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898-2018 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

DB45/T 1898-2018 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1898-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3177
VIP资源

DB45/T 1898-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5/T 1898-2018 陆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

6.1.1检验后列出所有不合理数据及其发生时间。

6.1.1检验后列出所有不合理数据及其发生时间。

DB45/I 18982018

6.1.2对检验出的不合理数据再次进行判别,分析原因。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回归原始数据序列DB62T 1099-2003 张掖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黄芪,仍 判定为不合理数据的列为无效数据。

6.2.1计算测风有效数据完整率,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1。 6.2.2测风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90%。

6.2.1计算测风有效数据完整率,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1

6. 3. 1一般要求

6.3.2参照观测点选取

测风数据长年代延长订正是根据风电场附近参证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将插补后的测风数据延长订正 为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

6.4.2.1计算参证气象站与测风塔同期观测年度年平均风速相对近30年累年平均风速距平百分率,计 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2。

DB45/T 18982018

表4风速年景参考判据

对大风或小风年景的测风数据进行 延长订正方法见附录B

7.1.1推算各测风塔轮毂高度

年平均空气密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3。 7.1.2分析各测风塔空气密度的年内变化特征。

7.2.1采用10min风速的标准差和同时段平均风速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全风速段和风速15m/s的端 流强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4。 7.2.2逐小时流强度以1h内最大的10min端流强度作为该小时的代表值。 7.2.3分析各测风塔各高度层端流强度的年内变化和日内变化特征。 7.2.4根据轮毂高度风速15m/s时的湍流强度值,确定瑞流强度等级。湍流强度等级判别标准见表5。

7.3.1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间的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的C.5。 7.3.2分析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特征。

7.4.1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的小时、月和年平均风速,并统计各时次的月、年平均风速。 7.4.2分析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平均风速的年内变化和日内变化特征

7.5.2分析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和日内变化特征。 7.5.3根据50m80m高度的平均风功率密度值,确定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风功率密度等级判别 标准见表6。

表6风功率密度等级表

8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DB45/T1668的要求,评估报告大纲参见附录D。

DB45/T 18982018

风速数据。方法是先利用插补 求出风切变指数α(计算方法见附录C 中的C.5),再利用参照观测点实测风

V2 =V(台) (A. 1)

2 =V( (A. 1

式中: Vi——参照观测点风速(m/s); Vz——插补点风速(m/s); Z,—参照观测点距地高度(m); Zz——插补点距地高度(m); α 风切变指数。

插补点风速与参照观测点风速之间的关系可用式(A.2)表示。利用插补点和参照观测点同期有效 风速数据通过式(A.2)求解比值系数k,再利用参照观测点实测风速数据对插补点缺测风速进行插补 订正。

式中: Vi——参照观测点风速(m/s): Vz——插补点风速(m/s); k 比值系数。

插补点测量参数与参照观测点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可用式(A.3)表示。利用插补点和参照观测点 同期有效测量参数通过式(A.3)求解α、b,再利用参照观测点实测测量参数对插补点缺测测量参数 进行插补订正。

DB45/T 18982018

DB45/T 18982018

测风塔某高度层没有风向观测资料或者风向缺测较多时,可采用全范围法将风电场测风塔短期测风 数据订正为代表年风况数据,方法如下: a)建立风电场测风塔与同期参证气象站的风速一元一次回归方程,其中x序列为参证气象站风速 序列,y序列为风电场测风塔风速序列; b 将参证气象站累年平均风速,以及与测风塔同期观测的参证气象站观测年平均风速,分别代入 一元一次回归方程,求出两个风速值,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即订正量; C 测风塔记录的每个风速值都加上对应的订正量,即可获得订正后的风电场风速资料,

