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沟矿井联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回沟矿井联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3.5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回沟矿井联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小回沟矿井联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承包合同

山东省建设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规则(2022版).pdf1.4主要规范、规程

1.6主要标准

2.2建筑设计简介

2.3结构设计简介

2.5施工条件及分析

本工程位于清徐县马裕乡西圪台头村,小回沟矿井联合建筑工程共计六层,建筑面积16540㎡,本工程占地面积约2150m2,拟建场地形平坦,部分临建考虑场区布置。建筑功能区包括:行政办公与区队办公(4820㎡)、调度中心(800㎡)、半地下胶轮车库(2380㎡);井口房及联系廊(2450㎡);洗浴区(2930㎡);灯房、洗衣房及其他(5260㎡)。

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情况,基底土以上为风化岩,持力层为第④层强风化岩,地下水位在基础底标高以下,因此考虑局部需要降水。

2.5.2 气象资料分析

2.5.3 其它资源的调查分析

本工程紧临榆古省道,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良好,基本不存在塞车现象,设备、材料进场方便,能保证资源的供应。施工机械、劳动力已基本落实。

本工程水源采用现场地下渗流水,电源由35KV变电站提供。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执行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结构创优质工程,竣工工程,创煤炭行业“太阳杯”。

必须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06月01日,(冬休)竣工日期:2015年12月10日(依据邯郸院总进度网络图)。

3.1.3安全施工目标

杜绝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无重大机械、火灾事故;无职业健康伤害事故;轻伤事故频率在3‰以下。

3.1.4现场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项目,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3.2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系、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安全保证体系、消防管理体系图(附后)

3.3总体施工工期、工序安排

施工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安装,先结构后装饰”的原则。

3.3.2主体结构:施工时,采取平行流水不等高式施工,由下而上逐层分段流水施工。

3.3.3装饰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内装修。

3.3.4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定位→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屋面→给排水、照明、采暖、布线、自动报警(穿插进行)→精装修—清理收尾

3.4总体施工方案选择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回填土采用1:9灰土或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5.人工配合机械夯实;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泵送入模;垂直运输使用塔式起重机运输;基础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板、木方、钢管支撑组合施工。主体结构模板工程采用木胶板与木方组合进行整体拼装施工方法;砌体工程采用“三·一”砌筑法,砌体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提前做好策划,避免出现后凿,各专业工程穿插施工,避免影响装修质量。

3.6.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3.6.2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位置,敷设临时供水管线,设置1个临时水池。

3.6.3由业主提供的电源位置架设至现场临时配电室。

3.6.4根据已有进场道路规划好现场临时道路,临时道路上铺垫碎石土料,材料码放场地用C20混凝土(120mm)硬化,做到施工道路平整。

3.7.1根据图纸的特点,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相关规范,掌握建筑、结构、安装的形式和特点;

3.7.3使用的测量、检测仪器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4.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必须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06月01日,(冬休)竣工日期:2015年12月10日(依据邯郸院总进度网络图)。

4.1.2必须考虑充分、均衡地利用各种资源:本工程配1台塔吊、1台地泵、2层顶板模板。

4.1.3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平行施工、小流水施工工艺、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和实施程序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3施工阶段进度目标控制计划

4.3.1 为确保工期的实现,我们将总工期分为八个阶段目标,以阶段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完成。

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

5.1.1 一般性准备工作

5.1.1.1 工程所需的相关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等准备好清单,并在开工前准备齐全。

5.1.1.2 技术培训

制定开工前及施工工程中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的各种培训计划。

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均培训上岗,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现行规范、规程、标准、法规的强制性条文,加深对规范的理解。

外聘劳务人员进入现场前,公司统一进行培训。进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教育、防火知识教育、细部施工交底工作,特别是各特殊工种的培训工作。

5.1.3 器具配置计划

工程所需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温控仪、游标卡尺、米尺、氧气表、乙炔表、磅秤等计量器具,要随工程进度的需要配置,并按公司程序文件《检测、计量设备的控制》的要求进行仪器鉴定。

5.1.4 技术工作计划

5.1.4.1 施工方案编制计划

在各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以下施工方案。

5.1.4.2 试验工作计划

试验计划由技术员在开工前,根据工程情况及施工试验有关规定,计算出各种材料(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用量和试验数量,并按要求编制本工程的试验计划,试验计划下发至试验员手中并进行交底。

