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16-2019 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DB13(J)/T 8316-2019 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831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4939
VIP资源

DB13(J)/T 831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J)/T 8316-2019 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5.2.1冬季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为18℃一20℃,夏季空调室内设 计计算温度宜为26℃一28℃,应满足居民生活习惯及热舒适度的 要求。

5.2.1冬季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为18℃一20℃,夏季空调室内设

5.2.1冬季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为18℃20℃,夏季空调室内设 计计算温度宜为26℃一28℃,应满足居民生活习惯及热舒适度的 要求。 5.2.2房间的冷热负荷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计算。当改造建筑资料 不全时NY/T 1844-2010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食用菌,可根据当地气象条件、房间面积、围护结构类型等条件 估算。

5.2.3供暖供冷系统的负荷计算宜考虑生活习惯、建筑特点、间

5.2.4热泵机组应根据用户的环境状况并综合考虑下述因素定位

安装: 1:噪声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2确保热泵主机四周按照要求留有足够的维护空间: 3热泵主机应固定在有足够强度的基础或支架上,采取减震 措施; 4避开儿童易触及的地方,或设置防护措施; 5室内机的安装应充分考虑室内空间位置和布局,使气流组 织合理、通畅。 5.2.5热泵机组的管线通过砖、混凝土结构时应有套管或其他安 全防护措施,并应采取适当的绝热和支撑措施,以防止受到振动、 应力或腐蚀带来的损害。 5.2.6热泵机组裸露空气中的连接管路应采取可靠的保温、防潮 措施。 5.2.7室内机接水盘的泄水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宜小于0.01,且 不充许有积水部位。冷凝水排水管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 断措施。 5.2.8热泵机组的供电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配电设计 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配电应设过载、短路及剩余电流保护器; 2热泵机组的供电宜为单独供电回路; 纯中计

5.3.1分体式热泵系统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家用和类似用

5.3.1分体式热泵系统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家用和类似用 途空调器安装规范》GB17790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

5.3分体式热泵系统施工

5.3分体式热泵系统施工

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5.3.2安装后的热泵机组不得因安装附件的制作和机组安装不良 使其产生异常噪声和振动,机组的噪声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房 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的要求。 5.3.3热泵主机和室内机间的配管和配线应连接正确、牢固、走 向与弯曲度合理。配管的弯管处应留有一定弧度的弯曲半径,避 免管路弯癌。 5.3.4室内机的接水盘、排水管无异物堵塞和排水不畅现象。冷 凝水排水管应有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摆动。冷凝水的排放不得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 5.3.5热泵机组安装完毕后,应对室内机及安装管路系统内进行 排空操作,排空可采用重力排空和真空泵抽空。对于混合冷媒应 采用真空泵抽空的方法。

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5.3.2安装后的热泵机组不得因安装附件的制作和机组安装不良 使其产生异常噪声和振动,机组的噪声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房 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的要求。 5.3.3热泵主机和室内机间的配管和配线应连接正确、牢固、走 向与弯曲度合理。配管的弯管处应留有一定弧度的弯曲半径,避 免管路弯癌。 5.3.4室内机的接水盘、排水管无异物堵塞和排水不畅现象。冷 凝水排水管应有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摆动。冷凝水的排放不得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 5.3.5热泵机组安装完毕后,应对室内机及安装管路系统内进行 排空操作,排空可采用重力排空和真空泵抽空。对于混合冷媒应 采用真空泵抽空的方法。

6.1.1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 及经济性。 6.1.2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6.1.3.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 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6.1.1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

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 文域内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6.2.2地埋管系统设计负荷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建筑物空调供冷、供暖的设计负荷以及年负荷总量 计算,结合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地确定地埋管系统设计冷、热负 荷; 2应基于建筑物设计冷、热负荷,以热泵机组在设计工况下 的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取热量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当地初始地温、 建筑类型、机组工况以及系统长期运行可能引起的地温变化对地 埋管实际换热性能的影响; 3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分析,最小计算周期不少于1年,系 统总取热量与总释热量相平衡。

