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22.4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燕川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一期工程采取截流式分流制污水收集系统。服务范围为公明街道太阳路以北和松岗街道沙江路以北区域。管道沿着本工程,由合水口及上下村段组成范围,沿途截流(雨)污水,最终汇入燕川污水处理厂。 本方案主要针对顶管工程的施工方法。

1、本工程设计顶管总长度共,其中:DN800为、DN1000为、DN1200为。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

GA/T 497-2016标准下载2、顶管工作井施加顶力容许最大值:ф6500、3X为5000KN;ф8000、4x为6000KN。中继站的总顶力必需控制在管道容许的范围以内。

测量放线→顶管工作井开挖→工作井制作及下沉→顶管机械安装→顶管掘进施工→顶管接收井开挖→顶管接收井制作→顶管完成→工作井、接收井井盖施工→检查人孔施工→验收

三、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1、用全站仪测出井位后,在井的四周撒上灰线,四个角用短钢筋打入土中,钢筋上面标示十字线,并用线油漆标出中心点,用砼固定好,测量标志桩离开挖点左右,避免开挖时破坏标志桩。[工作井、接收井见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1、顶管施工测量的目的在于测量出顶管机头当前的位置,并与设计管道轴线进行比较,求出机头当前位置的左右偏差(水平偏差)和上下偏差(垂直偏差),以引导机头纠偏。为保证顶管施工质量,机头位置偏差必须加以限制,因此纠偏要及时,做到“勤测勤纠”。   2、顶管主要为直线顶管,因为在工作井内,能与机头直接通视,因此测量机头的位置比较简便,在工作井内安置经纬仪和水准仪,或激光指向仪,并在机头内安置测量标牌,就可以随时测量机头的位置及其偏差。

1、主要设备:Φ1200混凝土管顶管机具管;8只千斤顶;液压动力站;送排泥水泵各一台;顶铁,后靠背,导轨;送排泥管道;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激光指向仪等。

(1)电源:工作坑的总电源闸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坑内一律使用36V以下的照明设备;

(2)油压控制箱与千斤顶:油压控制箱设置在千斤顶附近,应与千斤顶配套,油管应直顺,减少转角;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安装高程宜使千斤顶的着力点位于管端垂直直径的1/4左右处;多台千斤顶安装其规格宜相同,如用不同的规格时,其行程应同步,其油路必须并联;

(3)顶铁:顶铁安装必须直顺,无歪斜扭曲现象,加放顶铁时应先使使用长度大的顶铁,尽量减少顶铁连接的数量。顶铁连接的长度依其截面尺寸而定,当采用环形顶铁时,单行使用的长度不应超过,双行使用长度不应超过。顶进时,顶铁上方及侧面不得站人,并应随时观察有无异常现象,以防崩铁;

(4)起重设备:起重设备安装后,在正式作业前试吊,吊离地面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才可正式起吊。起重设备设专人操纵,必须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平台:工作坑上的平台孔口必须安装护栏,上、下人的地方设置牢固、方便的爬梯;

(6)通风:采用专用的抽风机或鼓风机,通风管道一直通到工作面内;

(7)顶管设备安装完毕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顶管工作。

(8)在工作坑后部设置测量装置,如经纬仪、水准仪等。

(1)下管前应先对管道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管道应无破损及纵向裂缝,端面应平直,管壁应光洁无坑陷或鼓包,经检验合格的管道方可下坑。

(2)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距导轨距离小于时操作人员方可进行工作。

(3)第一节管道下到导轨上,测量工作中心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

(4)在顶进第一节顶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隔不应超过,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应超过,并应及时根据偏差量进行校正。

(5)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

4、砼顶管进、出洞施工技术

(1)顶管出洞施工技术

顶管机顶出距工作井范围为出洞段。

洞圈与管节间的留有间隙为,在顶管出洞过程中极易造成外部土体涌入工作井内的严重事故。为此,施工前在洞圈上安装一环形帘布橡胶板,以密封洞圈,橡胶板由压板固定牢靠,压板的螺栓孔采用椭圆形式,以利于在顶进中随时调节压板与管节间的间隙,保证帘布橡胶板的密封性能。

a.为防止在顶管过程中正面土体的坍塌,并由此而造成工作井前方出现过量沉降等施工险情。

b.在土仓内加注粘土,可润滑土体便于螺旋机出土,同时确保刀盘受力均匀,避免顶管机旋转。

a.由于工作井靠近道路,且在顶进中将穿越现有道路,所以在顶管出洞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好地面沉降。

