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989-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50/T 989-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100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0/T 989-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50/T9892020

5.1.6土石方工程所影响的建(构)筑物、道路、给水、排水、燃气、通讯、电力、文物、古迹、古树 等进行迁改或保护时,应符合相应行业管理规定。 5.1.7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现有建(构筑物基础、暗沟、暗管、暗线、孔洞、古墓、文物、人防、地下 掩理物、软弱层、流砂(主)、管涌、不能辨认的异物和液体或气体等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5.1.8土石方工程开挖应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揭露滑动面、软弱带及土岩结合面时,应记录其位置和 特征,测绘地质剖面,并留设影像资料。 5.1.9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地形测量,验证坡度值和控制范围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1.10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应按GB6722、GB50201、GA990和GA991的相关要求执行。

DB50/T9892020

表1作业面临时性土质挖方边坡坡度值

d)作业面的坡顶、坡脚和场内马道外侧应设置符合安全规定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戒标志。 2.11削方减载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工况时GB/T 29618.41-2013 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 第41部分:对象模型行规集成-通用对象模型,应由业主、勘查、设计、监理和施工等人员到现场 同处理。

共同处理。 a)治理区内外的地裂缝变形加剧,甚至出现局部滑移或塌; 现场揭露的地质条件与地质勘查报告严重不符,或土体呈现饱水状态; 安全监测变形值达到预警控制规定的要求。 5.2.12削方减载施工过程中出现暴雨或强降雨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做好防雨水下渗措施

5.3.2回填反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DB50/T9892020

2)遇含水量偏低时,可采用预先酒水润湿措施进行处理; c)淤泥和淤泥质类土不能用作填料,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d)块石类土或石渣用作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 5.3.5回填反压施工应按“纵向分区、水平分层”,由低到高、逐层施工的顺序进行填筑压实,并符合 以下规定: a)现场作业面分区应根据填料来源、规格品种、设备数量、运输和施工条件进行现场确定,分块 的幅面最小宽度应大于20.0m; b) 填料分层厚度应根据填料规格品种、粒径大小、含水量、碾压夯实方式、压实系数、设备性能 和施工条件现场确定,最大分层厚度不应超过1.0m,或按表2进行选用

表2 填方每层的铺土厚度

注:使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块碎石类土时,分层厚度应小于1000mm。

5.3.6填料运至施工作业面后,碾压作业面摊铺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a)自卸翻斗汽车沿作业现场倾倒,人工找平; b) 推土机或铲运机摊铺推平; C 挖掘机或装载机找平; d 人工推车转运找平。 5.3.7 填料为爆破石碴和块碎石类土的大型填方,宜选用振动平碾;填料为粉质粘土或粘土时,宜选 用羊脚;对现状稳定性差的滑坡或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或临近建(构)筑物,未经设计许可,不应使用 振动碾压。选择碾压夯实机械时,可考虑以下方式: a)特重型压路机,适用于大块石; b)重型压路机,适用于砾(碎)石; 中型压路机,适用于砾石、碎石与土层; 轻型压路机,适用于土层; e 羊脚夯,适用于场区局部土层。 5.3.8 回填料碾压施工过程控制应遵守“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 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轮迹重叠”的操作原则,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作业面应有专人指挥,推土机、压路机临边作业时下方不应有作业人员;压路机碾压临边时, 应按照与路线成45°角斜向推进作业,选择全液压系统机械时,碾压应交错半轮以上; 填筑边坡的防护作业应与填料施工同步进行,铺料一层填筑一层,不应从边坡上方向下倾卸 土石方。填筑边坡时,严禁辅助人员与机械碾压在上下层同时作业: C 在陡坡上修筑机械行驶便道时,应有保证机械的自身安全的措施; d 分段填筑时,接缝处应留成斜坡面,且不得使用大块石堆码,碾迹重叠应大于0.5m,上、下 层接缝错开应大于1.0m; e) 碾压机械压实填料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机械行驶速度和压实遍数宜执行表3的规定;

5.3.6填料运至施工作业面后,碾压作业面摊铺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儿种 a 自卸翻斗汽车沿作业现场倾倒,人工找平; b) 推土机或铲运机摊铺推平; c 挖掘机或装载机找平; d 人工推车转运找平。

5.3.8回填料碾压施工过程控制应遵

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轮迹重叠”的操作原则,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作业面应有专人指挥,推土机、压路机临边作业时下方不应有作业人员;压路机碾压临边时 应按照与路线成45°角斜向推进作业,选择全液压系统机械时,碾压应交错半轮以上; b) 填筑边坡的防护作业应与填料施工同步进行,铺料一层填筑一层,不应从边坡上方向下倾卸 土石方。填筑边坡时,严禁辅助人员与机械碾压在上下层同时作业; 在陡坡上修筑机械行驶便道时,应有保证机械的自身安全的措施; d 分段填筑时,接缝处应留成斜坡面,且不得使用大块石堆码,碾迹重叠应大于0.5m,上、下 层接缝错开应大于1.0m;

DB50/T9892020

f)采用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填料分层填筑时,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 大的填料,填方基层面应做成合理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应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因施工条 件限制,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时,应在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设置排水盲沟。 g) 填方预留沉降量除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外,还考虑工程性质、填方总高度、填料种类和压实度等 因素; h 填土边缘部位的填料宜加宽填0.2m~0.5m,并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拍实和修整边坡; 1 填方施工中因工序布置、工期调整需要停置时,应对作业面边坡进行严格管理: 1)作业面边坡高度不超过8.0m,可采用1:1.5放坡; 2)作业面边坡高度超过8.0m(含8.0m),可按“折线形”多级断面进行处理,并设置平台或 马道,上部宜采用1:1.5放坡,下部宜按1:1.75进行放坡。

