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TJ109-2010预应力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DGJ32-TJ109-2010预应力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076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GJ32-TJ109-2010预应力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2.1.17下拉荷载downdrag

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

开口桩尖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桩内腔形成的土塞对桩端 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

2.2. 1 作用和作用效应:

DL/T 1414.351-2018 电力市场通信 第351部分:分区电价式市场模型交互子集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 向力:

Gk 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Hk 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 平力; Hk 一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根基桩的 水平力; Mxk、M,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 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αx、主轴的力矩; 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 竖向力; 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基桩 的竖向力; N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 G. 单桩自重标准值。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fek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eu,k 边长150mm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k、f 一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W 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uk、fplk 一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pyry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qsik 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pk 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k 一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k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R 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 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S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Tak 一一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Tuk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 Ni 单桩上拨力设计值, Pmx 桩身充许抱压压桩力、锤击施工时最大锤击力: R, 桩身结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 0con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 0t0 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Q pe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土的重度; f. 一 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E 钢筋弹性模量;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A 管桩有效横截面面积; Apk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尖水平投景 A 纵向预应力钢筋总横截面面积; r1vr2 管桩截面的内、外半径; d 管桩外直径; D1 焊缝外直径; D2 焊缝内直径; a 焊缝宽度; L 管桩长度; L 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 管桩壁厚; t U. 桩身外周长;

Yo 管桩基础结构重要性系数 4o 管桩成型工艺系数; 入o 抗拔系数; n 同一桩基承台中的桩数: 人. 抗拔摩擦力折减系数

3.1.1管桩基础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注 重概念设计,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管桩桩型和承 台形式,优化布桩,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1.2管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管桩基础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 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注 重概念设计,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管桩桩型和承 台形式,优化布桩,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管桩基础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 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管桩基础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 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3管桩基础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 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管桩基础问 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按表3.1.3确定 设计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1.3管桩基础设计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注:1对于同一承台桩数不多于2根的桩基,重要性系数宜提高0.1。当为甲级桩 基且同一承台内桩数不多于2根的桩基,重要性系数宜取1.2。 2桩基础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该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设计等级不应低丁该建筑 物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3软土场地、液化土场地和其他抗震不利场地的重要性系数应提高0.1

1应根据管桩基础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基桩的 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应对管桩桩身结构强度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 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工程管桩, 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应对管桩进行运输、吊装、锤击和静压等 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3抗震设防区的管桩基础应进行竖向和水平承载力验算。 4当管桩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 卧层承载力验算。 5用于抗拔的管桩应进行单桩或群桩抗拔承载力计算。 3.1.5下列管桩基础应进行沉降计算: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管桩 基础。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 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管桩基础。 3.1.6受水平荷载或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管桩基础,应进行 水平位移计算。 3.1.7应根据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管桩和承 台正截面的抗裂度和裂缝宽度。 3.1.8管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

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 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水乎 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3验算管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 合;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在计算桩基础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 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 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5对桩基础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符 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3.1.9对于本规程第3.1.5条规定应进行沉降计算的管桩基础 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 降稳定。 3.1.10管桩基础结构安全等级和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符合 国家、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 3.1.11管桩基础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以及水、土对 钢材、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耐久性设计。 3.1.12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桩基础结 构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表 3.5.2的规定

3.1.13在进行桩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宜

3.1.13在进行桩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宜 按下列规定确定相应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并取其不 利者。

1永久荷载与竖向可变荷载组合: 考虑组合值系数(即活荷载折减)时,取

不考虑组合值系数(即不考虑活荷载折减)时,取

S = 1. 35S

S= 1. 30SI

2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包括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 用等)组合,取

S = 1. 25Sk

3.2基本资料和岩土工程勘察

.1管桩基础设计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 1)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 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理埋置深度; 3)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单 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4)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5)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2建筑物资料: 1)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使用条件和设备对基础竖 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3施工条件资料: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

