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197-2016 迪士尼度假区场地形成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2197-2016 迪士尼度假区场地形成工程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052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G/TJ08-2197-2016 迪士尼度假区场地形成工程技术规范

地表竖向沉降量,它是场地形成地基处理的主要控制指标

1.8平板载荷试验plateloadin

通过一定面积的刚性承压板向地基土逐级加荷QJLPK 0001S-2016 吉林普康农业有限公司 胚芽米,测定地基 的压力与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

Ch 地基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 Cv 地基土的竖向排水固结系数; d 塑料排水板当量直径; ks 涂抹区土的水平向渗透系数; kh 天然土的水平向渗透系数; U. 地基径向平均固结度; U. t时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 U 双面排水层或固结应力均匀分布的单面排水土层的平 均固结度; U, 地基竖向平均固结度; qn 第n级荷载的加载速率; 9 竖向排水体的通水能力。

S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量: 沉降量。 Sf

G 井阻因子; J——涂抹因子; S 涂抹比; 山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0.1场地形成工程应包括场地形成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 检验与验收等工作内容。 3.0.2场地形成工程应满足场地标高、地基强度和沉降控制等 要求。

3.0.3场地形成工程应根据使用功能和目标沉降值的要求按表

3.0.3场地形成工程应根据使用功能和目标沉降值的

表3.0.3处理等级划分

3.0.4场地形成工程宜分为土方工程和地基处理工程两个分项 工程。 3.0.5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场地形成设计阶段相 适应。

工程。 3.0.5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场地形成设计阶段相 适应。 3.0.6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包括土方调配、清表与地下障碍物 清除、明浜与暗浜处理、场地填筑、地基处理、大面积平整、边坡和 排水等内容

3.0.6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包括土方调配、清表与地下障碍物 清除、明浜与暗浜处理、场地填筑、地基处理、大面积平整、边坡和 排水等内容

围场河、湖泊、市政设施、种植土铺填等附属和辅助设施的有序 。 3.0.8场地形成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并应在大范 围施工前进行试验性施工及相应的测试,

3.0.9场地形成工程应进行过程检验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

3.0.10场地形成工程完成后应按单位工程进行验收和

4工程测量与岩土工程勘察

4.1.1工程测量应包括原始场地测量、过程控制测量和验收测 量。宜采用上海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并可根据工程需要建 立场地独立坐标系统。

4.1.2工程测量和岩

4.1.3工程测量和岩

1建设和设计单位对测量和勘察的技术要求等; 2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用地规划图、场地原始地形图、总 平面布置图、地下管线图等: 3场地既有设施、障碍物、道路、保护建筑等现状及周边环 境资料。

4.1.4场地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综合考虑场地、地基

表4.1.4场地形成的测量和勘察等级

注:场地、地基复杂程度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一37 执行。

4.1.5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和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确 定,宜划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试验设计阶段和施工 图设计阶段

4.1.5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和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确

4.1.5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和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确

4.1.6当场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有特定要求

1专项勘察应为特定设计要求提供解决岩土或环境问题的 成果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 2施工勘察应针对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提供相应的成果 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

4.2.1工程测量应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网),首级平面、高程

4.2.1工程测量应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网),首级平面、高程 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测量标志

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测量标志。

4.2.2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应的工程测量比例应符合下列

1方案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场地规划设置控制点: 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宜进行比例为1:2000~1:5000的地形测量。 2试验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宜按设计要求或采用20mX 20m~40m×40m的方格网进行地形图测量,比例宜为1:1000, 对填方区、浜沟地段比例宜为1:500。 3测量范围内的沟、浜、坑、塘等地形变化较大区域宜进行 比例为1:200~1:500的平面图测量,并按每间隔20m~40m测 点绘制横剖面。 4对排水构筑物、道路和各种管线应测定其位置、高程、结 构尺寸,并绘制竖向比例尺为1:100、横向比例尺为1:2000的纵 断面图和比例尺为1:2000的带状地形图和横断面图,标桩距宜 为40m,地物地形变化处应增加设标桩。 5对于复杂地形、穿越障碍物地段及附属工程等部位应测