5.4.1基槽和落石沟的土石方开挖前,应开展安全监测点布置、上一道工序合格验收和安全防护设施 验收。 5.4.2基槽土石方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临边防护、便道修筑、截排水沟修筑、开 展安全监测、土方挖掘、石方钻凿、支撑支护、渣土提升、渣土装载及外运。 5.4.3基槽开挖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场地水文地质、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作业环境、设备功效、 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应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方式;中等风化完整岩层或孤石 开挖选用“钻爆法”施工时,应按第5.1.10条的规定执行,施工机具可选类型有: a)履带式或轮胎式挖掘机; b) 履带式或轮胎式挖掘机+液压破碎锤、履带式或轮胎式挖掘机+铁钩: 空气动力破碎镐或铲; 便携式轻型浅孔钻机; 铁锄、铁铲和铁镐。 5.4.4基槽开挖的分段长度和分层高度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治理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岩土物 理性状、环境边坡、断面尺寸、开挖深度、支护结构、设备能力、开挖方式、安全监测和施工部署等因 素进行综合考虑,开挖段长度和对应的分层厚度不大于表4的规定值,

表4开挖段长度及分层厚度

DB50/T9892020

DB50/T9892020

a) 木柱(板)内支撑; b) 型钢结构(含拉森钢板)内支撑; c) 钢筋混凝土围护桩及其内支撑; d) 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e)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体系; f)以上结构的组合或其它方式

e)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体系; 以上结构的组合或其它方式。 5.4.7 开挖的土石方不应堆放在坑沟槽边坡上部受破裂角影响的范围内,应及时清除至施工方案指定 位置,除运的主要方法有: a 人力搬运至地面,临时堆存或装车外运; 挖掘机在开挖过程中用铲斗提升至地面,临时堆存,或装车外运; 将开挖的土石装入渣斗桶内后,用移动的起重吊车吊放到指定位置或自卸车箱里外运; d 安装固定的起重机械,将开挖的土石及渣主装入渣斗桶内后,吊放指定位置或自卸车箱里外运: e 自卸汽车进出坑沟槽内装土时,应明确通道的宽度、坡度、会车平台和临边防护设施。 5.4.8 施工人员进入坑沟槽内应有固定的线路,或设置专用通道,且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入口。采用的 主要形式有: a 修筑人行便道: b) 架立木质或铁质扶梯; C 安装自制或购买定型直梯或折返梯。 5.4.9 坑沟槽放坡(或坡率法)开挖过程中的施工作业面现场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边坡面倾角不应大于45°,有顺层临空岩面时,作业面的倾角应与层面倾角一致,或不大于岩 石层面的倾角; b) 严禁采用掏底方式进行挖掘; ) 开挖过程中不应损伤已施工的支撑结构: d) 因开挖作业步序安排或临时停工时,作业面边坡控制按第5.2.10的规定执行; e) 开挖施工至设计要求的基底位置时,应及时组织验收和封闭。 5.4.10 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抽排坑沟槽内积水或阻断地下水的浸入,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a 机械泵抽排; b) 现场设置降水井和排水井; C 对坑沟槽地层进行惟幕灌浆处理,并对地表水进行引流或截阻。 5.4.11 开挖施工过程有腐殖(植)物的地层时,应开展有害气体监控和检测,并采取通风措施。 5.4.12 坑沟槽底部开挖宽度除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增加开挖宽度: a 排水设施占位: b) 支撑(护)结构占位; 单侧增加宽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单侧工作面增加宽度

DB50/T9892020

DB50/T9892020

d)施工宜遵守“先两端后中部、分段、跳槽”的原则,每段跳槽开挖的长度不宜超过总长 20%,且不宜超过1.5倍变形缝分段长度; e) 沟槽底面坡形及坡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纵向斜坡基底,应开挖成阶梯状,并按第 条的规定执行。

5.5.1坑槽填土前,其基础和管、沟结构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清除坑沟槽内的积水和杂物。 5.5.2回填施工顺序应沿沟槽基底排水方向,由低向高推进,并在坑沟槽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对称倒 入填料。 5.5.3在坑槽外侧回填时,应先采用人工在结构的外边对称填土夯实至结构物顶0.5m以上后,方可采 用机械回填和夯实。

其他方法,如水力切割、

DB50/T9892020

.6.6危岩体朋落下方阻拦方式应根据施工图设计 付大小、落石高差、地形坡 度、滚落方式、被保护对象特性、临时便道、机械设备性能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a)利用地貌自然植被环境阻挡; b) 利用地形坡度及长度阻挡或接受岩块的滚落; C) 开挖拦接石块滚落的落石沟或落石槽; d) 修筑拦截石块滚落的拦石槽、拦石墙、拦石坝、拦石柱和拦石墩; e)安装柔性被动防护网系统。

DB50/T9892020

e)其他方式。 5.6.13危岩清除施工过程中,应对危岩结构面组数、产状、组合形式、宽度和充填物等进行地质编录, 并留设实时影像资料。

6.1.1排水工程是指采用“截、排、疏、引”等系统及配套设施,解决地质灾害致灾体区域内(含受影 响区域外)的水体、雨水和地下水的工程措施,其类型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形式: a)地表截排水沟渠工程主要包括地面拦水、截水和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流出入口引导墙、渡水 沟墙、沟内消能(力)坎、泥砂沉积池和储水井等: b)地下排水包括排水孔(井)、支撑渗(盲)沟、排水廊道等工程措施。 6.1.2排水工程应编写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做好地质编录工作,加强信息化施工。

2.1截排水沟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放线、坑沟槽开挖(含地基处理)、基础施 体结构施工或安装和安全设施施工。