导轨安好后,应立即开始顶进机头。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使刀盘对泥土进行彻底的切削,防止井壁整体移位;另外由于土体过硬,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清水来软化和润滑土体。为控制好地面沉降、顶进轴线,防止顶管机突然“磕头”,宜适当提高顶进速度,把正面土压力建立到稍大于理论计算值,以减少对正面土体的扰动及出现的地面沉降。

b.在顶管的出洞段施工中,应不断根据地面沉降的数据反馈进行参数调整,迅速摸索出各类参数最佳设定值。

(2)顶管进洞施工技术

顶管机顶进至距接收井范围为进洞段。

①顶管机姿态的复核测量

a.当顶管机逐渐靠近接收井时,应适当加强测量的频率和精度,减小轴线偏差,以确保顶管顺利进洞。

b.顶管贯通前的测量是复核顶管机所处的方位、确认顶管机状态、评估顶管机进洞时的姿态和拟订顶管进洞的施工轴线等的重要依据,使顶管机在此阶段的施工中始终按预定的方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进洞,正确无误地座落到接收井的基座上。

a.在顶管到达距接收井时,停止第一节管节的压浆,并将压浆位置逐渐后移,保证顶管机在进洞前有左右的完好土塞效应,避免在进洞过程中减摩泥浆的大量流失而造成管节周边摩阻力骤然上升。

b.在顶管机切口进入接收井土体进洞加固区后,应立即调整机头姿态,使其与顶进轴线相平行,尽可能将顶管机和后部管节间出现的接缝间隙减为最小。同时适当减慢顶进速度,加大出土量,逐渐减小正面土压力,以保证洞口处结构稳定和顶管机设备完好。

在顶管机切口接近接收井时,停止顶进,并在接收井洞圈外四个角开观察孔,以确切探测出顶管机的实际位置,在确保顶管机能正确落在接收井洞圈范围内时,继续顶进。迅速、连续顶进管节,缩短顶管机进洞时间。顶管机顶进到位后,并用水硬性浆液和设计要求材料填充管节和洞圈的间隙,减少水土流失。

(1)主要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

①正面土压力的设定 作为土压力的最初设定值。在实际顶进后,通过顶进参数、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将设定土压力值调整到0.12Mpa左右时,出土量、地面沉降情况较为理想。

在顶进过程中,应精确地统计出每节管节的出土量,尽量使之与理论出土量保持一致,以保证正面土体的相对稳定,减小地面沉降量。

顶管顶进速度是保证切口土压力稳定、正面出土量均匀的主要手段。所以在顶进时,应不断调整顶进速度,找出顶进速度、正面土压力、出土量三者的最佳匹配值,以保证顶管的顶进质量,确保顶进设备以最佳状态工作。

④各施工参数的相互关系为:

a.减小正面土压力可适当减小刀盘扭矩,但同时将增大地面沉降量。

b.增加润滑泥浆压注量,可减小顶进阻力,同时适当提高顶进速度。

a.轴线控制是顶管顶进的一大难题,由于顶管机外壳与外部土体全面接触,所以在顶进时一旦出现较大量的的并形成导向,将增大纠偏难度。

b.顶管在正常顶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在每节管节顶进结束后,必须根据顶管机的姿态,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避免土体出现较大的扰动及管节间出现张角。

a.考虑到顶管上部道路行车较多,在顶进过程中一旦顶管上抛过量,不宜采取降低地面土压力、增大出土量、过量向下纠偏等动作。在顶进时,将高程始终控制在负值,这样即使在顶管机下沉过量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也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相统一。

由于受第一条顶管顶进时挤压、压浆等影响,在已成管道周边土体强度较原状土大,以至在第二条顶管顶进时,平面将偏离已成管道。顶进时将平面始终控制在靠已成管道方向,以利于顶管轴线控制。

