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328-2016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扩建设计规范

DB45/T 1328-2016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扩建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1328-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6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4399
VIP资源

DB45/T 1328-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5/T 1328-2016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扩建设计规范

4旧桥或明涵上的铺装层处治应与结构补强设计综合考虑, 为面层便用时 足相应等级 的技术要求:处治后增加铺装层时,应验算原有结构的受力,承载能力符合所采用的设计标准 5旧路处治和新拓宽工程的排水设施应衔接畅通·路基加宽或拼接宜减少对旧路路基中原有 经及流场的影响,并降低整体路基中的地下水位,保持旧路路基路面的稳定性

6.2.1拼接部位路堤基底处理宜采用与原有路堤基底处理相同的方案或少开挖慢排水的方案,基底处 理过程中尽量减缓旧路堤中的排水速度,防止旧路基出现大变形或滑移造成路面开裂。 6.2.2拼接部位的路基边坡处治设计应以新旧路基工后差异沉降为主要控制标准,合理选择拼接路基

DB45/T1328—2016

筋的措施,减少差异沉降变形 6.2.3当旧路路基的路床潮湿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等有效措施保证路床处于干焕状态或中湿状态, 符合设计对路基工作区及路床的技术要求。 6.2.4当路床与基层之间存在脱空时,可采用灌浆处治的方法进行填充灌浆·灌浆深度应符合路基工 作区的要求,脱空部位灌浆饱满。 6.2.5当路基工作区填料的强度或路基模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灌浆加固的方法进行固化处 理DB36T 1183-2019 水生态文明村评价准则,黏性土路床宜采用水泥石灰浆或化学浆处治,砂性土或粉性土路床宜采用水泥浆处治。处治后路基 工作区的填料强度及土基模量应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 6.2.6当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旧路路基的变形和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有 针对性采取坡脚加固、边坡加固或支挡, 满是和使便用要求

形类害 刷脱空 路 昆凝士 共账册服空 切除棋起设设讯隔离缝 分制板块 表丽装技 衣面耐久生防护 表层病害 表面料落 表面防护·博层修补: 和铺 磨损或磨光 机械刻槽:表面化处理加铺 6.3.2因路基沉陷或路床脱空造成的路面变形类病害,可采用路基填光殖浆利压力灌浆顶板的方法进 行处治·灌浆深度应达到加固整个路基工作区的深度要求,灌浆压力应符合顶板的要求,不得造成旧路 面板的破坏,填充度应符合充密实的要求 6.3.3因基层冲刷脱空造成的错台类病害,可采用板底灌浆稳定的方法进行处治。基层冲刷脱空的灌 浆深度应达到病害的底部,灌浆处理后接缝两侧的弯沉差应符合要求 6.3.4因路面胀缝项紧造成的拱起类病害,可采用切除部分板块释放热压应力的方法进行处治,因挖 方边坡变形造成的路床拱起病害,应进行滑动面前缘路床部位深部灌浆加固。 6.3.5路面裂缝应在查明裂缝成因的基础上分类进行处治。对于结构性裂缝,在路基和基层稳定的基 础上,通过恢复裂缝的传荷能力或板块的整体性进行处治,可采用补设传力杆或裂缝结构性修补的方法 恢复传荷能力。结构性修补可用结构胶·采用钻孔灌浆法、扩缝灌浆法等方法处理 6.3.6 板块整体性满足刚度半径要求,或表面裂缝对结构整体性影响不大时,可采用裂缝封闭方法进 行防水处理,不规则微裂缝可采用钻孔灌注弹性密封胶或结构胶的方法进行封闭:规则裂缝可按接缝 出封设计的要求进行密封, 6.3.7换板设计应根据旧路路床和路面结构组合情况,通过强化路床、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加强传荷能 力设计及板块整体性设计等方式,保证相同面层厚度及特定板块形状下,更换的板块具有足够的使用耐

表7路面设计基准期及可靠度指标

7.2.5经综合论证选定路面结构类型后.根据路面结构类型,按照JTGD50、JTGD40的规定,计算设 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承受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并确定公路的交通荷载等级。 7.2.6对于经改扩建后达到双向八车道及以上的公路,考虑对不同车型进行交通渠化管理,根据多车 道交通行车荷载的分布特点,可采用路面结构分车道设计理念,分别确定交通荷载等级并进行设计 验算。

