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

JGJ/T 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 291-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8915
VIP资源

JGJ/T 291-201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 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

在地面上逐层立模、逐层分段浇筑塑性混凝土、逐层填年 如士体形成的地上填筑体内的防渗墙体

2. 1. 6 水胶比

塑性混凝土中GB/T 34072-2017 物联网温度变送器规范,水泥、膨润土、黏土、粉煤灰等掺和材料的 统称。

在较浅深度内平行防渗墙轴线修建的,起导向、保护孔口和

承重作用的临时挡士墙。

2. 1. 11 主孔

用钢丝绳冲击钻机钻凿主孔和劈打副孔形成槽孔的一种 芯墙造孔成槽施工方法

用冲击或回转钻机先钻主孔,然后用抓斗挖掘其间副孔形成 的一种防渗芯墙造孔成槽施工方法

只用抓斗挖槽机挖掘地层,形成槽孔的一种防渗芯墙造 槽施工方法。

用专用的铣槽机铣削地层形成槽孔的一种防渗芯墙造孔 施工方法。

A 试件截面积; Cv 离差系数; Eb 塑性混凝土变形模量; Epc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 F1 应力为3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 F2 应力为6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 foauk 塑性混凝土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

3.0.1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1 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 3环境保护要求; 4 泥浆及墙体原材料的产地、质量等。 3.0.2在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线附近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 芯墙时,应了解建(构)筑物的结构和基础情况,当影响安全时 应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3.0.3在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线附近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 芯墙时,应定期进行建(构)筑物的沉降、位移观测。 3.0.4施工供水、供电、供浆、道路、排污、混凝土拌制等辅 助设施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并应完成施工平台和导墙的修建。 3.0.5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完成水泥、膨润土、 黏土等各种原材料的选择、检验工作。 3.0.6开工前应完成塑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设计工作;当 施工准备时间较短时,可用快速试验方法或早期强度确定临时配 合比;但设计龄期的试验应继续进行。 3.0.7施工前应设置防渗芯墙中心线定位点、水准基点和导墙 沉陷观测点。 3.0.8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废水、废浆、废渣, 集中处理后妥善排放

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测记录。

4.1塑性混凝土原材料

4.1.1 塑性混凝土宜掺入适量膨润土。 4.1.2 塑性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的规定。 4.1.3 塑性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 泥》GB175的规定。拌制塑性混凝土不宜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 4.1.4塑性混凝土所用的膨润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膨润土》 GB/T20973中“未处理膨润土”的质量标准。 4.1.5塑性混凝土中的黏性土在湿掺(泥浆)时的黏粒含量宜 大于50%,干掺时的黏粒含量宜大于35%,含砂量均宜小 于5%。 4.1.6塑性混凝土的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并应符合表4.1.6的 规定。

4.1.6 塑性混凝土的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并应符合表4.1.6的 规定。

表 4.1.6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4.1.7塑性混凝王用粗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宜采用天然卵石,也可采用人工碎石; 2当墙厚不大于400mm时,粗骨料应选用粒径为5mm~ 20mm的连续级配料;当墙厚大于400mm时,粗骨料的最大粒 径不宜大于40mm,其中粒径为20mm~40mm的用量不应大于 总用量的50%; 3粗骨料品质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粗骨料的品质要求

4.1.8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 煤灰》GB/T1596的规定,并选用I级或IⅡ级粉煤灰。

4.1.8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

4.2塑性混凝士配合比

4.2.1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龄期的物理性能要求和 施工和易性要求。 4.2.2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并应 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4.2.3影响试验的因素较多时,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并应 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4.2.4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或均匀试验设计法时,初选出几