6.2.2 截排水沟现场定位放线工作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施测,并设置固定的里程桩;因现场地形地貌条 件而改变位置后,应将实测资料反馈给设计单位,现场位置调整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截水沟尽量与大面积地表水流方向垂直,线形顺直,转弯处以平滑的曲 线连接; b 排水沟平面线形应尽量采用直线,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排水沟末端宜设置挡水墙; C 截排水沟沟底的纵坡应与实际地形相协调,排水通畅,不应有反坡; d 跌水和沉砂池的位置还应与主要的汇流水沟相结合。 6.2.3 截排水工程的坑、槽、沟、池、井的土石方开挖宜选择挖掘机械进行施工。 6.2.4 截排水工程沟底排水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地质验槽或现场试验确定, 6.2.5 截排水沟底和边墙砌体结构施工除满足GB50203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砌体材料的规格品种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 砂浆配合比应经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C 设置变形缝应选择在持力层差异较大的地段和排水工程的变截面位置; d 消力墩、消力、陡坎、跌水和齿前墙等水力消能构筑应同步施工; e 截水沟迎水面(或靠山侧)设置泄水孔时,泄水孔位置应高于沟底200mm,其背后应设反滤层或 滤水包; 十) 蓄(集)水井、水池和水坑开挖施工应按第5.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g 砌筑施工中不应随意拆除或损坏沟槽的支撑结构; h 沟肩回填宜采用粘土和不透水材料封闭,且靠坡一侧的回填应确保地表水能顺利流入沟内。 6.2.6 截排水沟混凝土结构施工除满足GB50204的要求,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a) 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应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b)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 模板支撑应按相应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施工现场有条件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按GB/T14902的要求执行。 6.2.7 截排水管安装主要包括临边和洞口处的安全护栏和排水管道,其中高处安装作业应按JGJ80的

件而改变位置后,应将实测资料反馈给设计单位,现场位置调整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截水沟尽量与大面积地表水流方向垂直,线形顺直,转弯处以平滑的曲 线连接; b) 排水沟平面线形应尽量采用直线,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排水沟末端宜设置挡水墙; C 截排水沟沟底的纵坡应与实际地形相协调,排水通畅,不应有反坡; d) 跌水和沉砂池的位置还应与主要的汇流水沟相结合。 6.2.3 截排水工程的坑、槽、沟、池、并的土石方开挖宜选择挖掘机械进行施工。 6.2.4 截排水工程沟底排水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地质验槽或现场试验确定, 6.2.5 截排水沟底和边墙砌体结构施工除满足GB50203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砌体材料的规格品种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 砂浆配合比应经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C 设置变形缝应选择在持力层差异较大的地段和排水工程的变截面位置; d) 消力墩、消力、陡坎、跌水和齿前墙等水力消能构筑应同步施工; e) 截水沟迎水面(或靠山侧)设置泄水孔时,泄水孔位置应高于沟底200mm,其背后应设反滤层或 滤水包; 十) 蓄(集)水井、水池和水坑开挖施工应按第5.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g 砌筑施工中不应随意拆除或损坏沟槽的支撑结构; h 沟肩回填宜采用粘土和不透水材料封闭,且靠坡一侧的回填应确保地表水能顺利流入沟内。 6.2.6 截排水沟混凝土结构施工除满足GB50204的要求,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a) 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应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b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c) 模板支撑应按相应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d) 施工现场有条件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按GB/T14902的要求执行。 6.2.7看 截排水管安装主要包括临边和洞口处的安全护栏和排水管道,其中高处安装作业应按JGJ80的

DB50/T9892020

6.2.8支撑盲沟施工主要工艺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放线、沟槽开挖、流水出入口施工、土工 布铺设、渗滤块石堆码、表土回填和场地整平。 6.2.9支撑盲沟(槽)开挖宜选择土石方挖掘机械作业,并遵守下列规定: a 因地层岩土松软或沟槽较深时,应调整分层厚度、纵向分段长度及支护方式; b) 沟底出入口标高、纵坡及台阶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C) 沟底清理整平后应及时验槽和开展后续工序的施工; d) 开挖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沟槽外侧安全地带或临时堆场内。 6.2.10 支撑盲沟工程渗滤水层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a 土工布、砂、石等原材料应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b) 沟底隔水层找平后坡度应与设计要求一致; C 铺设土工布应平顺,避免打皱,拼接的搭接长度应大于0.2m,用上层布将下层布压平整; d) 在渗滤层底部每隔3.0m~5.0m应砌筑一处牙石凸隼; e 渗滤层应选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石料,人工不规则摆放,禁止抛石填筑; 渗滤层表面填土应回填平顺,沿沟横断面宜“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布置,且两侧用规则块 石将土工布压牢实。

6.3.1排水孔施工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操作平台搭设、设备安装调试、 钻孔施工、排污及处理、渗滤材料安装与堵塞。 6.3.2排水孔的孔距、排距、孔径、方位角、外倾角度和孔深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6.3.3排水孔滤水材料(含滤水花管)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a)过滤网(芯、管)应插入到孔内渗水段; b)排水管出口应超出孔口100mm,并将排出的水引入排水沟内。

6.4.1排水廊道工程施工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洞门边坡和仰坡处理、 洞拱或管棚施工、超前锚杆、洞内土石方开挖、清运渣石、初期支护(一次衬砌)、二次衬砌和注浆等。