1精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的 级导线和二等水准,加密及独立地段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 可采用图根导线和三等水准,平面控制网的布网精度应符合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精度的要求,并应与国家高一级或同级 控制点(网)相联测。 2首级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可沿轴线及其延长线一侧或 二侧布置,间距宜为200m~400m。 3高程控制点(网)的布置可与平面控制点(网)的布置相结 合,并可利用相应平面控制点作为高程控制点

4.2.4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方案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控制测量应建立适用于场 地建设各阶段的永久性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 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2试验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控制测量应布设承相 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精度指标的加密网,并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 扩展。 3控制测量应满足地形测量和后期工程建设测量的定位要 求,精度应满足场地各个建设阶段的测量精度要求。 4控制点应布设延长线,并应理设作为场地永久性平面、高 程控制点的标石(深层标)。每条延长线上每端宜各设置2~3个 永久性标石

4.2.5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 2无法联测高等级高程控制点时,高程控制网内复合精度 应达到相应水准测量等级的要求。 3施工图设计阶段高程控制测量应以二等水准网作为首级 高程控制网,其他等级可布设三~五等水准测量

4.2.6施工控制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控制网测量应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场地高程控制 测量。 2场地土石方施工前,应根据场地分区定位和施工放样的 需要布设施工控制网。 3网格线点的间距宜为30m~50m,按一级导线或二级导线 精度测设,高程采用二等水准精度进行施测。 4施工控制网精度应满足平面轴线误差不大于50mm、高程 不大于3mm的要求。 4.2.7地形图的其本等高距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4.2.7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注:每个测区宜统一比例尺,并宜采用一种基

4.2.8施工测量应包括施工区原始地形图或断面图测绘、放样 测站点的测设、开挖和填筑※点的放样、竣工地形图及断面图 测绘、验收测量和相应测量工作的工程量计算等。

烟日 测绘、验收测量和相应测量工作的工程量计算等。 4.2.9放样测站点可采用各种交会方法、导线测量方法或卫星定位 方法进行测设。放样测站点的点位限差应符合表4.2.9的要求,

表4.2.9放样测站点的点位限差(mm)

4.2.10开挖工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

1放样应测放出设计开挖轮点,点位限差应符合表4.2.10 的要求,并用明显标志加以标定。 2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在适当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 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点。 3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应及时测放挖坑或挖槽轮廓点和散 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以适当密 度标出开挖轮点以备验收测量使用。 4开挖完成时,应及时测绘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对有地质 缺陷的部位,应详细测绘地质缺陷地形图

4.2.11断面图测量应符合下列关

1工程开工前应实测原始地形图或断面图;施工过程中应 及时测绘不同填筑材料的分界线,并定期测绘地形图或断面图; 施工完成后应实测竣工地形图或工断面图。 2断面间距可根据用途、工程部位和地形复杂程度确定,宜 为5m~20m,有特殊要求的部位按设计要求执行,断面图测量宽 度应超出工程部位边线5m10m。 3填筑区域的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比例尺宜1:200,地质缺 陷地形图应视面积大小确定比例尺:大范围的收方图的比例尺宜 为1:500。 4断面测点的精度宜符合表4.2.11的要求

.2.11断面测量测点的精度要求(mm

施工测量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判

1每次测量放样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测量放样记录、放 样计算数据资料、测量放样通知单、测量放样交样单或测量检查 成果表,并按工程项目或工程部位归档保存。 2每次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地形图、断面图、工程量计 算表及外业数据资料整理保存。 3单项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整理竣工测量记录手簿、各种竣 工图表、使用的设计图纸和测量技术总结

4.2.13竣工测量应随施工进展逐步采集资料。单项工程完

后,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竣工测量,施测精度应不低于施工测量放 样的精度;竣工测量的部位应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 确定。