组基本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配合比后,应通过复选试验和终

验确定采用的配合比。

塑性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应少于80kg/m3,膨润土的

4.2.5塑性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应少于80kg/m

用量不应少于40kg/m²,胶结材料的总用量不应少于240kg/m3, 砂率不应低于45%,水胶比宜为0.85~1.20。 4.2.6引气剂的掺量应根据塑性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确定。 4.2.7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用量不应少于40kg/m3,胶结材料的总用量不应少于240l 砂率不应低于45%,水胶比宜为0.85~1.20。

pcu,o fpcu,k to α = βf pcu, k

式中: fpcu,o 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MPa); fpcu,k 塑性混凝土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MPa); 标准差与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关系系数; 0 标准差; 概率度系数;t、β与fpcu,k的关系可按本规程附 录B确定。 4.2.8塑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应小于80%,也不宜大于 公座活

4.2.8塑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应小于80%,也不1

85%;实测强度最小值不应低于设计龄期强度标准值的75%

1地下防渗芯墙塑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密度不应小于 2100kg/m;泌水率应小于3%;入孔落度应为180mm~ 220mm,扩展度应为340mm~400mm;落度保持150mm以 上的时间不应小于1h; 2地上立模浇筑防渗芯墙塑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密度不应小于 2200kg/m;泌水率应小于2%;入孔落度应为140mm~160mm; 3塑性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应小于6h,终凝时间不应大 王24h

128d抗压强度应为1.0MPa~5.0MPa; 2弹性模量宜为防渗墙周围介质弹性模量的1~5倍,且

5.1施工平台的布置与结构

5.1.1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平台应平整、稳固,其宽度及 承载能力应满足大型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作业的需要。 5.1.2施工平台的高度应满足顺畅排出废水、废浆、废渣的 需要。 5.1.3施工平台孔口处的高程应高出施工期最高设计地下水位 2.0m以上,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上开的影响。 5.1.4钻机和抓斗的工作平台应分别布置在槽孔两侧。应在钻 机工作平台上铺设平行于防渗墙轴线的供钻机左右移动的铁轨和 枕木。倒渣平台应有向外的坡度,并敷设厚度为15cm~20cm的 浆砌石或混凝土面层。

,2.1成槽施工前应先在槽孔两侧修筑导墙,导墙内侧间距 防渗墙厚度大80mm~160mm,有冲击钻机参与施工时取较 直,全抓斗施工时取较小值。

比防渗墙厚度大80mm~160mm,有冲击钻机参与施工时取较大 值,全抓斗施工时取较小值。 5.2.2导墙的结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地质条件、防渗墙 厚度、深度和最大施工荷载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墙的中心线应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允许偏差为 土15mm; 2导墙宜采用矩形、直角梯形、L形等断面形式的现浇少 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石砌、钢板、或混凝土预制导墙; 3导墙的高度宜为1.0m~2.0m;导墙顶面应高出施工平 台地面100mm;墙顶高程允许偏差为士20mm

5.3导墙与施工平台修筑

5.3.1导墙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对于松散或软弱地基土 采取加固措施。

5.3.2导墙外侧应采用黏性土回填并夯实;填土时在

5.3.3混凝土导墙一次连续浇筑的长度不应小于20m;分

5.3.4在填土地基上建施工平台时,应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应 小于97%;在填料中宜含有20%以上的黏性土,且不得掺入粒 径大于15cm的块石。

小于97%;在填料中宜含有20%以上的黏性土,且不得掺 径大于15cm 的块石。

允许偏差均为士20mm。

5.3.6施工期内应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

1.1 泥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拌制泥浆的土料可选用膨润土、黏土或两者的混合料 2 膨润土的质量指标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1.1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

3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方法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膨润土》GB/T20973的规定; 4拌制泥浆的黏十应进行物理试验和化学分析。黏土的黏 粒含量宜大于45%、塑性指数宜大于20、含砂量应小于5%、 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宜为3~4。 6.1.2泥浆性能指标、配合比及处理剂的品种和掺加率,应根 据地层特性、成槽方法、泥浆用途通过试验选定;泥浆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 6.1.2 的规定。