6.4.2排水廊道工程施工前,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a) 踏勘现场及周边环境,调查地面上附着物,以及地下管网的类型、位置、分布、走向、埋深及 距离等,并绘制在施工平面布置图上; b) 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行业施工及安 全专家进行论证 修建施工临时便道,设置安全警戒,对洞口边坡仰坡进行处理; d) 确定钻凿平台架及衬砌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 V e) 确定监控量测技术单位,布置安全监测点,开展控制测量; f) 开展全员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和交底。 6.4.3 排水廊道的纵向剖面图和横断面图施工测量,应遵守以下规定: a) 测量线路应根据地质工作滑面(带)追踪路线及时展开; b 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布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布点应纳入控制网内,采用正倒镜延长直线 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偏差应小于5mm; C) 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引测,测点间距宜为20.0m~50.0m,水准点应设在 不易损坏处。

DB50/T9892020

6.4.4排水廊道施工用电除符合IGT46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6.4.7排水廊道开挖方浮

DB50/T9892020

d)拱架与拱顶之间的空腔应采用初支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填充或预埋注浆管进行压力灌浆 处理; e) 钢筋网片安装应与拱架安装同步进行,并紧固在拱架上; f)喷射混凝土施工执行GB50086的有关要求。 6.4.12# 排水廊道二次衬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a 二衬结构与掌子面的跟进距离应严格控制,不应大于设计规定,且应小于50.0m; b) 二衬混凝土施工应写制施工技术方案。衬砌厚度大于700mm时,应按第4.1.4条的规定执行, 并遵守以下要求: 1)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宜优先选用模板台车架定型产品: 2)现场自制二衬钢筋台架时,应提供设计计算文件,并组织参建各方进行检查与验收; 3)选择钢管支撑架体系时,应按相应架体的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6.4.13排水廊道施工应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遇 有浅埋段、下穿建(构)筑物、地层涌水、地层突泥、岩层破碎带、瓦斯及有害气体等特殊情况时,应编 写施工技术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及安全专家进行论证。 6.4.14排水廊道的导水孔及滤水材料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施工及滤水管材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以 下形式: a)从地面向滑动带钻孔后,再安装滤水花管和滤水芯材; b)在排水廊道内安装钻孔机械,按设计倾角向滑体内钻孔后,再安装滤水花管和滤水芯材。 6.4.15排水廊道施工通风应以洞内贯通前最长距离、最多工作面、最多人员和最多机械设备(即为通 风“困难时期”)为标准,确定总供风量,结合通风机的效率和能力,选择通风机械规格型号,并符合 以下规定: a)廊道内通风应满足“困难时期”的最大耗风量和风压要求: 1 洞内作业人员按每人不少3.0m/min新鲜空气计算,工作面风压不应小于0.5MPa; 2 洞内有柴(燃)油机车时,应按每1.0kW不应小于3.0m/min进行供风; 3) 洞内风速宜为0.25m/s~0.6m/s,严禁用空气压缩机代替通风机。 通风机械安装位置离洞口的距离应大于10.0m; C 洞内通风管出口至掌子面的距离不应大于5.0m: d) 多个支洞工作面同时施工时,应分别安装局扇通风机加强通风,安装的局扇通风机应避免拉 “循环风”(污风再次进入到新风里); 有瓦斯廊道施工通风应按“一通三防”的要求编写专项方案,并配置相应的防火防爆设备、 安全设施和瓦斯专用检测仪表。 f “钻爆法”放炮作业后,应开启机械通风30min以上,采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测定,达到空气 质量标准,才允许人员进入,且经爆破专职安全人员对爆破作业面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隐惠 后,才可进入一下道工序的施工。 6.4.16 排水廊道施工的洞内作业环境的卫生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二 a) 洞内氧气含量不应小于20%(按体积计浓度),有害气体浓度控制满足以下要求: 1)一氧化碳(C0)一般情况下应小于30.0mg/m; 2)二氧化碳(CO)按体积计应小于0.5%; 3)氮氧化物(N02)应小于5.0mg/m; 4)甲烷(CH)按体积计应小于0.5%。 b) 洞内气温应小于30℃; 洞内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Si02)的粉尘,应小于2.0mg/m,含10%以下时,应 小于4.0mg/m;

DB50/T9892020

7.1.1挡土墙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含地基处理)和验收、渣 非水、安全监测、基础和墙体(含泄水孔)施工、墙背反滤层及土石方回填、压顶梁施工和 混凝土结构还包括钢筋及模板工程

7.1.2挡土墙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主要工

基槽开挖高程测量示意

DB50/T9892020

7.1.4基槽土石方开挖方式与支撑、临边安全防护和人员出入通道的要求按第5.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7.1.5基槽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按GB50202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由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 组织业主、施工、勘查和设计等参建单位进行现场确定,基槽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封闭和开展基础施工。 7.1.6基槽土石方开挖后尚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按设计和JGJ79的有关规定执行

7.2.1采用桩基础时,应按JGJ94的有关规定执行。 7.2.2混凝土承台(板)基础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钢筋制作和安装、模板支撑、混 疑主浇筑及预理件安装:;岩石锚杆地基还应按第9.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7.2.3现场自拌混凝土浇注施工,应按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商品混凝土供料方式时,还遵 守GB/T14902和JGJ/T10标准的有关规定。 7.2.4浆砌石基础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砂浆找平、材料转运、人工砌筑石料、设 置洲水引砂浆滋注和找平

7.2.5浆砌石基础施工应除按GB5020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

a 变形缝和预理件设置应按设计要求与基础同步施工; b) 砌筑石料宜按设计要求选配,毛石或条石横截面上最小边长应大于25cm; C 基础的第一皮石料应采用“座浆法”丁顺砌筑施工; d 阶梯形状条石基础的上一级阶梯的条石应至少压砌下一级阶梯的1/3; e 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为阶梯形时,上级阶梯的块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块石的1/2,相邻阶梯 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 .2.6施工作业人员在基槽内操作施工时,应有专人在地面进行安全管理,发现地面变形出现异常时, 乍业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并报告