件扫化日加铺的奶再 应满足JTGD50中的相关规定,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上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比选设计,保证 内的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73改扩建路面结构形式的选择

,1当路面的损环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优食,面层的平面尺寸及接缝布置合理 坡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方案或沥青混凝土加铺方案

7.3.2根据旧路面状况参考表9选择加铺方案

表9改扩建路面加铺方率

7.3.3采用打裂压稳改建方案时·打裂后应使75%以上旧混凝土板产生不规则开裂,相邻裂缝形成的 块状面积为0.4m~0.6m;当采用碎石化改建方案时,破碎后应使75%以上旧混凝土板破碎成最大 尺寸小于0,4m的颗粒

7.4改扩建新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凝土面层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新建路面结构组合及路肩的设计应符合JTGD50和JTGD40的规定 7.4.2当采用新建分离式路基时,沥青混凝

面层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新建路面结构组合及路肩的设计应符合JTGD5O和JTGD4O的规定。 当采用新建分离式路基时,沥青混凝主路面结构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结构组合设计: a) 应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特点·公路等级与使用要求,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并考虑结构层的功 能与受力特点以及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等因素,进行组合设计。 b) 结构组合设计应保证路面结构耐久性,并使结构性能与路面功能相协调、 c) 沥青层厚度宜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气候条件以及所选路面结构类型等因素拟 定,可参考表10确定。 d) 应采取防排水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e)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基层与底基层之间的模量 比不宜大于2.5:底基层与土基之间模量比不宜大于10 D 无机结合料基层沥青路面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 ·选用骨架密实型无机结合料基层: ·增加沥青层厚度·或在无机结合料基层上设置沥青碎石层或级配碎石层; 。在无机结合料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或土工合成材料。 g) 结构组合设计应在结构层内设置透层、粘层和封层等层间结合措施。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 施,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 · 各种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释沥 青、乳化沥青等。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粒料基层应透入3mm~6mm为宜 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下封层宜用10mm~20mm沥青表面处治或6mm

DB45/T13282016

a 应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当地温度和湿度状况以及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及组合与 之相适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b)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应 充分考虑各相邻结构层的相互作用、层间结合条件和要求,以及结构组合的协调与平衡。 C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d) 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理有 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勾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 的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11选用。 e)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其纵向和横向接 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m~4.5m范围内确定。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 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 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m~6m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5,平面尺寸不宜大于 25m; ·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m~10m 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m~15m;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12所示参 考范围确定

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7.5.1 加铺的技术条件

7.5.1.1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旧混凝土路面病害应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符合加铺游

青混凝土面层的各项要求。 7.5.1.2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组合设计,应根据旧混凝土路面经处治后的当量回弹模量分段设 计,路面宽度较大或渠化交通明显时,也可分幅进行加铺设计。 7.5.1.3直接加铺沥青层的旧路面,当构造深度小于0.7mm时,加铺之前需对旧路面进行铣创或刚性 刻槽。建议铣刨深度为4mm~6mm:刚性刻槽的槽深2mm~3mm宽3mm~5mm,间距12mm 20mml

7.5.2.1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中时,应根据气温、荷载、旧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接缝处弯沉差等情 况选用相应减缓反射裂缝的措施。反射裂缝的防治可采用土工织物、切缝填封橡胶沥青、大粒径沥青碎 石层、设置橡胶或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增加沥青加铺层厚度等措施。 7.5.2.2混凝土面板应干燥、洁净、粗糙,并按要求洒布粘层沥青应力吸收层。如果采用其他新型应力 吸收层技术,应经过技术论证后确定,材料及工艺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沥青加铺层厚度时应考 虑减缓反射裂缝的要求而适当增加厚度,再 裂措施配合综合防裂

