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12-2018 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T/CAGHP 012-2018 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 01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4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3542
VIP资源

T/CAGHP 01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AGHP 012-2018 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4.2.2采空陷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见

曲率:F,=ko k基 水平变形:F.=S

JB/T 11167.1-2011 额定电压10kV(Um=12kV)至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表2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推荐表

于水利项基及库区的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除了满足坝基的稳定性要求外,还应满足坝 形破坏、渗漏的相关要求,应列专题研究

5采空塌陷防治工程基本规定

)防治工程等级为I级和Ⅱ级的工程 6)无区域防治工程经验的工程。 )采用新材料或新处理工艺的工程

5.2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

T/CAGHP0122018

5.2.1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立项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勘查

2.2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地形资料:地形图、平面图、部面图和坐标控制点。 气象水文资料:气温、降雨、水文等。 C 勘查资料:开采矿层上覆岩层和地基土的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采空区开采历史、开采 现状和开采规划,开采方式和顶板管理方法,采空区覆岩及跨落类型、发育规律、岩性组合 及其稳定性程度,地下水的赋存类型、分布、补给排泄条件、变化幅度及其对采空区稳定性 的影响,采空塌陷范围、程度、地表移动变形盆地特征和分布、裂缝、台阶特征和规律,采空 区内有害气体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等。 d 其他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振动的限制:防治工程勘查、设计 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等

5.3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及其要求

5.3.1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宜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 于应急抢险类项目,可视情况简化为一个或两个阶段设计,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应与后续的长期治理 相衔接,并为长期治理提供基础。 5.3.2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是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采空塌陷的 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防治工程等级,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工程 特点,提出工程经济、技术可行的多种设计方案,并对各设计方案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效益等多个方 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编制投资估算。该阶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可行性方案设计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根据勘查成果,选定有 关的岩王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根据防治工程等级,选定设计安全系 数,结合拟采取的工程措施,计算治理后采空塌陷的稳定性 b) 可行性方案设计应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效益等多个方面对两个以上的防治工程方案进行 对比分析,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做到推荐方案安全可靠、技术科学、经济合理。 c)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以文字论述为主,辅以必要的方案图表。图表主要 包括: 1) 防治工程平面图:应标明地形地物、防治工程布置、采空塌陷分布位置及井上下对照图 等要素,比例尺为1:10000~1:5000。 2) 防治工程断面图:应标明地形地物、矿层或采空塌陷、防治工程等要素,比例尺为 1:10000~1:5000。 3) 综合地质柱状图:应包括所有可能开采的矿层深度,比例尺为1:5000~1:2000。 4)工程数量一览表、工程估算(总估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 等)。 5)必要的其他资料

初步设计阶段应针对可行性方案设计推荐的方案,结合初步勘查成果进一步论证实现目标 行性;对项目进行分解,提出具体的工程实现步骤,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确定合理的工程设计 计算并分析对比采空塌陷处置前后的稳定性,确保防治工程安全及防治效果;编制以地质资料 本的工程图件,进行工程概算。该阶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初步设计应在可行性方案设计和采空塌陷初步勘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初步设计应根据采空塌陷初步勘查成果,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在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 和室内模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防治工程等级,提出合理的工程设计参数。 初步设计应对采空塌陷处置前后的稳定性进行充分计算分析,确保防治工程安全有效。 初步设计应对采空塌陷监测工程、质量检验等内容提出建议。 初步设计应对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进行效益、效果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及防灾效益, 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宜文字说明与图表并重,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内容。图表主要 包括: D 防治工程平面图:应标明地形地物、防治工程布置、矿山法定开采边界,采空塌陷的分 布范围及开采时间,采空塌陷底板等高线,矿山开采规划,地面塌陷、裂缝位置,比例尺 为1:2000~1:1000。 2) 防治工程断面图:应在地质断面[含建(构)筑物基础平面布置上绘出采空塌陷的形态 及“三带”发育范围,标明底板高程、地下水位线、防治工程布置等,比例尺为1:1000~ 1:500。 3)钻孔结构示意图:应包括钻孔总深度,各孔段直径和深度,套管直径、长度、下放深度和 固管深度等要素,比例尺为1:100~1:200。 4)工程数量一览表、材料用量一览表、工程概算文件(总概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建 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汇总表,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表,建筑 工程单价汇总表,单价分折事然)