5.1.4.3 样板项、样板间计划

坚持实行样板引路,在结构阶段设立工序样板,在装修阶段设立样板间。

5.1.3.5 QC活动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成立QC小组,活动计划如下:

5.1.4 预拌混凝土供应

应签订预拌混凝土供应技术合同。厂家应提供组成混凝土各原材料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出厂合格证、标准养护试块等资料。

在现场建立标养室,一间为办公兼操作间面积不少于6㎡,标养间面积不少于6㎡。标养室设置标准养护箱。

5.1.5 施工图翻样设计工作

提前做好模板设计、钢筋放样等工作,项目专业工程师应配合设计,对施工图进行详细的二次深化设计。

5.1.6 编制施工预算

及时编制施工预算,为编制进度计划和材料供应计划,落实各种材料供应渠道提供依据。

5.2 施工现场准备

5.2.1 施工临时供水系统准备计划

由于本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和生活区在场外布置,结构施工期间的主要用水量集中在混凝土养护上,现场用水量不会超过消防用水量。故施工现场用水量按消防用水量布置管线即可满足需要。

5.2.1.1 供水管径选择及干管的布置

工地临时供水网路需用管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 配水管直径(m);

Q—施工现场总用水量(L/s);

—管网中水流速度(m/s),一般取=1.50~2m/s。

按同时发生两次火灾计算,取q消=10L/s

计算的总用水量还应增加10%,以补偿不可避免的水管漏水损失。

取施工现场总用水量:Q=q消(1+10%)=10×1.1=11L/S

生产消防水管d=100~300mm时,取水管内水流速度:V=1.5m/s

选用供水管DN100,即可满足要求。

从现场临时水源引出DN100供水干管,并加水表计量,做好水表井,干管采用焊接钢管,沿建筑物环形布置,干管埋深1000mm。

5.2.2 施工临时供电系统准备计划

5.2.2.1 用电设备

本工程主要用电设备有塔吊、电焊机及材料加工设备、现场照明等。

施工电源由建设单位提供,通过电缆引至总配电室。

5.2.2.3 线路敷设

根据各路负荷配置电缆,其中塔吊等采取专线供电,设置二级配电箱,不得与其他机械混用。

所有三级配电箱均为“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电力控制,动力和照明在二级箱处分开设置,三级箱处严禁动力、照明用电混和使用,采用五芯线电力电缆进行供电。现场临电系统设专人进行维护检修。

5.2.2.4 电气保护及防雷

配电箱的金属外壳及配电设备金属构架和保护零线(PE线)相连接,配电箱及移动电源箱内均装设漏电开关,作为漏斗安全保护,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5.2.2.5 用电量计算

按用电高峰结构施工阶段的使用情况考虑。

动力用电、照明用电所需容量按以下式估算:

式中 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由表算得P1=148kW;

K1—同时工作系数,K1=0.6;

K2—同时工作系数,K2=0.6;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素,取0.75.

照明用电量按动力用电量10%估算。

P=1.1(0.6×148/0.75+0.6×73+14.8)×1.1=194.7kVA

建设单位在现场提供500kVA变压器,能满足施工需要。编制临时用电方案。

5.2.3 排水系统准备工作

5.2.3.1 本工程在塔吊基础四周砌筑砖墙围护,外部设集水坑。

5.2.3.2 在现场设置沉淀池,沿建筑物周围道路边设置排水明沟,现场场地以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找坡,保证雨水自然流入排水沟。

5.2.4 临时道路及围墙计划

规划现场,平整场地,通畅道路,建立排水系统,采用单彩板、加设钢管支撑围护。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中的施工各阶段工期目标及施工合同中有关条款,预算和财务提供的数据,做好施工各阶段的资金准备,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5.4 劳动力配置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现场配备劳动力,实行专业化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5.4.1 劳动力计划表

5.5 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加工及采购计划;

5.5.1 施工机具设备配置计划;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置计划表 表5.5.1

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表5.5.2

6.1.1 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6540m2,建筑物东西长75.0m,科学地组织施工,南北跨度39.6m,将该工程在平面上进行施工流水段划分。

6.1.2 基础结构部分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根据流水段划分的原则和本工程的特点及工程要求和模板配备投入情况,本工程基础部分施工流水段和施工顺序确定如下:

I段:1轴~4轴(施工缝)/A轴~D轴

II段 :4轴(施工缝)~12轴(施工缝)/A轴~D轴

6.1.3主体结构部分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0.000以上主体结构,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伸缩缝的位置情况,为了取得相同的流水节拍,均衡流水,以平面图中伸缩缝的位置来划分,以1轴~12轴间变形缝为界划分两个施工段

III段一层:1轴~4轴(施工缝)/A轴~D轴

IV段一层:4轴(施工缝)~7轴(施工缝)/A轴~D轴

V段二层:1轴~4轴(施工缝)/A轴~D轴

VI段二层:4轴(施工缝)~7轴(施工缝)/A轴~D轴

VII段三层:1轴~7轴(施工缝)/A轴~D轴

VIII段三层:8轴(施工缝)~12轴(施工缝)/A轴~D轴

IX段四层:1轴~7轴(施工缝)/A轴~D轴

X段四层:8轴(施工缝)~12轴(施工缝)/A轴~D轴

XI段五层:1轴~7轴(施工缝)/A轴~D轴

XII段五层:8轴(施工缝)~12轴(施工缝)/A轴~D轴

每个流水段间以混凝土浇筑为关键线路,组织各施工段间的流水交叉施工,装饰盒安装工程穿插施工。

6.2主要分项工程施工

6.2.1施工定位测量

6.2.1.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根据设计图提供的坐标点,用坐标计算法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用全站仪测出所有建筑物的外轮廓和主轴线,并设牢固可靠的控制桩加以控制,基坑开挖边界线、基础轴线均采用全站仪向施工面投测。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将轴线测设到柱子上,并用弹黑线标示。上部结构施工使用时用全站仪层层投递,并拉钢尺复核误差,控制网角度误差△<15",距离误差≤5mm。

6.2.2.1按照控制点在场区设置闭合的水准基点,尽可能设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并加砌砖圈加以防护,四周搭设护栏,定期进行复测检查;

6.2.2.2用水准仪将标高引至坑底,并在坑底间距3米左右打上标高桩。基础施工完毕,在基础外墙靠近轴线部位用墨线弹出标高线,并用红漆标明。以此作为向上各部位传递高程的基准线,高程传递用钢尺沿铅垂线向上量取,标高往返误差△h≤3mm;

6.2.2.3利用标高控制点,将标高引测到外墙上。在标高±0.000以上起始标高引测点,标高引测点的相对标高均统一采用+0.50m;

6.2.2.4 ±0.000层以上的标高引测采用5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以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前视点校核标高,以校核后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6.2.2.5在施工层楼板砼浇捣完毕后,将全站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轴线(代用轴线)控制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测设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同法倒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应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则取其中点。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仪器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墨线,以此作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为准线,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平面尺寸,再用钢尺量测出来。

6.2.2.5在投测轴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说明测设的轴线是正确的。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要求。 测角中误差为15″,测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15000,基础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为20mm,各施工层放线轴线尺寸、标高允许偏差:长度(高度在30m内)时轴线偏差为±5mm、长度(高度)在30m—60m内时轴线允许偏差为±10mm。

6.2.3沉降观测布置及方法

在建筑物四个角和变形缝处、每15m处设置(共16点)从第三层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完工后每月一次,到交付使用移交沉降观测点数据。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要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详附后)

6.2.4布置定位控制桩

场地上布置的控制桩考虑到长期保存,不发生下沉和位移,桩的埋深不得小于0.5m,冻土线以下0.5m。桩顶面以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3m为宜。

6.3土方工程

6.3.1基坑土方施工

6.3.1.1 放好基坑开挖线,考虑放坡系数1:0.75、工作面支设模板1.2m考虑,计算好总的土方开挖及回填量,综合考虑土料的挖填平衡,按照建设方指定的场地堆放土料和弃土工作,基坑边1.2m范围内不得堆土,在1m范围外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6.3.1.2土方开挖采用2台挖掘机、4台自卸汽车进行运输,机械挖掘的同时安排测量人员进行基底标高的控制,土方的运距按1km考虑。

6.3.1.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6.3.1.4开挖时,及时将标高向下引测,预留一定量的土方量,由人工清理至基底标高,保证基槽平整,严禁超挖。