表6.1.2固壁泥浆性能指标

续表 6. 1. 2

6.1.3泥浆制作方法应通过试验确定。应按规定的配合比配制 泥浆,各种成分的加量允许误差为土5%。当使用泥浆处理剂时 其掺量允许误差为士1%。 6。1.4膨润土泥浆应采用立式高速搅拌机拌制,每盘搅拌时间 不应少于3min;黏土泥浆应采用卧式双轴低速搅拌机拌制,每 盘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min。 6.1.5新制膨润土泥浆在储浆池中的存放时间不应低于24h: 泥浆池中存放的泥浆应采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经常搅拌,保持 均匀。 6.1.6造孔泥浆和清孔泥浆宜回收,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废 弃的泥浆应妥善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6.1.7防渗墙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对泥浆质量进行检测: 1在选定制浆材料和泥浆配合比后,应按本规程表6.1.2 的要求全面检测一次泥浆的性能指标; 2对于新拌制的泥浆,每台搅拌机每班应取样检测密度、 漏斗黏度、含砂量1~2次; 3对于贮存中的泥浆,每班应从储浆池的上部和下部取样 松测密一科度一今孙具一派

5.1.3泥浆制作方法应通过试验确定。应按规定的配合比配制 尼浆,各种成分的加量允许误差为士5%。当使用泥浆处理剂时, 其掺量允许误差为士1%。 。1.4膨润土泥浆应采用立式高速搅拌机拌制,每盘搅拌时间 不应少于3min;黏土泥浆应采用卧式双轴低速搅拌机拌制,每 盘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min。 5.1.5新制膨润土泥浆在储浆池中的存放时间不应低于24h

6.1.6造孔泥浆和清孔泥浆宜回收,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6.1.7防渗墙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对泥浆质量进行检测

1在选定制浆材料和泥浆配合比后,应按本规程表6.1.2 的要求全面检测一次泥浆的性能指标; 2对于新拌制的泥浆,每台搅拌机每班应取样检测密度、 漏斗黏度、含砂量1~2次; 3对于贮存中的泥浆,每班应从储浆池的上部和下部取样 检测密度、漏斗黏度、含砂量一次; 4对于槽孔内的泥浆,每个槽孔在挖槽过程中至少应从2 个不同深度部位取样检测密度、漏斗黏度、含砂量、稳定性、胶

体率、失水量、泥皮厚度、pH值三次; 5清孔前应检测一次距孔底0.5m~1.0m处的泥浆的密 度、漏斗黏度和含砂量。

6.2.1成槽方法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槽方法应根据地层条件、设计要求和工期要求等因素 进行选择; 2当墙的厚度大于300mm时,可采用抓取法、钻劈法、 钻抓法、铣槽法等方法成槽; 3对于墙厚不大于300mm的薄型防渗墙,宜采用射水法、 薄型抓斗法、锯槽法、链斗式挖槽机法等方法成槽。 6.2.2槽孔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由测量基准点控制。 6.2.3槽孔长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 成槽方法、施工机具性能、成槽时间、混凝土生产能力、浇筑导 管布置及墙体平面形状等因素确定,宜为.5.0m~8.0m。 6.2.4·槽孔宜分两期间隔施工;同时施工的槽孔之间应留有安 全距离。 6.2.5成槽过程中应不断向槽内补充泥浆,泥浆面应保持在导 墙顶面以下300mm~500mm,且不应低于导墙底面。 6.2.6对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漏浆塌孔的措施,发现漏浆时应 立即堵漏和补浆。 6.2.7成槽施工时遇孤石或硬岩,可采用重凿冲砸或钻孔爆破 的方法处理。采用爆破法时应保证槽壁安全。 6.2.8成槽后应进行终孔质量检验,成槽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壁、槽底应平整,槽宽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孔位偏差不应大于30mm; 3 槽孔深度(包括入岩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孔斜率不应大于0.6%;接头部位在任一深度处的允许

1槽壁、槽底应平整,槽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孔位偏差不应大于30mm; 3 槽孔深度(包括入岩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孔斜率不应大于0.6%;接头部位在任一深度处的允许 偏差值,应为设计墙厚的1/3;墙端结合面的宽度不应小于墙的

