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360-2019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GB/T 38360-2019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014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8360-2019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9.2.1宜根据项目地域跨度、地貌特征、建设周期、土地性质、工程建设目标和植被恢复目标等要素划 分设计单元

a)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如下: 1)完成相关基础工作,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编制方案设计说明; 2)根据坡面立地条件,划分不同坡面类型; 针对不同坡面类型选择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方案; 4) 确定植物选择的原则和植物配置方案等; 5 确定坡面植被恢复的预期效果,宜绘制预期效果图; 结合方案提出工程估算。 b 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如下: 完成设计说明和工程量统计; 2 根据坡面类型及选取的植被恢复技术方案进行总体布局设计; 3) 在总体布局设计基础上绘制各技术措施通用图; 4 确定植物种(含品种)、规格和数量等; 结合初步设计内容编制设计概算。 )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如下: 完成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工程量统计: 2 在总体布局基础上绘制各坡面植被恢复技术的施工工艺设计图 3 工程措施实施点细部设计,绘制细部构造平面图、部面图及正视 4) 提出各技术措施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要求及验收指标要求; 5) 编制施工组织方案; 6) 结合施工图设计内容编制设计预算

QKXY 0008S-2015 昆明新购商贸有限公司 调味茶9.3集排水技术设计要点

9.3.1应以完整汇水区域为单元进行设计,坡面上部应设置截排水措施,坡面及坡面下部应设置排水 消能措施。 9.3.2应根据汇水面特征及水文条件设计,在满足截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生态型截排水 措施。 9.3.3截排水措施设计应按照GB50433、GB51018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9.3.4根据植被生长需水要求及坡面实际场地情况,宜进行集蓄水措施的设计

9.3.5集蓄水措施设计应按照GB/T50596的相关规定执行

9.4固土技术设计要点

GB/T383602019

9.4.1.1.1应对金属网的防腐、金属丝直径、网孔尺寸、坡顶埋压长度、纵横向搭接长度、网与网之间连 接方式等提出设计要求。 9.4.1.1.2应对土工格栅纵横向拉伸强度、网孔尺寸、坡顶埋压长度、纵横向搭接长度、网与网之间连接 方式等提出设计要求,土工格栅材料应符合GB/T17689的规定。 9.4.1.1.3应通过固定构件与坡面稳定连接,对固定构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提出设计要求

9.4.1.2.1应对三维网的层数、纵横向拉伸强度、抗老化指标、坡顶埋压长度、网与网之间纵横搭接长度 提出设计要求,三维网材料应符合GB/T18744的规定。 9.4.1.2.2应对网笼材料、防腐、金属丝直径、网孔尺寸和网笼规格等提出设计要求。 9.4.1.2.3应通过固定构件与坡面稳定连接,应对固定构件的材质、规格等主要技术参数提出设计 要求。

9.4.1.3毯垫技术

9.4.1.3.1应对植生毯(垫)和植生带的抗拉强度、主要材料自然降解时间下限等提出设计要求。 9.4.1.3.2应对植生毯(垫)和植生带的规格、尺寸等提出设计要求。 9.4.1.3.3 植生毯(垫)和植生带通过固定构件与坡面稳定连接,应对固定构件的材质、规格及固定方式 提出设计要求

9.4.2.1.1应对不同类型格室与坡脚连接处的基础提出设计要求。 9.4.2.1.2应对不同类型格室规格、材料等提出设计要求,格室厚度不应小于固土厚度。 9.4.2.1.3 应对土工格室的材料、强度、抗老化指标等提出设计要求,土工格室材料应符合JT/T516的 规定。 9.4.2.1.4土工格室应通过固定构件与坡面稳定连接,应对固定构件的材质、规格等主要技术参数提出 设计要求。

9.4.2.2.1应对飘台、种植槽的构建方式、尺寸、布设密度、排水等提出设计要求。飘台、种植槽宜在坡 面上呈“品”字型布设。 9.4.2.2.2飘台、种植槽应与坡体稳定连接,应对连接方式和连接材料的主要技术参数提出设计要求。 9.4.2.2.3 应对鱼鳞坑的尺寸、布设密度、排蓄水措施等提出设计要求。鱼鳞坑宜在坡面上呈“品”字型 布设。 9.4.2.2.4应对刻槽和洞穴的尺寸、布设方式提出要求。刻槽宜在坡面上呈水平布设,洞穴宜在坡面上 呈“品”字型布设