5.3.1加铺层设计计算需用的旧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标准值以及基层顶面 量回弹模量标准量,按照5.2.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调查结果确定 5.3.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在中级及以上而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时,应进行旧水泥混凝土 应力验算和沥青加铺层应力验算,确定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 应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为 标准,临界荷位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向边缘中部。具体参照JTGD4O中“有沥青上面层 的混凝土板应力分析”的规定。 b应满足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剪应力不大于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 力tR。t.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确定,计算点位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沥青混凝土 加铺层底部,容许剪应力可按式(11)式(13)计算

R 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沥青混合料的黏聚力,单位为兆帕(MPa): 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 计算点的有效法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路面抗剪结构强度系数,与两个因素有关:轴载重复作用次数N。与公路等级系数A,: A.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通过试验确定的系数,a=0.11; 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剪应力折减系数,纵缝为设拉杆的平缝时,k,=0.870.92(刚性

和半刚性基层取低值,柔性基层取高值,纵缝为不设拉杆的平缝或自由边时, k,=1.0:纵缝为设拉杆的企日缝时k,=0.750.84。 应满足沥青混凝土在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主应力6,(考虑松弛效应后)不大于沥青混 合料的容许拉应力6。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最大主应力,可采用有限元方法按最不利条件 (低温、最大温度梯度)计算、容许拉应力按式(14)计算

R 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劈裂强度,单位为兆帕(MPa),由试验确定: 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式(15)计算

7.6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

7.6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

7.6.1加铺的技术条件

7.6.1.1旧路处理后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须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按设计要求对病害面板进行处理旧混凝土板具有不小于4.0MPa~4.5MPa的残余弯拉 强度,原板底设有适宜的具有稳固和足够厚度的基层,路基稳定无浸水软化、大面积沉陷现象; b) 板底脱空可采用板下封堵方法进行灌浆处理: c 板块破碎、板角断裂、裂缝等病害板必须用破碎机(液压镐)凿除。清除碎屑后整平基层,并夯 压密实,后铺筑与旧板块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其标高控制与旧板面齐平。 7.6.1.2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中或次,或新旧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不 同、接缝形式或位置不对应或路拱横坡不一致时,应采用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 7.6.1.3旧混凝土面层损坏状况等级为差时.宜将混凝土板破碎成小于40cm的小块或碎石化,用做新

7.6.2.2分离式加铺层和旧混凝土面层应力分析,按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具体计算方法参考JTGD40 执行。 7.6.2.3 经计算后,水泥混土加铺层宜按附录A中表A.3、表A.4推荐的结构进行选用或作适当 调整

足上层路基填筑压头 8.3.2拼接路基填料宜选用与原有路基相近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原有路修水性能更好的填料 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应注高新老路基间的排水设计,必要时可增设盲沟排除路基内部积水。 8.3.3新老路基宜采用台阶拼按以减小差异沉降。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m,开挖、填筑方式如图1所 示。当加宽拼接宽度过小时,可采用超觉填筑或翻挖原车路基等措施。台阶处路床土的压实度要求如 表14所示。台阶路堤填料和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分别满足表13和表14的要求时方可回填下 级土方 8.3.4结合面以外不小于2m的范围应增强补压,确保拼接密实,并且单独提出评定标准。 8.3.5拼接部应采用补强型材料(如土工合成材料等)限制新路基的侧向位移,降低差异沉降,铺设位 置宜以路基上部为主。 8.3.6支挡结构物拆除时,剩余未拆除的部分不应对新的路而结构层受力变形产生不利影响

注1:表列压实度系接了TGE40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天千密度的压实度 注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a) 地基处治设计包括稳定处治设计和沉降处治设计,当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表15规定时, 应针对稳定性进行处治设计: b) 当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残余沉降(工后沉降)不满足表16的要求时·应针对沉降进行处治 设计: C) 工后沉降偏大时可来用粒料层调节变形,厚度不小于0.5m,粒料层具体厚度根据工后沉降变 形量确定