是在初步设计及详细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结构与构 造进行细部设计,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安全措施和施工工期等要求, 以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的要求;编制工程措施的具体结构、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 算。该阶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图设计应在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及采空塌陷详细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制,是对初步设计 确定的工程图进一步细化 b) 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原则、依据及标准,并对各分项分部工程提出具体 的技术要求,详细计算工程数量及材料用量。 c) 施工图设计应从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安全、施工工期等方面对施 工组织提出要求。 d) 施工图设计应进行详细的监测工程设计,明确监测目的、方法、内容、工程量及相关要求,并 应对防治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后质量检测与验收提出详细要求。 e)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宜以图表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设计附图一般包括下列 图件: 1)防治工程平面图:应标明地形地物、防治工程布置、矿山法定开采边界,采空塌陷的分

布范围及开采时间,采空塌陷底板等高线,矿山开采规划,地面塌陷、裂缝位置,比例尺 为1:2000~1:1000。 2 防治工程断面图:应在地质断面[含建(构)筑物基础平面布置]上绘出采空陷的形态 及“三带”发育范围,标明底板高程、地下水位线、防治工程布置等,比例尺为1:1000~ 1:500。 3)监测点布置图:应包括监测点类型、监测内容、方法等,比例尺为1:5000~1:2000。 钻孔结构详图:应包括钻孔总深度、各孔段直径和深度,套管直径、长度、下放深度和固 管深度等要素,比例尺为1:100~1:200。 5)结构详图:应包括浇筑孔口管结构图、监测点埋设结构图、施工工艺流程图等。 6)其他图件:临时占地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灌浆站布置图等。 控制点坐标及钻孔坐标一览表、工程数量一览表、材料用量一览表、浆液配比一览表 工程预算(总预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人工、材料、机械 台班单价汇总表,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表,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单价分析表等)。 ) 必要的其他资料。 寸于采空塌陷防治工程等级为Ⅲ级和IV级,且地质及采矿资料齐全可靠的采空塌陷,可简化 MR

6.1.1灌注充填法适用于各类矿山采空塌陷防治,特别是矿层开采后覆岩发生了较严重的跨塌、滑 落或顶板较完整的空洞但不具备井下施工条件(通风、排水等),经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处于基本稳 定或不稳定的采空塌陷区。 6.1.2灌注充填材料除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外,所选用材料的规格、配比及各项指标均应满足采空 塌陷防治工程的需要。 6.1.3灌注充填施工前,应根据防治工程等级及项目特点,在具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现场试验和试 验性施工,现场灌浆试验钻孔数量宜为设计灌浆孔总数的3%~5%,试验内容包括钻探成孔工艺 浇注孔口管工艺、浆液的配比、注浆设备、注浆施工工艺等,并按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校 核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优化设计文件。 6.1.4灌注充填施工时,为防止灌注浆液流失或采空塌陷中的积水进人矿井生产系统,影响矿井生 产安全,造成次生灾害,宜在巷道中修建防水闸门,具体要求详见本规范7.6。 6.1.5灌注充填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包括工程概述及主要勘查成果结论 b) 设计原则、依据、等级及标准。 c) 治理工程设计,包括治理方案、治理范围、灌浆量计算、灌浆孔布设、灌浆施工工艺、施工技 术要求、施工质量检测(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施工后质量检测) d) 工程监测设计,包括目的、原则及依据、监测等级、监测网络布置、监测周期及结束标准、监 测成果要求、监测数据异常及处理

al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概还及主要勘查成果结论。 b) 设计原则、依据、等级及标准。 ) 治理工程设计,包括治理方案、治理范围、灌浆量计算、灌浆孔布设、灌浆施工工艺、施工技 术要求、施工质量检测(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施工后质量检测)。 d) 工程监测设计,包括目的、原则及依据、监测等级、监测网络布置、监测周期及结束标准、监 测成果要求、监测数据异常及处理。 e)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条件、施工工期、临时征地范围等。 其他工程说明,包括井下工程、临时占地环境恢复、保护煤柱留设、设计基准期。

