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DB13/T 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61.2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3047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T 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项目建设应遵循流域整体保护、局部建设的原则,应保护自然景观,适度合理建设人文景观。在人 口集中的村庄、乡镇、城区河段,适度建设亲水设施,提升景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 需要。亲水设施风格应与当地乡情风貌相协调,凸显本土化、个性化,传承地方水文化;不宜建设破坏 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建(构)筑物。

DB35/T 18862020

GB/T 26397-2011 眼科光学 术语DB35/T 18862020

DB35/T 18862020

应根据当地河流水系特点(山区或平原、内陆或沿海、急流或缓流),结合水质、土壤、气候 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地适生的植物;沿海河流宜考虑抗风、耐贫、耐盐碱的植物。二年一遇洪 下河滩地宜以自然修复为主,不作人为干预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涵盖项目实 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优选 工过程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

项目实施的生态、水利、景观等建(构)筑物,既要满足河道行洪安全、稳定安全,文要维护 态系统的完整,做到安全、生态两者的和谐统一。

5.1项目区基本情况调查

5.1.1.1调查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流域概况、土壤植被等情况。 5.1.1.2地理位置调查包括项目区所属的设区市、县(市、区)、镇(街道、乡)、村(社区)等行 政区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等。 5.1.1.3地形地貌调查包括区域地貌单元、河流地貌特征等。 5.1.1.4流域概况包括流域基本情况、水系形态、河网密度、主要干支流、河势稳定性、河道演变情 况等。 5.1.1.5气象水文调查宜收集项目区气温、风况、降水等气象信息和项目河流流量、流速、水位等水 文信息。 5.1.1.6 5土壤植被包括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及群系类型、外来入侵物种等

5.1.2.1调查项目区域水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矿产资源及周边生态敏感区等相关 情况。 5.1.2.2重点调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水利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 土保持林等生态敏感区现状。

5.1.3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

1.3.1经济社会调查包括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指标、产业结构布局、地利用、特色产业等 用统计年鉴、政府年报、相关规划、地方志及有关数据库等资料。 1.3.2历史文化调查包括文物古迹、文化风俗、地方特色等情况,重点调查水文化、水景观、 已建的水利工程、相关水文化基础设施等。

上已建的水利工程、相关水文化基础设施等。

5.1.4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DB35/T18862020

5.1.4.1调查项目区水库、水电站、堤防、拦河闸坝、灌渠、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内 容包括名称、位置、数量、规模、等级、功能、建成时间及运行管理情况。 5.1.4.2可利用水利普查成果、相关水利规划、项目建设材料及有关数据库等资料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情况调查。

5.1.5相关规划情况

5.1.5.1调查项目与防洪排涝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 境保护规划等关系。 5. 1. 5. 2重点做好相关规划衔接。

5. 1. 6 相关项目情况

5.1.6.1调查项目区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环境整治、水污染整治等项目建设情况。 5.1.6.2重点调查与项目有交叉的建设项目,做好与交叉项目的衔接。

5.2.1水质调查包括水质现状类别、污染源及沿岸排水设施等,阐述存在问题。 5.2.2水质现状类别调查以收集近三年资料为主,无资料地区应开展必要的水质监测。 5.2.3污染源调查包括点源、面源和内源等,以点源和面源调查为主,其中面源调查以农村生活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农田化肥农药污染为主。 5.2.4沿岸排水设施调查包括截污管、截污沟、入河排放口等

5.3.1调查河滨植被、水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阐述存在问题。 5.3.2河滨植被调查主要包括河岸植被和洲滩植被,内容包括植被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盖度、乔灌 草建群种、优势种等。 5.3.3水生动植物调查主要包括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湿地鸟类及其它水生动植物,内容包括群落 组成、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 5.3.4珍稀保护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应调查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分布、面积等,重 点调查保护物种、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特有物种、乡土物种和外来物种的种群动态、生态习性、栖息 地情况。