表 15 稳定安全系数

8.4.1路面单侧拼接须符合以下要求

a 因受线形和地形条件限制采用单侧加宽时,加宽一侧应设置调拱三角垫层: b) 在平曲线处,应按原技术标准规定设置超高、加宽,漏设处应结合加宽补设: c) 路面拓宽时纵向接缝应与路中线平行: d) 新路面的纵向、横向标高应按旧路适应新路的原则在中面层及以下各层逐步调装 e) 采用单层式面层拓宽时,混合料摊铺应与原路面平齐对接,压实后的高度与原路 F) 采用双层式面层拓宽时上下层应成台阶式错开,错开宽度应不小于0.15m; g)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宽时,其混凝土板的强度、厚度、横缝等均宜与原路面相同, JTGD40要求设传力杆。

8.4.2路面双侧拼接须符合以下要求:

接加宽条件的路段,应先加宽路基; b 路基应比基层宽出0.20m~0.25m,基层应比面层宽出0.20m~0.25m,不满足时可设置路 缘石; 采用两侧不等加宽方式加宽的路段,当两侧加宽宽度之差小于1.0m时,可不调整横坡度:两

侧加宽宽度之差大手1.0m时,应调整横坡度

8.4.3基层拓宽须符合以下要求

DB45/T1328—2016

a 基层厚度大于或等于0.20m时,宜采用相错搭接:基层厚度小于0.20m时,宜采用平头相接; b) 搭接宽度宜不小于0.30m,搭接部位采用小型机具全面压实。当考虑压实效果不佳时,可采 取先填后挖的方式,在拼接处回填宽度不小于0.30m的无砂大孔混凝土或C15混凝土,以确 保拼接处密实。新基层应与旧路面基层齐平; c 基层若需调拱时,应先将旧面层铲掉拉毛旧路基层后再与调拱层结合·加宽部分与调拱部分 应按路面横坡要求一次调整并整型压实: d 水泥路面基层拓宽时,加宽的基层强度不应低于原有基层强度:新旧基层的衔接宜采用相错 搭接的方法。

8.4.4新旧界面拼接处理须符合以下要求

新旧路面拼接应按照旧路硬路肩台阶开挖、新旧路基层和底基层拼接、新路下中面层施工,预 留反向搭接台阶、新旧路下中面层拼接、上面层通铺施工工序进行: b) 当基层、底基层强度完好时·应采取基本台阶开挖法,纵向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M:当基层、底 基层强度不足时,在基本台阶开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台阶整体内移,内移距离应根据基层、底 基层强度状况确定,以减小差异沉降: 较牵的路面应采用小型振动板沿纵向接缝处震动压实路面: 拓宽时,应先清理新旧拓宽层层间界面,然后再喷酒粘层油。粘层油宜采用热沥青或改性乳 化沥青; e) 拼接部位应清理干净,避免接缝位手车辆荷载的轮迹带,旧路面应切割成台阶状,使新旧路面 形成搭接台阶: 新旧基层顶面的拼接,竖向界面处应涂刷界面剂:新旧基层顶面接缝处宜加铺一层防裂土工 材料: 新旧路面拼接需要调整旧路面标高,使之与新建路面标高一致。当标高调整较小时,可以通 过调整旧路面沥青面层厚度的方法调整标高:当标高调整较大时,应对旧路基层进行铣刨,通 过调整旧路基层标高来调整路面标高: h) 在新旧沥青面层拼接缝施工时,应对旧路面切缝进行预热并立即摊铺碾压,形成相对热接缝: i)面层拼接后,接缝应密实不透水,接缝面不发生啃边、松动和掉粒脱落现象。 5路线纵坡需要调整时,宜在路面结构上进行调平层设计。 6根据旧路硬路肩的破损状况、现有强度及预测交通量分析,计算改扩建后路面整体承载能力是 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设计要求,宜采用保留硬路肩的路面拼接设计方案: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宜进 公要的加固和补强设计,或采用挖除硬路肩新建的路面拼接设计方案。 7新旧路面宜进行全断面加铺设计,避免新旧路面出现明显争差降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8沥青路面加铺时宜设计为全断面拼接.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两年之后·视情况对拼接缝位置重 理。 9当路基上路床采用一定厚度的未筛分碎石等碎、砾石材料填筑时,路面可采用16cm~20cm级 举石垫层:当路基上路床未采用一定厚度的未筛分碎石等碎、砾石材料填筑时,路面应采用不小于 m级配碎石垫层