4.2.14竣工测量宜包括下列主

工 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 2 关键部位与设计图同位置的开挖竣工纵、横断面图。 3 变形监测设备埋设、安装竣工图

4.3.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编制勘察

4.3.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编制勘察纲要。勘

察纲要应完整、合理、切合实际,并※工程需要

察纲要应完整、合理、切合实际,并沃 工程需要。

1 建设项目概况、工程特点。 2 对已有岩土工程资料的分析结果和利用。 3 勘察目的和编制依据。 4 勘探技术手段和计划工作量统计。 5 计划进度、人员及设备机具安排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拟定勘察报告的章节目录等

4.3.3各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方案设计勘察可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踏勘、调查和必要的 勘探试验工作,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判断场地的稳定性和 适宜性,为场址选择、功能区划、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提 供依据; 2初步设计勘察应初步查明建设场地的地基土构成、地基 稳定性、主要不良地质条件及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工程 适宜性,为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岩土工程资料; 3试验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查明场地的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分布、各层作 为填筑材料的地基土的适用性及其储藏量,并评价工程场地均匀 性,为场地形成试验段和整个场地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

4.3.4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性质、勘察阶

4.3.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场地的地形、地貌等特征及地基处理影响深度范围内地 基主的成因与形成年代、构成、分布规律、工程性质及其均匀性。 2场地工程地质单元及各单元内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 质指标。 3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地下 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腐蚀性。 4场地不良地质条件,如明浜、暗浜、厚层填土、沼气、液化 土、古河道等。

5地下设施、地下障碍物等。 6场地的地震效应,包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场地液化、震陷和抗震地段 划分等; 7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4.3.6场地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形成等 级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高等级区域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 测试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当遇有地下设施、地下障碍物、污染土、 环境保护等特殊情况时,应进行专门探测和研究。 4.3.7场地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除按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应进 行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 4.3.8静力触探试验可采用单桥探头或双桥探头,宜在不少于 1/5的静力触探孔选用孔压探头,并应选取部分孔压静力触探孔 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试验。 4.3.9暗浜、厚层新填土等不良地质条件宜采用搜集资料、历史 地形图比对、现场踏勘方法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布置小螺纹钻探 查明其分布范围及断面形态;必要时可采用静力触探、轻型动力 触探等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 4.3.10勘察孔平面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勘察等级等条件综合 确定,勘察孔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4.3.6场地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形成等

4.3.9暗浜、厚层新填土等不良地质条件宜采用搜集资

4.3.10勘察孔平面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勘察等级等条件综合

1 勘察孔间距可按表4.3.10确定。 2当地质条件复杂时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察孔应适当 加密。 3明浜、暗浜勘察时,宜沿河浜走向间距30m布置1条~2 条测量断面,每条断面布置不少于5个小螺纹钻孔,控制明浜、暗 浜边界的小螺纹钻孔孔距宜为2m~3m。

表4.3.10勘察孔间距勘察阶段试验设计勘察方案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勘察等级施工图设计勘察甲级100~200≤50乙级200~300≤75150~300丙级≤1004.3.11勘察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性勘察孔的深度应揭穿淤泥质土层或拟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影响深度。2 控制性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目标沉降值计算厚度需要小螺纹钻探测明浜和暗浜时孔深应进入原状土层不小于0.5m。4.3.12场地形成工程除应进行常规土工试验项目外,宜根据需要进行下列试验。1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三轴压缩试验。2渗透试验。3固结系数试验,主要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试验。4击实试验(轻型和重型)。水和土腐蚀性等试验4.3.13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应按不同勘察阶段进行编制,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一37的要求。15

5.1.1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宜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划分为方案设 计、初步设计试验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5.1.2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