6.4灌浆材料及配合比

6.4.1采空塌陷灌浆宜采用水泥、粉煤灰、黏土等材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也可选用其他替 代材料。 6.4.2当采空塌陷空洞、裂隙发育或存在积水时,宜先灌注砂、砾石、石屑、矿渣等粗骨料,骨料粒径 的控制标准以满足灌注施工为准。灌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人适量的水玻璃、三乙醇胺等添加剂 改变浆液性能,缩短凝结时间。灌浆材料的规格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灌浆材料的规格要求

6.4.3灌注材料的配合比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的浓度使用应由稀到浓,水固质量比宜取 1:1.0~1:1.3。当治理影响带范围内的采空塌陷时,水泥宜占固相的15%,粉煤灰或黏土占固相 的85%;当治理建(构)筑物下伏采空塌陷时,水泥宜占固相的30%,粉煤灰或黏土占固相的70%。 骨料与浆液的质量比应根据勘查成果结合现场试验综合确定。 6.4.4浆液材料用量计算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

6.5.1灌浆压力宜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以不出现地表隆起为控制标准。一般情况下,影响带范 围内下伏采空塌陷灌浆压力宜控制在1.0MPa1.5MPa,建(构)筑物下伏采空塌陷灌浆压力宜控 制在2MPa~3MPa。 6.5.2单孔灌浆结束标准:灌浆结束压力宜为灌浆压力的1.5~2.0倍,灌浆压力达到设计结束压 力后,单位时间灌浆量应小于50L/min且持续时间超过15min作为结束灌浆控制标准

6.6.1灌浆总量Q可按式(4)计算:

—浆液充填系数(%),可取n=85%~95%; 浆液结石率(%),经试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c=70%~95%; 岩层倾角(°)。 6.6.2单孔灌浆量Q单可按式(5)计算: c·cosα ?5 式中: R—一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按1/2孔距计算;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6.6.3采空塌陷剩余空隙率应根据采空塌陷勘查成果确定。对于未进行勘查的采空塌陷,可初步 按以下三种方法确定: a)利用矿山已有的沉降及采空塌陷观测资料:可先计算采空塌陷上方地面的最大沉降量,通 过已有的观测资料确定已完成的沉降量,空隙率为两者的差值与地面的最大沉降量之比。 b) 对于长(短)壁式开采的采空塌陷,利用地区已有的工程资料:一般情况下闭矿时间在5年 之内,取值在20%~40%之间;闭矿时间在5年以上,取值在10%~20%之间。 c)对于部分开采(房柱式或条带式)的采空塌陷,通过调查治理范围内采空塌陷的回采率来确 定。 6.6.4充填系数应根据设计安全系数确定。一般情况下,治理影响带范围内下伏采空陷治理充 填系数应达到85%~90%,建(构)筑物下伏采空塌陷治理 应送到90%~95%

6.6.2单孔灌浆量Qm可按式(5)计算,

式中: R一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按1/2孔距计算;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以下三种方法确定: a 利用矿山已有的沉降及采空塌陷观测资料:可先计算采空塌陷上方地面的最大沉降量,通 过已有的观测资料确定已完成的沉降量,空隙率为两者的差值与地面的最大沉降量之比。 b 对于长(短)壁式开采的采空塌陷,利用地区已有的工程资料:一般情况下闭矿时间在5年 之内,取值在20%~40%之间;闭矿时间在5年以上,取值在10%20%之间。 C 对于部分开采(房柱式或条带式)的采空塌陷,通过调查治理范围内采空塌陷的回采率来确 定。 6.4充填系数应根据设计安全系数确定。一般情况下,治理影响带范围内下伏采空塌陷治理充 其系数应达到85%~90%,建(构)筑物下伏采空塌陷治理充填系数应达到90%~95%