测风塔某高度层风向观测资料较为完整时,可采用分扇区法将 兄数据,方法如下: a) 以测风塔风向为主,分别在16个扇区上,选取风电场测风塔风速和对应时刻参证气象站风速, 可获得16组数据,建立16个扇区的风速一元一次回归方程,其中x序列为参证气象站风速序 列,y序列为风电场测风塔风速序列,共获得16个一元一次回归方程; b 将参证气象站16个扇区的累年平均风速,以及与测风塔同期观测的参证气象站16个扇区的观 测年平均风速,分别代入16个一元一次回归方程,分别求出两个风速值(共16组),并求出 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16组),即订正量; C) 测风塔记录的各个扇区的每个风速值都加上对应扇区的风速订正量,即可获得订正后的风电场 风速资料。

DB45/T 18982018

DB45/T 18982018

式中: 一空气密度(kg/m); 年平均空气开氏温标绝对温度(℃+273)。 一海拔高度(m)。 d)当某高度没有气温观测记录时,该高度空气密度按式(C.6)计算。

Pi——Z,高度处的空气密度(kg/m); P2——Zz高度处的空气密度(kg/m) Z、Z,—高度(m)。

0min瑞流强度按式(C.7)计算。

α一风切变指数; VZ,高度处的风速(m/s):

V2——Zz高度处的风速(m/s) Z、Z,高度 (m) 。

设定时段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按式(C.9)计算。

DB45/T 18982018

其中参数(K、A)由式(C.12)和(C.13)计算。

f(x) = (C. 11)

DB45/T 18982018

V A= I(1 + 1/ K)

式中: K一一形状参数,是一个无量纲量; A—一尺度参数(m/s); ——平均风速(m/s); α风速标准差(m/s); 伽马函数。

式中: K一一形状参数,是一个无量纲量; A——尺度参数(m/s); ——平均风速(m/s); —风速标准差(m/s); 「伽马函数。

C.950年一遇最大风速推算

C. 9. 1 比值法

C.9.1.1收集参证气象站建站以来逐年最大风速数据,由式(C.14)推算得到参证气象站10 50年一遇最大风速。

u一一分布的位置参数,即分布的众数; α一一分布的尺度参数。 C.9.1.2采用式(A.2)计算测风年参证气象站与测风塔各高度层日最大风速比值系数kGB/T 15092.1-2020 器具开关 第1部分:通用要求,将参证气象 站1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乘以比值系数k,即可得到测风塔各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风速。

C. 9.2±5 d最大风速法

C.9.2.1收集参证气象站建站以来年最大风速数据,由式(C.14)推算得到参证气象站10m高度 50年一遇最大风速Vqmax。 C.9.2.2收集参证气象站测风年日最大风速,以5d最大风速取样法,由式(C.14)推算得参证气象站 C.9.2.3统计测风塔各高度层日最大风速,以5d最大风速取样法,由式(C.14)推算得各高度层 50年一遇最大风速。 0.9.2.4计算测风塔各高度层与10m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风切变指数。 C.9.2.5使用参证气象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推算的差值订正测风塔1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 0.9.2.6使用订正后的测风塔1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风切变指数推算各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 风速。

风塔各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风速按式(C.15)

DB45/T 18982018

Vsomr = Vang ×C

DB45/T 1898201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编制大纲示例 1项目概况 1.1风电场地理位置 1.2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 1.3场址地形地貌特征 1.4场址主要气象灾害 1.5风电场工程概况 1.6风电场测风塔概况 2 编制依据 3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 3.1 参证气象站选取 3.2 年际风况特征 3.3年内风况特征 3.4风向频率特征 4 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 4.1 测风数据的质量检验 4.2 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 4.3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4.4 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 4.550年一遇设计风速推算 4.6风况参数统计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附录1测风塔各月风能参数计算结果表 附录2 测风塔各月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 附录3 测风塔各月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直方图 附录4 测风塔各月风向玫瑰图和风能密度玫瑰图 ......

GB/T 32796-2016 汽车排气系统用冷轧铁素体不锈钢 钢板和钢带DB45/T 1898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