许的衰减、色度色散及极化模色 PMD)的要求

5.2.5对于速率为10GE及以上的系统,中继链路光缆长度设计

5.2.5对于速率为10GE及以上的系统,中继链路光缆长度设计

矩离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允许的衰减、色度色散及极化模色昔 PMD)的要求

6.1.1端到端以太网业务的性能应符合表6.1.1要

.1.1端到端以太网业务的性能应符合表6.1.1要求

表 6.1.1 以太网性能指标

,2以太网业务的时延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络应根据业务对时延的要求进行结构和路径规划 2.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时延可按公式6.1.2计算:

6.2. 1系统误码率应符合如下

tel = De+ MXDf+LX5 us/k

6.2.2CES业务的时延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3.1ATM业务端到端的信元丢失率性能、时延性能、抖动性 应符合YD/T1109《ATM交换机技术规范》的要求。

7.1.1本地IP承载网两个互通网关节点与骨干IP承载网接入路 由器设备宜采用双节点口字型互联结构, 7.1.2本地IP承载网中,与骨干IP承载网的互通网关可是独立 的设备,对网络规模较小本地网也可由核心设备兼作 7.1.3互联应采用光接口,互联设备间光接口应用代码应保持 一致。 7.1.4互联带宽应基于业务预测确定。 7.1.5对L2VPN和L3VPN业务,采用BGP/MPLSVPN跨域 互联方式,宜采用IETFRFC4364定义的跨域VPNoptionA方 式,可选支持optionB和optionC方式。

.2与宽带IP城域网互联

7.2.1本地IP承载网与宽带IP城域网不宜进行网络侧互联。 7.2.2特殊情况下,可采用L2VPN方式承载互联网业务并通过 UNI接口与宽带IP城域网互联。 7.2.3互联应采用光接口,互联设备间光接口应用代码应保持 一致。

3 与 SDH/MSTP 网络互联

7.3.1本地IP承载网与SDH/MSTP网络不宜进行网络侧互联。 7.3.2 对来自 SDH/MSTP的TDM 业务、以太网业务等,可采用

UNI接口方式进行接入。 7.3.3互联应采用光接口,互联设备间光接口应用代码应保持 一致。

7.4.1在一个本地网采用多个厂商设备组织本地IP承载网络 时,宜采用分区域或分层方式组织并互通。 7.4.2互通的不同厂商设备间应支持IGP协议、BGP协议(包括 eBGP和iBGP)、MPLS协议等协议的互通。 7.4.3互通的不同厂商设备间应支持L3VPN、L2VPN、CES、公 网组播、私网组播等业务的互通。 7.4.4互通的不同厂商设备间时间同步应支持PTP二层组播方 式下的互通、频率同步应支持同步以太(SyncE)的互通。 7.4.5互通的不同厂商设备间应支持不同层次的BFD协议 EFM等OAM协议的互通。

8.1.1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

8.1.2架式设备机架高度宜采用2600mm、2200mm、2000mm,

厚度宜为300mm、600mm、800mm,宽度宜为600mm。同一机房 内宜保持机架高度的统一。接入网机房、移动基站等地点可采用 壁挂式设备。

8.1.3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通风、维护的

8.1.3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通风、维护的方便 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同时应具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3.1.5设备安装在室外情况下,应选择具有更高温度、湿度容阳 和较强抗腐蚀性防护的设备。

8.2.1设备配置应考虑维护使用和扩容的方便。 8.2.2核心设备、汇聚设备的主要部件(主控板、主处理器、交换 矩阵、电源模块、冷却风扇等)应亢余配置。大容量接入设备的主 控板等主要部件宜穴余配置。

3.2.3不同中继方向的线路侧光接口宜分布在不同的板卡上。

有余量进行配置,并按近期需要整架配置。数字分配架同 上的传输速率、阻抗必须一致。

架上,并根据其接口数量进行配置,适当留有余量

9.1.1网络管理系统由网元级管理系统(EMS)、网络级管理系统 (NMS)、子网级管理系统(SMS)以及本地维护终端(LCT)组成。 SMS可以和EMS合设,提供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功能。 9.1.2本地IP承载网网管系统宜采用EMS和NMS分层设置的 方式,按本地设置EMS,按省设置NMS。也可根据电信业务经营 者的运维体系要求采用其他方式。 9.1.3一个本地网内同一厂家的设备应由套集中的EMS进行 管理,网络规模较大或网元数量较多时,可根据情况配置多套网元 管理系统分设备或分区域进行管理,同时应配置SMS,实现对所有 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全网的电路调度。