6.7灌浆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

b)钻孔应分序次间隔进行,宜分二至三个序次成孔,第一序次孔对采空塌陷可以起到施工地 质工作的作用,根据实际地层及采空塌陷情况对后序孔的孔位、孔距、孔数进行适当调整, 弥补均勾布孔设计的不足。 C 灌浆应间隔式分序次进行,第一序次孔浆液可能扩散范围较大,第二、三序次孔灌浆将使前 序次未充填的空洞得到充填。 倾斜煤层采空塌陷应先施工沿倾向深部采空塌陷边缘孔,采取从深至浅的施工序次。 6.7.2 灌浆施工工艺可按以下三种情况选择: a) 当采空陷为单层采空塌陷时,宜采用一次成孔、自下至上,一次全灌注施工。 b) 当采空塌陷为多层采空塌陷,矿层间隔较小,各矿层冒落、裂隙带互相贯通时,宜采用上行 法灌浆施工工艺,一次成孔、自下至上,分段灌注施工。 C 当采空塌陷为多层采空塌陷,矿层间隔较大,各矿层冒落、裂隙带没有互相贯通时,宜采用 下行法灌浆施工工艺,自上至下,分段成孔,分段注浆。 6.7.3对于存在较大空洞的采空塌陷,需投人骨料(矿渣、风积砂等),骨料与浆液可采用孔内混合 或孔外搅拌混合两种施工工艺。施工工艺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地形起伏大,施工条件差,且存在大量空洞的采空塌陷,宜采用孔外搅拌的施工工艺 浆液与骨料混合物可采用泵送的方式进行输送。 b)浆液与骨料混合物的强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6.7.4对于充水采空塌陷区,可灌注砂、砾石、石屑、矿渣等粗骨料,或采用低压浓浆灌注、添加 剂、间款灌注及疏排水等措施保障灌注效果:治理方案应进行专项技术论证

6.8.1主要灌注材料和浆液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灌注所用的水泥,每个批号均应进行检测,同一批号的水泥产品超过300t时,每300t应检 测1次。 灌注所用粉煤灰可按每500t检测1次。 c) 灌注量每达400m时,应制作一组浆液试样,每组3块。灌注浆液试块宜采用边长70.7mm 的立方体,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养护条件应与结石体在采空区内的工作环境相近。 d) 浆液试块性能测试可按现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e) 当同一灌注孔采用了多种配合比浆液时,每一种配合比浆液均应测定上述参数。 6.8.2 灌注材料存放、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泥在存放及运输时应注意防潮,并按强度、产地、等级、品种及进场日期分区堆放。 b) 当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重新取样检验。 c) 粉煤灰在存放、运输过程中不得与水泥等粉状材料混堆。 6.8.3 采空塌陷灌注处理工程质量检验宜在施工结束3个月后进行,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6.8.4采空塌陷灌注处理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方法、要求及标准,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方法、要求及标准

注1:1~4项为基本检测项目,5~8项为辅助检测项目 注2:全部基本检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及检测标准时,施工质量为合格;有一项基本检测项目未达到设计要求或 示准时,施工质量为不合格,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应制定补救措施方案。辅助检测项目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注3:采空塌陷结石体抗压强度指标适用于地基主要受力层以外的采空塌陷防治范围,对于建筑地基主要受力 围内,尚应满足建筑荷载使用要求。

芯钻孔孔径不应小于91mm。岩芯描述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要求。对充填胶结混合结石体应重点描述浆液对空隙和裂隙的充填胶结程度、浆液结石体的坚硬程 度、完整性等。 6.8.6钻孔检测数量应为灌注孔总数的3%~5%,并不少于3个。防治工程等级为I、Ⅱ级工程及 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地段,应重点布置钻探检测孔。 6.8.7波速测试检测灌注充填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以采空塌陷受注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作为评价采空区灌注施工质量检测的指标。 b) 应从采空塌陷勘查时的波速测试成果与灌注施工质量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采空区灌 注施工的质量。 6.8.8对埋深小于30m的浅层采空塌陷,可通过探井、探坑直接观测采空塌陷受注层的浆液充填 和结石情况,确认剩余空洞情况,测试结石体强度,计算采空塌陷充填系数。 6.8.9采用压浆试验方法对采空塌陷处理效果进行检测时,压浆浆液配比、终孔条件等工艺参数应 与灌注施工相同。 6.8.10灌注处理质量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试验报告、工程质量 和灌注效果综合评价等