1附有原始地形的场地规划设计资料。 2 控制标准、处理等级分区等技术要求。 3场地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4场地内既有建(构)筑物及设施、地下障碍物和可能受施 工影响的环境条件现状资料的勘查资料。 5分期施工或改(扩)建工程应具备场地工程现状及使用情 况等资料。 6工程需要的土方来源的调研资料。 5.1.3场地形成工程应根据原始场地地质条件、场地标高、处理 等级、目标沉降控制值等条件,采用分层碾压法进行场地填筑,并 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性施工确定 其他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5.1.4场地填筑施工图设计应通过施工前试验区(段)的试验和 量测下列项目确定设计和施工参数: 1粗粒土料的粒径、级配、土石比,细粒土料的最大十密度 和最优含水量和质量控制指标 2分层填筑标高、厚度、松铺系数、施工工艺。 3 分层压(夯)实施工方法和施工参数等。 4检验内容、方法、检验数量或频率、质量控制指标与评价

5.1.5 场地地基处理目标沉降值应根据下列条件综合确定: 1 地形测量的原始场地标高,或场地初始整平标高。 场地的土层分布及土体参数。 规划使用需求的附加荷载、工后沉降。 4 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和估算的最终沉降量。 5.1.6 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取土分析法、不 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

5.1.7场地填筑和地基处理经检验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查明

原因,调整设计参数或地基处理方法,并对不满足要求的区域进 行补充处理

5.2.3作为填筑材料的混合粗粒土料、土夹石料、细粒土料以及

规定: 1混合粗粒土料:粒径大于2mm且小于50mm的碎石、卵 石、角砾、圆砾等粗粒土质量应超过总质量50%,且不得含有黏 土块。 2土夹石料:粒径大于2mm且小于50mm的粗粒土质量占 总质量的30%~50%,不得含有黏土块。 3细粒土料:粒径大于2mm的粗粒土质量应小于总质量的 30%,不得含有大于50mm粒径的黏土块。 4其他填筑材料应通过水稳性、耐久性和有害性等试验后 确定。 5.2.4场地外引进的填筑材料应经检验※本规范第5.2.1 条、第5.2.2条和第5.2.3条的规定。 5.2.5填筑材料宜优先选用细粒土料,对变形、稳定有特殊要求

5.2.5填筑材料宜优先选用细粒土料,对变形、稳定有特殊

5.2.6压实处理的填筑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级配良好的砂王或碎石 土,土工合成材料,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放射性危害 的工业废料等,不得使用淤泥、耕植土。 2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3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在采用击实试验 确定的最优含水量士2%的范围内。 5.2.7填筑材料含水量超过最优含水量土2%时应采取措施降 低填筑材料的含水量

3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在采用击实试验

5.2.7填筑材料含水量超过最优含水量土2%时应采取措施降

5.3.1土方调配设计内容应包括填料选择、填筑范围、场地挖填 平整标高、纵横坡度、土石比及密实度标准等

5.3.1土方调配设计内容应包括填料选择、填筑范围、块

平整标高、纵横坡度、土石比及密实度标准等

规定: 1 符合就近取料、挖填平衡、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要求。 2绘制挖填方分区图、土石方调配图和工程量清单等。 3确定挖填方分区的平整标高、纵横坡度、范围、不同填筑 材料调配、边坡坡形和坡比。 4确定土石比、松铺系数及密实度等参数。 5确定填料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标准。 5.3.3土方调配工程量应包括换填污染土及不合适土、回填及 地基处理所造成的短期沉降、地基处理采用的排水层材料、经改 良后用于结构性填理的表层土和场地绿化的种植土等。 5.3.4土方量和石方量应根据填筑材料的自然松方的干重度进 行折算。当缺少试验资料时,折算系数可按表5.3.4采用

表 5.3.4土石方折算系数

5.4清表与地下障碍物清除

5.4.3对环境无影响的表面耕植土宜根据场地绿化规划需要有 计划集中堆积和使用

5.4.4拆迁时未拆除的既有建(构)筑物及其基础、地下结构、管

5.5.1场地形成工程中明浜、暗浜应根据处理等级、浜内填充材 料性状等采用换填法处理或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5.5.2高等级、中等级区域的明浜、暗浜应进行换填处理;低等 级区域应对浜底淤泥进行换填处理