GB/T 383602019

9.4.2.3枕袋技术

9.4.2.3.1植生袋适用于急坡以下坡面,险坡、崖坡应与格构骨架等工程护坡措施相结合使用,植生袋 制作材料应符合GB/T1040和GB/T16422的规定 9.4.2.3.2生态袋适用于临水坡面或陡坡以上坡段以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坡面,应依据垒砌坡度和高 度确定袋体之间的横向连接,以及袋体与坡体之间的纵向连接措施。生态袋制作材料应符合 GB/T17639和GB/T15789的规定。 9.4.2.3.3应对植生袋、生态袋的填充材料提出设计要求

9.4.3.1.1隔挡构件宜结合平面网及喷播等技术使用。 9.4.3.1.2应对隔挡构件的材料、规格、布设方式,以及与坡面稳定的连接方式、固定构件等提出设计 要求。 9.4.3.1.3采用生态棒隔挡时,应对生态棒的填充物提出设计要求

水平阶、水平沟和水平台应按一定距离沿坡面等高线布设。应对水平阶、水平沟和水平台的尺寸 方式及横向排水坡比提出设计要求

9.5建植技术设计要点

9.5.1.1应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无入侵性的非乡土植物可适当采用, 9.5.1.2应根据坡面立地条件选择覆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 9.5.1.3应优先选择种子或苗木容易获取、商品化程度高的植物种(含品种)。植物种子质量应符合 GB6141、GB6142、GB7908、GB/T18247.4和GB/T18247.7等的要求。裁植苗木质量应符合 GB6000、LY1000和CJ/T24等的要求。 9.5.1.4不同植物区域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工程推荐乔木参见GB/T15776一2016中附录C,推荐灌木 草本及攀援植物参见附录D。

9.5.2.1应参考周边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进行设计,配置类型可分为乔灌草型、灌草型、灌丛型和草本 型等。 9.5.2.2应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相结合。 9.5.2.3宜体现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的景观特点,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9.5.2.4有安全要求的坡面不宜采用大型乔木,崖壁段坡面宜采用攀援植物

3.1宜对坡面植被、表土等清表物提出收集、存放、加工和利用的技术要求。 3.2应根据坡面类型及植被恢复要求采取适宜的基质配制技术。 3.3应根据坡面立地条件、坡面类型、植被生长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材料改良基质的结构、肥力 J。

GB/T383602019

.5.3.4基质宜满足CJ/T340的规定,同时考虑基质在坡面上自身稳定性及植被依附的可靠性,宜选 圣轻质颗粒物或限制砂砾含量

5.4.1.1喷播和人工播种的用种量应综合考虑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期望植株密度、发芽势和苗 速度等因素,并根据坡面类型确定。播种量计算参见附录E。 5.4.1.2采用枕袋类、毯垫类播种时,播种量应根据现场立地条件和配置植被等确定

9.5.4.2 种子配比

9.5.4.2.1应合理确定先锋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种子比例及用量, 9.5.4.2.2应对乔灌草型配置植被提出种子配比中乔木种子数量比例的最低值。 9.5.4.2.3应对灌草型配置

9.5.4.3.1喷播宜与平面网或立体网结合使用。

9.5.4.3.1喷播宜与平面网或立体网结合使用。 .5.4.3.2宜选择种子、营养体大小适中、轻重适中等适宜喷播的植物种。 1.5.4.3.3险坡、崖坡段(坡度大于或等于45°)喷播应在采取固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采用金属网固土 支术时,金属网和固定构件的有关技术要求参见附录F。 .5.4.3.4不同坡质条件下的喷播结构形式及喷播厚度参见附录F。