7.3.1墙体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墙体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修筑施工便道或搭设施工操作平台; 按GB50026的有关规定开展工程测量,将墙身轮廓线位置、墙身转折点模板的安装位置点和 变截面处的标高等数据,测放在基础或墙体的平台面上: 钢筋、混凝土和砌体料石等原材料应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有见证取样送检; 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应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亢滑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

修筑施工便道或搭设施工操作平台; b 按GB50026的有关规定开展工程测量,将墙身轮廓线位置、墙身转折点模板的安装位置点和 变截面处的标高等数据,测放在基础或墙体的平台面上; C 钢筋、混凝土和砌体料石等原材料应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有见证取样送检; d 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应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试验确定, .3.2 抗滑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 .3.3 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a 模板支撑架体应根据挡土墙设计的结构、脚手架材料类别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并明确支撑体系的结构参数和安装施工图; b) 悬臂式和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钢筋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时,应编制脚手架专项方案,并绘制脚手架的平面布置图、立 面图、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

7.3.3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模板支撑架体应根据挡土墙设计的结构、脚手架材料类别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并明确支撑体系的结构参数和安装施工图; b 悬臂式和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钢筋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时,应编制脚手架专项方案,并绘制脚手架的平面布置图、立 面图、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 2 采用整体吊运钢筋网片进行安装时,应编制起重吊装作业方案,选择起重机械的类型,明 确起重机械“站位”、吊具、吊点和行经路线。 现场拌制混凝土时,应按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商品混凝土供料时,还应执行GB/T 14902和JGJ/T10的有关规定; d 原槽浇注混凝土时,应按挡土墙变形缝分段,一次性连续浇注施工; e 现浇墙体施工前,应对基础表面进行凿毛和清理,并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DB50/T9892020

f)混凝主浇注落差高度天于2.0m时,应采用串筒输送混凝土人仓,从低处开始分层浇注,分层 振捣厚度应为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且不宜大于0.7m; g)块(毛)石混凝土墙体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1)块(毛)石掺量应执行设计要求,或由有检测资质的试验单位确定,且不大于总体积25% 2 块(毛)石材料应坚硬、未风化、无裂缝、无污泥、表面洁净,强度等级不低于30MPa, 毛石块径尺寸不应大于300mm×300mm; 3) 块(毛)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大面向下,相邻间距应不小于100mm,离开模板或槽壁距高 不小于150mm; 4)先在基础表面浇注100~2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接着铺毛石,毛石应插入混凝土内,氢 后继续浇注混凝土填满所有空隙,遂层铺砌毛石和浇注混凝土到墙顶。 泄水孔宜选用刚度和强度好的硬质管材进行预埋,并保证管口有外倾排水坡度不小于5%; i 变形缝的隔断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其厚度应不小于其缝宽,且有适当的预留压缩量; J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养护,自拌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商品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4 浆砌石墙体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基本规定: a) 采用起重机械提升料石和材料时,应编写起重吊装施工作业方案,选择起重机械的类型,明有 起重机械“站位”、吊具、吊栏(斗)、吊点和行经路线; b) 每日连续砌筑墙体的高度不宜大于1.2m,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宜大于2.0m,工作段的分具 位置宜设在变形缝处; C 墙身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转角外露部分,应选用方正平整的毛石互相拉结砌筑 d 浆砌毛石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1)砌筑需留槎时应离开留转角或交接处1.5m~2.0m的距离,接槎应作成阶梯状或马牙槎: 每层砌筑高度不宜大于400mm,各层均应铺灰座浆饱满,严禁用“先铺石后注浆”工法 3) 每0.7㎡墙面,应垂直墙面砌一块拉结石,水平间距应不大于2.0m,上下左右拉结石应 错开成梅花形; 4) 填心的块石应交错放置,石料间缝隙过大时,铺浆后用小块石插入,严禁块石间无浆 直接接触,出现干缝和通缝; 5)大、中、小毛石应搭配使用,形状不规则的块石,应将其棱角适当加工后使用,石块 上下皮竖缝错开的距离不小于100mm; 64 每砌完一层,必须校核档土墙的控制边线和作业面找平。 浆砌条石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条石规格不应小于250mm×250mm×800mm; 2) 条石砌筑应安放平稳,砂浆铺设厚度略高于灰缝宽度,条石砌缝内砂浆用扁铁板插揭 密实,严禁用“先码条石后用砂浆灌缝”的工法 3 条石应上下错缝搭砌,宜采用同皮内丁顺相间砌筑,墙体中间部位用毛石填砌时,丁 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0.2m; 4)墙体每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分层高度应校核墙体控制边线和作业面找平。 .5砌筑砂浆的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砂浆稠度不宜大于50mm,并应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 b)砌筑中调整石料时,应将石料提起,刮去原有砂浆重新砌筑。严禁用“敲击方法”调整位置 .6砌体墙面勾缝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a)勾缝米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缝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勾缝前应开缝,将灰缝抠深10mm~30mm,用水冲净,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

DB50/T9892020

的灰砂比宜为1:2;勾缝砂浆初凝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 7.3.7泄水孔砌筑时,应清除孔内杂物,对孔道进行抹面,砌筑上皮石时不应漏浆或掉渣在孔道内,

7.3.8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应遵守以下规

a 锚固桩施工应按第8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悬臂段和桩间板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应按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C 桩身上锚杆(索)施工应按第9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d) 植筋材料应按规定进行抽检,植筋插入深度宜为钢筋直径的8~14倍: e) 模板支撑架及操作平台应执行脚手架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 7.3.9 锚碳板挡土墙施工主要工艺内容包括施工准备、修筑施工便道、场地清理与平整、客土运输与 摊平、石 碾压与实、墙板安装与拉杆和锚锭板安装、客土回填,施工过程应遵守以下规定 拉杆及锚锭板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墙板质量应按预制块进行检查和验收,临边安装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3.10 锚杆式挡土墙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a) 锚杆(索)施工应符合第9章的有关规定; 现浇混凝土柱和板施工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 模板支撑架及操作平台应按相应架体施工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a)锚固桩施工应按第8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b) 悬臂段和桩间板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应按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C) 桩身上锚杆(索)施工应按第9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d) 植筋材料应按规定进行抽检,植筋插入深度宜为钢筋直径的8~14倍; e) 模板支撑架及操作平台应执行脚手架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