5.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6.2.3地埋管换热器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材料热物性参 数进行设计计算。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宜按国家现行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6.2.4地理管换热器传热介质进出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夏季运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侧出水温度宜低于30℃; 2冬季运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高于3℃。 6.2.5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 热器长度内。 6.2.6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深 度宜大于4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3m,钻孔间距应根据换热 需要计算确定,间距宜为5m~7m。环路供、回水集管间的距离 不宜小于0.6m。钻孔位置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2m。水 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5.2.7竖直地理埋管换热器同时穿越咸水、淡水两个含水层施工时, 应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 5.2.8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应保持紊流状态,单U形理管不宣小 于0.6m/s,双U形埋管不宜小于0.4m/s,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 0.002。 6.2.9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 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6.2.10地理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并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 靠近热泵主机为中心设置。

6.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3.1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

科、设计文件,井完成施工组织。 6.3.2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施工前,应核实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 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确切位置,并应进行场地清理。 6.3.3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孔钻孔方案。换热器的埋 管工艺应和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孔的埋管工艺一致,竖直钻孔设 备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地层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选 择。 6.3.4施工过程中现场应设置围挡隔离设施和警示标识,做好环 境保护措施

科、设计文件,开完成施工组织。 6.3.2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施工前,应核实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 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确切位置,并应进行场地清理。 6.3.3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孔钻孔方案。换热器的埋 管工艺应和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孔的埋管工艺一致,竖直钻孔设 备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地层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选 择。 6.3.4施工过程中现场应设置围挡隔离设施和警示标识,做好环 境保护措施。 6.3.5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 护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现场的管材、管件必须逐件进行外观检查; 2管材和管件存放、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排列 整齐,采用柔性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不得随意抛摔 和沿地拖拽: 3夏季施工应预防管道受热发生热变形,未安装的管材应避 光存放。

6.3.6钻孔施工的工艺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过程中,做好钻孔记录,包括地下岩层情况、地下水 情况; 2钻孔开孔及终孔宜采用同一设计孔径。对于回填土、卵石 层、流沙带、破碎带等复杂地层,应采取泥浆护壁或埋设套管护 壁,护壁套管内径应与设计钻孔孔径一致; 3实际钻孔深度宜大于设计孔深1m~2m; 4钻孔施工应及时清除孔口残渣,设置排水沟和泥浆池等设

施,以过滤、储存钻孔浆液; 5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 应设护壁套管或用泥浆护壁; 6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大于0.1m,钻孔的竖直偏差不应大于 1.0%,成孔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6.3.7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水平管沟和钻孔应防止进入杂物 并应设遮蔽物防止杂物进入钻孔

6.3.8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理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成孔固化后立即进行: 2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应充满水,打压合格后带压将换热 管下入孔内。下管时应连续缓慢放入孔内,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 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3下管完毕后U形管管端应做好临时封闭措施,防止进入 杂物; 4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应选用定型的U形弯头 成品件,不得采用直管煨制弯头和用两个90°的弯管对接构成U 形弯管,除U形弯头外,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应为整根管材,中间 不得拼接。

1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回填灌浆封孔。当理管深 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邻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 2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沙(或水泥)的混合浆。当地埋 管换热器设置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应采用水泥基料灌浆 回填; 3灌浆材料应搅拌均匀后使用,灌浆应密实,无空腔。灌浆