5.4.1调查流域水资源量、洪涝灾害调查等情况,阐述存在问题。 5.4.2水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其中水资源开 发利用状况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 5.4.3洪涝灾害调查包括历史暴雨的强度和过程,历史洪水位和洪水涨落变化及其影响等。 5.4.4应收集项目区的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设计排涝等水文成果

DB35/T 18862020

5.5.2河床、河滩、河岸调查包括主河道、河漫滩、深潭、浅滩、江心洲、砂石、沼泽洼地等单元的 形状、位置、尺寸与变化情况等,

5.6.1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六个目标要求,对照“八有”具体目标,综合 评价水系现状情况。 5.6.2分析项目制约因素与生态环境敏感因子等主要问题,开展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分析,给出本底 特征。

应根据项目所在河流的地理位置,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与防洪排涝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 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 统特征,确定项目的功能定位。

根据河流特征和自然属性,具体要求为“八有” a)有常年流水:河道连通性好,河水常年流动,满足生物生活习性需求。 b)有清澈水体:河流水体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c)有护岸林带:河道两岸原生植被保护良好,乔灌草复层结构稳定性较高

DB35/T18862020

d)有野趣乡愁:河流沿岸自然景观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人文景观,留住乡愁。 e)有安全河岸:河道堤岸设施抗冲稳定安全,河岸型式生态多样。 f 有自然河态: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深潭、浅滩、泛洪漫滩以及天然的砂石、水草、江心洲(岛)。 g)有丰富生物:水域生态空间与生境多样,水生动植物种类丰富。 h 有管护机制:划定河道岸线与蓝线,建立管护标识系统,健全河道管护制度,形成河长有效管 护机制。

6.4.1应根据项目区的功能定位,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湖库等不同区域关系,以生态 保护优先为原则,协调处理好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人文景观等方面的需求,围绕六个目标,对照“八 有”,制定合理目标和相应的治理模式,确定项目治理总体布局。 6.4.2根据河流流经山地丘陵、河谷盆地、沿海平原等地貌特征,城市、乡镇、农村等区位特点,山 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保护要求,提出河流生态治理具体措施

7.1. 1水文基本资料

7.1.1.1说明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基本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一致性进 行评价。 7.1.1.2 说明项目区附近的水文站、雨量站分布及资料系列长度等情况。 7.1.1.3 分析说明区域水文站和雨量站的暴雨、洪水及枯水等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偏态系 数C)。

7.1. 2 设计洪水

7.1.2.1说明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7.1.2.2说明历史洪水调查情况;洪水计算宜采用水文比拟法、地区综合法、推理公式法等综合比较 选用,并进行成果合理性分析。 7122宝口区 以卫上年一通工年一通一年一通水

7.1.3 设计水面线

7.1.3.1应阐述水面线推算公式。 7.1.3.2河道断面测量宜按300m~400m布设一个,河道比降大和拐弯处应加密断面,遇到桥梁、闸 坝处应测量其高程、建筑物尺寸,并提供断面简图。 7.1.3.3河道糙率值宜采用洪痕调查成果反推计算;缺乏洪痕调查资料的,可根据河道的特性查相关 糙率估算表。 7.1.3.4应说明水面线计算的起始水位和边界条件,分析推算设计洪水水面线和常水位,列出计算成

7.1.3.5应说明设计洪水水面线的合理

DB35/T 18862020

DB35/T 18862020

7. 1. 4 生态流量

充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控制断面及成果应符合 充生态基流的保障程度。

7.2.1查明区域地质条件,评价项目区的构造稳定性。 7.2.2查明项目区岸坡形态、坡度、滩地宽度和近年河床形态和冲淤变化情况 7.2.3查明项目区相关建(构)筑物的地质条件,评价其地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7.2.4应实测项目区地形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或1:1000

2.1查明区域地质条件,评价项目区的构造稳定性。 2.2查明项目区岸坡形态、坡度、滩地宽度和近年河床形态和冲淤变化情况 2.3查明项目区相关建(构)筑物的地质条件,评价其地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2.4应实测项目区地形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或1:1000