DB50/T9892020

8.1.1抗滑桩施工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a)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经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记录; C )工程施工原材料及其检测或检验技术报告; d 现场地上和地下建(构)筑物、管网、沟渠、线缆等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成果资料,完善相应 类型的管理标识及维护设施。 8.1.2 经过批准的抗滑桩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a 执行“先两端后中间,由浅至深,间隔跳桩”的施工原则; b) 桩位编号、施工序号、流水作业批号及相应的工期计划; C 材料计划、安全物资计划和劳动力计划; d) 施工总平布置面、现场临时用水及用电线路布置 e) 施工机械具的规格、型号、数量和技术性能; f) 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可行的安全措施; g 合理的施工安全监测方案。 8.1.3抗滑桩场地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材料堆放、机械设备摆位、弃土临时堆码、截排水沟修筑、场 区内外道路运输能力和临边安全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8.1.4 抗滑桩施工前,宜对场地作业区域采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人员活动区厚度不宜小于 100mm,机械设备操作区域厚度不宜小于200mm。 8.1.5抗滑桩钢筋笼、钢管、工字钢、H型钢吊放应有作业方案,主要机具设备类型可选择以下方式 a) 自制的木质或铁质三角架,主要适用于场地受限,或钢筋笼直径小、长度短、重量轻; b 移动式(轮胎式或履带式)起重机械,主要适用于交通条件便利、起重机械行走安全的场地; C 型钢龙门吊(或型钢桁车吊),主要适用于大桩径,作业场地宽阔,交通运输方便: d 塔式起重机械,主要适用于桩孔数量多、工程量大,适合安装塔式起重机的场地。

8.1.1抗滑桩施工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8. 2 人工挖孔灌注桩

.2.1施工主要工艺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桩孔测量放线、锁口圈施工、提升机架搭设、安全防护设施 安装、施工安全监测、桩孔开挖与支护、渣土吊运及清除、安全梯安装、通风机安装、孔内空气质量检 查、抽排水或降水、钢筋笼制安、桩身混凝土浇注、养护、提升架拆除及场地整理。 3.2.2桩中心定位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除满足GB50026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a 矩形桩定位,先测量出桩的四个角点(如:编号为A、B、C、D,下同)和中心点位(O),再向桩 外稳定位置引测控制桩或龙门桩,做好标志并加以保护(见图2a所示);

图2抗滑桩定位放样图

DB50/T9892020

S 施工基本要求如下: a 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编写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专项 施工方案; 桩孔位置地处边坡脚(既有边坡或工程边坡)及其附近时,应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安全评估、或 对边坡进行治理和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桩孔开挖施工; 提升支架主要方式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组合架、木(铁)质三角架、钢筋组合架、钢管组 合架和起重机械,现场选择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支架的形式应考虑桩径、桩深、桩数、工期、石渣块径和场地施工条件等因素; 支架计算的主要应包括架体结构的刚度、强度、架体系统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提升钢 丝绳允许承载能力; 3) 支架安装应有支架基础图、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和节点大样图,以及安装质量要求; 支架体系应有断绳保险、限速、限重、防止过卷、过电流、过电压等要求; 5) 支架提升系统安装双卷扬机时,应编制施工作业方案,并通过验收后方可使用; 6) 支架安装后,应进行试吊,并设置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栏和安全门。 桩孔通风设备可选择通风机或鼓风机,并遵守以下规定: 选择通风机时应结合桩孔直径、深度和数量,确保每一施工作业桩孔内均有供风设备; 2) 供风管出口距孔底作业面距离不应超过2.0m,孔深超过5.0m时,应采用通风机连续送风; 桩孔内新风配送量应大于25L/s; 未配备专用通风机的作业现场,严禁组织施工,并配置防毒面具; 通风机地面安装位置距孔边应大于2.0m,送风时井内污风不得循环进入桩井内; ? 事故救援及桩孔内特殊空气环境处理可开启空气压缩机,执行高压模式“冲洗”。 施工人员下井及出井方式,主要有索状软爬梯、硬质扶梯、固定钢质爬梯、钢筋焊接爬梯、安 全绳、简易吊索、简易吊笼和防坠器,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 桩孔深度小于2.0m时,可选择索状软爬梯和硬质扶梯; 2) 随着桩孔开挖深度的增加,固定硬质爬梯也应随着向下安装至孔底作业面; 3 大直径和深孔施工时宜安装可靠吊笼供人员上下井; 施工人员下井和出井应同时选择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方式; 未配置防坠器的作业现场,严禁组织施工; 6) 孔内事故救援及紧急情况处理,首先进行机械通风,然后由经过专业训练人员使用吊索和 索状软爬梯。 提升孔内施工机具设备和大的石块,作业人员应升井到地面后,方可操作;严禁采用“先升机 具和块石,再起升作业人员”或“人和物料混装”或“人和石同升”的操作方式。 桩孔照明宜选用LED投光灯在孔口向孔内照射,采用孔内照明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孔内照明用电(缆)线不应有接头: 3)照明灯具应安装有防护外罩。 i)暂停桩孔开挖时,应对孔口进行遮盖或安装封闭栏杆,并设立明显的安全警戒警示标志;启盖 进人并内施工时,应加强通风,经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并内作业。 桩孔的锁口应选择混凝土现浇,严禁用砌块干砌或砂浆砌筑,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清除孔口地面软土、淤泥、杂物和积水: 露出地面的混凝土挡坎(包括高度和宽度)应与第一模护壁同时浇注:

DB50/T9892020

5桩孔土石方开挖与孔壁支护施工应遵守“及挖及支护、及挖及通风、及挖及观测、及挖及编录” 则。 a)桩孔一般土层开挖采用人力挖掘,选用的主要工具有木(铁)柄铁铲、铁镐、铁锄、风镐和气动 铁铲等; b) 编写护壁支护施工技术方案时,除执行施工设计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可选择护壁的支护方式有现浇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锚杆挂网喷射 混凝土、钢板组合架等: 2)选择护壁模板时,应考虑桩孔地质地层特点、地下水条件、桩孔断面形式、支护高度和施 工方法等因素; 3)护壁模板的主要参数应包括每块模板形状、尺寸、重量、吊耳、连接方式、组合构造形式 及内支撑杆件的布置; 4) 安装模板支撑横杆应对称、平衡、牢固和稳定; 5)护壁模板的顶盖板强度应满足材料和施工荷载的要求,盖板最大口径应超模板外径10mm 6)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3.0MPa。 C 桩孔基岩开挖方式可选择人工凿打、风镐凿打和轻便小型钻机钻孔掏芯法(俗称“水磨钻”) 施工,未经项目经理许可,严禁将柴油动力机械安放在孔内。 d 桩孔特殊地层段位置开挖,应结合场地条件和“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开挖的难点和对策措 施,首先进行施工技术可行性论证,然后编写施工作业方案: 1)淤泥、流砂、软土段开挖时,应优先选择固结方案,对此段进行固结,或采取“浅挖 快支法”,缩短每节的开挖深度,并对护壁结构予以加强: 2)土层段内地下水位突然变高,应查明原因,经参建各方共同处理制定方案后才可施工;受 地下水影响,孔内出现少量涌水时,应“先疏后堵”,在护壁结构中留设泄水孔;岩石段 内的裂隙有涌水时,应引疏至孔底,集中抽排: 3 回填土层中混夹的孤石、漂石和滚石等形成的“探头石”不得影响护壁的结构尺寸、钢筋 的整体性和护壁的完整性,严禁利用半边(截)岩石壁作为孔护壁结构的组成部分; 4 倾斜基岩面井身的护壁圈底座,应根据最低端岩面为护壁的底部起始支护位置,强风 化基岩应视为土层,按设计要求进行护壁处理; 5)中等风化岩层岩体裂隙极为发育和有较厚软弱夹层时,应反馈信息资料,由设计处理。 e 桩孔嵌固段长度应结合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和施工图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或滑面或岩土分界面 等标准进行确定,并遵守以下规定: 1 开挖过程中揭露滑面时,应及时报告监理,并由建设单位组织勘查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嵌固段岩石的完整性应与地质勘查报告相符合; 3) 4 桩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f)桩孔地质编录资料主要档案: 1)井身展开地质编录描述,绘制地质柱状图; 2)地下水丰富时,应做好抽水台班记录; 宝

8. 2.6 钢筋笼安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主筋接头和箍筋在地面加工成型,人工辅助机械分批适量吊入孔内,由钢筋工在孔内,自 上安装绑扎成型; b)按钢筋笼设计图,在地面制作完成后,由起重吊装设备将钢筋笼整体吊放入孔内

DB50/T9892020

c)在地面分段制作成型,由起重吊装设备分段吊人孔内,在孔口连接成整体后,再吊放至孔底, 孔口临时支承横杆的规格数量应在施工方案中予以明确,严禁使用钢筋或脚手架钢管作为横向 支承杆体; d 在孔口制作绑扎箍筋和连接主筋,成型一部分,由起重吊装设备(含手动葫芦)吊入孔内,再绑 扎制安另一段,依次,分段绑扎安装、分段吊入孔内。 .2.74 钢筋笼内预埋(插)铁件、预留孔洞的管件及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声测管等应在孔内指定位置 安装牢固,严禁与竖向主筋束捆绑, 3.2.8桩身混凝土浇注方式应考虑场地条件、地下水状况、安全条件、合同约定条件等因素,应优先

8.2.7钢筋笼内预埋(插)铁件、预留孔洞的管件及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声测管等应在孔内指定位置 安装牢固,严禁与竖向主筋束捆绑。 8.2.8桩身混凝土浇注方式应考虑场地条件、地下水状况、安全条件、合同约定条件等因素,应优先 选用商品混凝土供料,泵送灌注施工;对位于偏远山区、施工道路崎岖、商品混凝土施工设备无法到达 的施工场地,经监理单位审查,业主单位同意后,可选用现场自拌混凝土浇注施工。

8.2.9桩身混凝土浇注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对孔底杂物和渣王进行清理,排干孔内积水; b) 浇注串筒出口距离混凝土面的高度不应大于2.0m,桩身断面较大时,应多点下料; C 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不应留施工缝,混凝土每层的浇注厚度不应大于0.7m; d 多排受力钢筋位置的混凝土振捣应加强监督; e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抽出孔内混凝土的泌水。 f) 夏季按专项方案执行,人送料口径应大于0.5m,桩孔深度超过15.0m时,应控制好浇注速度, 防止影响已初凝的下层混凝土。 g 冬季按专项作业方案执行,浇注混凝土后应采了覆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 8.2.10 水下浇注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混凝主用粗骨料宜采用莲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4,且不宜大于60mm,混 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个等级; 6) 混凝土初灌量和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应通过计算确定。导管的底管长度不应小于4.0m,初 灌混凝土量应能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不应小于1.0m,正常灌注中,导管埋入混 凝土内深度不应小于2.0m; 混凝土导管安装与拆卸方便快速,导管接头应有防渗措施,水下浇注时,导管底端应下至距孔 底0.2m处。 8.2.11 桩身混凝土现浇施工时,严禁相邻近的桩孔内有人。 8.2.12埋入式抗滑桩(俗称沉头桩)顶部处理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a)先进行孔内通风,经检查孔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入井作业 b)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凿打切断孔内混凝土护壁。