1.1其他防治措施选择应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通过多方案技术 比后确定。 1.2对于以大规模开挖回填或残留矿柱回收的采空塌陷,设计单位资质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7.2.1开挖回填法适用于采空塌陷埋深小于20m、不规则开采且无重复采动、规模较小的采空塌 陷或巷道防治工程。 7.2.2开挖回填法在周围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爆破采空顶板并配合高能量强夯法施工,爆破 施工作业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7.2.3应根据采空塌陷特征,拟建建(构)筑物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施工机械设备及回填材料 的来源等综合考虑,进行开挖回填设计,并选用施工方法。 7.2.4开挖回填平面范围为采空塌陷治理平面范围与放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和;开挖回填 深度不小于采空塌陷埋深,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治理范围。 7.2.5开挖回填放坡的坡率值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要求,根据边坡稳定 性计算与评价综合确定,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地区,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当地已有稳定边坡分析 实例确定。 7.2.6防治工程范围内存在煤层自燃时,应首先进行防灭火处理。

相关规定。对开挖揭露的煤柱应按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2.8采空塌陷回填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的原则,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可选用 砂石、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等,并宜优先选择利用开挖产生的土石材料。常用的 回填材料可按下列类型选取 a)碎块石:碎块石最大粒径宜小于250mm,且不均匀系数应大于50%。 b) 黏性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 不宜大于50mm。 C)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用粉质黏土,不宜使用块状黏土和塑性指数小 于7的粉土,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拌合后应过筛,其颗粒不得 大于5mm。 7.2.9回填材料应分层压实,压实控制标准见表6

表6各种回填材料的压实标准

7.2.10回填材料宜分层铺设,可按细~ 粗韵律搭配设置,各层厚度可接0.50m~0.80m控制。当 底层有地下水分布时,首层应以碎块石材料回填,以人工插挤碎块石并用砂砾石充填缝隙。基底直 接持力层宜设置灰土或黏性土层。 7.2.11开挖回填工程量按式(6)计算:

CAGHP012—2018 C 黏性土、灰土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环刀法、试坑法、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采用环刀 法或试坑法检验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且每100m²不应少于 1个检验点;采用试坑法时,试坑尺寸不小于30cm×30cm×30cm;采用触探检验时,检测点 的平面位置宜随机抽取。当有工作经验时,可采用剪切波速进行质量检验, d)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宜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 型群体工程可按单体工程或基坑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量,各单体工程或每500m基坑不 少于1个检验点

7.3.1砌筑法适用于非充分采动、采空塌陷未塌落、顶板完整、空间较大、通风良好、安全性好,并具 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塌陷。 7.3.2砌筑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7.3.3砌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其质量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7.3.4砌筑法处理的采空塌陷范围,应为本规范附录A所规定的治理范围内的采空区采煤工作 面、采空巷道等。 7.3.5砌筑法采空陷防治砌筑体实际承受荷载(P,)可按照公式(7)计算(图1)

Pz=10po·H,·(a+1)(6+1)

砌筑法上覆荷载(kN); 砌筑采空空洞影响高度内岩土体加权平均密度(g/cm); 砌筑体宽度(m); 砌筑体长度(m); 砌筑体间距(m); H. 砌筑采空空洞上覆岩土体影响高度(m);对于正规开采取8~10倍采厚,对于小窑开 取6~8倍采厚

砌筑法上覆荷载(kN); 砌筑采空空洞影响高度内岩土体加权平均密度(g/cm); 砌筑体宽度(m); 砌筑体长度(m); 砌筑体间距(m); H. 砌筑采空空洞上覆岩土体影响高度(m);对于正规开采 取6~8倍采厚。

7.3.6浆砌材料可采用毛料石或砖,毛料石应采用新鲜、耐风化的硬质岩石,强度等级不低于 MU30,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15,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3.7砌筑支撑可分为全部砌筑、条带砌筑、柱式砌筑支撑三种类型,砌筑体尺寸、高宽比设计应满 足构造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有关规定。 7.3.8砌筑体间距的选用一般宜取砌筑体短边尺寸的1.0~1.5倍,或砌筑体的截面总面积不小于 采空区处理面积的35%。 39采用砌箱法进行采2 砌筑体的强度应满足公式(8)的要求