5.5.1场地形成工程中明浜、暗浜应根据处理等级、浜

5.5.3明浜、暗浜换填处理时应清淤至浜底和浜壁的原状士,并

5.5.7换填施工应先填低洼或浜中部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并逐 渐填至浜顶边。

5.5.8换填层表面应能保持排水

5.6.1场地填筑的厚度应根据场地标高、填料虚实土方比例和

5.6.1场地填筑的厚度应根据场地标高、填料虚实土方比例和 预计填筑后处理沉降量等计算确定

5.6.2填筑体填筑时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

5.6.4压实施工的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碾压范围和有效加回

度等参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填筑材料、压实机械的压实能量 等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5.6.5压实法填筑应采用堆填摊铺法分层进行,严禁抛

5.7.1场地形成工程以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地基承载力为

5.7.2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或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适用于

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合黏性土场地,真空预压法适用 于处理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沉降变形应按本规范第5.7.24 条进行计算

1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度及最 终竖向变形等。 2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 项目的监测。 3根据试验处理效果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

5.7.4堆载预压处理强度较低的地基土时,预压荷载应分级逐 步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5.7.4堆载预压处理强度较低的地基主时,预压荷载应分级逐 步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 5.7.5场地地基处理应按处理等级和处理面积分区进行,处理 范围宜根据处理等级外扩5m~10m,高等级取大值。 5.7.6处理区边线与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距离应根据土 质情况和被保护物的重要性确定,不宜小于竖向排水体插入深度 的1.5倍。

质情况和被保护物的重要性确定,不宜小于竖向排水体插入汽 的1.5倍。

5.7.7预压法地基处理应设置竖向排水系统和水平排水系

5.7.8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竖向排水体,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 度;确定水平向排水体的布置、厚度和材料。 确定预压区范围、分块大小。 3 真空预压施工工艺。 4 密封墙的设计。 5 要求达到的真空度和土的固结度。 6 真空预压和未来荷载下土层的变形计算。 7 提出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监测项目、监测设备、监测方 法、监测频率、控制标准、测点布置和数量。

5.7.11对于表层存在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有3

补给的透水层,应采用水泥黏土搅拌桩或黏土搅拌桩密封墙等有 效措施隔断透气层或透水层

5.7.12采用水泥黏土搅拌桩密封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3真空预压法应设置竖向排水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排水体宜采用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 2塑料排水板型号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7.13的要求。 3软土层深厚时,对以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控制的工程,打 设深度应超过危险滑动面下3m;对以沉降控制的工程,打设深度 应满足工程对地基残余沉降量的要求

表5.7.13塑料排水板型号及性能指标

5.7.14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时顶部应设置水平排水垫层和排 水滤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4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时顶部应设置水平排水垫层和排

水滤管GB/T 30036-2013 汽车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6真空预压法处理时地基顶部应设置密封膜。

采用2层~3层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单层密封膜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5.7.16的规定

表5.7.16密封膜的技术要求

5.7.17真空预压处理区四周应开挖密封沟。密封沟深度应低 于不透水、不透气层顶面以下0.5m;密封沟开挖※时可直接将 密封膜踩入地面以下0.5m。

1采用射流泵,单机功率不宜低于7.5kW,在进气孔封闭状 态下,真空压力应不小于96kPa。 2每台设备的控制面积宜为900m~1100m² 3处理区四周均匀布置,必要时也可适量布置在处理区 中部。 4 施工后期抽真空设备开启数量应超过总数的80%。

FZ/T 13004-2015 粘胶纤维本色布5.7.19当处理区表层为较厚的超软土层且垫层施工※

采用二次处理方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2将塑料排水板和滤管直接连接后铺膜抽真空。 3新填软土层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后进行真空预压处理 5.7.20 真空预压法停泵标准应根据目标沉降值和沉降速率确定 5.7.21 真空预压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