..9 不 他 1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 2 开孔钻头直径应大于终孔钻头直径: 应经常检查钻孔偏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相邻主孔终孔前不得劈打其间的副孔。 6.2.10 采用钻抓法进行成槽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孔的中心距不应大于抓斗的最大开度; 应先用钻机钻进主孔,主孔检验合格后再用抓斗抓取 副孔; 3正确操作抓斗,经常检查孔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11采用抓取法和铣削法进行成槽施工时,主孔长度应等于 抓斗的最大开度或铣头长度,副孔长度宜为主孔长度的1/2~ 2/3。

抓斗的最大开度或铣头长度,副孔长度宜为主孔长度的1/2~ 2/3。

6.3.1槽孔终孔后,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孔换浆。 6.3.2清孔换浆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法或气举反循环法,不得用 抓斗抓取代替泥浆反循环清孔。 6.3.3清孔换浆前应采用抓斗、抽砂筒简等机具进行初步的清孔。 6.3.4清孔换浆前在制浆站的储浆池内应储备足够的新鲜泥浆, 在清孔换浆过程中应置换孔内1/2~2/3的泥浆。 6.3.5清孔换浆设备的能力应能满足清孔质量和清孔速度的 需要。 6.3.6清孔质量检验在清孔换浆完成1h后进行,检验结果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孔底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 2膨润土泥浆的密度不应大于1.1g/cm°,马氏漏斗黏度不 应大于42s,含砂量不应大于4%;

应大于50s,含砂量不应大于6%; 4泥浆取样位置应距孔底0.5m~1.0m。 6.3.7清孔检验合格后应在4h内开始浇筑;否则在浇筑前应再 次进行清孔检验;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清孔。 6.3.8当槽孔与已施工的墙体连接时,应对墙体表面进行刷洗 古至刷洗工耳不带泥尽一孔底淤和不再增加时为止

7.1塑性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车

7.1.1塑性混凝土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塑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应准确称 取各组成材料,在投料过程中不得停止搅拌。搅拌应均匀,搅拌 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2黏土与膨润土宜采用湿掺法,湿掺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检测黏土、膨润土的含水量,并据此调整配合比; 2)水、黏土、膨润土应先拌制成均匀的泥浆储存备用; 3)向搅拌机内装料的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石、泥浆。 3当采用干掺法时,应先将黏土晒干、粉碎、过筛,向搅 伴机内装料的顺序宜为砂、土料、水泥、碎石,干拌均匀后再加 人水和外加剂搅拌至均匀。

7.1.2塑性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2塑性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

1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运输能力不应小于平均计划 浇筑强度的1.5倍,并应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 2在运输过程中应不停搅拌,运到施工现场后应取样检测 其和易性,不合格的塑性混凝土不得使用; 3塑性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的时间 不宜超过40min; 4当采用泵送方式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 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的规定

7.2塑性混凝土地下浇筑

1塑性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3.1条的规定。 2地下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浇筑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7.2.2地下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浇筑前应做好下列

1应制定浇筑方案,其主要内容有:计划浇筑方量、浇筑 高程、浇筑机具、劳动组织、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 量、浇筑方法、浇筑顺序等; 2应绘制浇筑槽孔纵剖面图及浇筑导管布置; 3应检测骨料含水量,按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和 调整; 4 应在地面上对浇筑导管进行检查和试配,并作标识和 记录。 7.2.3 混凝土浇筑导管的结构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内径宜为200mm~250mm,最小内径不得小于最大 骨料粒径的6倍,最大外径根据墙厚确定; 2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时,导管中心距应为 3.5m~4.0m;导管中心至槽孔端部或接头管壁面的距离应为 1.0m~1.5m;当孔底高差大于250mm时,导管底部中心应放 置在该导管控制范围内的最低处;导管出口距槽底的高度应为 150mm~250mm; 3导管的强度应能承受最大浇筑压力,导管的连接和密封 应可靠,导管连接后的斜率不应大于0.5%。 7.2.4塑性混凝土浇筑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塑性混凝土浇筑前,在导管内应放入可浮起的隔离球或 隔离物;浇筑时应先注人少量水泥砂浆,再注人塑性混凝土挤出 隔离球或隔离物,并理住导管出口; 2导管理入塑性混凝土的深度应为1.0m~6.0m; 3塑性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塑性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 不应小于2m/h,随着塑性混凝土面的上升及时提升、拆卸 导管; 4塑性混凝土的浇筑面应保持均匀上升,各处的高差不应 大于500mm; 5每隔30min应测量一次槽孔内塑性混凝土面的高度,每 隔2h应测量一次导管内塑性混凝土的高度,并做好记录。