9. 2 网管系统功能

9.2.1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分层网络拓扑管理,支 持分层网络拓扑视图的皇现,支持分层显示网络拓扑连接关系。 9.2.2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多设备类型管理。 9.2.3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多业务管理,包括TDM 业务、以太网业务、VPN业务、ATM业务等。 9.2.4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LSP和PW路径管理。 9.2.5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IP/MPLS节点的相关 协议管理,包括协议参数的设置和查询等功能,

OAM和承载层OAM管理功能。 9.2.7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IP/MPLS网络内的基 于业务的QoS管理功能,包括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流量整 形、拥塞管理、队列调度、连接允许功能等QoS管理功能, 9.2.8本地IP承载网的网管系统应支持保护和恢复管理

方式。 9.3.2网管系统与被管设备之间的网管信息通道可采用数据通 信网络(DCN)带外方式作为备用。DCN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

言网络(DCN)带外方式作为备用。DCN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利 安全性,

士 时钟同步信息传送

10.1.1本地IP承载网的时钟同步信号应直接从大楼综合定时 共给系统(BITS)直接引人时钟同步信息。引人的同步基准应具备 一主一备两路同步信息输人,主备基准宜从不同节点的BITS 引人。 10.1.2本地IP承载网应在核心设备上从BITS引接时钟同步信 息,其他同级和低级设备的同步信息应自线路码流中提取。外同 步信息优选2048kbit/s。 10.1.3网内同步信息应避免形成环路,低等级设备的时钟应从 高等级或同一等级设备的时钟提取。 10.1.4从BITS到同步链路上最后个设备间经过的网元数量 不超过20个。 10.1.5时钟同步信息传递的技术和性能要求应满足YD/T2551 《基于分组网络的频率同步网技术要求》的要求。

10. 2. 1 时间同步应支持1EEE1588规范的高精度时间协议 (PTP)。 10.2.2本地IP承载网中同步信息传递方案宜采用SyncE十PTF 相结合方式。

相结合方式。 10.2.3同步链路中间的承载网元宜设置为IEEE1588中的边界 时钟BC模式,网络两端的网元可设置为普通时钟OC模式。PTP 报文在分组网络中传递时优先采用二层组播的方式。

10.2.4PTP时间传递链路中,全程承载网络的BC时钟网元个 数暂定为:正常传递链路时,BC网元数不得超过10个;迁回传递 链路时,BC网元个数不得超过20个。 10.2.5本地IP承载网与时间服务器间可采用RJ45电接口互联 或光接口互联, 10.2.6时间同步信息传递的技术和性能要求应满足YD/T2375 《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要求》的要求。

11.0.1应限制本地IP承载网与其他网络的互联,避免因网络互 联开放弓起外部网络攻击。 11.0.2对于非信任的网络应启用安全路由协议机制或采用静态 路由方式,避免非法连接和路由攻击。 11.0.3宜安装网络安全评估分析软件,扫描分析网络,及时发现 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 11.0.4应遵循最小化服务原则,关闭不需要的所有服务,避免增 加网络的安全风险。 11.0.5应通过启动路由振荡抑制功能,防止链路波动对路由的 冲击。

GB/T 34644-2017 锆及锆合金管材涡流检测方法12.0.3机房电源线、光纤连接线、通信电缆线宜分开布放。布线

电缆选择应满足传输速率、允许衰耗、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和耐 压等指标的要求。 12.0.4机房走线架的安装方式应满足YD/T5026《电信机房铁 架安装设计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12.0.5机架的安装应进行抗震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YD 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12.0.6供电系统应符合YD/T105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 术要求》的规定,电源设计应YD/T5040《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 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2.0.7局(站)防雷与接地部分应符合GB50689《通信局(站)防 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2.0.8机房的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干扰、噪音、照明 等要求应分别符合YD/T1821《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及 YD/T1712《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的相关规定。 12.0.9机房防静电要求应符合YD/T754《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 则》的相关规定。 12.0.10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值应符合满足YD/T5003《电信专 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本规范条文执行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 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B.0.3 40GE光接口参数

QYQY 0003S-2014 云南千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配制酒压力接收灵敏度测试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