9.5.4.4人工播种

5.4.4.1应结合坡面类型、立 确定播种期

9.5.4.4.1应结合坡面类型、

9.5.5.1苗木裁植

洞穴植苗适用于陡坡段、崖坡段的土质坡面。半干旱干旱风沙区、沙漠区缓坡宜结合草方格沙网 施栽植耐旱沙生植物

9.5.5.2营养体裁植

9.5.5.2.1普通营养体栽植适用于急坡以下的土质坡面。急坡以上坡面,宜与枕袋技术组合使用 9.5.5.2.2草皮建植适用于土质缓坡段,高寒高海拔草甸地区缓坡植被恢复宜采用原有地被草皮移植 利用。

9.5.6.1封禁恢复和封育恢复应按照GB/T15163执行,必要时可采用植物保护措施。缓坡段坡面满 足下列一项或几项条件时可局部或整体采取封禁恢复或封育恢复: a 水土流失不明显; b)不影响使用安全; c)景观要求不高; d)周边具有均勾分布、萌生能力强的植物

GB/T38360—2019

9.5.6.2生态脆弱区裸露坡面,宜局部或整体采用表土回用技术恢复植被,并与其他植被建植技术相 结合。 9.5.6.3水土流失严重区裸露坡面,有机物料易获取时,宜采取有机物料铺覆措施,并与其他植被建植 技术相结合。

9.6.1苗期宜采取遮盖等措施。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坡面条件选用遮盖材料。 9.6.2宜根据区域气候、立地条件及植物生长需要等进行水肥控制技术设计。 9.6.3可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方式,喷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363和GB/T50085的规定,微 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485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T18920中城市绿化杂用水的有关要求。 9.6.4宜结合安全、景观和建植植被,进行刘割、修剪与平茬、补播(栽)等种群调控技术设计 9.6.5宜结合植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植物保护措施,依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 措施。

9.6.1苗期宜采取遮盖等措施。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坡面条件选用遮盖材料。 9.6.2宜根据区域气候、立地条件及植物生长需要等进行水肥控制技术设计。 9.6.3可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方式,喷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363和GB/T50085的规定,微 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485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T18920中城市绿化杂用水的有关要求。 9.6.4宜结合安全、景观和建植植被,进行刘割、修剪与平茬、补播(裁)等种群调控技术设计 9.6.5宜结合植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植物保护措施,依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 措施

10.1.1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文件的重点、难点和施工过程控制要 求等。 10.1.2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包括周边环境、施工条件、水源、电源、土源、道路交 通、堆料场地和生活设施位置等。 10.1.3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合同要求和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 报批。 10.1.4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资料对接和坡面交接工作。 10.1.5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0.1.6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现场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

10.2集排水技术施工要点

10.2.1.1坡面排水设施施工前宜提前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应对临时排水设施进行经常性维 护,确保排水畅通。 10.2.1.2排水设施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水口的位置选择和处理。 10.2.1.3 截水沟、排水沟的水沟线形应平顺,转弯处宜为弧线形。 10.2.1.4 截水沟应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出水口应引伸到坡面范围以外。 10.2.1.5截水沟、排水沟的施工应在建植工程施工结束前完成

集蓄水工程施工应按照GB/T50596执行 周士技术施工要点

10.3固土技术施工要点

施工前应清除坡面所有浮石和其他杂物,对坡面局部小凹坑和孔洞等,宜采用生态袋、植生袋等装

土回填错固压实或直接回填土压实,确保坡面平顺

10.3.2 表面固±

10.3.2.1 平面网

GB/T383602019

10.3.2.1.1网片宜采用从上而下的顺序铺设,将网片自然平铺在坡面上,松紧适度。 10.3.2.1.2坡顶网片反包处、网片纵向搭接处的固定构件锚固时应适度加深和加密。 10.3.2.1.3固定构件的密度和深度可根据基坡具体情况适度进行微调。 10.3.2.1.4与喷播结合时,可采用垫块、板调整和提拉等方式,确保网片与坡面距离为设计喷播总厚度 的1/3~2/3。