8.1.1保护自然河态

3.1.1.1应坚持保护优先,维护河道自然形态,保护河流天然砂石、水草、江心洲(岛)、沙滩、护 岸林等,保护多样水域生态空间与生态廊道,为生物多样营造良好生境。 8.1.1.2依项目区河流类型特点,遵循宜弯则弯、宜宽则宽的原则,保持河流深潭、浅滩、故道、江 心洲、河滨带等自然河流多样性特征。 8.1.1.3河道治理严禁填河造地,不应占用河滩地、裁弯取直、填河改道

8.1.2保护水生态空间

3.1.2.1河流治理应依划定的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以自然修复为主、恢复和保护水域生态 功能为原则,明确行洪安全空间和水生态空间管控范围。 8.1.2.2在已建或规划设防河段,应综合考虑生态、游憩和人文景观的需求,留足行洪、滞洪和生态 空间为原则,确定河道行洪断面。 3.1.2.3应保护饮用水源地、鱼类三场一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水利风景区等 生态敏感区,需要时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8. 1.3保护水文化

1.3.1应保护项目区河流及沿岸古、古渡口、古码头、古桥、古堤、古树名木等,需要时宜 应的保护措施 1.3.2宜设立保护标识,传承水文化,彰显河流人文历史。

8.2.1保障生态流量

3.2.1.1在脱水段或少水段的河流,宜通过电站机组生态改造、老旧小水电站退出、流域梯级水库电 站生态调度等措施,保障最小下泄流量,让河道有常流水,修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栖息环境。 3.2.1.2依项目区河流水生态保护目标生态需求,当河流生态流量缺乏时,宜提出生态补水数量、补 水时段、补水工程和运行调度的建议。

8.2.2改善河道水质

DB35/T18862020

8.2.3修复河流生境

8.2.3.1应因地制宜设置生态缓冲带、湿地,增强面源污染的拦截、净化和水土保持功能,营造水清 岸绿的自然美景。 3.2.3.2应综合项目区生态特点、水位消落情况、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因素,合理布置河滨生态缓 中带。生态缓冲带宜按防浪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景观林、风水林等设置,植物配置应有 合理的植物生长空间,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宜养灌草相结合,兼具生态性、观赏性和抗逆性。 3.2.3.3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宜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生态补水、生境 改造、鱼巢鱼礁构建等措施,营造生物良好生境,保护生物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

8.2.4增进水系连通

8.2.4.1在拦河设施较多、河道断流、河道断头等河流,根据河流水系的自然状况、水资源条件及功 能定位,通过引水、调水、闸坝运行调度等方式,恢复或改善河道水体的水力联系、流动性和连通性。 3.2.4.2根据项目河流鱼类洄游需求,增设鱼类洄游通道,对于水头差小于1.0m的拦河设施宜采用 爱坡型生态浅滩;对于水头差1.0m~5.0m的拦河设施宜布置仿自然通道:对于水头差大于5.0m的 拦河设施应做专题研究,选择合适的过鱼通道

8.3.1.1河道护岸工程宜随弯就势,严禁缩窄河道等改变自然河势。 8.3.1.2根据河岸所处河势、岸坡坡度、水流特点和岸坡结构等因素,应优先采用复合式、宽浅式、 斜坡式等护岸断面型式。护岸布置宜结合滨水游憩和人文景观需求。 8.3.1.3生态护岸建设要顺应河势,不得占用河道行洪、滞洪和生态空间,要满足河道行洪安全。 8.3.1.4生态护岸断面应满足抗滑稳定、抗倾覆、渗透稳定和防冲要求,护岸基础应满足稳定、防冲 要求。 3.3.1.5生态护岸材料应优先选用具有多孔、透水、透气等特性的材料,既要有利于岸滩稳定,又要 有利于水体交换和岸滩地生物多样性恢复

8.3.2.1需要时宜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整治,尽量重塑河道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深潭浅滩,营造自然

3.3.2.1需要时宜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整治,尽量重塑河道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深潭浅滩,营造自然 阿流形态与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