8.4.6根据旧路硬路屑的破损状况、现有强度及预测交通量分析,计算改扩建后路面整体承载能力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者满足设计要求,宜采用保留硬路肩的路面拼接设计方案:不满足设计要求,宜进 行必要的加固和补强设计,或采用挖除硬路肩新建的路面拼接设计方案。 B.4.7新旧路面宜进行全断面加铺设计·避免新旧路面出现明显争差降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8.4.8沥青路面加铺时宜设计为全断面拼接·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两年之后·视情况对拼接缝位置重 新处理。 8.4.9当路基上路床采用一定厚度的未筛分碎石等碎、砾石材料填筑时,路面可采用16cm~20cm级 配碎石垫层:当路基上路床未采用一定厚度的未筛分碎石等碎、砾石材料填筑时,路面应采用不小于 30cm级配碎石垫层

8.5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

8.5.1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旧路路面挖 主技术用于改扩建工程:无法利用的材料

DB45/T13282016

立集中安善收集 8.5.2改扩建工程应结合旧路情况和检测评价结果,经过论证后合理选择再生方式。 8.5.3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多锤头碎石化再生技术时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作业面距构造物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7的规定: b) 公路沿线或两侧有对施工振动特别敏感的构造物或设备时,应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安全 距离: C) 应加强路基软弱段调查·并进行土基强度检测,对强度不足、出现软弹、过湿等状况路段应采用 换填或碎石桩等措施加固路基;

b.) 出现碱活性反应的旧混凝王再生租集料不得用手混凝王面层、贫混凝土基层与水泥稳定类基 层,可当作碎石用于路基加固或垫层; C) 再生细集料不宜用于水泥混凝土面层,符合JTG/TF20要求的再生细集料可用于基层或底基 层,配合比设计应遵循规范的规定,并进行充分的性能验证。 3.5.5无论采用何种再生方式,都应预先进行再生配合比设计,确定再生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和质量检 验标准。

D. 出现碱活性反应的旧混凝生再生粗集料不 混就工面层、货混缆工基层水泥稳定类型 层,可当作碎石用于路基加固或垫层; 再生细集料不宜用于水泥混凝土面层,符合JTG/TF20要求的再生细集料可用于基层或底基 层,配合比设计应遵循规范的规定,并进行充分的性能验证。 5无论采用何种再生方式,都应预先进行再生配合比设计,确定再生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和质量检 示

10.1.1路面排水设计应在原路面评价的基础上,使改扩建路面面层结构与原路面排水设施相结合,并 与路面外部排水、路基排水等相互协调,以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10.1.2路基、路面拼接设计中须拆除部分原排水设施时,应设计相应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保证施工期 间原排水系统与新的排水体系的畅通。 10.1.3 宽路基排水设施设计宜按以下步骤进行: a) 调查、评价拓宽侧老路路基和路面原有排水设施的设置及目前的应用情况,特别是超高路段的 排水及中央分隔带积水状况的调查,重新进行改扩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b) 分析拓宽路基路堤的填筑或路堑的开挖对原地表水的流向、流速,地下水水位、流向以及泉水

的出露位置和流量的影响,确定排水设施的设置; e)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通过水文和水力计算,确定各项排水设施所需的设计断面 d各项排水设施的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

10.2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

10.2.1新老路基结合部上方设置中央分隔带时,可采用封闭式及不封闭式两种类型。采用不封闭形 式时需在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 等组成。 10.2.2多雨地区表面无铺面的中央分隔带,为排除渗入分隔带内的表面水,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纵向排 水渗沟.并间隔20m~80m设一条横向排水管将渗沟内的水排引出路界,渗沟周围包裹反滤织物(土 工布),以免渗人水携带的细粒将渗沟堵塞,凹型竖曲线底部应增设一道。渗沟上的回填料与路面结构 的交界处铺设防水士工布,如图2所示