的适应性; 2)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3)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管桩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资料。 2.2管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探点的平面布设以及勘探深度范 内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间距: 1)端承型桩应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决定,宜为12~~ 24m;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揭露出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 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大、土层分布复杂时,应 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并绘制持力层等 高线,供设计施工时参考; 2)摩擦型桩宜按15~30m布置勘探孔;遇到土层的性质 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天,或存在可能影响成 桩的土层,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加密勘 探点。 2勘探深度: 1)根据建(构)筑物场地的复杂程度,宜布置勘探点总 数的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级为 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对于设 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2个控 制性孔。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和地基 变形计算的深度要求。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 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外径,且不得小于3m;外径 不小于800mm时,应送到预计桩端平面5m以下 深度; 2)全风化、强风化岩层的控制性钻孔宜达到预计桩端平 面5m以下深度或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层不小王

1m;一般性钻孔宜达到预计桩端平面3m以下深度, 或达到中等或微风化岩层。当持力层较薄时,应有部 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在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钻 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人稳定岩层,并应查明 溶洞、溶沟、溶槽等分布情况。 3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均应采集不扰动土样进行 室内试验,或根据士质情况进 井行原位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3.2.3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每一土层和全风化、强风化岩层均应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试间距宜为每2m测试一次:拟做桩端持 力层时,宜根据土(岩)层性能每1m测试一次。 2在预计做桩端持力层的测试中,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 入深度未到300m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但钻 孔深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2.2条的规定。 3.2.4当按标准贯人试验击数来分析岩土特性及确定承载力时 均应按触探杆长度修正后的标准贯人击数来界定。修正后的标准 贯入击数按式(3.2.4)计算:

式中N——修正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N实际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一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可按表3.2.4采用

表3.2. 4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

3.2.5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就工程场地中的水和土对混凝土、 筋和外露钢结构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并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 试验

3.2.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详列

1勘探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工程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的描述。 3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坚硬夹层、孤石、岩溶 构造断裂的分布及成因、岩面坡度对桩端稳定性的影响等,有明 确的判断结论,提出整治措施和建议。 4场地土和地下水对管桩材料腐蚀性评价的结论。 5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抗浮设计水 位、洪水水位。 6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可液化地层分布、液化等 级、场地类别等判定资料。 7标准贯入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的试验结果。 8提出选择桩端持力层、沉桩可行性及试桩方案建议。 9提出符合管桩基础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力学指标。预估 单桩竖向承载力及其变形,提出桩基沉降计算参数。 10评价沉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1提供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部 面图、风化岩面等高线图等必要图表及岩芯彩色照片等

3.3.1管桩的适用范围:

3.3管桩的适用范围、选用与布置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7度以下地区的一般工业与民 用建(构)筑物基础工程: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

区,仅适用于非液化土、轻微液化土场地,且结构高 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构)筑物; 2)主要承受竖向受压的低承台桩基;当用做承受竖向拉 力及水平荷载为主的桩基工程时,应进行专门设计; 3)多层和结构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建(构)筑物桩 基础;结构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宜选用外径不小 于600mm的管桩; 4)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粉土、粘性土、稍密及 中密的砂土等场地; 5)无腐蚀性、微腐蚀性、弱腐蚀场地:特殊情况下,具 有中等腐蚀场地若需采用管桩基础,应进行专门防腐 蚀设计; 6)适用于设计年限为50年及以下的桩基工程。 下列条件下不宜采用管桩: 1)桩端持力层以上覆盖层中含有不适宜做桩端持力层目 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 2)管桩难以贯入、岩面理藏较浅且倾斜度较大的场地: 3)桩端持力层以上覆盖有深厚软土层(如淤泥、淤泥质 土、欠固结土、松散填土等)或有较厚液化土层的场 地,而桩端直接支承在中风化、微风化岩层上。或中 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岩层; 4)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且埋藏较浅的风化岩层; 5)软土地基的桩基周边地面承受大面积的较大堆载或承 受局部较大荷载的桩基工程: 6)基岩面以上没有合适持力层的岩溶场地; 7)管桩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有严重影响时。 下列条件下不应采用管桩: 1)地下水或场地土对管桩的混凝土、钢筋及外露铁件有