8.3.1机械钻机成套设备进场前,应对核查以工作的完成情况: a) 进场道路运输的通行条件; b) 临近建(构)筑物及周围的地下管网和地上线缆处置; 动力用电、施工用水、泥浆池、沉淀池及污水排放设施的施工情况; d)桩孔施工操作平台地基硬化处理情况

8.3.2钻凿工艺方法选择应考虑地质、地层、

备能力等因素,并应优先选用于式成孔作业。

干式成孔作业应优先选用旋挖成套机械钻孔,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在回填土层钻孔时,孔口操作场地应铺设硬质格栅架; 2)采用钢质全护筒时,应将护筒底圈完全放置在中等风化岩层内:

GB/T 31413-2015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 脂松香的鉴定 气相色谱分析法DB50/T9892020

立通过地质检查及以下方法进行确定: 采用取芯钻进工艺时,测量岩芯的长度及其回次钻孔进尺; 6) 采用非取芯钻进工艺时,按每孔的超前地质钻探成果进行分析确定。 3.3.6 处理钻进孔内事故时,应编写施工作业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场区地质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 b) 桩孔结构、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操作的基本情况; 事故处理方法、作业流程和工艺技术参数选择; d 事故处理的专用设备、工具和物资配置计划; e 事故处理的专职管理和专业操作人员; f) 应急救援预案。 3.3.7 桩身混凝土浇注按第8.2.9条和第8.2.10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3.3.8 钢管桩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a 钢管桩应优先采用“先成孔,后下管”的施工法,不宜用“击入法”施工; b) 钢管桩施工顺序宜采用“间隔法”跳桩施工,钻凿工艺方法按第8.3.2条执行,干式成孔的钻 头直径应大于钢管直径5~10mm;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钻进工艺对孔底沉渣进行清理: 1)干式成孔时,优先选用平底钻头掏渣; 2 湿式成孔时,还可采用泥浆置换或钻斗清渣。 钢管入孔桩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信息服务平 1) 对钢管的材料质量进行检查; 2) 清除钢管的浮锈、脏物和油污; 3) 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蚀处理; 4) 编制起重吊装操作专项作业方案。 e) 钢管吊放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下管施工应控制钢管桩底部钢筋立脚不遭到破坏; 台 1 施工遇阻时,可采用专用振动器振冲辅助入孔: 3) 钢管接长时,应焊接长度15cm、孔径小一规格的内衬钢管,上节管与内衬套管间焊接 牢固,上下两钢管接管口部应切割成45°坡口,再采用焊接连接; 4 接长的钢管桩应在焊缝冷却后下放入孔。 f) 钢管注浆宜采用“孔底压力返浆法”施工,并遵守以下规定: 1)注浆压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调试,注浆管插至距孔底300~500mm,注浆开始

DB50/T9892020

2)钢管外有浆液挤出孔口后,即可停止注浆。对浆液流失严重的孔,采用“间歇法”灌 浆、或降低浆液水灰比、或增加速凝剂等措施进行处理。 8.3.9 树根桩与微型灌注桩施工应遵守以下规定: 钻孔施工参照第8.3.2条的规定执行,施工过程中应通过主动钻杆控制钻孔的倾角偏差,并及 时清理孔口处的钻渣; b) 钻孔结束后移开钻头,及时采用起重机械设备将钢质花管或钢筋束(笼)下入孔内。钢管下放过 程中遇阻,可用吊锤小幅度击花管端部,使其缓慢沉入孔底; 采用“返浆法”注浆时,其压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调试确定,注浆管插至距孔底0.3~ 0.5m,注浆开始后注浆管应始终保持在液面以下至少2.0m,钢管外有浆液挤出孔口后,即可 停止注浆,

9.1.1危岩工程是指是危岩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和柔性防护网拦挡措施的简称,包括锚固、嵌补支撑、 灌浆、封闭、排水和柔性网防护等措施。 9.1.2危岩治理工程施工应遵循“先设计后施工、边施工边监测、边施工边反馈、动态设计、信息化 施工”的原则

9.1.3危岩治理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a 收集施工区域燃气、给排水、通讯、电力等管网和线缆资料,收集对受施工或影响施工的建(构) 筑物和农业生产生活设施的基础资料,掌握施工区域内工程和水文地质,以及供水、供电及交 通条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b 对治理区域场区内外影响施工安全的危石和保护设施等应按处置方案进行处理; c)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进行全员技术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与交底。 9.1.4在操作架体平台上提升或移动钻孔机、切断机、电焊机、搅拌机、灌浆泵、锚索张拉机及其动 力设备时,应编写作业方案。 9.1.5钢筋加工成型与安装、混凝土配料搅拌与浇注和预应力张拉等施工机械的操作应按JGJ33的有 关规定执行。本章所涉及到脚手架、模板和现场临时用电等,应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HJ 发布稿2049-2015 铅冶炼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1水泥砂浆锚杆施工的主要工艺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修筑施工便道、搭设施工操作平台 安装与调试、造孔、锚筋(包括钢筋、钢管和钢索)制作与安装、砂浆拌制与灌注、养护、锚头处 碴处理。

2.2.2锚孔钻凿施工前,应完成以下主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