宜采用孔底灌浆。灌浆回填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埋管换热器周围 回填物的沉降情况,必要时应采用多次灌浆回填,确认稳定后方 可结束该工序: 4采用孔底灌浆时,灌浆管和U形管一起下入孔中,灌浆 管内径不小于20mm,灌浆管低端宣设防堵堵头,且灌浆时应能 够将其冲开,灌浆管下入深度以距U形端头0.3m~0.5m为宜, 灌浆设备选用专用注浆泵; 5当钻孔穿过多层地下水时,应采取回填封堵措施,以避免 各层地下水之间的穿透与交叉污染; 6在具有地下咸、淡水分层的地区施工时,地理管换热器放 入钻孔后,应在隔水层位采取回填封堵措施,封堵带厚度宜大于 Om。 5.3.10地埋管换热器水平管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埋管换热器水平管网施工在竖直地埋管完成后进行,水 平管沟开挖应保护好U形换热管,防止损坏U形换热管或管内进 入杂物; 2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 道工程技术规程》.CJ101的有关规定; 3.地埋管系统水平集管与地埋管换热器的连接:当管径小于 0e63时,·宜采用电熔套管连接: 4水平埋管在挖沟转弯处需用圆角,避免90“直角转弯 或安装合适的弯管接头; 5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 后及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都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6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

工。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得进行地理管换热器的施工。 5.3.11地埋管换热系统竣工后,应编制峻工文件,图上标示出其 相对位置和埋深。

工。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得进行地理管换热器的施工。 5.3.11地埋管换热系统竣工后,应编制竣工文件,图上标示出其 相对位置和埋深。

7 系统检验、调试与验收

7.1.1分体式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 成品和设备的材质、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标准 的规定,不得采用国家及地方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进场质量验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确认,并应 形成相应的书面记录。 7.1.2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按隐蔽工程进 行检验、调试与验收。分体式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的隐蔽工程, 在隐蔽前应经监理或建设单位验收及确认,必要时应留下影像资 料。 7.1.3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验收分为分项(隐蔽) 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和竣工工程验收。分项分部工程划分见 表7.1.3。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表7.13分项分部工程划分

7.1.4各分项工程应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一次或多 饮验收,检验验收批的批次、样本数量可根据工程的实物数量与 分布情况而定,并应覆盖整个分项工程。检验批检查数量、检查

方法、质量抽样和验收合格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7.1.5分体式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或 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审批核准; 2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应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 备技术要求: 3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的系统试运转 并填写运转记录; 4系统应进行整体试运转,保证冬夏季各房间室内温度达到 设计要求,并填写试运转记录。系统调试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提交有关人员确认后存档。 7.1.6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 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GB17790的有关规定。

7.2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

7.2.1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按隐蔽工程相关规定和方 法进行检验,并应提供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钻孔、水平管的位置和埋深、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 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料及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压试验应合格; 5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2.2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 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 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水压试验步骤: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 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 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 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 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与水平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 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 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 漏现象: 3)水平环路集管与热泵主机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 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 且无泄漏现象; 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 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 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 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2.3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 24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的主控项,

7.2.4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的主控项:

1钻孔的位置、孔径、间距、数量与深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钻孔的垂直偏差度不应小于1.0%; 2埋地管的材质、管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埋管的弯管应为定 型的管接头,并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方式与管道相连接。直管 段应采用整管; 3下管采用专用工具,埋管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两管 应分离,不得相贴合; 4回填材料及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采用注浆管,并 应由孔底向上满填; 5水平环路集管埋设的深度距地面不应小于1.5m,或埋设 与冻土层以下0.6m;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应大于0.6m。 7.2.5地理管换热系统检验的一般项: 1单U管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30mm,双U形钻孔孔径不应 小于140mm; 2理管施工过程中的压力试验,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 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 工作压力加0.5MPa,试验压力应全数合格

7.3分体式热泵系统检

7.3.1热泵系统检验的主控项

1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 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2设备安装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固、平整、便于检修; 3安装在室外主机应可靠接地,并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4管道的绝热层和保护层,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材质,