强腐蚀作用的场地: 2)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土层中含有较多难以清除且有 严重影响沉桩的障碍物(如孤石、块石等)或难以穿 越的坚硬夹层(如硬塑性粘土层、密实的砂层等); 3)抗震设防类别为特殊设防类(甲类)的高层建筑,30 层以上、结构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4)位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地段的管桩承受较天水平 荷载或较大拉应力的桩基工程; 5)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的中等及以上液化土场地; 6)较厚的淤泥土层及高灵敏度的淤泥质土层等软土场 地,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0、密实度为松散的砂 性士场地,未经处理的欠固结土,有效桩长范围内有 较厚的中等液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

3.3.2管桩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 的使用功能,沉桩设备(静压、锤击)、施工条件、施工经验等 经综合分析后选用。 2管桩用做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且穿越的坚硬土层较薄时 宜选用A、AB、B型桩,其长径比(桩总长/桩外径)不宜大于 30;当用做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需穿越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时 宜选用AB、B、C型桩,其长径比不宜天于60 3软土地基宜采用AB、B、C型管桩。当管桩穿越厚度较 大的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时,应考虑桩的稳定对承载力降低的 影响。 4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受压管桩 基础工程,宜选用AB、B、C型管桩。 5对微、弱腐蚀环境场地的管桩基础工程,应选用AB、 B、C 型管桩。

6尽量减少接桩,接桩宜在桩尖穿过硬土层后进行。 3.3.3 管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3.3.3管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3.3.3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注:1d为管桩外直径。 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 3“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无桩尖等措施的桩基础, 4当桩穿越较厚淤泥质等软弱土层,桩中心距不宜小于4.5d。

2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 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 截面模量。 3对于软弱粘性土层地基上大面积布桩时,应采取消减孔 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并控制布桩密度。 4应选择较硬、较厚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强风化或全 丸化岩层、坚硬粘性土层、密实碎石土、砂土、粉土层)。桩端 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对于粘性土、粉 土不宜小于2.5d,砂土不宜小于2.0d,碎石土不宜小于1.5d, 全风化岩不宜小于2.0d,强风化岩不宜小于1.5d。当存在软弱 下卧层时,桩端以下坚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5d且不小于3m, 并应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视软弱下卧层性状,验算其承载力并

宜进行沉降验算。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许可时,桩端全断 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 5同一承台的桩数不宜少于3根。当不多于2根时,应加 强承台间的拉结。单桩承台,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基础 梁。双桩承台应在其短轴方向设置基础梁。对有抗震要求的柱下 承台,宜沿两个方向设置联系梁。梁顶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 高处,梁宽不宜小于250mm,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 15,且不宜小于400mm。 6同一结构单元不应同时采用天然基础和管桩基础,宜避 免采用不同类型的管桩或受力性质差别较大的同类型管桩。同一 基础相桩的桩底标高差,对于非嵌岩端承型桩,不宜超过邻 桩中心距的1/2;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的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 的1/10。

3.4.1管桩与承台连接处填芯混凝土部分的管桩内壁浮

3.4.1管桩与承台连接处填芯混凝土部分的管桩内壁浮浆应在 沉桩清除十净。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承压桩填芯混凝土灌注 深度不得小于5倍管桩外径,且不得小于2.0m。抗拨桩填芯混 疑土应采用不低于C40的微膨胀混凝土,长度不应小于8倍管桩 外径,且不得小于3.5m。