由于排污管道要顺畅,因此对管道的横向水平要求较高。在顶进过程中需密切注意顶管机的转角,一旦出现微小转角,就应立即采取刀盘反转、加压铁等措施往加纠。

在顶进时每隔对顶管机姿态进行复核,随偏随纠。在出洞段就形成一个与设计轴线相吻合的顶进轨道,使顶管始终沿此导向向前延伸,减小顶管轴线控制的难度。

a.如管节轴线偏离后不及时纠正,导向一旦形成,会造成顶管机更大的偏离。在管节不同部位注浆,起到纠偏效果。

b.在整个顶进过程中,轴线严格控制在质量标准以内。顶管机切口及尾部偏离轴线最大值为:

a.为减小土体与管壁间的摩阻力,控制好地面沉降,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在顶管顶进的同时,向管道外壁压注一定量的润滑泥浆,变固固摩擦为固液摩擦。

b.加强润滑泥浆的压注管理,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压注量,另一方面还应保证所注泥浆要有质的要求。为保证压浆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①对泥浆原材料进行验收,保证其质量:制定合理的泥浆配比,保证润滑泥浆的稳定;经常对拌好的泥浆进行测试,确保润滑泥浆的质量。

地面拌浆→启动压浆泵→总管阀门打开→管节阀门打开→送浆(顶进开始)→管节阀门关闭(顶进停止)→总管阀门关闭→井内快速接头拆开→下管节→接2寸总管→循环复始。

③制定合理的压浆工艺,严格按压浆操作规程进行。为使顶进时形成的建筑间隙及时用润滑泥浆所填补,形成泥浆套,压浆时必须坚持“随顶随压、逐孔压浆、全线补浆、浆量均匀”的原则,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左右。

6、周围环境保护的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工程沿线将穿越市政道路,道路下有诸多地下管线,在顶进过程中的地面沉降控制极为重要。

A.在顶管顶进过程中,由于顶管机周围土体的扰动和地层损失,造成地表沉降。

B.施工沉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损失而引起的地表沉降。产生施工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顶进过程中,由于切口水压过低、实际出土量大于理论出土量,引起周围土体不断涌到顶管机正面,使层出现应力重分布:

②顶进时,同步注浆未能及时填补盾尾和管节之间形成的建筑空隙,致使周围土层应力释放,填补了这段空隙;

③在顶管纠偏时,引起一侧土体挤压,另一侧土体附加应力释放,形成空隙。

④主固结沉降主要由于顶管顶进过程中对土层产生扰动,使管道周围土层产生超孔隙水应力,而在这部分超孔水应力消散后,引起土层压密。

(2)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本工程采用组合刀盘圆形顶管机,由于沿线有管线,对地面沉降要求较高。而圆形刀盘对正面土体切削率仅为78%,仅靠刀盘切削土体,势必将对地面土体产生较大的扰动。组合刀盘充分切削正面土体。

②严格控制顶进技术参数

a.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min左右,尽量做到均衡施工,避免在途中有较长时间的耽搁。

b.严格控制顶管的出土量,防止超、欠挖。

c.严格控制顶管顶进的纠偏量,尽量减小对正面土体的扰动。

d.保证持续、均匀压浆,使出现的建筑空隙能被迅速是到填充,保证管道上部土体的稳定。

③尽量避免顶管“背土”

管在顶进时犹如一条慢速运行的传送带,容易易发生管节顶部“背土”现象,造成已成管节段由于土体的不断损失而出现持续的地面沉降。为消除此工程难点,一方面通过压注触变泥浆尽量避免“背土”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在顶进过程中专门对出洞段管节上部进行注浆,随时填堵由于管节“背土”而出现的建筑空隙,保证管线安全。

④信息化施工,调整各施工参数

a.沉降监测是指导工程施工的眼睛,了解各类管线、路面动态情况的科学依据是判断顶进技术措施合理与否的标准。

b.顶进前,在顶进轴线全线及几个重要横断面上进行布点,顶进后实行24h连续监测,及时把监测数据反馈到施工人员,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各类管线、道路的沉降情况,并在顶进施工中及时根据反馈数据调整各类施工参数。

a.本工程对道路的沉降量控制在+~。一旦沉降量超过控制范围,则必须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来控制沉降量,保证道路的安全。

a.减小正面出土量、提高正面土压力。

b.在顶管内超量压注润滑泥浆,提高管节周围土体的应力。

7.顶管施工的质量标准

(1)顶进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底坡度不得有倒落水;

(2)顶管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保证密贴;

(3)管内填料饱满平整,橡胶圈安放正确;

(5)顶管允许偏差,见下表:

8、顶管分五步施工,施工步骤示意图如下:

1、 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2、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易燃易爆品妥善保管,工程材料合理堆放,各种交通、施工信号标识明晰,正确使用通风、供水管路、供电线路,施工工序有条不紊,做到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

4、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每一级管理人员、每一个工点、每一道工序、每一职工,奖罚严明。

7、加强班组建设,执行“三工、三检”和“周一”安全检查活动,集思广益,发现问题,找出隐患,杜绝“三违”,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工:工前宣讲安全注意事项、工中检查违纪行为、工后进行安全讲评。

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

周一:周一进行安全教育。

8、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声音指挥与声音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

9、重点工程、不良气候条件下、危险性大的作业工序,要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实施。

1、确定项目的安全目标

按“目标管理”方法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全员安全控制。

2、编制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并用文件化的方式表示,这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表现,是进行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使生产作业的安全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

包括安全检查、纠正不合格做法,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

5、持续改进,直至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

1)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B、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指示、制度、办法,制定本单位有关的安全生产的制度、规定、措施。

C、随时了解本项目安全生产状况,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分析安全情况,发展趋势,找出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并组织实施。

E、审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报批准后,积极组织力量,确保计划实施,并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G、组织定期安全教育,新工人入路“三级教育“,工人调换岗位的安全教育。协助上级组织好对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应及时调离特殊工种岗位。

H、充分发挥质安人员的作用,尊重和支持他们的“三大权利”不得安排他们干非本职工作。

I、向施工人员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措施项目完成情况,负责对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决议和处理有关提案。

J、督促有关管理人员按规定及时发放防护、防寒用品,并教育职工正确使用。

K、发生重伤以上多人事故,要立即亲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并将事故及时上报,采取预防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主持重伤及多人轻伤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大事故,要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L、监督有关事故统计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责。

A、监督检查本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上级颁发的条例、规则、规定、细则、制度、办法、措施以及开展安全活动等情况。

C、参加周一安全会议及生产会议,参加伤亡事故与行车事故的调查分析,定期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趋势和重大安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

D、监督检查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对新工人入中的“三级教育”调换工作岗位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

F、督促检查劳保经费合理使用和安排项目完成情况,参加工作安全科研成果和有关技术的鉴定。

H、对管道、设施吊装、运行进行安全监督,负责施工机械司机的考核和年检、加强对司机人员的质安教育。

J、负责伤亡事故的报告及统计工作,并对其准备性负责。

3)工程技术部门安全职责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A、在施工技术中,贯彻执行上级和本单位有关劳动保护工作和工业卫生的指示、方针、政策、规程、规则和有关制度、文件。

B、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制订安全措施计划。

C、对临时结构需要进行强度、稳定性安全指标检算,同时提出施工设计,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指定专人进行逐层交底。

D、重点工作开工前必须有施工布置图,并促使其落实,做到施工安全。

E、重点工程或技术性复杂、危险性大的项目,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深坑作业、吊装、冬、雨季施工,以及交叉作业等,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并经常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G、负责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供防中毒、防坍、防流沙的方案。

H、负责提出自制小型施工机具、防寒、临时生产设施的标准,提供设计图,在同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督促其实施。

I、制定季节施工的防洪、防寒、防震等安全措施,并督促实施。

J、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其隐患提出整治方案。

K、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4)各安全工程师、安检员职责

A、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指示,参与制订并实施安全措施,正确指导工班按照技术交底,施工规则、操作规程、安全规则,措施和各级安全制度等进行施工生产,不准违章指挥。

D、布置工班工作时,必须布置安全工作,负责组织、督促、检查工班开好班前安全交底会、工前、施工中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工作。

E、参加工班安全日,组织工班学习技术操作规程,对工人进行岗位操作教育和实际指导,及时纠正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随时制止违章作业,教育工人正确使用机具,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

F、组织工班正确使用易燃、易爆、有害物品,随时检查其领发、使用和退库情况。

G、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参加事故调查分析。

H、安全活动情况应及时、准确的记录。

5)工班(组)长安全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安全措施、要求,组织工班讨论落实。

B、以身作则并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招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则、制度,听从领工员和安质人员在安全生产上的指导,保证安全施工。

E、负责对新工人及一般工种工人调换岗位的安全教育。

F、班(组)分散作业时,一般不准单人作业,二人以上时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G、组织每周一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文件及有关规章制度,总结上一周安全生产情况,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并做好记录。