10.3.2.2立体网

网片宜采用从上而下的顺序铺设,将网片自然平铺在坡面上,松紧适度。网片应与坡面贴附紧实, 不产生褶皱,

10.3.2.3毯垫技术

将植生毯(垫)、植生带平铺在坡面上,使其与坡面贴附紧实,并采用固定构件进行锚固。施工 ,注意苗期维护,及时浇水保

10.3.3 分区固由

10.3.3.1.1混凝土格构、现浇格室应进行放样,控制平面位置及标高,模板支撑稳定。 10.3.3.1.2混凝土格构、现浇格室模板应支撑稳定,混凝土浇筑中应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 养护。 10.3.3.1.3预制格室宜在坡脚基础施工完毕后从下向上进行铺设,并与坡面贴附紧实。 10.3.3.1.4土工格室铺设应与坡面贴附紧实,并采用固定构件进行锚固。 10.3.3.1.5 预制格室、土工格室铺设完成后宜填土压实

10.3.3.2.1飘台、种植槽和鱼鳞坑应进行放样和平面布置。 10.3.3.2.2现浇飘台、种植槽时,模板应支撑稳定。飘台、种植槽宜与坡面贴附紧实。混凝土浇筑中应 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 10.3.3.2.3鱼鳞坑宜从坡面自上而下随形就势挖掘坑穴,挖出的细渣或表土堆在坑穴的上坡方向待栽 植或播种时回覆使用,石块或生土堆在坑穴下坡方向,逐渐堆砌成弧形围

10.3.3.2.1飘台、种植槽和鱼鳞坑应进行放样和平面布置。 10.3.3.2.2现浇飘台、种植槽时,模板应支撑稳定。飘台、种植槽宜与坡面贴附紧实。混凝土浇筑中应 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 10.3.3.2.3鱼鳞坑宜从坡面自上而下随形就势挖掘坑穴,挖出的细渣或表土堆在坑穴的上坡方向待栽 植或播种时回覆使用,石块或生土堆在坑穴下坡方向,逐渐堆砌成弧形围

10.3.3.3枕袋技术

10.3.3.3.1植生袋和生态袋施工应在稳定基础层上进行,从下向上进行码放,并与坡面贴附紧实。 10.3.3.3.2 在每层生态袋码放前,宜拉一标线确保上一层生态袋码放后在同一水平面上。 10.3.3.3.3 联结扣水平放置于两个生态袋之间,压实上层生态袋使联结扣倒钩棘爪刺穿生态袋。 10.3.3.3.4 每层码放完的生态袋,要进行人工夯实,确保生态袋之间的互锁结构紧密联结 10.3.3.3.5宜将生态袋缝线一侧向内码放,使生态袋外侧平整,

.3.3.3.1植生袋和生态袋施工应在稳定基础层上进行,从下向上进行码放,并与坡面贴附紧实, 3.3.3.2 在每层生态袋码放前,宜拉一标线确保上一层生态袋码放后在同一水平面上。 3.3.3.3 联结扣水平放置于两个生态袋之间,压实上层生态袋使联结扣倒钩棘爪刺穿生态袋。 3.3.3.4 每层码放完的生态袋,要进行人工劵实,确保生态袋之间的互锁结构紧密联结, .3.3.3.5宜将生态袋缝线一侧向内码放,使生态袋外侧平整,

GB/T 383602019

挡构件应测量定点后,在圾面上币设铺固。固定构件的铺固密度和深度可根据基坡具其体情况进 行微调。

阶台应进行放样,控制平面位置和标高。降雨量大的区域阶台宜分段布设,同时结合毯垫技术进行 保覆盖。

0.4建植技术施工要点

10.4. 1基质配制

10.4.1.1施工现场附近宜设置材料堆场,堆场场地应平整、排水顺畅, 10.4.1.2 基质中的土壤宜选择干燥、杂质含量少的黏土。 10.4.1.3 宜在堆场场地筛分土壤,筛除土壤中的砾石、杂质等, 10.4.1.4 采用工程机械将结构改良材料、肥料改良材料、活力改良材料或其组合与土壤拌合均匀后集 中堆放。 10.4.1.5 配制好的基质应尽快使用,如遇降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覆盖