密度、规格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3.2热泵系统检验的一般项: 1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放应顺畅。管道穿墙处密闭应良好,不 应有雨水渗入: 2管道、管件的内外壁应清洁干燥;管道弯管的弯曲半径不 应小于3.5倍管道直径,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皱褶弯管; 3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 斜偏差应为管径的1%;管扩口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 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 4绝热层的纵、横向接缝应错开,缝间不应有孔隙,与管道 表面应贴合紧密,不应有气泡。

3.2热泵系统检验的一

7.4.1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并组织施工、设计、监 理等单位共同进行。 7.4.2系统在分项分部完成施工、调试和验收后应进行整体检 验、调试和验收。 7.4.3系统调试前应检查所有设备的数量、型号、技术参数以及 管路和电路的安装、标识符合设计要求。阀门安装的位置、进出 口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7.4.5系统整体调试前,应进行管路冲洗、试压。 7.4.6系统设备应按设计要求顺序启动,保证启动正常,并填写 相关调试记录。

7.4.7系统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验收文件与

7.4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验收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竣工图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 进场抽检试验报告; 3成孔(开沟)施工记录; 成孔(开沟)检测报告; 5 回填施工记录; 6压力试验报告; 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 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试运行与调试记录; 10 :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1 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 12 测量定位成果记录; 13其他相关文件。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 场抽检试验报告; 3成孔(开沟)施工记录; 成孔(开沟)检测报告; 回填施工记录; 6压力试验报告; 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 9 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试运行与调试记录; 10 :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1 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 12 测量定位成果记录; 13其他相关文件。

8.0.1分体式热泵机组的生产企业和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施工单位应对用户和维护单位进行必要的使用和维护的技能培 训。 8.0.2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每年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和维护: 1应检查电源及电路系统; 2冬季运行前,应检查地理管中溶液的充满度,测试浓度并 计算冰点。根据气温变化和使用条件,对溶液浓度进行调节,防 止出现结冰,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3夏季运行前,检查地埋管系统的溶液充满度,及时补水; 4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清洗室内机过滤网。 8.0.3分体式热泵机组厂家根据用户需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

8.0.1分体式热泵机组的生产企业和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施工单位应对用户和维护单位进行必要的使用和维护的技能培 训。 8.0.2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每年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和维护: 1应检查电源及电路系统; 2冬季运行前,应检查地理管中溶液的充满度,测试浓度并 计算冰点。根据气温变化和使用条件,对溶液浓度进行调节,防 止出现结冰,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3夏季运行前,检查地埋管系统的溶液充满度,及时补水; 4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清洗室内机过滤网。 8.0.3分体式热泵机组厂家根据用户需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

附录A河北省平原区部分水文资料

A.0.1河北平原太行山山前地区,100m地温特征总体上呈西北 氏、东南高的趋势,地温多处于16℃~18.5℃之间。受牛驼凸起 影响,雄县至永清一带存在地温异常区,温度处于18℃~20℃之 间。 河北平原燕山山前地区,100m地温特征总体上由山前向滨海 逐渐升高的趋势,地温多处于15℃~16.5℃之间。河北省平原区 100m深度地温等值线图见《河北省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区 划报告》。 A.0.2河北平原太行山山前地区,200m地温特征总体上呈西北 低、东南高的趋势,地温多处于18℃~21℃之间。受牛驼凸起影 响,雄县至永清一带存在地温异常区,温度处于21℃~25℃之间。 河北平原燕山山前地区,200m地温特征总体上由山前向滨海 逐渐升高的趋势,地温多处于18℃19℃之间。河北省平原区 200m深度地温等值线图见《河北省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区 划报告》。 A.0.3河北平原第四系底板埋深呈由山前向滨海逐渐加深的趋 势。太行山山前平原底板埋深处于100m~300m之间,中部平原 处于500m~600m之间,滨海平原处于400m500m左右;燕山 山前平原第四系底板埋深处于100m~300m之间,由北向南逐渐 加深,滨海平原理深大于500m。河北省平原区第四系底界埋深等 值线图见《河北省水文地质图图集》。 A.0.4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总体上呈由山前向滨海逐 渐变浅的趋势。