6.3.1.5 基坑清理方法:清槽前,撒出基槽清理边线并设置好标高控制桩(控制桩标高高于基底标高300mm以上),按标高控制线以下300mm用平锹清理基槽,清理出的土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倒运。安排专人对土料进行分区运输。

6.4回填土工程

基础施工完毕及地下所有构件表面做完防腐处理,经验收合格后立即组织回填工作,回填土采用已挖出的土料。

6.4.2 回填土土料的取土,采用反铲挖掘机取土,自卸汽车运土,土方的运距按1km考虑,装载机、人工配合摊铺至基坑内。机械车辆严禁碰撞基础,以免破坏结构。

6.5垫层及基础施工

基础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施工方法如下:(后增加桩基础)

施工顺序:垫层→放线→基础模板→构造柱插筋→基础混凝土→基础防腐→基坑回填

垫层为100mm厚C15混凝土,每边宽出基础100mm,采用三轮车水平运输,人工摊铺,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严格控制垫层的平整度。

6.5.2.1基础模板:

用控制桩投测建筑物的边线,并从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它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边线、中心线,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与校正。

标高测量:根据模板实际标高,用水准仪将标高直接引测至钢筋安装位置。

开始支条基的内外模,模板采用木模板、木方支撑;尤其是框架柱的插筋,上口一定要加设定位箍筋,并用钢管、铁丝使其拉筋。

6.5.2.2基础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连续施工,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在70~90m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模板与垫层间的缝隙用砂浆堵塞,避免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流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钢筋工、木工,随时检查框架柱插筋及模板位置,如果发现有位移现象立即校正。混凝土的浇筑宜从两侧对称、纵横交错浇筑。

地下室工程施工完筏板基础时,施工混凝土垫层,其细石混凝土垫层随浇筑完成随抹光。减少工序,使其可施工地下防水层,采用反铺防水层施工技术。

6.6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

弹线→框架柱、剪力墙钢筋绑扎→现浇结构支模→现浇砼浇筑→养护。

框架柱筋直径大于16mm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剪力墙钢筋接头采用绑扎连接。

1)钢筋加工采用现场加工,有厂家检验报告,复检报告,

进场后检查钢筋的牌号、熔炼号、厂家质量证明书熔炼号一致、检查外观质量,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每进场一批次,分规格、分厂家进行检验。其中调直钢筋取样批量不超过30吨为一个验收批;钢筋在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小于9%;

为了保证钢筋的施工质量,对钢筋的下料单进行审核,再行开捆下料,分规格、分编号整齐堆放。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钢筋加工好后,按一根柱、剪力墙号、一条梁、一块板、一个编号的钢筋分堆绑扎,各设一个标牌,标明所含的各种钢筋规格、数量、形状、部位、尺寸;

加工好的钢筋堆放场地应排水良好,避免雨水浸泡腐蚀钢筋;

2) 钢筋的配料及安装遵循以下规定:

柱、墙壁筋下端在基础内的长度为0.5Lae,下部的弯钩为12d长度为0.6Lae,下部的弯钩为10d,长度为0.7Lae,下部的弯钩为8d,长度为0.8Lae,下部的弯钩为6d,且要≥150mm,绑扎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为100mm。

梁钢筋的锚固长度从梁边至柱外边不小于0.4Lae,并伸至柱外边,弯钩长15d,当锚固长度为30d,可不弯锚,箍筋的加密长度为1.5倍的梁高,梁钢筋的接头位置:上部筋的接头位置在净跨的1/3,下部受力钢筋的位置在支座处相互交错0.5h+5d,并大于等于Lae,跨度较大时设置在弯矩较小处,其接头面积百分率小于等于50%,上部负弯矩筋的长度为净跨的1/3,净跨为左右相邻跨的较大值。第二排为1/4。其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25%,当梁高不一致、顶面平时,高度低的梁受力钢筋伸入高度大的梁内Lae,

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为15d,搭接长度为15d,间距不大于200mm,当梁宽小于350mm时拉筋为∮6.5,大于350mm时拉筋为∮8,其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的2倍。主次梁交接处设置吊筋,梁高在800mm内,角度为45度,平直段长度为20d,吊筋长度为次梁宽+100mm。并加设间距50mm的附加箍筋。箍筋及拉筋的弯钩为135度,平直段不小于8d和75mm较大值。

