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2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92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2

2.1.13透层primecoat

在非沥青材料基层上喷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液体沥青而形成透入基层表面 深度的薄层。

2.1.14可靠度reliability

2.1.15刚性基层rigid base

规定的时间内DB37T 1583-2010 黄河口大闸蟹苗种生产技术规程,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

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 筑的基层

2.1.16可靠度系数reliabilitycoefficient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 综合系数。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

2.1.18封层 seal co:

2.1.20粘层tack coat

2.1.22最不利季节worstseason

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

ls一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 N。一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指标时的当量轴次 Nc一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Bx一一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作用的温度应力系数; F一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fi一水平力系数; kc一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 kf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2.2.4材料性能和路面抗力: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1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表面特 性。 2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 3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3.1.2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 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 2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3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4对交叉口进口道和停靠站等路段进行特殊设计; 5应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和与环境、生态及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 3.1.3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其面层类型及 适用范围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 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 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3.1.2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规定。

表3.2.1路面设计基准期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3.2.2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2.2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1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轴次N.应按下式计算

Na=ZC·Czn;()43

中:N。一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 轴次(次/d);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一标准轴载(kN); Pi一一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i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K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 约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一轴数。 2沥青路面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 P的当量轴次N.应按下式计算:

N,=含c(Cin() 9.

N,=含C(Cn,()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式中:N, 以半刚性基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 Ci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²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 0.09。 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式下式计算:

3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 载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4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基础 上,经研究分析确定。 5沥青路面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 周查确定,也可按表3.2.3选定。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区别 对待,可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

表3.2.3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6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应按下式计

武中:N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t一一设计基准期(年); N,一—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年增长率(%); 7一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中:N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次); N'——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当量轴载日作用次数(次/d) 用

表3.2.4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n)

表3.2.5交通等级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3.2.6路面设计环境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冻深小或填方路段, 可采用低值;冻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 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较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

2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 受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 面可靠度设计标准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2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 不考思结构层防冻厚度 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3.2.7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3.2.8路面抗滑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2.7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4.1.1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不利季节,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不应小于30MPa; 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 弹模量。 2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4.1.3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齐 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应根据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确定,宜为100mm~200mm。

4.2.1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4.2.2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基层下设置垫层: 1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4.2.3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4.2.4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 面的宽度。

4.3.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温缩和十缩变形和较强的折 冲刷能力,在冰冻地区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在冰冻、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宜用于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以及中、轻交通的基层。 3用作上基层的半刚性材料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 劳开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 4各类半刚性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3.3的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2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3次干路,压实机具有困难时压实度可降低1%。

4.3.4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4.3.5柔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TCECA-G 0074-2020 TCAAMTB 23-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纯电动汽车1热拌沥青碎石宜用于重交通及其以下道路的基层;级配碎石可用于中交通及以 下道路的下基层及轻交通道路的基层;级配砾石可用于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2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和开级配沥青稳定 碎石(ATPB)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5.1.1沥青路面设计应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 参数的测试和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5.1.2 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期内应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裂、抗疲劳的品质和良好的 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性能等使用功能要求,

5.2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5.2.3沥青表面处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沥青表面处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表面处治分为单层、双层、三层GB/T 15623.1-2018 液压传动 电调制液压控制阀 第1部分:四通方向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单层厚度宜为10mm~15mm、双层厚度 宜为15mm~25mm、三层厚度宜为25mm~30m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