日2新老路基结合部中央分隔带排水结构示意

10.2.3对原分隔带进行改造或者拓宽时,应对原排水设施进行清理,必要时应挖除分隔带范围内的旧 排水设施、硬路肩、路面结构层等,按照改扩建后的公路排水要求重新设计分隔带排水设施。 10.2.4分隔带集水沟深度通常与垫层底面齐平或略低,集水沟中的透水材料可由不含细料的开级配 碎石、砾石等组成,集水管两侧各有至少10cm宽的透水性填料。透水性填料的底面和外侧铺设防水土 工布,集水沟的顶面以反滤织物覆盖。集水沟和集水管的纵向坡度不低于路线纵坡 10.2.5沿纵向集水管,间隔适当的距离设置不带孔的横向出水管。纵向集水管上游起端与横向出水 管相接,中间段的出水口采用单根或一对出水管集水管与出水管端头用半径不小于30cm的弯管联 结。出水管的横坡为3%~5%以上,视出口处的路基排水情况选定。理设出水管和通气管所挖的沟须 回填低透水性材料。出水管和通气管的外露端头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以防杂物进人。出水口的 下方应铺设混凝土防溅板或对泻水坡面进行浆砌抹面防护,且出水流尽可能排引至涵洞、边沟或排水 构中。 10.2.6改扩建工程超高路段原排水设计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设计。可在超高段的外侧的左侧路 缘带上设置集水槽,集水槽上设置雨葩子,以汇集超高侧的路面水,然后通过一定间距的集水井和连接 集水井的横向出水管、边坡急流槽将水流排人路基以外的排水沟、桥涵或天然沟渠内。凹曲线底部及前 后20m左右必须设置横向出水口。集水井设于中央分隔带一侧,集水井与集水槽之间用预制混凝土 板连接。对于挖方路段,调整集水槽底部标高,槽底纵坡不小于0.3%,将水流引至填方路段设集水井及 横向排水管引出。若挖方段落太长,无法调整时·则路面水经集水槽、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引人加深的 边沟排出。

10.3拼接位置路界表面排水

DB45/T 13282016

10.3.1在拓宽路基的一侧,应拆除清理老路原有的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等表面排水设施,然后换填 沙、碎右等性能好的材料整平压实,再重新设置拓宽路基的地表排水设施,各地表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 工与新建路界表面排水相同,其沟顶均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 10.3.2拓宽路基为填方路堤时,拓宽路基外侧需重新设置排水沟:拓宽路基为挖方路堑时·拓宽路基 外侧需重新设置边沟及截水沟

10.4拼接位置内部排水

10.4.1用土工布作隔离层排除路基地下水,常设置在新老路基结合部的界面以及透水层下方。 10.4.2利用天然砂砾排除路基地下水。如老路存在砂砾排水层,则在新路基上应全铺厚度不小于 0.2m的透水性和水稳性都较好的天然砂砾,并与老路砂砾排水层横向衔接。如老路没有砂砾排水层, 也可在拓宽的新路基中设置砂砾层或开级配碎石层,其厚度同样不得小于0.2m。 10.4.3用盲沟排除地下水,宜用于浅层裂隙水路段。 10.4.4暗沟排水是把新老路基结合部范围内的泉水和较集中的裂隙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去。暗沟出 口处应高于路外排水沟最高水位、不得小于0.2m。 10.4.5渗沟排水。宜用于地下水位较浅,义能较好地解决出口位置的挖方拓宽路堑。渗沟底宽以满 足排除地下水最大流量为原则。渗沟深度应大于2m。 10.4.6深边沟。排水深边沟深度为1.2m~2.0m.不宜与其他沟渠合并使用。对于地下水位接近或 高于路基设计标高的路段,地面坡度大于5%以上的地形,或者拓宽路基的开挖截断了坡体内的含水 昆,或者开控底其底范围内有水层出载时可加深边激加以排除加图3示

10.5桥面、隧道排水

QYGM 0001S-2014 云南根贵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元宝枫籽油排水和隧道排水设计应按照JTG/TD33相关为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改扩建工程推荐路面结构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改扩建工程推荐路面结构

DB45/T1328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改扩建路基断面形式

DB45/T13282016

GB 4789.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DB45/T 13282016

表B.4坡地双侧路堑改扩建路基断面形式表

DB45/T1328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