3)钢筋的绑扎

钢筋的绑扎:采用套扣绑扎,梅花型布置,一反一正绑扎。钢筋绑扎应按先柱、剪力墙,后绑扎梁板的方法。钢筋绑扎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绑扎工具齐备,扎丝和水泥垫块已齐备;

划出钢筋位置线,偏位的钢筋已校正; 工作面上杂物已清理干净,工作面交接完成;先绑扎主梁钢筋,箍筋套在主筋后,再开始穿次梁钢筋。

4)钢筋的验收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绑扎完成后,班组首先进行自检,确认无误后,通过项目质检员复检,如有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单。

5)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

机床操作人员应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使用的套筒应有合格证,其形式规格应与包装箱标志相符。

钢筋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钢筋下料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设置在同一构件内同一截面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接头百分率不应超过50%。

b.接头端头距钢筋受弯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长度。

c.钢筋连接套的砼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套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原材检测→钢筋下料→丝头加工→检验→连接套式装保护帽→连接→检验

a在调整丝头直径和长度合格后进入正常加工,逆时针搬动进给手柄,使滚丝轮缓慢接触钢筋,并施以适当的力。当滚扎2P后即可自动进给,严禁用力过猛或脚踏进给手柄进给。

B 操作者应逐件自检滚扎丝头,合格后装好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防止搬运钢筋时损坏丝头。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必须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要求每半年用扭力仪检定一次。

连接钢筋时应对正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然后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拧紧值应满足表一规定的力矩值,不得超拧,拧紧后的接头应作上标记,防止钢筋接头漏拧。

钢筋连接前要根据所连接钢筋直径的需要将力矩扳手上的游动标尺刻度调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即按规定的力矩值使力矩板手钳头垂直钢筋轴线均匀加力,当听到力矩扳手发出“咔嗒”声响时即停止加力(否则会损坏扳手)。

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依次连接,从一头往另一头,不得从两边往中间连接,连接时一定两人面对站定,一人用扳手管钳卡住已连接好的钢筋,另一人用力矩扳手拧紧待连接钢筋,按规定的力矩值进行连接,这样可避免弄坏已连接好的钢筋接头。力矩扳手不使用时,将其力矩值调为零,以保证其精度。

丝头检验:外观检验,钢筋丝头螺纹应饱满、平滑。

螺纹直径检验,用螺纹环规,通环规能顺利旋入有效扣,止环规旋入不大于3P(P为螺距)。

丝头长度检验,用长度卡板测量,以丝头端面最高点至钢筋纵肋上最后一个划痕应在卡板上相应两刻线之间。

注:丝头加工尺寸控制 Ф16 :丝头长度 :22㎜ 完整丝扣圈数:≥8扣

Ф18 :丝头长度 :24㎜ 完整丝扣圈数:≥9扣

Ф20 :丝头长度 :26㎜ 完整丝扣圈数:≥10扣

Ф25 :丝头长度 :28㎜ 完整丝扣圈数:≥11扣

检测与评定,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质检员按批进行抽样检验,以一个班加工的丝头为一个验批次,随即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即应对该批进行全数检查。不合格的丝头应重新加工,并检验合格。

外观检验,两丝头接触端应在连接套中间位置,其偏移量不大于1P,同时,露在连接套端面外丝头完整丝扣每端不大于2P。

a)同一批同规格的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的作为一个验收批;

b)对每一个验收批,应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接头的抗拉强度应≧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尚应≧0.95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值;

c)试件单向拉伸强度符合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一件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复验中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此验收批为不合格。

6.6.3.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模板的选择→拼装→支撑构造柱、梁、板模板→安装→校核→浇砼→拆模→清理→再周转使用。

6.6.3.2模板的选择

构造柱、梁、板模板均为覆膜胶合板,钢支撑体系。

6.6.3.3框架柱模安装

1)框架柱模板由下至上拼装模板,模板之间用楔形插销插紧, 然后安装柱模的拉杆或斜撑,拉杆或顶杆的支承点要牢固可靠,与地面夹角宜不小于45度,最后将框架柱模内清理干净。