10.4.1.1施工现场附近宜设置材料堆场,堆场场地应平整、排水顺畅, 10.4.1.2 基质中的土壤宜选择干燥、杂质含量少的黏土。 10.4.1.3 宜在堆场场地筛分土壤,筛除土壤中的砾石、杂质等, 10.4.1.4采用工程机械将结构改良材料、肥料改良材料、活力改良材料或其组合与土壤拌合均匀后集 中堆放。 10.4.1.5配制好的基质应尽快使用.如遇隆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覆盖

10.4.2.1.1干法喷播施工符合以下要求: a) 配制好的种子层基质宜在24h内使用 b) 宜采取双层喷附方式。下层为底层,上层为种子层,种子层喷播厚度宜为2cm~3cm。 )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点,种子层喷附结束后宜进行种子层保摘、保温和抗冲蚀防护,如遮盖草 帘、遮阳网、无纺布、地膜等。 d)喷播完成后宜根据土壤摘情及时浇水。 10.4.2.1.2湿法喷播施工符合以下要求: a) 基质混合均匀后应及时喷播 b 湿喷法(离心泵喷播机)采用多层喷附方式,单层喷附厚度宜为1cm~2cm,最上层为种子层; 湿喷法(柱塞泵喷播机)底层采用一次喷附方式,种子层可采用人工播种或离心泉喷播机喷播 )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种子层喷播结束后宜进行种子层保摘、保温和防侵蚀防护,如遮盖草 帘、遮阳网、无纺布、地膜等。 喷播完成后应根据土壤摘情及时浇水

10.4.2.2人工播种

点播、穴播前,宜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播种后覆土厚度不宜大于2cm。播种后应根据土壤摘情 老水。

10.4.3.1苗木栽植

GB/T383602019

0.4.3.1.1栽植前应放线定点,并对苗木进行必要的修根和剪枝处理 10.4.3.1.2栽植后宜浇足透水,浇水时应避免冲刷坡面,并根据土壤情及时补水。 10.4.3.1.3凡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和地区,宜采用容器苗,栽植时宜去除包装

10.4.3.2营养体裁植

.4.3.2.1可结合植生袋和生态袋的码放,进行营养体的扦插及压条。 .4.3.2.2人工草皮铺设时可将草皮卷固定在坡面上并压实。 4.3.2.3自然草皮铺设时可将自然草皮移植到临时设置的苗床并进行养护,待基础工程实施完与 时将草皮移植到坡面上。

0.4.4.1表土回用施工时,宜在基础工程施工前收集含有乡土种子的表层土壤并单独堆放和覆盖。基 出工程完工后将表土回覆到坡面上。 0.4.4.2有机物料铺覆施工时,宜在坡面基础工程施工前收集有机物料并进行单独堆放和覆盖;基础 工程完工后将有机物料均匀回覆到坡面上。 0.4.4.3封禁恢复施工时,应将裸露坡面用围栏整体进行围挡,并在围栏处设置标识牌,明示禁止人畜 干扰。 0.4.4.4封育恢复施工时,应将裸露坡面用围栏整体进行围挡。将含有种子的有机物料按照设计要求 铺设到坡面上,并在围栏处设置标识牌,明示禁止人畜干扰

[11. 1 一般要求

1.1.2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气候因素、坡面立地条件和建植植被等,选用相应的养护措施 1.1.3应加强建植植被初期养护.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1.2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气候因素、坡面立地条件和建植植被等,选用相应的养护措施 .1.3应加强建植植被初期养护,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11.2.1光热调控

11.2.1.1播种后应及时进行坡面遮盖,遮盖材料宜为生态环保可降解材料, 11.2.1.2以保湿为主的遮盖材料宜选用草帘、无纺布等。以遮阳、防冲刷为主的遮盖材料宜选用无纺 布、遮阳网等。应定期观测植物发芽和生长情况,视情况及时揭除遮盖物。 11.2.1.3生态型环保可降解的遮盖材料,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及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予以保留