DB35/T 18862020

造。一般可在岸顶配置藤本植物、攀援植物等柔化生态化措施;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宜改造为复合式、 斜坡式等生态护岸型式。 8.3.2.3有条件的河道,可考虑堤岸后靠,进行退堤还河、还滩改造,恢复河道的行洪、滞洪和生态 空间形态。

8.4.1.1根据河流沿岸不同区位需求、建(构)筑物功能特点和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宜利用自然条件、 周围自然环境特点,营造滨水空间。 8.4.1.2城镇河段宜融合周边场地功能与定位,构建宜人、宜居、宜游,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水生态空 间。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河段,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塑造符合乡土特色的亲水、休闲、游憩等多功 能场所。在人口较少的自然河段,应以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为主,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乡土环境。

.2.1亲水设施宜采用亲水步道、平台、廊架、

8.4.2.2亲水设施布置与设计应满足防洪与抗冲安全要求。廊架、亭子等构筑物应布置在五年一遇洪 水位以上;巡查道(可兼休憩步道)宜布置在二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并顺应原有地貌,局部可采用低架 空型步道或栈道。乡村河段亲水设施布置宜结合农业生产,与农艺设施紧密融合,建设低扰动、低投入、 优生态、美空间的乡土环境。

8.5.1.1应设立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安全警示牌、洪水警戒牌、界桩、保护牌、指示牌等标识管 理系统。 8.5.1.2安全警示牌标识安全提示、警告、应急逃生通道等;洪水警戒牌标识洪水安全警戒水位等; 界桩标识岸线蓝线控制线、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等;保护牌标识水文化保护目标;指示牌标识需指示内 容。

8. 5. 2 标识设置

8.5.2.1标识牌应设置在项目区能有效发挥标识作用的醒目位置。 3.5.2.2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设置在项目主要出入口、景观节点等位置。在实施项目河段应有3个 至5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其标志(LOGO)式样见附录A。 3.5.2.3安全警示牌设置在亲水步道、亲水平台、过河汀步等附近;洪水警戒牌设置在桥墩、易发生 验情等位置;界桩设置在控制范围线上;保护牌设置在古树名木、古陂、古码头等处;指示牌设置在出 入口、步道叉口等处,

6.1施工组织应遵循少扰动、少破坏的原则,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6.2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应避开农田、沟渠水系、植被生长良好区域;护岸、生态清淤、亲水平 及水下工程的施工宜安排在非汛期实施。

DB35/T18862020

8.6.3施工开始时应首先对表土进行剥离或保护,剥离的表土应集中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结 束后,应将表土回覆到绿化区域。 3.6.4项目施工过程应保护现有自然植被、人文景观;应保护河道内天然砂、石;应做好施工废弃材 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得随意弃土、弃渣;施工完成后及时绿化,恢复植被。 8.6.5水生动物投放宜安排在水生植物生长基本稳定后进行。

9.1.1明确项目法人、管护单位和资金来源。

9.1.1明确项目法人、管护单位和资金来源。 9.1.2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项目治理目标、任务和建设条件。

2.1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参建各方形成项目完工验收报告,开展项目完工验收。 2.2项目法人在项目达到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目标要求,资金使用合理合规,管养资金落实后开 验收。

9.3.1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纳入河长制工作,项目所在河段的县、乡两级河长应全程介入,积极参与项 目设计、建设监督、建后管护。 9.3.2在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管理范围内,严禁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 9.3.3加强项目水利、生态、景观等设施的日常维护、调度运行等管理。 9.3.4有条件的,可建立科研教育基地、示范工程。

NY/T 2851-2015 玉米机械化深松施肥播种作业技术规范DB35/T 1886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LOGO)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LOGO)

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LOGO)如图A.1所示,图中长城代表安全设防;绿叶寓意生态,船帆 表生态建设扬帆起航、一帆风顺;水线代表水系,曲线寓意河流自然弯曲的形态;圆形:天圆, 地自然,同时对图中水系构成管理与约束。

图A.1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LOGO)

GB 15581-2016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省地方标准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DB35/T1886—2020

你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DB35/T1886—2020 2020年2月第一版2020年2月第一次印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