试块强度(MPa); Se 砌筑体表面积(m),S。=a·b Pz——砌筑法上覆荷载(kN)。 7.3.10砌筑体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要求。 7.3.11砌筑支撑法施工质量检验应对砌筑用石料、砂、水泥等原材以及砂浆强度、平面位置、高度 断面尺寸、顶面结合程度、表面平整度等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原材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b)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c)砌石分层错缝、嵌填砂浆的饱满度和密实度应满足有关要求。 小机体施工质量标准应满足表7要求

7.4桩基穿(跨)越法设计

7.4.1桩基穿越法适用于采空塌陷地表移动衰退期结束,且变形值达到稳定标准,采空区理深不宜 超过40m的采空塌陷防治工程。梁板跨越法适宜于宽度小于10m的稳定、基本稳定的巷道或地下 酮室采空塌陷。桩基穿(跨)越法多用于桥梁、管道、水渠等线性工程。 7.4.2建(构)筑物跨越采空塌陷宜采用简支结构,桩基底应置于稳定地层内,且桩基顶位于采空塌 陷移动角范围之外,距离移动角边界的距离不小于20m。 7.4.3桩基穿过采空塌陷,应先对桩基周边采空塌陷进行灌浆或浆砌工程治理,治理范围应符合本 规范6.2的规定。 7.4.4采用穿越法处理的采空塌陷桩基设计等级,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

94)对甲级设计等级的有关规定。 7.4.5应选择坚硬完整和较完整岩底板作为桩端持力层,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底板倾斜程度、桩 径等诸因素确定;对嵌人倾斜底板完整和较完整基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8倍桩径且不小于 1.0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底板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人 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采空区底板深度不宜小于0.4倍桩径且不小于0.4m。 7.4.6在采空区充水或未来可能充水的情况下,穿(跨)越法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 限、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环境类别规定进行设计。 7.4.7桩身配筋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 要求。 7.4.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 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规定执行。大直径端承桩可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 准值,嵌岩桩可采用直径为0.3m的岩基平板或直径为0.3m的载荷嵌岩短墩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 值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 定。 7.4.9桩基穿越法工程桩质量检验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检 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程桩承载力应采用单桩静载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有经验的地区,也可采用高应变动测 法作为补充检测手段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 且不宜少于5根,单柱单桩应全部检测。 6) 工程桩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析法、动测法检测桩长、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 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C 桩基质量检测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要求

7.5井下巷道加固法设计

7.5.1并下巷道加固法适用于对正在使用的生产、通风、运输巷道或废弃巷道的结构加固治理。 7.5.2加固巷道的范围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7.5.3为了保证巷道和上覆建(构)筑物的稳定与安全,在不影响巷道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并下巷道 加固措施主要包括注浆加固或锚杆加固。 7.5.4井下巷道加固质量检验应按照《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MT/T5024)及相关 规范要求执行

7.6井下防水闸门设计

7.6.1并下防水闸门是采用灌注充填法处置采空塌陷时的辅助工程措施,防止灌注充填施工时浆 液或采空陷中的积水进入矿井生产系统,影响矿井生产安全,造成次生灾害。 7.6.2井下防水闸门应紧密结合井下生产系统的布置,设于坚硬、稳定、完整致密的岩层中,并避开 岩溶、断层、节理、裂隙发育的破碎地带,周边应留设保护矿(岩)柱,严禁受到采动影响,尽量设置在 小断面和直线巷道中。 7.6.3防水闸门前、后一段巷道必须采用混凝土结构,其各段长度不小于5m。防水闸门及巷道应 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砌殖。当水压大于3MPa时,在门框周边及碉室应加构造钢筋 或配置工字钢框架:配置宽度应大于门框底面宽度。

7.6.4设计水压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山疏排水方案、灌浆施工 面综合确定,可参 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中的相关规定。 7.6.5防水闸门泄水方式可采用水管泄水、水沟泄水和泄水巷道泄水。