2)框架柱模由侧板支撑组成。柱模采用木胶模板、50mm×100mm木方,木方作为模板肋用铁钉固定在木胶模板上,木方间距为200mm,柱模采用φ48钢管柱箍加固,柱箍底部间距控制在150~200mm,依次变大,最大间距不超过500mm,柱箍采用立管固定。柱模加固后,每隔一道柱箍将其用短钢管与四周架体支撑相连撑紧,顶撑必须牢固,扣件不得有松动,构造柱模角部及拼缝加设防漏浆的密封胶条。可使用步步紧固定柱加固钢管,使其支撑快捷。

剪力墙模板安装:剪力墙模板内外壁采用木胶板、木方安装,墙内穿对拉止水螺栓,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大于500mm,木方支撑间距不大于100mm。外侧用蝶形扣件双螺帽固定。对于未要求抗渗的混凝土,对拉螺栓外侧套 直径15mm的pvc塑料套管,提高螺栓的重复使用率。

6.6.3.4梁模板安装

1)梁支模采用钢管脚手架、50×100mm木方和竹胶模板进行支模。水平拼装不符模数时,在梁中部加设木胶板,严禁在梁与梁、梁与柱交接部位加木方。

2)梁高大于600mm时要采用直径12mm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对拉螺栓间距水平间距500mm,竖向间距400mm(每根长为梁宽+550mm)。

3)支撑采用双排脚手架,立杆间距为600mm,平杆间距为800mm,并用水平杆连为整体,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6米,支柱间距不大于2米,上下间距≤1.5m,采用扣件脚手架,扣件要拧紧,立杆按设计要求确定。跨度≥4米,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2/1000,底模采用预组拼装;

4)梁底模、侧模、板模的配置要考虑压边顺序,一般为梁侧模压梁底模,板模压梁侧模。楼板模板采用散装散拆,模板编号定位,楼板上开洞的,先在底板模上放出洞口线,再在底模上支设洞边模板,并用木方作内撑,用以加固模板,防止洞口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偏移。板底模的标高要严格控制,模板拼接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6.6.3.5板模安装

1)现浇板模采用1220mm×2440mm×12mm木胶板进行支设,支撑木方50×100mm,横向布置(梁板短向)间距为300mm,下部立管间距剪刀撑间距为3m。

2)现浇板模必须在梁模支设完毕后进行铺设,支撑系统按照标高进行搭设。立杆固定好后,按照板底标高下返,拉线固定水平钢管,上铺50×100mm木方,木方间距300mm。在竹胶板拼逢处加绑木方,以防竹胶板下塌,木方绑扎用12#铁丝,木方长度应小于板净跨140mm。

3)根据计算好的模板拼装图应从一侧整板开始,非整板排列在边角处,用铁钉将竹胶板与木方固定好,模板拼逢处采用胶带粘贴;板模覆盖住梁帮模,在梁帮上口粘贴密封条。

4)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立柱(立柱下垫木板)、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按设计要求布置。立柱间距不大于1m,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间距不宜大于1.5m,上面满铺跳板。支撑系统:梁侧设置木横楞两道,间距不大于50mm,每500mm

设置一道竖楞,并与脚手架连成整个系统。

5)平台模板、梁模板安毕后,应留设清扫口,以利于模板上杂物的清扫。

6)模板的支撑与加固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的立杆间距1200mm,横杆间距1200mm,扫地杆离地200mm,双向隔三跨设置剪刀撑。

梁板模板支设方法如图1 所示。

6.6.3.6 楼梯模板

制作时根据几何尺寸及装修厚度计算好踏步高度,制作时在楼梯段侧板内划出踏步形状与尺寸,并在踏步高度线一侧留出侧板厚度,钉上木档。安装时木工现场放大样,现场弹出楼梯安装位置,先支休息平台,再支设楼梯底模,支架采用φ48×3钢管,钢管垂直支撑,间距1000mm,扣件连接。梯梁、梯板钢筋绑扎完毕且验收合格后支踏步模板。

6.6.3.7模板拆除:

第二层施工时第一层模板的支撑系不得拆除。

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部分斜撑,再拆横撑、竖撑。将对拉螺栓全部切割完毕,清点堆放。

砼侧模板拆除时,砼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面及阳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才可以拆除,承重砼模板拆除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拆模时应以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为准:

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集中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模板拆除的流向为先浇先拆,后浇后拆与施工流水方向一致。

模板落地或周转至另一工作面时,必须一次放置稳固,然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工作。