11.2.1.1播种后应及时进行坡面遮盖,遮盖材料宜为生态环保可降解材料。 11.2.1.2以保湿为主的遮盖材料宜选用草帘、无纺布等。以遮阳、防冲刷为主的遮盖材料宜选用无纺 布、遮阳网等。应定期观测植物发芽和生长情况,视情况及时揭除遮盖物。 11.2.1.3生态型环保可降解的遮盖材料,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及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予以保留

在施工后1年~2年内根据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追

GB/T 383602019

1.2.2.1.2应根据 适度、革 11.2.2.1.3应根据植物生长情况 宜在植物生长旺李前施肥 11.2.2.1.4施肥宜结合灌溉进 溉前也可进行人工撒施

[11.2.2.2灌溉

2.2.2.1应根据种植坡面的坡度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坡度较大和土壤黏性较大的 宜采用滴灌和微灌。 2.2.2.2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观察坡面土壤摘情,及时补水,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 2.2.2.3坡面灌溉时应避开日光曝晒及高温时段

11.2.3.1限控技术

[11.2.3.1.1刘割

建植植物受杂草抑制时,应及时清除杂草及缠绕建植植物的攀援植物。冬季防火期及防火带刘害 副除草本植物地上部分

11.2.3.1.2修剪与平荐

术弱枝和病枯枝,短截徒长枝。宜在植物休 过修剪或平茬调控植株的地下与地 生物量

11.2.3.2调配技术

当坡面裸露较多或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用补播(裁)进行调配。补播(栽)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苗宜采用容器苗,裁植前宜去除包装

应加强坡面植物保护,进行有害生物防控,配置有害生物防治的设施和设备,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GB/T15776—2016的规定执行

11.2.5.1汛期前应排查和维护坡面防汛设施,确保坡面截排水设施正常运行。汛期中应巡查和清理坡 面截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应及时修, 11.2.5.2应做好坡面及周边区域保洁工作,及时清除与建植植被无关的杂物。 11.2.5.3及时清理坡面区域内各种异常物和易燃物,消除火灾隐患。发生火灾后应及时清理过火区 域,并及时补播(栽)。

1.1质量检验均为施工单位自行检查。根据具体项目所属行业,按照所属行业的检验要求执行。 .2植物材料与绿化辅助材料的质量与规格应在施工前分批进行检验与控制。 .3苗木成活率、植被覆盖率、物种丰富度的检验评定应在1个年生长周期期满后进行,调查时 主植物生长季节,根据具体地域确定相应时间

GB/T383602019

2.2.1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2.2符合本标准和所属行业检验要求的规定。 2.2.3检验指标参见附录G

12.2.1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12.2.2符合本标准和所属行业检验要求的规定。 12.2.3检验指标参见附录G

各类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工程,应分 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验收资料。 归档管理应符合GB/T11822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GB/T 383602019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植被恢复坡度与工程安全允许坡比对照表 值被恢复坡度与工程安全允许坡比对照表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植被恢复坡度与工程安全允许坡比对照表

表A.1植被恢复坡度与工程安全允许坡比对照

注1:表中列出了不同坡质10m高程工程地质允许坡比,以及对应的植被恢复坡度段。表中“X”表示工程设计 安全限制坡面,“一”表示临界坡比范围内任意坡比, 注2:岩质坡面坡高参考范围为8m~12m;土石质坡面坡高参考范围为5m~10m;土质坡面坡高参考范围为 6m~12m。 注3:粉黏土特指稳固密实的母质土层,如老黄土、红黏土。 注4:松散堆积物即填方堆积体的安全允许坡度视同松软土

GB/T 24338.4-2018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3-2部分:机车车辆 设备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B.1

GB/T38360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本工作流程图

图B.1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本工作流程图

GB/T 38360201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不同坡面固土技术推荐表 不同坡面固土技术推荐表见表C.1.

DG/T J08-79-2008 房屋质量检测规程表C.1不同坡面固土技术推荐表

注1:表中列出了不同坡面类型允许坡比值范围内植被恢复技术的推荐固土技术。表中“×”表示工程设计限制 区,“一”表示不做特殊国土技术推荐, 注2:综合具体情况,可多种固土技术联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