H、合理安排劳力,根据工人体能、技术熟练程度和其它特点分配工作,以防事故发生。

I、固定专人领取、管理易燃、易爆、有害物品和防护用品。经常督促检查并正确使用。

J、发挥工班安全员的作用,支持其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积极采纳有效意见。

K、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和报告,并保护现场,参加事故调查分析。

L、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点、设备,有权拒绝施工和使用,必须坚持特殊工种工人持证操作,对无证的特殊工种工人有权拒绝分配工作,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A、遵守劳动纪律,听从指挥,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规则、制度,并严格执行。严禁违章作业,并劝阻他人的违章行为。

B、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特殊工种须持证操作,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证者操作,在未熟悉机械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不能上岗操作。

C、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设施、工具的安全。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不提随意拆除。

D、爱护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因素,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积极参加事故的抢救工作。

E、参加周一安全活动。

安全是施工生产永恒的主题,施工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将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与卫生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我公司以往安全生产的经验,制定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认真实施

为了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本工程顺利施工,依照国家消防条例,吸取各方面经验教训,根据本工程的场地、工程实际特点等,特制定如下措施:

1)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教育,提高对安全防火工作认识,把安全防火工作提到工作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3)保卫组负责施工期间一切用火、用电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控制火源、水源、严格用火审批手续,加强对电焊、气焊、油工、等工种的管理教育。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堵塞漏洞,加强管理,督促整改,处理违章,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5)加强对消防器具的配备:在工地现场临时设施周围配备一定数量的泡沫灭火器、砂箱、铁铲、消防水桶等消防设施及工具,指派专人负责,消防设施及工具供消防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作他用。

6)监督检查:为确保防火工作落实到实处,经常监督检查.

2)专用保护接零线的重复接地,除在配电室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将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3)导线的截面都是经过计算,满足一定的供电容量的要求。

4)支线线路过道路时,采用套保护钢管暗敷。

5)每台设备将设置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或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6)施工现场不得架设裸电线,电线跨过施工道路时,最低架空高度不得低于6米,其它地方应不低于5米。

7)所有用电设备一律接地接零,电动机械的小型工具,均应有安全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用电设备不使用时一律拉闸断电,所有配电箱均应上锁,架设和拆除供电线路一律由电工负责操作,严禁其它人员乱拉电线。

3、顶管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沉井下沉时井边周围10米范围内不准堆放土方及其它重物;在工作井口,

都要设置二道水平钢管防护栏,高1.20米,每500MM距离设一道小立杆防护,

要求牢固可靠,安全有效。

2) 井内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设安全防护网,安全挡板;

3) 坚持顶管作业排水送风先行。每次下井作业必须先鼓风通气15分钟后方可

进行,施工时不断向孔内输送新鲜空气,必要时仇送同时进行。同时,经常使

用毒气检测仪不断地监测井内有无毒害气体。

井下作业人员戴安全帽,施工进行时要对井内送风或送氧;

4) 起重设备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

5) 车靠近工作井边坡行驶时,加强对地基稳定性检查,防止发生倾翻事故;

6)现场各种机构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要认真维护保养,严禁带

7) 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认真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超负荷作业;

8) 临时用电要求一律用“三相五线制”配线,两极漏电保护;井下施工照明采

用12伏低压电,并严格进行接地,接零和安装漏电保护器,各孔井分闸用电。

供给电线电缆要具有力良好的绝缘性,并严禁拖地埋地,防止磨损。

9)顶管作业时,必须保证井口有人,并保持和井下作业人员的联系,以便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

10)施工现场人流入口处要有明显的标志,并应有醒目的标语、警句提醒进厂人员注意安全。

11)现场道路要顺畅无阻。作好排水工作,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主要入口和通道处均应设有照明装置,生产危险地段必须设警线,做上明显的标记,夜间设红灯示警。

12) 大雨、大风等恶劣气候禁止施工,作好防洪、防雨、防雷措施,机电、起重设备做好接地。

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雨季分布情况和降水特点,注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边坡、基坑和基础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浇筑混凝土工程应避开雨天,施工过程中下雨应做好防护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收集准确的雨季气候水文资料,掌握天气变化,安排专人负责发布天气预报,通报全体施工人员。贮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特别注意与雨季密切相关的地材供应。