附录B工程场地勘察报告编写要求

B.1.1、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场地勘察报告应包含以 下内容: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场地的建设条件 第三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第四章 勘察工作及热响应试验 第五章 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章 拟建换热系统的方案比选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主要附图附件: 1)勘察工作平面布置图 2)地质图及剖面图 3)钻孔综合柱状图、测井曲线等 4)热响应试验测试报告 5)热物性测试成果报告

3.2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场地勘察报

施工有关的建设条件。

B.2.3第三章概述勘察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勘察区的地理位 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区域地质条件:地层岩性的水平和 垂向分布特征、含水层空间分布及水质、水位、水温的动态特征、 减水层的顶底板位置和平面分布、勘察深度内有无目前工农业及 生活利用的主要含水层;场地地质条件:场地地层的岩性特征及 空间形态、地温场特征、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咸水层的顶底板、 水位水温等。

B.2.4第四章论述本次勘察工作部署以及热响应试验的测试过

B.2.5第五章论述项目浅层地热能利用计算的依据,计算总资源 量和可利用资源量;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结合场地条 件提出利用方式,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换热量,论证保证程度,并 预测可能的变化趋势,条件充许时,还应计算不同换热量对地温 的影响;从地埋管换热对地温场的影响、管内循环介质泄露对地 下水的影响以及项目实施对含水层的影响三个方面。 B.2.6第六章根据埋管深度、管材、孔径和孔内结构、回填材料 不同,提出两种以上的地埋管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推荐 性价比高的优化方案。 B.2.7第七章对项目是否可行给出明确的结论,提供相关的方案 和参数,提示相关单位在本项目在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 的问题,对项目运行中的地温场的监测提出建议。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会占用地下空间并对地质环境产生 定影响,从保护地下空间和地下淡水含水层出发,应在满足供 暖供冷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地下空间占用和地质环境的干扰, 在勘察时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高效利用资源。

附录C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用表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GB17790 《水(地)源热泵机组》GB/T1940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 10 《理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10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13(J)/T107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总则. .38 工程勘察. ..39 3.1一般规定. 3.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设备与材料. .41 分体式热泵系统. 42 5.1 一般规定 :地埋管换热系统. 6.1 一般规定, 6.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6.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系统检验、调试与验收 7.2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 .46 运行维护 47

3.1.1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是能否应用地源热泵 系统的基础。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调查及勘察情况, 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3.1.2调查区域半径宜大于拟定换热区100m200m,调查以收 集资料为主,考虑已有的工程实例和技术经验。由于一般地源热 泵埋管深度一般在200m以内,所以附录中给出的平原区一些区 域为地源热泵系统可能适宜区域和深度的资料。 3.1.4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应满足埋设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需要 同时满足放置和操作施工机具及埋设室外管网的需要。

3.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工程场地的资源条件以及是否允许使用,是应用地源热泵 系统的基础,在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初期阶段,应按照建筑物的 设计供暖、供冷负荷的要求,对工程场地资源条件(即工程场地 状况)、岩土类型、分布、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温度分布 青况等进行调查或勘察,为地源热泵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地源热 泵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岩土体地质条件勘察可参照国家现行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3.2.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采用钻探进行。钻探方案应根据场地 大小确定,勘探孔深度应比钻孔至少深5m

1地层构造决定地理管换热器的建造工艺和建造成本,是地 理管换热系统勘察的主要内容。 2可直接采用埋管区域已有权威部门认可的岩土体热物性 参数,否则应进行岩土体导热系数、密度、含水率、孔隙率等热 物性参数测定。测定的方法可采用实验室法和现场测定法。 1)实验室测定:对勘探孔不同深度的岩土体样品进行 测定,并以其深度加权平均,计算该勘探孔的岩土 体热物性参数。对测试孔不同水平长度的岩土体样 品进行测定,并以其长度加权平均,计算该测试孔 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现场测定:岩土体测试应在理管状况稳定后进行。 根据埋管深度,测试一般应在测试埋管安装完闭静 置48h以上进行,水泥基测试孔应静置10d以上进 行,以保证恢复到岩土体初始温度。两个勘探孔及 两个以上勘探孔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取算数平均值。