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宜清理时,用扁铲或铲刀、钢丝刷、砂纸等工具,消除粘附的砂浆和隔离剂残渣,再用棉丝擦净。

模板上有节疤、缺口等瑕疵部位应放在混凝土的反面或采用刮石膏腻子补平,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模板拆除不得硬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结构表面,拆下的模板应进行清理修整,装拆模板轻拿轻放,防止模板变形。

6.6.4混凝土工程

6.6.4.1采用现场搅拌,材料要求: 配制砼所用的水泥PO42.5、粗细骨料、泵送型高效减水剂等材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6.6.4.2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用溜桶。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浇筑混凝土时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混凝土浇筑宜从东侧向另西侧进行,进行至1/3,再从西侧向东侧进行,楼板的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

6.6.4.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昼夜,梁的立面养护采用表面涂刷养护剂,板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薄膜。

6.6.4.4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框架柱施工缝留在基础顶面和梁的下面;楼梯的施工缝留在每一层第一段的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或上返三步,断面且与楼梯板垂直,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按照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其位置正确,后浇带在二次浇筑时,首先凿除表面浮动的石子,并浇水润湿,其混凝土结构龄期超过28天,强度达到100%,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间的钢筋不得损坏。

6.6.4.5成品保护

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吊帮上蹬踩、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上面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混凝土试块的留设:每层均设置标养、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块,每一工作班、每100盘、100m3混凝土中至少留置一组试块。

6.6.5墙体砌筑工程

6.6.5.1材料要求: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要求施工。砖使用前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强度外观检查,几何尺寸要符合规范规定,砌筑前应该提前1天浇水湿润,一般水浸入四角15mm。

砂浆须满足以下要求:流动性、保水性、强度、粘接力、变形。脚手架:砖墙砌筑时采用搭设内脚手架,采用PSA32.5水泥砌筑。

6.6.5.2砌筑工序

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杆数→盘角→挂线→绑扎构造柱钢筋—砌砖—支构造柱模—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圈梁、梁、板、楼梯、阳台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下一层施工。

6.6.5.3砌筑的质量要求:

保证砌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受力性能。灰缝横平坚直、砂浆饱满、薄厚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接搓牢固,砌体的施工质量按B级控制。

砌筑前,按砖尺寸模数,适当调整门窗洞口位置,按皮数杆确定的砖层标高砌筑。

要求砂浆饱满,横平竖直。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留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构造柱按五进五出马牙槎砌法,先退后进,按设计要求埋设墙体拉结筋,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按标准图集要求施工。

施工时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厚度以10mm为宜,不宜小于8mm或大于12mm。砂浆配合比中各种原材料经检验合格,计量准确,混合砂浆中石灰要充分熟化,混合砂浆在4h内用完。

施工时要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保证墙体保温、隔声、竖向灰缝饱满、灰缝厚度要均匀一致。

砖块排列应遵守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的原则。每层砌砖分两步架,两个施工层,采用一顺一丁砌筑法,砌筑时双面挂线,线应绷直、拉紧, 每层砖都要跟线。避免游丁走缝、通缝现象。抗震节点构造必须注意横平竖直,隔墙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丁砖或斜砌挤紧,防止砌体的不均匀沉降和失稳。

接茬牢固:施工时按照留搓的原则,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搓的部位,采取留斜搓,高度不宜超过一步架,长度不小于高度2/3。并加拉钢筋,其数量是120mm厚墙用一根Φ6钢筋,240墙两根Φ6,370mm墙用三根Φ6,长度不小于1m,采用间距沿墙不超过500mm钢筋末端做90度弯勾,内外墙交接处均设置。

砌筑高度:施工顺序为先高后低,当分段施工时相邻施工段、高差要小于一层楼或小于4m,同时,为了减少灰缝变形引起砌体沉降,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越过1.8m,过梁、构造柱、圈梁位置留设准确。

砂浆试块的留设每层不少于两组,按工作班、250m3砌体至少留置一组。在梁底部至少一周后采用粉煤灰砖斜砌,在过梁两侧、构造柱、楼层以上200mm处采用粉煤灰砖砌筑。