2、雨季前制订应急方案,采取预防措施。临时设施充分考虑防雨要求,施工场区及便道排水系统安排专人维护,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场外,确保主要运输道路的畅通,必要时路面加铺防滑材料;降雨前后增加定位巡逻,对现场机械设备停放做出安排,确保施工不受雨患影响。

3、土方施工中,基坑内应做好排水等措施。

4、混凝土浇捣期间随时注意气象台预报,尽量避开雨天施工混凝土。如遇雨,注意雨后砂石含水量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现场备足雨布,以防雨大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被冲刷。

5、对电气设备、水泥等易因潮湿而引起事故的设备、材料加强防潮及遮盖措施,专人监管。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塔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功能是否灵敏有效。

6、现场存储的钢材做好防雨水锈蚀的准备。

7、小型结构物施工,砂浆要作到少拌勤拌,下雨时马上停止作业并对已成结构用遮雨布进行覆盖。

8、现场具备有6台的备用潜水泵,遇雨时及时抽水。

二) 防洪抢险施工措施

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和洪水规律以及工程所在地地理环境,制定周密可行的防洪措施及方案。报送业主、监理和有关部门。

三) 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1、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和市政府有关高温禁止户外作业的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健康身体。

2、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检查不合格者,均不得在高温条件下作业。

3、炎热时期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工地进行巡回和防治观察。

4、积极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进行大工作量施工。

6、采用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尽可能快速组织劳动力,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7、项目部配备小药箱,常备常用药品和防暑药品。

8、改善宿舍,职工生活条件,确保防暑降温物品及设备落到实处。项目部食堂熬制绿豆汤或凉茶等降温饮品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9、预备电扇等降温设施确保高空作业人员有良好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保证施工安全。

十、专家论证评审意见补充内容

本专项方案于2007年12月15日上午,经五位岩土专家进行论证评审,会议参加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经专家评审结论,本方案基本可行。但有部分针对内容不够明确,需要补充修改如下;(专家评审意见)

顶管方案中缺少顶推力及相应支座反力的计算补充的内容;

顶管施工中的施工措施,泥浆作业要求不够具体,建议细化完善,特别是泥浆的配比,性能监控等应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顶管施工测量控制是保证工程的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议对此细化完善;

补充顶管进洞与出洞位置图示,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应具体;

建议根据顶管的长度和岩土情况,分段采用顶推施工技术参数;

一、顶管方案中缺少顶推力及相应支座反力的计算补充的内容;

泥水平衡法顶管是一个全新的施工概念。第一,顶管掘进机在顶进过程中,气压舱压力与它所处土层的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第二,它的开挖量与掘进机顶进所占有的土的体积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在顶进过程中,其气压舱的压力P如果小于所处土层的地下水压力和主动土压力P1时,地面就会产生沉降;反之,气压舱的压力如大于所处土层的地下水压力和被动土压力P2时,地面就会产生隆起,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我们要将气舱压力控制在P1至P2之间,才能称之为平衡。

F1=γHtg2(45°+ψ/2)πD外/4

式中F1——机头正面阻力;

GB/T 1591-2018标准下载 H——地面至管中心距离(取大值);

2、 顶管管道周边阻力F2

3、 DN1000及DN1500顶管施工段均需采用中继站

根据上示计算公式及施工经验常数计算,结合实际情况第一个中继站,一般布置在距工具管20米左右,其余均按顶管施工规范根据顶力增加。

二、顶管施工中的施工措施,泥浆作业要求不够具体,建议细化完善,特别是泥浆的配比,性能监控等应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泥浆搅拌及压注系统是将膨润土搅拌成泥浆并充分膨化后输送到管壁与土壤之间的设施的总称,在管壁外周空隙压注膨润土泥浆,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浆套,利用触变泥浆的润滑作用,以减少顶进阻力及地面沉降,注浆减阻是实现长距离顶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顶管机头尾端的压浆,要紧随管道顶进同步压浆。为使管道外周围形成的泥浆始终起到支承地层和减阻作用,在后续管道的适当点位,还必须进行跟踪补浆,以补充在顶进中的泥浆损失量。

三、顶管施工测量控制是保证工程的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议对此细化完善;

纵断面观测点沿顶管轴线每隔10m 布置一个,横断面观测点,每隔20m布置一个,每断面为轴线左右6米DB31/ 199-2018标准下载,设置五个沉降观测点,如后图所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