5地下水的情况对于土壤取热和释热后温度的自然恢复能 力非常重要,在良好的地下水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后自然恢复 能力很强,在没有地下水的而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后自然恢复 能力较弱。 3.2.3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采用由经验到现 场试验的方法确定,主要考虑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当场地地质 条件变化较大时,岩土体现场热响应试验的数量应适当增加,以 防项目风险。当测试孔为两个或以上时,建议埋孔区域最远对角 线设置。

4.0.1热泵机组性能的实验方法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水(地) 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要求。机组应内置地源侧循环水泵并 具备定压、补水、自动排气功能。目前市场成熟应用的产品技术 参数见表1。

表1常用分体式热泵机组性能参数

4.0.4高密度聚乙烯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 管材》GB/T13663的要求。聚丁烯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冷热 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9473.2的要求。 在保证要求情况下,优先选择薄壁管材,以减少换热热阻 4.0.5添加防冻剂的介质,其冰点宜比设计最低使用水温低3℃ 一5℃,是为了防止出现结冰现象。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金属部件应与防冻剂兼容。金属部件包括 循环泵和泵的法兰、金属管道、传感部件及与防冻剂接触的所有 金属部件等

5.1.1不同地区岩土体温差较大,设计时应按实际水温参数进行 设备选型,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节能率。

6.1.1岩土体的特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进度和初投资有很大影 响。坚硬的岩土体将增加施工难度及初投资,而松软岩土体的地 质变形对地埋管换热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工程勘察完成 后,应对地理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 6.1.2管沟开挖施工中遇有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或文物古迹 时,应予以保护,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同处理。 6.1.3埋管区域不应以树木、灌木、花园等作为标识。地下标志 或定位带一般设在管顶以上30cm处

6.2.2在应用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中,出现了由于夏季地 下排热量与冬季地下取热量的不平衡,造成了埋管区域岩土体的 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影响了地埋管与岩土体的换热性能,造成 运行效率低下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考虑全年冷热负荷 不平衡的影响,为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考虑地埋管系统的冷热不平衡对地下环境温度的影响,有条 件时地埋管换热器宜按一定比例安装分布式测温装置,通过监测 供冷供热时地温的变化和停用后的恢复情况,判断该系统对地质 环境温度的影响,分析系统运行出现的问题原因。 6.2.6根据工程经验,一般选定冬季单孔深换热量最大不能超过

6.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0W/m(大面积一般3040W/m为宜),孔距5m~7m为宜(不 宜小于3.5m)。井深根据场地富余状况,一般为80m~140m为 宜,最深不超过150m。当埋深小于1.5m时应采取防止重物碾压 的措施。 6.2.9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导热效果,但对于地质情况多为岩 石的区域,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可低于岩土体导热系数。 6.2.10尽可能缩短供、回水集管的长度,以减少投资和水泵运行 能耗。

6.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

在河北的冲积和冲积海积平原,广泛分布咸水,钻孔施工应 在咸水底板处做封堵带,以防污染淡水。如果钻孔穿过地下水已 经污染的层位和未污染层位GB/T 27476.2-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也要采取封堵措施。

7 系统检验、调试与验收

7.2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

DB34T 1412-2011 石榴育苗技术规程7.2.3回填过程的检验内容包括回填料配比、混合程序、灌浆及 封孔的检验。

8.0.1分体式地理管地源系统使用和维护的培训可使系统处于良 好的工作状况。 8.0.2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系统效率,减少系统及设备的故障。 8.0.3保养周期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和设备要求确定。

统一书号:155160·1750 定价:2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