水八 亢桩清除十净。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承压桩填芯混凝土灌注 深度不得小于5倍管桩外径,且不得小于2.0m。抗拔桩填芯混 疑土应采用不低于C40的微膨胀混凝土,长度不应小于8倍管桩 外径,且不得小于3.5m。 B.4.2管桩与承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 于100mm。 2承压管桩采用桩身内的纵向钢筋直接与承台锚固时,锚 固长度不得小于45倍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当采 用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时,内插钢筋锚入承台内的有 效长度不应小于45倍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

3.4.2管桩与承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 于100mm。 2承压管桩采用桩身内的纵向钢筋直接与承台锚固时,锚 固长度不得小于45倍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当采 用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时,内插钢筋锚入承台内的有 效长度不应小于45倍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0mm。

3抗拔管桩应将桩身纵向钢筋全部直接锚入承台内,其锚 固长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受拉锚固长度 确定,不得小于45倍纵向钢筋直径直不小于1m。填芯混凝土内 插筋数量和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3.4.3管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3.4.4与管桩连接的承台构造应符合《建筑桩基技7

JGJ94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承台两 个主要受力方向宜有相同或相近的刚度。若两向刚度相差较大 宜在刚度较小方向增设基础梁

有腐蚀作用时,其防腐蚀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桩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于40mm 预应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9mm,螺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5mm。 2应采用封闭桩尖,管腔内不得进入腐蚀性介质。管桩混 凝土配合比应进行专门设计,桩身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 S10,在腐蚀环境下,管腔底部应灌注高度不小于2m的CA0微 膨胀混凝土,外露钢构件应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适当增加焊缝 享度,腐蚀裕量不应小于2mm。干湿交替范围的管桩应加强防 护,应采用不低于CAO的微膨胀混凝土将管腔灌实,并在管桩 外表面涂刷耐磨防腐蚀涂层

3.5承压管桩基础计算

Fk + Gk Mkyi Mkx ik 土 Zi ± n Zxi

式中F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 竖向力; Gk 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 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Nk 一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 的竖向力; n 桩基中的桩数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基桩 的竖向力; Mk、My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 桩群形心的α、主轴的力矩; Xyi万 第i、i根基桩至、x轴的距离;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 水平力; Hk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根基桩的水 平力。 3.5.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桩基的桩顶 作用效应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 震承载力验算的建(构)筑物。 2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3.5.3非液化土中及存在液化土层的桩基抗震验算,应按《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 定执行。 3.5.4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裁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建筑物桩基应

3.5.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桩基的桩顶 作用效应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 震承载力验算的建(构)筑物。 2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3.5.3非液化土中及存在液化土层的桩基抗震验算,应按《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I94的规 定执行。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 要求:

Nek max ≤1. 5R

式中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 均竖向力; Nekmax一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最 大竖向力; He一一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 均水平力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 要求:

YoNk mx ≤1. 2R

式中R 基桩中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Nik 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 竖向力; Hk一—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根基桩桩顶 处的水平力; Rh一单桩基桩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 于单桩基桩,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 Yo————管桩基础重要性系数,按表3.1.3取值。 3.5.6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式(3.5.6)确定:

式中R. 一 按场地土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uk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一安全系数,取值为2。 3.5.7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 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 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 数确定;也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 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4根据本条第1~3款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不 得超过按本规程规定计算的桩身结构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管桩基础,当采用静载 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时,试验数量为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 并不少于3根:总桩数少于50根的,不少于2根。对于地基基 础设计等级为内级的管桩基础,宜参考本条执行。 3.5.8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

3.5.8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

2uk=Qsk +Qpk =uZqsikl;+qpkApk

式中qsk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工程勘察 报告提供的数值: qp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 数值;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当采 用开口型桩尖时,按闭口型桩尖计算水平投影 面积; 桩身外周边长度; u L. 桩穿越第讠层土的厚度。

3.5.9桩身混凝土强度充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按轴心受压

3.5.9桩身混凝土强度充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按轴心受压 计算)应按式(3.5.9)计算:

式中Rp 桩身混凝土强度充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值: A一管桩有效横截面面积; 。管桩成桩工艺系数,取0.70。 注:1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未考虑受压稳定折减。当管桩穿越 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或可液化土层时,应考虑桩身稳定性对承载力降低的影 响,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复算,并 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2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对应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R。/1.35计算

3.5.1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 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充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 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 的载荷试验,试验时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现场试验单桩水平承 载力不得大于桩身抗剪承载力。试桩数量同竖向载荷试验, 3.5.11建筑物管桩基础的沉降验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的相关规定 执行。 3.5.12管桩基础应考虑特殊场地土对管桩基础的影响,并符合 下列规定:

3.5.1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 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充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 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 的载荷试验,试验时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现场试验单桩水平承 载力不得大于桩身抗剪承载力。试桩数量同竖向载荷试验

荷试验,试验时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现场试验单桩水平承 不得大于桩身抗剪承载力。试桩数量同竖向载荷试验 11建筑物管桩基础的沉降验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GB5000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的相关规定

3.5.11建筑物管桩基础的沉降验算应按《建筑地基基

建筑物管桩基础的沉降驱验算应按 《建巩地基基设计 规范》GB5000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的相关规定 执行。

12管桩基础应考虑特殊场地土对管桩基础的影响,并符合 小规定:

3.5.12管桩基础应考虑特殊场地土对管桩基础的影响,并符合

1软土地区桩周土因自重固结、蠕变、大面积堆载、地下 水位降低等影响而产生大于桩的沉降时,应考虑由此弓起的桩侧 负摩阻力对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影响。在深厚软土中采用大片密 集管桩时,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并控

制沉桩速率。 2膨胀土地区、岩溶地区、液化土横向扩展地区等特殊条 件下的管桩基础,应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 规定执行

3.5.13抗震设防区管桩基础除按本规程第3.5.4条进行抗震

1桩端全断面进入液化层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 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砂、中砂、密实粘 土、坚硬粘性土不应小于3倍管桩外径,对于其他非岩石类土不 宜小于5倍管桩外径。 2承台和地下室外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 较好的素回填,并分层夯实,或采用素混凝士回填。 3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 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软土时,且桩基水平承载力 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周边一定范围的土进行加固(不 宜小于承台长边的1/2)。 4对于存在液化扩展的地段,应验算桩基在流动的侧向力 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水平承载力。 5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十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回填土 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不计人承台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 擦力。 3.5.14管桩基础设计时,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上的多 层建筑可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 3.5.15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时,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3.5.16管桩基础承台的构造及配筋、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 造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局部抗压要求

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填土建筑场地应先填土,并保证填土密实性。软土场地 填土前应采取排水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沉桩。 2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桩基 影响的措施, 3欠固结土应采取先期排水预压等措施,或采用强夯、挤 密土桩等先行处理。 4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5应采取弓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消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控 制沉桩速率等措施减少挤土效应

3.6抗拔管桩基础计算

Nl≤Tx/2 + Gp> Nik ≤ Tuk/2 + Gp

式中Ni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 Tk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 值,可按本规程第3.6.3条确定: Tuk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可按本规程第3.6.3条确定: 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重除以总桩数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QJFQ 0001S-2015 莒南县福群食品有限公司 脱皮花生仁Thk = ZA;9sik ul

式中Tuk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 u 桩身周长,对于管桩取u=Td: qsik 一 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 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值; 入 一管桩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若无试验数据,可 按表3.6.3取值。

表3.6.3管桩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入

桩长1与桩外直径d之比小于20时,入,取/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

式中T 群桩呈整体破环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 u1 桩群外围周长; 桩数。

3.6.4管桩用做抗拔桩时JC/T 932-2013 卫生洁具排水配件,应进行桩身结构强度、接桩

式中N1 一一管桩单桩上拔力设计值; A管桩有效横截面面积。 2)管桩处于一般环境或设计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