8.1.1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包含采空塌陷监测工程设计内容。对防治工程等级为I、Ⅱ级 以及Ⅲ级中对地表变形有严格要求的采空塌陷,应进行地表和建(构)筑物变形监测。 8.1.2根据监测时间节点不同,采空塌陷防治监测包括施工期间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长期动态监 测。监测工程应以施工期间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为主,所布网点应可供长期监测使用。 8.1.3施工期间监测应对采空塌陷进行实时监控,作为判断采空塌陷稳定状态、了解由于工程扰动 等因素对采空塌陷的影响,及时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反馈设计和防治效果 检验的重要依据。 8.1.4防治效果监测将结合施工监测和长期监测进行,以了解工程实施后采空塌陷的变化特征,为 评价防治工程效果及工程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时间长度不应小于1个水文年。 8.1.5长期监测主要针对I级和Ⅱ级采空塌陷防治工程在工程峻工验收后,对采空陷进行的长 期动态跟踪,了解采空塌陷稳定性变化特征 8.1.6采空塌陷变形监测宜采用连续自动数据采集方式进行。监测系统包括仪器安装、数据采集、 传输和存储、数据处理、预测预报等。监测仪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b)仪器有能与采空塌陷变形相适应的足够的测量精度。 仪器的显敏度高

8.2采空塌陷变形监测的方法及要求

表8采空陷监测内容及方法

8.2.2特殊工程须对岩体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地应力等内容进行监测时,应专项 研究。 8.2.3采空塌陷变形监测基准点应设置在不受采动影响的稳定区域。 8.2.4采空塌陷变形监测点的埋设、精度要求、基准点的设置等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采空

空塌陷防治工程施工开工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编

利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2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要求

9.2.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 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9.2.2根据工程量、工期要求及材料、构件、机具和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结合现场情况拟定施工方 案,编制计划网络图。 9.2.3施工方法应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选择,着重于施工的机械化、专业化。对新技术、新 材料和新工艺,尚应说明其工艺流程。 9.2.4应在满足工期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施工顺序,划分施工项目和流水作业段,计算工程量,确定 施工项目的作业时间,组织各施工项目间的衔接关系,编制进度图表。 9.2.5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各项资源需求量进行计划,包括材料、构件和加工半成品、劳动力、机械 设备等,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表。 9.2.6施工平面图应标明工程所需的施工机械、加工场地、材料等的堆放场地和水电管网与公路运 输、防火设施等并合理布置。 9.2.7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雨季施工等具体措施。 9.2.8为便于工程的实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临时设施计划,包括工地临时房屋、临时供水 临时供电等设施。 9.2.9采空塌陷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并提出解决 措施。 9.2.10对于稳定性差的采空塌陷在施工期间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变形加剧等紧急险情,应编制抢 险预案

10.1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质量评定标准,适用于中间检查和峻(交)工验收。 10.2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自检和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参加验收,并做好隐蔽 工程记录。验收不合格时,不允许进人下一道施工工序。重要的中间工程和隐蔽工程应由建设单位 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共同参加检查验收。 10.3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和评定,自检合格后,将峻工报告有关资料提交 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建设单位收到工程 质量检测报告后,组织当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验收专家组进行检查、验收 和质量评定。验收文件应经以上各方签字认可。 10.4工程验收应检查峻工档案、工程数量和质量,填写工程质量检查表,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5工程检查项目应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和峻工档案资料四部分组成。保证项 应符合评定标准的规定。在该前提下根据其他项目的情况评定质量等级。 6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的工程经返工达到要求后,可评定为 各;经返工仍未达到要求的,不能通过验收。 7采空塌陷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a)采空塌陷勘查报告、采空塌陷防治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记录)、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 知单等。 b)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开 工报告。 c) 防治工程测量放线图及其签证单。 d) 原材料(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e) 浆液配合比试验报告。 f) 浆液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g) 钻孔施工资料:施工放样表、钻孔班报表、地质编录表、钻孔柱状图(指取芯孔)、单孔钻探成 果汇总表、钻孔终孔检验单、中间验收申请表、工程报验单和驻地监理的工程检验认可书。 灌浆施工资料:单孔灌浆量设计、灌浆班报记录表、浆液试验检测记录表、灌浆监理旁站记 录表、单孔灌浆成果汇总表、钻孔灌浆完工检验单、中间检验申请单、工程报验单和驻地监 理的工程检验认可书。 各分部分项质量检查报告。 D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k)竣工报告及竣工图。 1)采空塌陷监测报告(包括整个施工期及施工完成后1个水文年)。 m)其他相关资料