1应制定浇筑方案,其主要内容有:计划浇筑方量、浇筑 高程、浇筑机具、劳动组织、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 量、浇筑方法、浇筑顺序等; 2应绘制浇筑槽孔纵剖面图及浇筑导管布置; 3应检测骨料含水量,按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和 调整; 4 应在地面上对浇筑导管进行检查和试配,并作标识和 记录。

7.2.5发现导管漏浆、堵塞、提升困难及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 度与实浇混凝土量严重不符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查明原因及 时处理。

.5 发现导管漏浆、堵塞、提升困难及塑性混凝土面上升

7.3.1地上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浇筑前应先立模;模板形式应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可采用钢模板,也可采用砌石模板。 7.3.24 钢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 模板的板面应清洁、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不漏浆; 模板应便于安装和拆卸; 模板制作和安装的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5 模板板面应涂刷隔离剂。 7.3.3 钢模板的拆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拆模时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 不应损伤塑性混凝土墙体; 3 拆模后应及时在墙体两侧填土。 7.3.4 砌石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石料应坚硬、完整,石料表面应无泥土、灰尘等 污物; 2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宜为20mm~30mm,砂浆应饱满: 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砂浆,后用石块嵌实;不得先填石块后 塞砂浆; 3砌筑第一层毛石时,应先铺砂浆再砌毛石,并使毛石的 大面朝下; 4浆砌体砌筑到预定分层高度后,应将其与塑性混凝土墙 体的结合面用M7.5级砂浆抹平; 5一边砌石一边应进行两侧的填筑。 35一地上朔性温凝土防浚芯墙泌箔应链合下列圳定

7.3.5地上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2.0m~2.5m。当防渗芯墙的长度 较大时,每一浇筑层尚应分段施工,分段长度宜为12.0m~20.0m。 2采用分段跳块浇筑方法时,每一块的浇筑应连续进行。 3采用不分段通仓浇筑方法时,应根据塑性混凝土的拌合、 输、浇筑能力和模板安装速度等确定浇筑层的高度。每层浇筑 应连续进行,相邻两层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超出塑性混凝土的初 疑时间。 4浇筑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湿润模板或 砌体; 2)塑性混凝土的浇筑面应均匀上升; 3)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不应入仓; 4)在浇筑过程中应防止发生模板漏浆、松动和变形; 5)应避免出现塑性混凝土离析现象。 7.3.6对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浇筑一层都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2浇筑完毕后,应采用塑料薄膜或厚度不小于300mm的 湿土覆盖墙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应做好测温记录,记录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8.1地下防渗芯墙墙段连接

8.1.1在保证槽孔稳定的前提下,宜减少墙段接缝。 8.1.2墙段连接可采用接头管法、钻凿法、铣削法等。 8.1.3墙段连接采用接头管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管应能承受最大的混凝土压力和起拨力,其连接应 可靠,接卸应方便; 2接头管直径不应小于设计墙厚,接头管的长度、结构和 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拨管需要; 3拨管成孔所用的吊车、拨管机等设备应具有足够的起吊、 拔管能力; 4使用液压拨管机起拨接头管时,应验算地基及导墙的承 载能力,防止槽口塌; 5接头管吊放时要准确,允许偏斜率为0.5%; 6接头管的开始起拨时间和管外混凝土的脱管龄期应通过 式验确定,各部位混凝土的实际脱管龄期与预定脱管龄期相差不 得大于20min; 7应经常微动接头管,观察拨管阻力;拨管间断时间不得 大于30min;当管内泥浆面不下降时,不得继续拔管; 8应随着接头管拔出、管内泥浆面下降及时向接头管内充 填泥浆; 9,应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和拔管记录,根据记录显示的情 况确定每次拨管的时间和高度,及时起拨接管