6.6.7脚手架工程

6.6.7.1钢管扣件式双排外架,根据结构高度和构造要求,确定立杆横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5m,步距1.5m。外立杆高出作业层1.5m,脚手架下部垫设垫板,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板。立杆接头相互错开、交错布置,同层同跨不得设置两个立柱接头,各接头距大横杆的距离不小于步距的1/3,立柱的接头在最顶端的接头可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不少于两个扣件固定,立柱伸出最边缘扣件的顶端不小于100mm。

6.6.7.2大横杆的连接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等距设置3个扣件,大横杆设置在立杆的内外侧,减少立杆的偏心力。

6.6.7.3小横杆贴近于每一根立杆布置,扣在大横杆的上方,小横杆距立杆的距离不小于150mm,双排架时小横杆伸出里排大横杆距墙边外边缘150mm,小横杆伸出外排架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0mm,双排脚手架离墙间距不大于350mm。

6.6.7.4连接点的设置:(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4.5m,垂直方向3.6m,设一拉结点。楼层高度超过4m,则在水平方向加密,高度超过6m时,则按水平方向每6m设置一道斜拉钢丝绳。(2)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l米范围按垂直方向每3.6米设一拉结点。(3)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4)外墙装饰阶段拉结点,也须满足上述要求。

6.6.7.5每隔15m设置剪刀撑一道。每片脚手架不少于3道,剪刀撑角度为60度为宜。剪刀撑在纵向联系四根立杆,竖向联系三根大横杆,三步四跨设置一道,剪刀撑最下面的斜杆与地面距离不大于300mm,里侧搭设满堂脚手架,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模板支撑架与外侧脚手架连成整体。

6.6.7.6搭设上人马道不少于两步,两侧用踢脚板,表面刷黄、白色漆。脚手架运料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5m,坡度以1∶3(高∶长)宜。人行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不得大于1∶3.5。

6.6.7.7立杆、纵向水平杆间距应与结构脚手架相连接,单独坡道的立杆、纵向水平杆间距不得超过1.5m。横向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1m,坡道宽度大于2m时,横向水平杆中间应加吊杆,并每隔1根立杆在吊杆下加绑托杆。

6.6.7.8脚手板应铺严、铺牢。对头搭接时板端部分应用双横向水平杆。搭接板的板端应搭过横向水平杆200mm,并用三角木填顺板头凸棱。斜坡坡道的脚手板应钉防滑条,防滑条厚度30mm,间距不得大于300mm。

6.6.7.9之字坡道的转弯处应搭设平台,平台面积应根据施工需要,但宽度不得小于1.5m。平台应绑剪刀撑。坡道及平台必须绑两道护身栏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6.6.8.1搭设好的外架外侧用尼龙密目安全网及绿网作双重安全保护,设置护身栏杆、踢脚板、连墙杆、剪刀撑等安全保险装置。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必须立挂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子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并与架体固定,每层间设置一道水平尼龙兜网。

6.6.8.2脚手架拆除

6.6.8.3脚手架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的拆除,先拆护身栏、脚手板和横向水平杆。

6.6.8.4拆脚手架杆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纵向水平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6.6.8.5拆除作业区的周围及进出口处,必须派专人警戒,严禁非作业区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作业区内电线及其他设备有妨碍时,应事先与业主方联系转移、加防护。

6.6.8.6先拆除短横杆,再拆除大横杆,拆除的杆件、扣件全部运至卸料平台,集中堆放。已拆下的材料必须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码放。

钢管有出厂合格证,其材料壁厚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无变形、穿孔等缺陷,扣件经过全数检查,无裂纹、滑丝等现象。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两端应各设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脚手架在使用中,定期对扣件螺栓,检查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安全防护设施、是否超载、底座是否松动等进行检查。

6.6.8.7脚手架搭设要求:

1)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200,并同时控制其绝对偏差值,当架高小于或等于20m时,不大于50mm;大横杆的步距为1.5~1.8m,上下横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300《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GB T 7409.2-2007,且不大于50m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

2)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标定立杆位置,立于回填土之上的立杆底部应加设宽度≥200mm、厚度≥50mm的通长木板,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3)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

5)扣件允许偏差:主节点处各杆件中心点相互距离≤150mm,同步立杆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500mm,立杆上的对接扣件离主节点的距离≤1/3步矩高,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1/3横矩。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40—65N·m。

6.7.1抹灰工程

JTG 3363—201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6.7.1.1抹灰操作要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