A.1采空塌陷防治的范围计算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采空塌陷防治范围计算公式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采空塌陷防治范围计算公式

A.1.1采空塌陷防治的范围B由建(构)筑物宽度、围护带宽度、采空塌陷覆岩移动的影 部分组成,可按式(A.1)计算

表 A.1围护带宽度表

4.1.4采空塌陷覆岩移动影响宽度计算

(i)对于水平矿层采空塌陷(图A.1) D,=D,=hcotp+ 式中: D,采空塌陷上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D一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图A.1水平矿层采空爆陷治理宽度计算简图

(ii.3)当建(构)筑物短轴方向与矿层走向斜交时 D,=hcotg+H,cotp D,=hcoto+Hcoty cotp=Vcotβcoso+cot"sin coty=/cotycoso+cot"sino 式中: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式中: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h 地表松散层厚度(m):

与矿层走向平行时治理宽度计算简图

向与矿层走向斜交时 D,=hcoto+H,cotp D,=hcoto+Hzcoty cotg=cot"Bcos"+cot"sin" cot=cot"ycoso+cot&sin"

式中: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覆岩移动影响宽度(m); h 地表松散层厚度(m):

Hi 采空塌陷上山边界上覆岩层厚度(m); H2 采空塌陷下山边界上覆岩层厚度(m): β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上覆岩层斜交移动影响角(); y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上覆岩层斜交移动影响角(); 9 松散层移动角(); β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角(); Y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角(); 0 走向方向采空塌陷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角(°); 围护带边界与矿层倾向线之间夹角(“)。 A.1.5 基岩移动影响角可按表A.2的规定取值,松散层移动角按45°取值。

T/CAGHP0122018

表A.2采空塌陷影响宽度基岩移动影响角(Y.8)取值

倾斜矿层倾向下山方向移动影响角β—kα。式中α为矿层倾角(°);k为常数:坚硬覆岩k=0.7~0.8,中硬覆岩= 0.6~0.7,软弱覆岩k=0.5~0.6 注2:本表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地表倾角小于15°的地区。当建(构)筑物位于山地坡脚等低洼部位,邻近一侧山体上 坡方向下方有新采区或准采区时,应考虑建(构)筑物可能受到采动滑移影响,此时8()移动影响角应减小10°~15°坡 角越大,移动影响角()越小 注3:取值时应考虑开采深厚比对移动角的影响。当开采深厚比大时,移动影响角取大值;当开采深厚比小时HG/T 4531-2013 阻燃剂用氢氧化镁,移动影 响角取小值。

A.2采空塌陷治理的长度

采空塌陷治理的长度为建(构)筑物长轴方向实际长 L=Lo+2hcoto+Hicot 式中: Lo 采空塌陷长度(m); 地表松散层厚度(m); Hi 采空塌陷上山边界上覆岩层厚度(m); H2 采空塌陷下山边界上覆岩层厚度(m); 松散层移动角(); 采空塌陷下山方向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角(); 采空塌陷上山方向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角()。

A.3采空塌陷治理深度

图A.3采空塌陷治理长度计算简图

3.1当治理范围位于采空塌陷边界以内时,其治理深度应为地面至采空塌陷底板以下1m处 3.2当治理范围位于采空陷边界外侧至岩层移

SJ/T 11520.8.8-2015 同轴通信电缆 第8-8部分:75-141 型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柔电缆详细规范图A.4采空陷外侧治理深度计算简图

式中: 水泥质量(kg); W. 黏性土(或粉煤灰)质量(kg); W. 水的质量(kg); Ve 水泥浆体积(L); ae 浆液中水泥所占质量比例; ae 浆液中黏性土(或粉煤灰)所占质量比例; aw 浆液中水所占质量比例; d. 水泥的密度(kg/L),可取d。=3kg/L; d. 黏性土(或粉煤灰)的密度(kg/L); d. 水的密度(kg/L)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