8.1.4墙段连接采用钻凿法时应符合下列

墙段的端孔向内偏斜时,应根据偏斜情况向一期墙段方向适当移 动接头孔的开孔位置; 3墙段套接两次钻孔中心的允许偏差为墙厚的1/3,墙段 连接处的墙厚应满足设计要求。 8.1.5墙段连接采用铣削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期墙段的长度应根据槽孔的深度和孔斜率由设计确定 二期墙段的长度宜等于铣槽机铣头的长度; 2二期槽孔的开孔位置应根据一期墙段端孔的实测孔斜率 确定; 3接缝的位置应准确,并应将其标记在导墙上。

墙段的端孔向内偏斜时,应根据偏斜情况向一期墙段方向适当移 动接头孔的开孔位置; 3墙段套接两次钻孔中心的允许偏差为墙厚的1/3,墙段 连接处的墙厚应满足设计要求。

1一期墙段的长度应根据槽孔的深度和孔斜率由设计 二期墙段的长度宜等于铣槽机铣头的长度; 2二期槽孔的开孔位置应根据一期墙段端孔的实测 确定; 3接缝的位置应准确,并应将其标记在导墙上

2地上防渗芯墙结合面处理

8.2.1地上墙体与地基或地下墙体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上墙体与地基或地下墙体的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基座; 2墙体与岸坡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垫座; 3基座、垫座应采用渐变扩大断面形式,底宽应为墙宽的 (2~3)倍; 4混凝土基座、垫座表面应进行处理,结合面的质量应满 足设计要求。 8.2.2同一层塑性混凝土分段浇筑时,各段之间可采用垂直面 加止水带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斜面搭接方式。 8.2.3墙段间采用斜面搭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通仓浇筑,不留施工缝。 2在先浇塑性混凝土尚未初凝时浇筑后浇塑性混凝土,可 不对结合面进行处理。 3在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后浇筑后浇塑性混凝土时,应按 下列规定对结合面进行处理: 1)应清除结合面上的浆膜、松软层和松动泥石; 2)应对结合面进行刷毛和清洗,并排除积水;刷毛后的 粗糙度应均匀;

3)应对结合面充分湿润,在结合面上摊铺一层厚度为 10mm~15mm的界面剂。界面剂宜采用砂浆或水灰比 为1:1的水泥浆; 4)应采用柔性刷来回刷压界面剂(2~3)次,使界面剂 均匀; 5)界面剂摊铺工作完成后,应立即浇筑后期塑性混凝土, 4结合面应设纵向键槽。 8.2.4地上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墙段间垂直结合面的处理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拆除墙端模板后,应清除浆膜等杂物,进行刷毛处理 粗糙度应均匀; 2浇筑邻段塑性混凝土墙时,墙端结合面应保持湿润状态: 3分期施工的墙段连接处宜采取止水措施,止水做法应符 合设计要求。

9.1.1 施工质量检查应按施工工序逐项进行。 9.1.2上道工序检查未合格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9.1.3工序质量应按本规程第4、5、6、7章的有关规定检查下 列项目: 1 施工平台:平整度、台面尺寸、高程; 2导墙:中心线位置、高度、强度、顶面高程、内侧间 距等; 3 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位置、尺寸、密封性等; 槽孔:孔位、孔深、孔斜、槽宽、入岩深度、墙段连 接等; 5 泥浆:、原材料、密度、黏度、稳定性、含砂量等; 6 清孔:孔内泥浆性能、孔底淤积厚度、接头孔刷洗质 量等; 7 塑性混凝土制备:原材料、配合比、性能等; 8浇筑:导管间距、理深、混凝土面上升速度、终浇高度 孔口取样试件的落度、扩展度、凝结时间、28d龄期的抗压强 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等; 9墙段连接:接头孔的直径、垂直度、成孔深度、搭接墙 厚等; 10 结合面处理:刷毛、清理、界面湿润度、厚度、止水措 施等; 11养护:覆盖、浇水、湿润、养护时间等。 9.1.4 应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9.1.5施工质量检查尚应依据下列文件和资料:

1 设计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及补充文件: 2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9.2.1塑性混凝土取样应在浇筑地点随机进行。

9. 2. 1 塑性混凝土取样应在浇筑地点随机进行。 9.2.2·应在塑性混凝土开始浇筑前,检查塑性混凝土的落度 和扩展度,每班取样检查不应少于2次。 9.2.3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每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

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时,每浇筑100m3取试样不 于一组。

9.2.4对于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每10个墙段取试

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每浇筑300m3取试样不应少 于一组;当采用不同配合比时,每种配合比取试样不应少于 一组。

9.2.6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和抗渗性能试验,每组试

9.3.1珊落度与扩展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 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 9.3.2.凝结时间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 9.3.3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

3.1劳洛皮与扩展度试验应付合现行国家标准《音通馄凝工

但试验时应选用最大加载能力为300kN的加载设备, 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加荷应连续

NB/T 47041-2014 塔式容器加荷速度不应大于0.10MPa/s

加荷速度不应天于0.10MPa/s。 9.3.4弹性模量可采用本规程附录C的试验方法测定,也可采 用其他操作可行、误差可控的方法测定。 9.3.5渗透系数宜采用本规程附录D的流量法测定,也可采用 其他操作可行、误差可控的方法测定。渗透系数的合格率不应低 于80%。

其他操作可行、误差可控的方法测定。渗透系数的合格率 于80% 。

9.4.1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28d后进行。

1墙体的均匀性、完整性、密实性及墙厚: 2墙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渗透系数、渗 透破坏坡降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墙段连接质量、墙体与周边地基、岩体的接触质量。 9.4.3墙体质量应根据墙体形式、厚度、强度以及检测设备采 用下列一种或儿种方法检测: 1 钻孔取芯检查; 2注(压)水试验检香: 3开挖检查; 4无损检测。 9.4.4 钻孔取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小于3.0MPa和墙厚小于400mm的墙体,不宜进行 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 2钻孔应位于墙体轴线上GB 24850-2013 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孔位应随机布置,且宜在墙段 接头处布置部分骑缝直孔和穿过墙段接缝的斜孔; 3钻孔斜率应小于0.4%; 4每10个施工槽孔应有一个检查孔,每个标段的检查孔不 应少于3个,或根据验收要求确定; 5取芯钻孔应与注水试验孔相结合;进行注水试验的检查 孔应有部分骑缝钻孔;

6检查孔孔径不应天于墙厚的1/3,宜为91mm~130mm; 7塑性混凝土检查孔应采用金刚石双管取芯钻具或金刚石 薄壁钻头钻钻进;钻进时应采取低钻压、低转速、小水量等防止 孔壁和芯样破坏的措施; 8应对检查孔芯样进行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试 验;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9.3.3条的规定; 9芯样试件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 9.3.4条的规定;当试件的尺寸较小时,试验可在土工三轴试验 仪上进行; 10对所有检查孔的芯样均应进行岩性描述,工程竣工验收 前所有芯样均应妥善保存; 11防渗芯墙留下的检查孔应及时用0.5:1的微膨胀水泥 浆或水泥砂浆回填。 9.4.5 开挖检查墙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应在防渗墙两侧同时进行: 2 探坑数应根据验收要求确定,且不少手3个; 3至少有一个开挖位置在墙段连接处: 4探坑长度宜为3.0m~5.0m,深度宜为2.5m~5.0m, 苋度不宜小于1m; 5探坑开挖后应检查下列项目: 1)墙体及墙段搭接处的厚度; 2)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3)墙段的连接处的接缝宽度、接触面形状、充填物性 质等; 4)塑性混凝土是否均匀密实,有无夹泥、混浆、孔洞、 断墙等现象。 9.4.6注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操作简单、试验迅速、水头压力较小的钻孔注水试 玲注

1采用操作简单、试验迅速、水头压力较小的钻孔注 验方法; 2墙厚大于 400mm、抗压强度大于 3.0MPa 的塑性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